說正閱讀答案

時間:2024-03-20 07:50:17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說正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正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正閱讀答案

說正閱讀答案1

  (二)說“正”(12分)

  李建永

  ①每一個漢字的組成結構部分,往往都包含著豐厚的意蘊。“正”字由“一”與“止”構成,故其本義乃“守一以止”。東漢許慎《說文》講:“正,是也。從止,一以止。徐鍇曰:‘守一以止也。’”

  ②那么,“一”是什么?何以守‘一’?

  ③《說文》講:“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其大意與老子《道德經》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相近。我倒覺得,由于《易·乾卦》的六個陽爻(yáo),是由六個“一”組成的,因而“一”體現的正是《易·乾卦·文言》中闡釋的“剛健中正”。故我認為,“一”的本義乃“剛健中正”。

  ④“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對于生長與天地之間的人來說,剛健中正的“正”來自于“中”,正氣來自于中氣,中氣源自養氣,正如孟子所謂“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儒家講正心誠意,修齊治平,就是從自身的“養中持正”做起,蘊藉涵養胸中之正氣,氤氳淳化為道德、和力量,不僅道潤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業,造福人民。

  ⑤然而,理論不能只停留于理論階段,理想也不能僅止于理想化,迄今為止,在塞北的許多村莊,每逢村干部換屆選舉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動,仍然沿用老輩人傳法,畫下一個個“正”字來計票,這種計票方式,倒不完全因為“正”字恰好五畫方便計數,其注重并尋求的正是“正”字所蘊含傳統 政治文化意義。

  ⑥孔子曰:“政者,正也。”正直的全部要義,就在于一個“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當“止”于“剛健中正”。“剛健”乃精誠堅守,一以貫之;“中正”乃公平正義,一身正氣。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對為政者來說,既要求人秉持公道正義,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與堅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責,對崗位事業的擔當與使命。特別是各級機關單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個方面的主官,“一”與“正”一身雙荷,擔子艱巨,責任重大,位高權重,影響深遠,在其能否“守”“止”之間,不僅關乎一己之榮辱,同時還關系到一項事業的.成敗,關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個系統的安危,“政”與“正”相較,多了一個反文旁,意為敲打、敲擊、打擊。所以,監督、約束、制約乃至懲治、法治、制裁等等,也是為政者必須接受的要求。

  ⑦俗話說:“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見“止一”不易,“守一”更難;更何況有人明知故犯。倘若有的人——特別是官員,不甘“守”,不愿“止”,不肯“養中持正”以厚德載物,不能“剛健中正”以自強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現實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給人以警示:迷失航向、偏離正道、貪贓枉法、行險僥幸者,就會像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⑧其實,做人做官,一個道理。

  (選自20xx年12月9日《人民日報》,有改動)

  11.請用自己的話歸納本文的中心論點。(3分)

  12.文章對“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3分)

  13.文章對第⑦段劃線句作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請簡析其作用。(3分)

  14.請你聯系實際,談談怎樣“養中持正”。(3分)

  答案:

  11.人應剛健中正(3分)(人應具有正義、正氣。答對1點給2分,共3分)

  12.秉持公道正義,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與堅守(要秉持公道正義,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與堅守)(1分);我疆我理守土有責,對崗位事業的擔當與使命(對自己的崗位事業的擔當和使命)(1分);接受監督、約束、制約乃至懲治、法治、制裁(1分)(共3分)

  13.道理論證(引證法)(1分)。引用俗語通俗地闡述了不堅守正義,就會產生嚴重后果的道理(1分),進而論證了本文要堅守正義的論點,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1分)。(共3分)

  14. 實例:要有正氣,有責任與擔當;要守正氣,守住底線,不忘初心,不隨波逐流;要接受別人的批評與監督,聽取別人好的意見。(每點1分,意近即可,共3分)

說正閱讀答案2

  李小龍已經是中學生了。過了一個暑假,上初二了。

  學校在東門里,李小龍的家在北門外東街。從李小龍家的巷子出來,是越塘。從越塘的坡岸走上來,右手有幾家種菜的。左邊便是菜地。李小龍看見種菜的種青菜,種蘿卜。看他們澆糞,澆水。種菜的用一個長把的水舀子舀滿了水,手臂一揮舞,水就像扇面一樣均勻地灑開了。青菜一天一個樣,一天一天長高了,全都直直地立著,都很精神,很水靈。蘿卜原來像菜,后來露出紅紅的“背兒”,就像蘿卜了。他看見扁豆開花,扁豆結角了。看見芝麻。芝麻可不好看,直不老挺,四方四棱的稈子,結了好些帶小毛刺的蒴果。蒴果里就是芝麻粒了。“你就是芝麻呀!”李小龍過去沒有見過芝麻。他覺得芝麻能榨油,給人吃,這非常神奇。

  過了菜地,有一條不很寬的石頭路。石頭路的西邊是一片很大的葦蕩子。春天,葦蕩子里有很多蝌蚪,忙忙碌碌地甩著小尾巴。很快,就變成了小蛤蟆。小蛤蟆每天早上橫過石頭路亂蹦。你們干嘛亂蹦,不好老實呆著嗎?小蛤蟆很快就成了大蛤蟆,咕呱亂叫!

  走完石頭路,過了傅公橋,是一條很寬很平的大路,當地人把它叫做“馬路”。馬路東,是一大片農田。春天,他愛下了馬路,從麥子地里走,一直走到東門口。麥子還沒有“起身”的時候,是不怕踩的,越踩越旺。麥子一天一天長高了。他掰下幾粒青麥子,搓去外皮,放進嘴里嚼。他一輩子記得青麥子的清香甘美的味道。他看見過割麥子。看見過插秧。插秧是個大喜的日子,好比是娶媳婦,聘閨女。插秧的人總是精精神神的,脾氣也特別溫和。又忙碌,又從容,凡事有條有理。他們的眼睛里流動著對于糧食和土地的脈脈的深情。一天又一天,哈,稻子長得齊李小龍的腰了。不論是麥子,是稻子,挨著馬路的地邊的一排長得特別好。總有幾叢長得又高又壯,比周圍的稻麥高出好些。李小龍想,這大概是由于過路的行人曾經對著它撒過尿。小風吹著豐盛的莊稼的綠葉,沙沙地響,像一首遙遠的、溫柔的歌。李小龍在歌里輕快地走著……

  李小龍有時挨著莊稼地走,有時挨著河沿走。河對岸是一帶黑黑的城墻,城墻垛子一個、一個、一個,整齊地排列著。城墻外面,有一溜荒地,長了好些狗尾巴草、扎蓬、蒼耳和風播下來的旅生的'蘆秫。草叢里一定有很多蟈蟈,蟈蟈把它們的吵鬧聲音都送到河這邊來了。下面,是護城河。隨著上游水閘的啟閉,河水有時大,有時小;有時急,有時慢。水急的時候,挨著岸邊的水會倒流回去,李小龍覺得很奇怪。過路的大人告訴他:這叫“回溜”。水是從運河里流下來的,是渾水,顏色黃黃的。黑黑的城墻,碧綠的田地,白白的馬路,黃黃的河水。

  去年冬天,有一天,下大雪,李小龍一大早上學去,他發現河水是紅顏色的!很紅很紅,紅得像玫瑰花。李小龍想:也許是雪把河變紅了。雪那樣厚,雪把什么都蓋成一片白,于是襯得河水是紅的了。也許是河水自己這一天發紅了。他捉摸不透。但是他千真萬確看見了一條紅水河。雪地上還沒有人走過,李小龍獨自一人,踏著積雪,他的腳踩得積雪咯吱咯吱地響。雪白雪白的原野上流著一條玫瑰紅色的河,那樣單純,那樣鮮明而奇特,這種景色,李小龍從來沒有看見過,以后也沒有看見過。

  有一天早晨,李小龍看到一只鶴。秋天了,莊稼都收割了,扁豆和芝麻都拔了秧,樹葉落了,蘆葦都黃了,蘆花雪白,人的眼界空闊了。空氣非常涼爽。天空淡藍淡藍的,淡得像水。李小龍一抬頭,看見天上飛著一只東西。鶴!他立刻知道,這是一只鶴。李小龍沒有見過真的鶴,他只在畫里見過,他自己還畫過。不過,這的的確確是一只鶴。真奇怪,怎么會有一只鶴呢?這一帶從來沒有人家養過一只鶴,更不用說是野鶴了。然而這真是一只鶴呀!鶴沿著北邊城墻的上空往東飛去。飛得很高,很慢,雪白的身子,雪白的翅膀,兩只長腿伸在后面。李小龍看得很清楚,清楚極了!李小龍看得呆了。鶴是那樣美,又教人覺得很凄涼。

  鶴慢慢地飛著,飛過傅公橋的上空,漸漸地飛遠了。

  李小龍癡立在橋上。

  李小龍多少年還忘不了那天的印象,忘不了那種難遇的凄涼的美,那只神秘的孤鶴。

  李小龍后來長大了,到了很多地方,看到過很多鶴。

  不,這都不是李小龍的那只鶴。

  世界上的詩人們,你們能找到李小龍的鶴么?

  (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恰當的兩項是(4分)

  A.小說以李小龍的活動為線索展開,一方面通過李小龍的視角觀察和發現自然世界的勃勃生機,一方面寫出少年獨特的心理感受、成長經歷。

  B.汪曾祺善于捕捉細節加以描摹,文中種菜人舀水澆菜的自如,李小龍初見芝麻時的驚喜,插秧人又忙碌又從容的勞作,都描寫得十分生動。

  C.“一首遙遠的、溫柔的歌”比喻風吹莊稼的沙沙聲,作者以此表現了田野間的和諧安寧,烘托出李小龍走過莊稼地時內心的愉悅、輕松。

  D.“一條玫瑰紅色的河”與雪白的原野相互映襯,渲染出一種神奇的美,作者以詩意的筆觸美化了自然環境惡化的現實,字里行間潛藏著深沉的憂慮。

  E.李小龍的活動場景是恒常的,但自然萬物卻是變化的,蛤蟆聲、蟈蟈生、水流聲、莊稼的成長,這些景物在汪曾祺筆下構成了一個有聲有色的美好世界。

  8.從文中看,李小龍是一個怎樣的少年?請簡要分析。(4分)

  9.結尾寫道:“不,這都不是李小龍的那只鶴。世界上的詩人們,你們能找到李小龍的鶴么?”這兩句話傳達出怎樣的人生感悟?請結合文章加以探析。(6分)

  參考答案:

  7.BC(3分)

  8.李小龍是一個正值青春,對什么都好奇,心思敏感細膩的少年。文中通過對李小龍的視角觀察和發現自然世界的勃勃生機,寫出了他獨特的心理感受與成長經歷,最后再通過對鶴的描寫寫出了李小龍心思的敏感細膩。(合理即可)(5分)

  9.這句話表達出了少年眼中的世界和內心的想法是大人們無法捕捉的,哪怕再好的詩人也不能將其描述出來。文中的李小龍長大以后,到了很多地方,也看到過很多鶴,但是這都不是他少年時候看見的那只了,這足以說明一個少年的心理成長歷程。(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說正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馬說》閱讀答案10-25

說意境閱讀答案11-11

《說寬容》閱讀答案11-11

說勤閱讀答案10-14

馬說閱讀答案07-11

《說虎》的閱讀答案11-16

說幸福閱讀答案01-03

《馬說》閱讀答案08-03

《說驥》閱讀答案06-2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 |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2020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 | 日本综合AⅤ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