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初中閱讀理解之文章標題含義和作用
文章的標題,通常被稱作文章的“題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內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因此,理解文章的標題有助于我們讀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情感傾向。
(1)標題的含義
標題的含義一般分為字面意思和深層含義兩層。深層含義與文章的中心掛鉤。
揣摩標題含義需要從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入手表層含義指的是:標題的字面含義、文中內容;
深層含義指的是: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深層含義需要聯系文章的中心解答。
例題《走一步,再走一步》
文章標題的含義是什么呢。
解析:
揣摩標題關鍵字“走”
聯系文章內容看文題指的是:全文寫“我”爬上懸崖卻恐懼得不敢爬下來,后來是在父親指點鼓勵下“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結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因此文題具有更深層的含義,暗含人生哲理。
所以,答案應該為——表層含義:父親鼓勵我一步步走下懸崖;深層含義:大目標化解成小目標,一個個擊破,取得最后成功。
這道題也體現了我們做標題類閱讀題所會用到的方法①技法一、析標題字詞。
就是從理解文章標題的關鍵詞的本義、字面義入手,聯系文章內容,得出標題的深層含義或作用。
課堂練習
《迷霧燈塔之光》龐啟帆
圣誕節前夕,小科林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沒有下雪。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七天前他的父親就已出海捕魚,至今沒有回來。
科林朝山上的燈塔看去,一場暴風雨已摧毀燈塔的電線。明亮的燈塔之光已經熄滅。
七天了,沒有燈光指引他的父親的漁船。
“科林,我們需要泥炭來生火。”科林一回家,母親就對他說,“家里的泥炭已經燒完,并且快到點亮圣誕蠟燭的時間了。 ”
“我不太關心點亮蠟燭的事,媽媽。”科林回答。
“是,我也不想關心。”母親答道,“但是每一個愛爾蘭人在平安夜都會點亮蠟燭,即使在最傷心的時候。我知道現在家里充滿了悲傷,但明亮的蠟燭表示我們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開。如果你撿一些泥炭回來,我們待會兒就做晚飯。”科林點點頭,走出了家門。
他牽著馱泥炭的驢子來到山上。誰會關心一根蠟燭?怎樣能重新點亮燈光,指引漁船回家才是最重要的。
科林凝望燈塔,嘆了一口氣。
忽然,他的腦袋靈光一閃。
他狂喜著向山頂跑去。到達燈塔,科林使勁地敲門:“達非先生,”科林喘著氣說道,“您以前是如何讓燈塔亮起來的?”看守人達非先生很驚訝他的到來:“用電池,孩子。但是新年后才有新電池。”
“在使用電池這種東西之前,如何點亮燈塔?”
“用汽油燈。燈現在就在地下室。但我們現在沒有汽油,孩子。”“用煤油行嗎?”科林屏住呼吸問。“我想可以,”達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說,“但是,我們最好不要采用這種愚蠢的方法。
在這個村莊你不會找到多余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沒什么錢……”
他還沒說完,科林已經跑出很遠。
他回家從廚房里拿了四個桶,然后又跑出了家門。
這時,幾乎每一家都已經點亮了蠟燭。
在平安夜,一盞燭光意味著一個陌生人會受到歡迎,無論他要求什么,都會得到滿足。科林加快腳步,飛奔到第一間亮著燭光的房子前。
“您可以從您的煤油燈里分給我半杯煤油嗎?”他問。科林去了每一間有燭光從窗口透出的房子。在一小時內,他討到了兩桶煤油。他費力地把兩桶煤油提到了燈塔門前,然后又使勁地敲門。
看到煤油,達非先生非常驚訝,但是他搖著頭說道:“這點煤油最多能讓燈塔的燈燃燒一個小時。”話沒說完,科林又向山下飛奔。
在三個多小時后,科林已經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運送第六桶煤油的時候,燈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
火光迅速在整個山谷擴散開來。同時,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臟處延伸,就像一根手指指著家的方向。達非先生重新點亮了燈塔上的燈。
科林回到家時已經很晚了。
他母親從火爐旁的椅子上跳起來:“科林,你去哪里了?你沒吃晚飯。也沒點亮你的蠟燭。”
“哦,媽媽。
我已經點亮了一根蠟燭,并且是一根大蠟燭。
這是一個秘密,我還不能告訴你。但它的確是一根很大的蠟燭。”
那晚,科林睡得很香,夢里有蠟燭亮著。突然,一聲驚叫吵醒了他。“船。船回來了。”
然后,科林聽到了:“燈光。他們說是燈光,燈塔上的燈光。他們其實只在十英里外,船在迷霧中迷失了方向。燈塔上的燈光讓他們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
曙光從窗口射進來。科林躥到窗口,他的母親和鄰居正沖向碼頭。
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親的雙桅帆船正徐徐駛進碼頭。
科林跑出家門,也向碼頭飛奔。他感到一股潮濕的風吹在臉上,就要下雪了。
這才是真正的圣誕節早晨。
1、選文標題“迷霧燈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義。(4分)
分析點撥:這篇文章敘述的是小科林在大家的幫助下,用最原始的方法重新點亮燈塔的光,迎回自己在海上迷途的父親的事件,表現出了人世間的愛心和真情。文章標題“迷霧燈塔之光”中的“光”,從字面的理解是燈塔再次亮起的火光的意思,但聯系文章敘述的內容和情感,這個“光”顯然還有更深層的含義,它還指人的愛心、真情所閃爍的人性之光。
通過以上對標題中“光”的字面義及文章內容的分析,我們可以組織出如下答案:燈塔再次亮起的火光,也指人的愛心、真情所閃爍的人性之光。
★所以,理解文章標題含義的步驟可分為
一、聯系表層含義
二、體會深層含義
三、聯系全文內容
四、結合文章主旨
(2)標題的作用
記敘文標題的作用常見的有以下幾種: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②作為文章展開情節的線索;
③作為作者感情的出發點;④具有象征意義;⑤語帶雙關;⑥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讀者興趣。
★答題時,先從詞語含義、概括內容、點明對象等角度分析標題的本義;再思考標題的深層含義:是否是文章的線索或懸念。
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否表現了人物性格,表明了作者情感與態度或是作者情感的觸發點。是否運用了比喻、擬人、雙關等修辭手法或其他表現手法。
★然后分析標題作用,表明寫作對象、體現主要內容、貫穿全文線索、揭示情感主旨。
★最后分析標題的表達效果,可以用生動形象、新穎含蓄、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引起閱讀興趣。
★表明寫作對象
有的以人或物作為文題的文章,其題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寫作對象。
如《藤野先生》《鄧稼先》。
★體現主要內容
很多文題是對文章所敘之事的概括,抓住了這樣的文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如《智取生辰綱》《最后一課》。
★貫穿全文線索
標題本身就是行文線索的如《背影》。
★揭示情感主旨
文題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題含蓄地傳達著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再塑生命》。
★生動形象、新穎含蓄、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引起閱讀興趣。
如《喂——出來》《大自然的語言》
一個標題往往同時具備多種作用,答題時要作全面的分析。題目中運用修辭的,要還原它的本義后再分析作用。
這就是我們的技法②析標題修辭。就是從理解文章標題的修辭手法入手,聯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隱含的情感來理解標題的含義或作用。
課堂練習
《母親的羽衣》
(1)講完了牛郎織女的故事,細看兒子已經垂睫睡去,女兒卻猶自瞪著壞壞的眼睛。
忽然,她一把抱緊我的脖子:“媽媽,你說,你是不是仙女變的。”
(2)女兒的問話充滿童真和稚氣。我真的一時不知怎樣回答,但這句問話卻像一把無形的鑰匙,開啟了情感與記憶的箱篋……
(3)許多年前,那時我自己還是小女孩,我總是驚奇地窺伺著母親。
記憶中母親曬箱子的時候就是我興奮欲狂的時候。
(4)母親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個渾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還記得的是陽光下竹竿上富麗奪人的顏色,怪異卻又嚴肅的樟腦味,以及我在母親喝禁聲中東摸摸西探探的快樂。
(5)我唯一真正記得的一件東西是幅漂亮的湘繡被面,雪白的緞子上,繡著兔子、翠綠的小白萊和紅艷欲滴的小蘿卜。
母親一邊整理,一面會回過頭來說:“別碰,別碰,等你結婚送給你。”
(6)那幅湘繡后來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沒有細問。但不能忘記的是母親打開箱子時那份欣悅自足的表情,會讓我我覺得她忽然不屬于周遭的世界,那時候她會忘記晚飯,忘記我扎辮子的紅絨繩。
(7)除了曬箱子,母親最愛回顧的是早逝的外公對她的寵愛。
外公總喜歡帶她上街去吃點心,而當年的肴肉和湯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兩面黃的炒面和冰糖豆漿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8)每聽她說那些事的時候,我都驚訝萬分——我從有記憶起,母親就是一個吃剩菜的角色,紅燒肉和新炒的蔬菜簡直就是理所當然地放在父親面前的,她自己的面前永遠是一盤雜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鍋飯”。
(9)母親每講起那些事,總有無限的溫柔,她既不感傷,也不怨嘆,只是那樣平靜地說著,并不想把那個世界拉回來。下一頓飯她仍然會坐在老地方吃那盤剩菜;而到夜晚,她會照例一個門一個窗地去檢點去上閂。
她一直都負責把自己牢鎖在這個家里……
(10)其實世上哪一個母親不曾是穿著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織女,她們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織虹紡霓,藏云捉月,幾曾煩心掛慮。
她們是天神最偏憐的小女兒,她們終日臨水自照,驚訝于自己美麗的羽衣和美麗的肌膚,她們久久凝注著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華弄的癡然如醉。
(11)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見了,她把潔白的羽衣拍了又拍,無聲無息的關上箱子,藏好鑰匙。
是她自己鎖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飛了,因為她已不忍飛去。——她已經決定做一個母親。
【最新初中閱讀理解之文章標題含義和作用】相關文章:
閱讀理解中記敘文標題的含義和作用01-06
《標題的含義和作用》教學設計05-23
春之懷古閱讀理解12-27
登上地球之巔閱讀理解題和答案03-18
瑕之美閱讀理解及答案02-02
根的閱讀理解和答案02-02
春閱讀理解和答案01-12
燕子閱讀理解和答案03-26
初中的語文閱讀理解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