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經典語錄

時間:2022-08-31 12:41:36 語錄 我要投稿

叔本華經典語錄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或是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語錄吧,語錄是對某些事理進行高度概括和總結的言論的實錄或摘錄。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語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叔本華經典語錄,歡迎大家分享。

叔本華經典語錄

  叔本華經典語錄1

  1、只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惡的。

  2、禮貌是一枚假幣,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貧乏。

  3、青年與老年之間的基本差別在于:前者前途無量,后者瀕臨死亡。

  4、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5、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暫,一個人必須走過漫長的生活道路。

  6、我們可將財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聲亦復如此。

  7、挫折可增長經驗,經驗能豐富智慧。

  8、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欲望的囚徒。

  9、名譽是表現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隱藏在內的名譽。

  10、即使最無足輕重的今天和最無足輕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現實性這一優勢。

  11、疲勞象疼痛一樣,它的位置在大腦;與大腦不聯結的肌肉(如心臟)決不會疲勞。

  12、謙虛對才華無奇的人來說只是一種誠實,對才華絕頂的人來說,是一種虛偽。

  13、人生最初的四十年會給我們教科書,而后的三十年是對教科書給予注解。

  14、生命是一種語言,它為我們轉達了某種真理;如果以另一種方式學習它,我們將不能生存。

  15、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人是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過活。

  16、友誼就好像傳說中的海怪,大家繪聲繪影,可是卻仍有待證實。想要擁有一位如圣經所言比親兄弟更親的朋友,可能比一睹尼斯海怪的身影還難呢!

  17、天才不受意志的支配,只面向美的欣賞,一切美所給予的歡悅,藝術所提供的安慰,使他完全忘卻生活的煩惱。天才樂于孤獨寂寞,一個人熱衷于社交的程度恰正相當于他在理智上貧乏和庸俗的程度。

  18、一定的憂愁痛苦或煩惱,對每個人都是時時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沒有壓艙物,便不會穩定,不能朝著目的地一直前進。

  19、意志就是求生意志,它永久的敵人是死亡。它能用生殖的策略和犧牲生殖來擊敗死亡。生殖是一切生物體的最終目的和最強烈的本能。

  20、人在一生當中的前四十年,寫的是本文,在往后的三十年,則不斷地在本文中加添注釋。

  21、無價值的事物總是不斷增加:由于頻繁的重復,許多起初在我們看來重要的事物逐漸變得毫無價值。

  22、人們最終所真正能夠理解和欣賞的事物,只不過是一些在本質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罷了。

  23、一個眾人和萬物都不曾在他眼里時時顯得僅僅是幻象或幻影的人,是沒有哲學才能的。

  24、智慧只是理論而不付諸實踐,猶如一朵重瓣的玫瑰,雖然花色艷麗,香味馥郁,凋謝了卻沒有種子。

  25、讀書越多,留存在腦中的東西越少,兩者適成反比。讀書多,他的.腦海就像一塊密密麻麻重重疊疊涂抹的黑板一樣。

  26、我們自己不先去思考某個對象就來閱讀有關它的文字,會是危險的當我們閱讀的時候,別人在替我們思考;我們只是在重復別人的心理歷程。因此如果一個人幾乎整天都在讀書,他就會漸漸喪失思考的能力。

  27、我們并不是因為發現了欲求某個事物的種種理由才去欲求這個事物,而是因為欲求某個事物采取尋找欲求它的種種理由。所以邏輯是無用的,沒有人靠邏輯說服任何人;連邏輯學家也只是把邏輯作為收入的一個來源而已。

  28、陰郁而充滿憂慮個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須克服的困厄苦難多半是想象的,而歡樂漫不經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實在的。因此凡事往壞處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擊,反之,凡事只見光明一面的人卻常常不能如愿。

  29、在文學中,有無數的壞書,像蓬勃滋生的野草,傷害谷物,使它們枯死。它們原是為貪圖金錢,營求官職而寫作,卻使讀者浪費時間金錢和精神,使他們不能讀好書做高尚的事情。因此,它們不但無益,而且為害甚大。

  叔本華經典語錄2

  1、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為在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無比的。——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2、我們無論要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我們首要考慮的幾乎就是別人的看法。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我們所經歷過的擔憂和害怕,半數以上來自這方面的憂慮。它是我們那容易受傷的自尊心——因為它有著病態般的敏感——和所有虛榮、自負、炫耀、排場的基礎。——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3、社交聚會要求人們做出犧牲,而一個人越具備獨特的個性,那他就越難做出這樣的犧牲。因此,一個人逃避、忍受抑或喜愛獨處是和這一個人自身具備的價值恰成比例。因為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4、“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只是沒有痛苦。”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個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標準。 ?“如果你失去一個世界,不要為此悲傷,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個世界,不要為此高興,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苦樂得失都會過去 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因為這都是微不足道的。——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5、盡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變化不斷發生,但人的性格卻始終如一,這好比雖然有一連串的 變奏,但主旋律卻維持不變。無人能夠脫離自身個性。——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6、針對別人的行為動怒就跟向 一塊我們前進路上的石頭大發脾氣同等的愚蠢。對于許多人, 我們最聰明的想法就是:“我不準備改變他們,我要利用他們。”——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7、別人的看法對于我們的確并不直接存在,而只是間接地存在——只要別人對我們的行為并沒有受到這些看法的影響和支配。只有當別人的看法對某事某物產生了影響,從而使我們自身也因此受到影響的時候,別人的這些看法才值得我們考慮。除此之外,在別人的頭腦意識里面所發生的事情,對于我們并不重要。——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8、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會首先尋求沒有痛苦、沒有煩惱的狀態,追求寧靜和閑暇,亦即爭取得到一種安靜、簡樸和盡量不受騷擾的生活。一個人自身擁有越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別人對他來說就越不重要。——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9、一個有真知灼見的人和那些受到愚弄、欺騙的大眾在一起就類似這種情形:他的手表指示的時間是正確的,但全城鐘塔指示的都是錯誤的時間,而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正確的時間。但這又有什么用呢?所有人都聽任錯誤鐘塔的指示,甚至包括那些知道這個人的手表指示了唯一正確的時間的人。——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10、一個真正老于世故的人,就是一個做事從來不會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的人,也不是匆忙急躁地行動的人。——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11、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人們就像月亮和駝背人————總是露出其中的一面。——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12、因此,一般來說,在男人當中,愚蠢無知的人會受到歡迎,而在女人當中,相貌丑陋的女人能夠讓人喜愛。這些人很容易就會獲得心地很好的美名,因為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喜愛找一個借口,以欺騙自己和欺騙他人。——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13、一個愉快的人總有他高興愉快的'原因,原因就是:他是一個愉快的人。 誰經常笑,誰就是幸福的;誰經常哭,誰就是痛苦不幸的。 我們的幸福取決于我們的愉快情緒,而愉快情緒又取決于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14、人的內在空虛就是無聊的真正根源,它無時無刻不在尋求外在刺激,試圖借助某事某物使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正是由于內在的空虛,人們才追求五花八門的社交、娛樂和奢侈;而這些東西把許多人引人窮奢極欲,然后以痛苦告終。使我們免于這種痛苦的手段莫過于擁有豐富的內在——即豐富的精神思想。——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15、嫉妒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一道堅厚的墻;同情則使這道墻變松變薄;有時候,甚至徹底把它推倒;于是,自我與非我之間的區別便消失了。——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16、客觀上,名譽是他人對我們的價值的看法;主觀上,則是我們對于他人看法的顧忌。——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17、謙虛是美德——這一句話是蠢人的一項聰明的發明;因為根據這一說法每個人都要把自己說成像一個傻瓜似的,這就巧妙地把所有人都拉到同一個水平線上。——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18、野蠻人互相吞吃對方,文明人則互相欺騙對方,這就是所謂的世道方式。——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19、一個具有思想天賦的人過著在個人生活之外,還過著另一種思想上的生活,后者逐漸成為了他的唯一目標,而前者只是作為實現自己目標的一種手段而已。但對于蕓蕓眾生來說,只有淺薄、空虛和充滿煩惱的生存才會被視為生活的目標,精神卓越的人首要關注的是精神上的生活。隨著他們對事物的洞察和認識持續地加深和增長,他們的生活獲得了一種整體的統一;精神生活的境界穩步提升而變得完整、美滿,就像一件逐步變得完美的藝術品。——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20、把部分的孤獨帶進社會人群中去,學會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獨。這樣,他就要學會不要把自己隨時隨地的想法馬上告訴別人;另外,對他人所說的話千萬不要太過當真。他不能對別人有太多的期待,無論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對于別人的看法,他應鍛煉出一副淡漠、無動于衷的態度,因為這是培養值得稱道的寬容的一個最切實可行的手段。—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21、朋友都說自己是真誠的,其實,敵人才是真誠的。所以,我們應該把敵人的抨擊、指責作為苦口良藥,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患難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嗎?恰恰相反,我們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開始患難了,就向我們借錢了。——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22、閑暇是人生的精華,除此之外,人的整個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勞作而已。……凡夫俗子只關心如何打發時間,而略具才華的人卻考慮如何利用時間。頭腦思想狹隘的人容易受到無聊的侵襲,其原因就是他們的智力純粹服務于他們的意欲,是意欲的工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23、一個具有深遠和高貴思想的人不應該允許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瑣事和低級煩惱所占據,以致無法進行深遠、高貴的思考,因為這樣做確實是“為了生活而毀壞了生活的目的”。 ?我們關心的只是如何使一個人以本性的內容和特質所允許的方式發揮他的本性,既不應該希望改變、也不可以干脆譴責別人的本性。 ?真正偉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鷹一樣,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獨的高處。——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24、我們可將財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聲亦復如此。——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25、這個世界沉浸在罪惡之中:野蠻人互相吞食對方,文明人互相欺騙對方。這就是所謂的世道方式。 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時候懂得與火保持一段距離,而不會像傻瓜那樣太過靠近火堆;后者在灼傷自己以后,就一頭扎進寒冷的孤獨之中,大聲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26、精神遲鈍的后果就是內在的空虛。 這種空虛烙在了無數人的臉上。并且,人們對于外在世界發生的各種事情——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現出的一刻不停的、強烈的關注,也暴露出他們的這種內在的空虛。人大內在空虛就是無聊的真正恩怨,內心空虛之人無時無刻不在尋求外在刺激,試圖借助某事某物使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27、一個人所能得到的屬于他的快樂,從一開始就已經由這個人的個性規定了。 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當我們感到快活,在我們遠離上述一個使我們免于這種痛苦的時候,我們也就接近了另一個敵人,反之亦然。 欲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 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28、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么選擇獨處,要么選擇庸俗,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29、常人在這一方面跟小孩相似:如果我們嬌慣他們,他們就 會變得淘氣、頑皮。所以,我們不能太過遷就和順從任何人。 一般來說,假如我們拒絕借錢給一個朋友,那我們不會失去這 個朋友;但如果借錢給他,那我們反倒很容易失去了他。同樣, 如果我們對朋友保持一定的傲氣和疏忽、大咧的態度,那我們 不會輕易失去他們;但如果我們表現出太多的禮貌和周到,我 們反而有可能失去這些朋友,因為我們的禮貌和殷勤會使朋友 變得傲慢、令人難以容忍。——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30、睡覺是向死亡的借貸,睡得越多越長,那么還款期也越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31、It is difficult t find happiness within neself, but it is ipssible t find it anwhere else.在自己的內心求得幸福很難,但在別處則不可能找到幸福。——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32、對下面這一樸素道理的認識,會對增進我們的幸福大有益處:每一個人首先是并且實際上確實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他并不是活在他人的見解之中。——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33、一個人自身擁有的越是豐富,那么他對他的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別人對他來說也就越不重要——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34、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熱衷程度,與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35、因此,我們生活的關系應該盡可能的簡單,甚至單調的生活,只要這不至于產生無聊,都會有助于增進我們的幸福,因為這樣,我們就更少地感覺到生活,并因此更少地感覺到生活的重負,而重負本來就是生活的本質。——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36、我們的幸福取決于我們的愉快情緒,而愉快情緒又取決于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我們的幸福十占其九依賴于我們的健康。只要我們保持健康,一切也就成了快樂的源泉;但缺少了健康,一切外在的好處——無論這些好處是什么——都不再具有意義,甚至那些屬于人的主體的好處,諸如精神思想、情緒、氣質方面的優點等,仍會由于疾病的緣故而被大打折扣。——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37、深刻的哲學必然滲透著常人所認為的悲觀意味,因為 “天地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它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常人只是一廂情愿、出于個人喜好而主觀地粉飾、美化生活及其目的。——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38、能夠遺傳后世的聲名就好像橡樹,長得既慢,活得也就久;延續不長的名聲好比一年生的植物,時期到了便會凋零;而錯誤的名聲卻似菌類,一夜里長滿了四野,很快便又枯萎。

  39、——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40、對于人的幸福起著首要關鍵作用的,是屬于人的主體的美好素質,這些包括高貴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體魄。——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41、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會痛,離得太遠會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42、“不愛也不恨”包含了全部世俗智慧的一半;“不要說話也不要相信”則包含了另一半的人生智慧。——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43、世界還是照樣愚蠢和邪惡,跟我們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所發 現的并沒有兩樣。——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44、在圣經《舊約》里,賢哲們的說法同樣令人莫衷一是:“愚人的生活比死亡還要糟糕”。“越有智慧,就越煩惱。”在這里,我不會忽略提及這樣的一類人:他們由于僅僅具備了那常規的、有限的智力配給,所以,他們并沒有精神智力上的要求,他們也就是德語里的“菲利斯坦人”。——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叔本華經典語錄3

  智力愈發達,痛苦的程度愈高。

  所擁有的愈多,愈增加對痛苦的感受力。

  人生的幸福與快樂原沒有積極的意義,有積極意義的反是痛苦。

  世界上產生痛苦的事,原本比制造快樂的要多。

  人類的一生,在推陳出新的嚴苛要求之下維持自己的生存,通常必是充滿憂慮的。

  苦惱和死亡是聯結在一起的。它們制造了一條迷路,雖然人們希望離開它,但卻相當困難。

  縱使有一千人生活在幸福和歡樂之中,但只要有一個人不能免于不安和老死的折磨,我們就不能否認痛苦的存在。

  災禍的發生是一瞬間的事情。

  一切生命的本質就是苦惱。

  如果我們經常感嘆人生的短促,但短促豈非正是一種幸運?——如果我們經常感嘆人生的生命中所遭遇到的痛苦與不幸,統統擺在他的眼前,他必然會大吃一驚,不寒而栗。

  人是必須靠面包和娛樂的,倦怠,亦與饑餓相同,常有使人趨于放縱不檢之虞,所以常被作為預防災禍的對象。

  意志愈是激烈,則意志自相矛盾的現象愈是明顯觸目,而痛苦也愈大。

  無邊的世界到處充滿痛苦,在過去無窮,在將來無窮,那是他體會不到的,在他看來甚至只是一個童話。

  一切痛苦始終不是別的什么,而是未曾滿足的和被阻撓了的欲求。

  在人的心理自然趨向上,我們卻又常易忘記自己過去的快樂經驗,對于痛苦的遭遇卻很少能磨滅,這就證明人在根性上原是與痛苦同在的。

  人類幸福有兩種敵人:痛苦與厭倦。進一步說,即使我們幸運地遠離了痛苦,我們便靠近厭倦;若遠離了厭倦,我們便又會靠近痛苦。

  富有家庭的年少子弟繼承了大量的財產后,就盡情揮霍,究其原因,無非是心靈空虛,對自已的生存感到厭倦。他來到這個世界外表是富有的,內在卻是貧窮的,他唯一無望的

  努力便是用自己外在的財富來彌補內在的貧窮,企圖從外界來獲得一切事物,就像一個老人一樣,努力的要使自己成為大衛王。

  貧窮和困乏來帶來痛苦;太得意時,人又生厭。所以,當下層階級無休止地與困乏也就是痛苦掙扎時,上流社會卻和“厭倦”打持久戰。

  人受意志的支配與奴役,他無時無刻地忙忙碌碌地試圖尋找些什么,每一次尋找的結果,無不發現自己原是與空無同在,最后終不能不承認這個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局,而世界的內容卻全是痛苦。

  如果人生當下和直接的目的不是痛苦,我們存在的目的就必然完全失敗,而事實上世界不能不是痛苦,存在不能不是失敗。

  每一個人的不幸,似乎是一種特殊的事件,請問世界上有誰沒有特殊的不幸,將許許多多特殊的不幸歸納在一起,難道世界的規律不就是普遍的不幸!

  我們所經常遇到的痛苦,常比我們所想象的痛苦,只有中年喪妻老年喪子的人,才真能了解它的痛苦會令人深到什么程度。

  就人類的命運來說。他們幾天不是生活在黑暗日子中呢。

  在現實上我們存在的痛苦,卻無時無刻不受著時間的壓力,它就像一個監工一樣,手拿著鞭子不讓我們有片刻的喘息。

  透過藝術的創作與欣賞,我們將意志所生的欲望世界提升到忘我的精神境界中,這時我們可暫時忘卻人世的不幸與痛苦。

  由于內在的空洞,人們尋求社交、余興、娛樂和各類享受,因此就產生奢侈浪費與災禍。

  窮人所要忍受的是痛苦,富人所煎熬的是厭倦,誰能說厭倦不是痛苦。

  在每個人的內心都藏有一頭野獸,只等待機會去咆哮狂怒,想把痛苦加在別人身上,或者說,如果說別人對他有所妨礙的話,還要殺害別人。

  貪欲之產生,基于—個原則,就是認為一切快樂在效用上只是消極性,而包含一連串快樂的`幸福則是幻想;相反的,痛苦卻是積極性的,也是極端真實的。

  普通的報仇是以看到自己加于仇人的痛苦來減輕自己所受到的痛苦。

  欲求和掙扎是人的全部本質,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口渴相比擬。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都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從來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質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一切欲求作為欲求說,都是從缺陷,也即是從痛苦中產生的。

  舒展慢調在柔調中達成最高痛苦的表示,成為最驚心動魄的如怨如訴。

  一切追求掙扎都是由于缺陷,由于對自己的狀況不滿而產生的;所以一天不得滿足就要痛苦一天。

  只有長期的痛楚才會成為過分巨大的痛苦。

  造成不幸的是盲目、命運,也即是偶然和錯誤。

  不管自然如何安排,不論幸運是否曾降臨你身上,不拘你是王候將相或販夫走卒,不管你曾擁有什么,痛苦仍是無法避免的。

  苦惱總在現在中占領一個位置,若移去現在的苦惱,從前被拒絕在外的其他苦惱必定立刻乘虛而入,占據原來的位置。

  人們雖為驅散苦惱而不斷地努力著,但苦惱不過只換了一付姿態而已。這種努力不外是為了維持原來缺乏、困窮的生命的一種顧慮。

  要消除一種痛苦本就十分困難,即使幸獲成功,痛苦也會立刻以數千種其他姿態呈現,其內容因年齡、事態之不同而異,如性欲、愛情、嫉妒、憎恨、抱怨、野心、貪婪、病痛等皆是。

  經驗告訴我們,一種即使想象起來亦足令人不寒而栗的大不幸,一旦降臨實際上的生活,從發生以至克服它的期間,我們的全體氣氛并未有任何改變;反之,獲得長期間所急切等待的幸福后,亦不會感到有何特別的愉快欣慰。

  苦惱就是意志和一時性的目標之間有了障礙,使意志無法稱心如意;反之,所謂滿足、健康或幸福,即為意志達到它的目標。

  正如努力的沒有最終目標,苦惱也永無休止。

  人生的路途崎嶇坎坷,充滿荊棘和顛簸;肉體生命的死亡經常受到阻塞,受到展緩,使我們的精神苦悶不斷地往后延伸。

  如若一個人的認識愈明晰,智慧愈增,他的痛苦也愈多,身為天才的人,他便有最多的苦惱。

  在充滿悲慘與痛苦的世界中,我們究竟能求得什么呢?每個人到頭來除了自己外原來都是一無所得啊!

  這個世界就是煩惱痛苦的生物互相吞食以圖茍延殘喘的斗爭場所,是數千種動物以及猛獸間的活墳墓,它們經由不斷地殘殺,以維持自己生命。

  人類是應該悲慘的,因為人類所遭遇的災禍的最大根源乃在人類本身,“人便是吃人的狼”。

  痛苦,唯有在進入了純粹認識的形式,而這認識作為意志的清靜劑又帶來真正的清心寡欲時,才是達到解脫的途徑,才因而是值得敬重的。

  回憶那些比我們自己的痛苦更大的痛苦,會有鎮靜和止病的作用,看到別人的痛苦景象會使自己的痛苦減輕。

  我們看到最大的痛苦,都是在本質上我們自己的命運也難免的復雜關系和我們自己也可能干出來的行為帶來的,所以我們也無須為不公平而抱怨。

  一個人不僅可從自由意志的探求而認識世界的痛苦,亦可因自己切身、過度的痛苦經驗,而獲得解脫。

  如果有一巨大的不幸,平日我們只要一想到它就會戰栗,現在果然真的發生了,我們這時的情緒,整個說起來,只要忍過了第一陣創痛,以后也就沒有什么很大的變化了。

  在任何一種困難使我們的憂懼超乎尋常的時候,突然回憶到過去和遙遠的情景,就好像是一個失去的樂園又在我們面前飄過似的。

  某種程度的艱難和困擾,這對每個人來說在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這好像船要直行而必須有壓艙物一樣。

  既然世界到處充滿著痛苦,人從生命的欲望產生痛苦,痛苦既與生命不可分離,我們若把痛苦看作一種偶然和無目的性的事件,人的荒謬也就莫過如此了。

  一切痛苦都是由于我們所要求、所期待的和我們實際所得到的不成比例而產生的,而這種不成比例的關系又顯然只在人的認識中才能有,所以有了更高的解悟就可以把它取消。

  無論是從效果巨大的方面看,或是從寫作的困難這方面看,悲劇都要算作文藝的最高峰。

  悲劇的真正意義是一種深刻的認識,認識到悲劇主角所贖的不是他個人特有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

  叔本華經典語錄4

  1把人們引向藝術和科學的最強烈的動機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粗俗和使人絕望的沉悶,是要擺脫人們自己反復無常的欲望的桎梏

  2人類幸福的兩大敵人四痛苦和無聊

  3沒有人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生活在將來,現在是生命占有的唯一形態

  4平庸的人關心怎樣耗費時間,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時間

  5庸人費心將是消磨時光,能人費盡心機利用時光

  6普通的人只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

  7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孫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情

  8老年時最大的安慰莫過于意識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獻給了永不衰老的事業

  9讀書越多,留存在腦中的東西越少,兩者適成反比。讀書多,他的腦海就像一塊密密麻麻重重的黑板一樣

  10一種純粹靠讀書學來的真理,與我們的關系,就像假肢、假牙、蠟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獨立思考獲得的真理就如我們天生的四肢:只有他們才適合于我們。

  叔本華經典語錄5

  1、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獨。

  2、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樂的唯一源泉是他的感官嗜好,充其量過一種舒適的家庭生活。

  3、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

  4、人生就像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來回擺動。

  5、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會痛,離得太遠會冷。

  6、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時候懂得與火保持一段距離,而不會像傻瓜那樣太過靠近火堆;后者在灼傷自己以后,就一頭扎進寒冷的孤獨之中,大聲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7、平庸的人喜好與人交往,喜歡遷就別人。這是因為他們忍受別人要比忍受他們自己來得更加容易。

  8、一個人在大自然的級別中所處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獨,這是根本的,同時也是必然的。如果一個人身體的孤獨和精神的孤獨互相對應,那反倒對他大有好處。否則,跟與己不同的人進行頻繁的交往會擾亂心神,并被奪走自我,而對此損失他并不會得到任何補償。

【叔本華經典語錄】相關文章:

叔本華經典語錄11-12

叔本華經典語錄(精選260句)02-06

叔本華名言集09-30

叔本華名言(精選160條)07-26

叔本華的名人名言01-24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經典語句230句05-29

叔本華的名人名言(精選310句)05-18

叔本華:人活著本身就是痛苦的散文09-25

悲觀的哲學家叔本華名人故事09-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v一区二区 | 亚洲愉拍二区一区三区 | 午夜精品褔利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 | 亚洲日韩国产第一区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