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貴州省普通話測試朗讀篇目作品匯總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對應試人運用普通話的規范程度、熟練程度的口語考試。考試形式為口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貴州省普通話測試朗讀篇目作品匯總,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作品1號:《差別》
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同時受雇于一家店鋪,并且拿同樣的薪水。
可是一段時間后,叫阿諾德的那個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個叫布魯諾的小伙子卻仍在原地踏步。布魯諾很不滿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終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兒發牢騷了。老板一邊耐心地聽著他的抱怨,一邊在心里盤算著怎樣向他解釋清楚他和阿諾德之間的差別。
“布魯諾先生,”老板開口說話了,“您現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賣的。”
布魯諾從集市上回來向老板匯報說,今早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有多少?”老板問。
布魯諾趕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來告訴老板一共四十袋土豆。
“價格是多少?“
布魯諾又第三次跑到集上問來了價格。
“好吧,”老板對他說,“現在請您坐到這把椅子上一句話也不要說,看看阿諾德怎么說。”
阿諾德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向老板匯報說到現在為止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四十口袋,價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質量很不錯,他帶回來一個讓老板看看。這個農民一個鐘頭以后還會弄來幾箱西紅柿,據他看價格非常公道。昨天他們鋪子的西紅柿賣得很快,庫存已經不多了。他想這么便宜的西紅柿,老板肯定會要進一些的,所以他不僅帶回了一個西紅柿做樣品,而且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面等回話呢。
此時老板轉向了布魯諾,說:“現在您肯定知道為什么阿諾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作品2號:《第一場雪》
這是入冬以來,膠東半島上第一場雪。
雪紛紛揚揚,下得很大。開始還伴著一陣兒⑴小雨,不久就只見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飄落下來。地面上一會兒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就萬籟俱寂,只聽得雪花簌簌地不斷往下落,樹木的枯枝被雪壓斷了,偶爾咯吱一聲響。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陽出來了。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則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⑾的雪球兒。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美麗的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的積雪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腳底下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擲雪球,那歡樂的叫喊聲,把樹枝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
俗話說,“瑞雪兆豐年”。這個話有充分的科學根據,并不是一句迷信的成語。寒冬大雪,可以凍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蟲;融化了的水滲進土層深處,又能供應莊稼生長的需要。我相信這一場十分及時的大雪,一定會促進明年春季作物,尤其是小麥的豐收。有經驗的老農把雪比做是“麥子的棉被”。冬天“棉被”蓋得越厚,明春麥子就長得越好,所以又有這樣一句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我想,這就是人們為什么把及時的大雪稱為“瑞雪”的道理吧。
作品3號:《讀書人是幸福人》
我常想讀書人是世間幸福人,因為他除了擁有現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另一個更為浩瀚也更為豐富的世界。現實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個世界卻為讀書人所獨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閱讀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們的喪失是不可補償的。世間有諸多的不平等,財富的不平等,權力的不平等,而閱讀能力的擁有或喪失卻體現為精神的不平等。
一個人的一生,只能經歷自己擁有的那一份欣悅,那一份苦難,也許再加上他親自聞知的那一些關于自身以外的經歷和經驗。然而,人們通過閱讀,卻能進入不同時空的諸多他人的世界。這樣,具有閱讀能力的人,無形間獲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閱讀不僅使他多識了草木蟲魚之名,而且可以上溯遠古下及未來,飽覽存在的與非存在的奇風異俗。
更為重要的是,讀書加惠于人們的不僅是知識的增廣,而且還在于精神的感化與陶冶。人們從讀書學做人,從那些往哲先賢以及當代才俊的著述中學得他們的人格。人們從《論語》中學得智慧的思考,從《史記》中學得嚴肅的歷史精神,從《正氣歌》中學得人格的剛烈,從馬克思學得人世的激情,從魯迅學得批判精神,從托爾斯泰學得道德的執著。歌德的詩句刻寫著睿智的人生,拜倫的詩句呼喚著奮斗的熱情。一個讀書人,一個有機會擁有超乎個人生命體驗的幸運人。
作品4號:《二十美金的價值》
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經很晚了,他很累也有點兒煩,他發現五歲的兒子靠在門旁正等著他。
“爸,我可以問您一個問題嗎?”
“什么問題?”“爸,您一小時可以賺多少錢?”“這與你無關,你為什么問這個問題?”父親生氣地說。
“我只是想知道,請告訴我,您一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兒哀求道。“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一小時賺二十美金。”
“哦,”小孩兒低下了頭,接著又說,“爸,可以借我十美金嗎?”父親發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錢去買毫無意義的玩具的話,給我回到你的房間睡覺去。好好想想為什么你會那么自私。我每天辛苦工作,沒時間和你玩兒小孩子的游戲。”
小孩兒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間關上門。
父親坐下來還在生氣。后來,他平靜下來了。心想他可能對孩子太兇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么東西,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
父親走進孩子的房間:“你睡了嗎?”“爸,還沒有,我還醒著。”孩子回答。
“我剛才可能對你太兇了,”父親說,“我不應該發那么大的火兒——這是你要的十美金。”“爸,謝謝您。”孩子高興地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
“為什么你已經有錢了還要?”父親不解地問。
“因為原來不夠,但現在湊夠了。”孩子回答:“爸,我現在有二十美金了,我可以向您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兒回家——我想和您一起吃晚餐。”
作品5號:《父親的愛》
爸不懂得怎樣表達愛,使我們一家人融洽相處的是我媽。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媽則把我們做過的錯事開列清單,然后由他來責罵我們。
有一次我偷了一塊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訴賣糖的說是我偷來的,說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貨作為賠償。但媽媽卻明白我只是個孩子。
我在運動場打秋千跌斷了腿,在前往醫院途中一直抱著我的,是我媽。爸把汽車停在急診室門口,他們叫他駛開,說那空位是留給緊急車輛停放的。爸聽了便叫嚷道:“你以為這是什么車?旅游車?”
在我生日會上,爸總是顯得有些不大相稱。他只是忙于吹氣球,布置餐桌,做雜務。把插著蠟燭的蛋糕推過來讓我吹的,是我媽。
我翻閱照相冊時,人們總是問:“你爸爸是什么樣子的?”天曉得!他老是忙著替別人拍照。媽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勝數。
我記得媽有一次叫他教我騎自行車。我叫他別放手,但他卻說是應該放手的時候了。我摔倒之后,媽跑過來扶我,爸卻揮手要她走開。我當時生氣極了,決心要給他點兒顏色看。于是我馬上爬上自行車,而且自己騎給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學時,所有的家信都是媽寫的。他除了寄支票外,還寄過一封短柬給我,說因為我不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長得很美。
每次我打電話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說話,但結果總是說:“我叫你媽來接。”
我結婚時,掉眼淚的是我媽。他只是大聲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間。
我從小到大都聽他說:“你到哪里去?什么時候回家?汽車有沒有汽油?不,不準去。”爸完全不知道怎樣表達愛。除非……
會不會是他已經表達了,而我卻未能察覺?
作品6號:《胡適的白話電報》
三十年代初,胡適在北京大學任教授。講課時他常常對白話文大加稱贊,引起一些只喜歡文言文而不喜歡白話文的學生的不滿。
一次,胡適正講得得意的時候,一位姓魏的學生突然站了起來,生氣地問:“胡先生,難道說白話文就毫無缺點嗎?”胡適微笑著回答說:“沒有。”那位學生更加激動了:“肯定有!白話文廢話太多,打電報用字多,花錢多。”胡適的目光頓時變亮了。輕聲地解釋說:“不一定吧!前幾天有位朋友給我打來電報,請我去政府部門工作,我決定不去,就回電拒絕了。復電是用白話寫的,看來也很省字。請同學們根據我這個意思,用文言文寫一個回電,看看究竟是白話文省字,還是文言文省字?”胡教授剛說完,同學們立刻認真地寫了起來。
十五分鐘過去,胡適讓同學舉手,報告用字的數目,然后挑了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電報稿,電文是這樣寫的:
“才疏學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白話文的意思是:學問不深,恐怕很難擔任這個工作,不能服從安排。
胡適說,這份寫得確實不錯,僅用了十二個字。但我的白話電報卻只用了五個字:
“干不了,謝謝!”
胡適又解釋說:“干不了”就有才疏學淺、恐難勝任的意思;“謝謝”既對朋友的介紹表示感謝,又有拒絕的意思。所以,廢話多不多,并不看它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只要注意選用字詞,白話文是可以比文言文更省字的。
作品7號:《濟南的冬天》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永遠是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兒叫人害怕。可是,在北方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小山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兒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這樣慈善的冬天,干什么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兒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兒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兒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作品8號:《堅守你的高貴》
三百多年前,建筑設計師萊伊恩受命設計了英國溫澤市政府大廳。他運用工程力學的知識,依據自己多年的實踐,巧妙地設計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撐的大廳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權威人士進行工程驗收時,卻說只用一根柱子支撐天花板太危險,要求萊伊恩再多加幾根柱子。
萊伊恩自信只要一根堅固的柱子足以保證大廳安全,他的“固執”惹惱了市政官員,險些被送上法庭。他非常苦惱,堅持自己原先的主張吧,市政官員肯定會另找人修改設計;不堅持吧,又有悖自己為人的準則。矛盾了很長一段時間,萊伊恩終于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在大廳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過這些柱子并未與天花板接觸,只不過是裝裝樣子。
三百多年過去了,這個秘密始終沒有被人發現。直到前兩年,市政府準備修繕大廳的天花板,才發現萊伊恩當年的“弄虛作假”。消息傳出后,世界各國的建筑專家和游客云集,當地政府對此也不加掩飾,在新世紀到來之際,特意將大廳作為一個旅游景點對外開放,旨在引導人們崇尚和相信科學。
作為一名建筑師,萊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為一個人,他無疑非常偉大,這種偉大表現在他始終恪守著自己的原則,給高貴的心靈一個美麗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辦法抵達勝利。
作品9號:《課不能停》
紐約的冬天常有大風雪,撲面的雪花不但令人難以睜開眼睛,甚至呼吸都會吸入冰冷的雪花。有時前一天晚上還是一片晴朗,第二天拉開窗簾,卻已經積雪盈尺,連門都推不開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公司、商店常會停止上班,學校也通過廣播,宣布停課。但令人不解的是,惟有公立小學,仍然開放。只見黃色的校車,艱難地在路邊接孩子,老師則一大早就口中噴著熱氣,鏟去車子前后的積雪,小心翼翼地開車去學校。
據統計,十年來紐約的公立小學只因為超級暴風雪停過七次課。這是多么令人驚訝的事。犯得著在大人都無須上班的時候讓孩子去學校嗎?小學的老師也太倒霉了吧?
于是,每逢大雪而小學不停課時,都有家長打電話去罵。妙的是,每個打電話的人,反應全一樣——先是怒氣沖沖地責問,然后滿口道歉,最后笑容滿面地掛上電話。原因是,學校告訴家長:
在紐約有許多百萬富翁,但也有不少貧困的家庭。后者白天開不起暖氣,供不起午餐,孩子的營養全靠學校里免費的中飯,甚至可以多拿些回家當晚餐。學校停課一天,窮孩子就受一天凍,挨一天餓,所以老師們寧愿自己苦一點兒,也不能停課。
或許有家長會說:何不讓富裕的孩子在家里,讓貧窮的孩子去學校享受暖氣和營養午餐呢?
學校的答復是:我們不愿讓那些窮苦的孩子感到他們是在接受救濟,因為施舍的最高原則是保持受施者的尊嚴。
作品10號:《麻雀》
我打獵歸來,沿著花園的林陰路走著。狗跑在我前邊。
突然,狗放慢腳步,躡足潛行,好像嗅到了前邊有什么野物。
我順著林陰路望去,看見了一只嘴邊還帶黃色、頭上生著柔毛的小麻雀。風猛烈地吹打著林陰路上的白樺樹,麻雀從巢里跌落下來,呆呆地伏在地上,孤立無援地張開兩只羽毛還未豐滿的小翅膀。
我的狗慢慢向它靠近。忽然,從附近一棵樹上飛下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一顆石子似的落到狗的跟前。老麻雀全身倒豎著羽毛,驚恐萬狀,發出絕望、凄慘的叫聲,接著向露出牙齒、大張著的狗嘴撲去。
老麻雀是猛撲下來救護幼雀的。它用身體掩護著自己的幼兒……但它整個小小的身體因恐怖而戰栗著,它小小的聲音也變得粗暴嘶啞,它在犧牲自己!
在它看來,狗該是多么龐大的怪物啊!然而,它還是不能站在自己高高的、安全的樹枝上……一種比它的理智更強烈的力量,使它從那兒撲下身來。
我的狗站住了,向后退了退……看來,它也感到了這種力量。
我趕緊喚住驚慌失措的狗,然后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開了。
是啊,請不要見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鳥兒,我崇敬它那種愛的沖動和力量。
愛,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有依靠它,依靠這種愛,生命才能維持下去,發展下去。
作品11號:《牡丹的拒絕》
其實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歡牡丹,因為它總被人作為富貴膜拜。后來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會為之感動:一陣清風徐來,嬌艷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撒—地絢麗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
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么爍于枝頭,要么歸于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它雖美卻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別也要展示給人最后一次的驚心動魄。
所以在這陰冷的四月里,奇跡不會發生。任憑游人掃興和詛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茍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規律,它有權利為自己選擇每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它為什么不拒絕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絡繹不絕地涌入洛陽城。人們不會因牡丹的拒絕而拒絕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貶謫十次,也許它就會繁衍出十個洛陽牡丹城。
于是你在無言的遺憾中感悟到,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樣,花兒也是有靈性的,更有品位之高低。品位這東西為氣為魂為筋骨為神韻,只可意會。你嘆服牡丹卓爾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是漠視的美。
作品12號:《朋友和其他》
暮春時節,又邀了幾位朋友在家小聚。雖然都是極熟的朋友,卻是終年難得一見,偶爾電話里相遇,也無非是幾句尋常話。一鍋小米稀飯,一碟大頭菜,一盤自家釀制的泡菜,一只巷口買回的烤鴨,簡簡單單,不像請客,倒像家人團聚。其實,友情也好,愛情也好,久而久之都會轉化為親情。說也奇怪,和新朋友會談文學、談哲學、談人生道理等等,和老朋友卻只話家常,柴米油鹽,細細碎碎,種種瑣事。很多時候,心靈的契合已經不需要太多的言語來表達。
朋友新燙了個頭,不敢回家見母親,恐怕驚駭了老人家,卻歡天喜地來見我們,老朋友頗能以一種趣味性的眼光欣賞這個改變。年少的時候,我們差不多都在為別人而活,為苦口婆心的父母活,為循循善誘的師長活,為許多觀念、許多傳統的約束力而活。年歲逐增,漸漸掙脫外在的限制與束縛,開始懂得為自己活,照自己的方式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不在乎別人的批評意見,不在乎別人的詆毀流言,只在乎那一份隨心所欲的舒坦自然。偶爾,也能夠縱容自己放浪一下,并且有一種惡作劇的竊喜。就讓生命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吧,猶如窗前的烏桕,自生自落之間,自有一份圓融豐滿的喜悅。春雨輕輕落著,沒有詩,沒有酒,有的只是一份相知相屬的自在自得。夜色在笑語中漸漸沉落,朋友起身告辭,沒有挽留,沒有送別,甚至也沒有問歸期。已經過了大喜大悲的歲月,已經過了傷感流淚的年華,知道了聚散原來是這樣的自然和順理成章,懂得這點,便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溫馨,離別便也歡喜。
作品13號:《神秘的“無底洞”》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無底洞”?按說地球是圓的,由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組成,真正的“無底洞”是不應存在的,我們所看到的各種山洞、裂口、裂縫,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殼淺部的一種現象。然而中國一些古籍卻多次提到海外有個深奧莫測的無底洞。事實上地球上確實有這樣一個“無底洞”。
它位于希臘亞各斯古城的海濱。由于瀕臨大海,大漲潮時,洶涌的海水便會排山倒海般地涌入洞中,形成一股湍湍的急流。據測,每天流入洞內的海水量達三萬多噸。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卻從來沒有把洞灌滿。曾有人懷疑,這個“無底洞”,會不會就像石灰巖地區的漏斗、豎井、落水洞一類的地形。然而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人們就做了多種努力企圖尋找它的出口,卻都是枉費心機。
為了揭開這個秘密,一九五八年美國地理學會派出一支考察隊,他們把一種經久不變的帶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觀察染料是如何隨著海水一起沉下去。接著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島上的各條河、湖,滿懷希望地尋找這種帶顏色的水,結果令人失望。難道是海水量太大把有色水稀釋得太淡,以致無法發現?
至今誰也不知道為什么這里的海水會沒完沒了地“漏”下去,這個“無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
作品14號:《態度創造快樂》
一位訪美中國女作家,在紐約遇到一位賣花的老太太。老太太穿著破舊,身體虛弱,但臉上的神情卻是那樣祥和興奮。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說:“看起來,你很高興。”老太太面帶微笑地說:“是的,一切都這么美好,我為什么不高興呢?”“對煩惱,你倒真能看得開。”女作家又說了一句。沒料到,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驚:“耶穌在星期五被釘上十字架時,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復活節。所以,當我遇到不幸時,就會等待三天,這樣一切就恢復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么富于哲理的話語,多么樂觀的生活方式。它把煩惱和痛苦拋下,全力去收獲快樂。
沈從文在“文革”期間,陷入了非人的境地。可他毫不在意,他在咸寧時給他的表侄、畫家黃永玉寫信說:“這里的荷花真好,你若來……”身陷苦難卻仍為荷花的盛開欣喜贊嘆不已,這是一種趨于澄明的境界,一種曠達灑脫的胸襟,一種面臨磨難坦蕩從容的氣度,一種對生活童子般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無限向往的生命情感。
由此可見,影響一個人快樂的,有時并不是困境及磨難,而是一個人的心態。如果把自己浸泡在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中,快樂必然會占據你的每一天。
作品15號:《陶行知的“四塊糖果”》
育才小學校長陶行知在校園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同學,陶行知當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學后到校長室去。無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這個“頑皮”的學生。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放學后,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經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可一見面,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果送給王友,并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疑地接過糖果。
隨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里,說:“這第二塊糖果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王友更驚疑了,他眼睛睜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游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評不良行為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王友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啊……”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給王友,說:“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只可惜我只有這一塊糖果了。我的糖果沒有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吧!”說完,就走出了校長室。
【貴州省普通話測試朗讀篇目作品】相關文章:
貴州省普通話測試站點聯系方式08-08
普通話水平測試題05-16
普通話測試題目小河08-23
普通話測試命題說話分類技巧06-20
普通話水平測試說話稿范文04-04
北京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及測試站聯系方式06-24
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多久出來11-07
普通話培訓測試先進事跡匯報04-04
語文背誦篇目:韓愈《師說》08-10
安徽普通話測試站聯系方式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