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2-05-09 09:35:37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語文教案集合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語文教案集合7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建議

  一、結構內容

  這篇文章用親切、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很多自然現象,作者引領我們去認識、了解這些大自然獨特的“文字”,語文教案-大自然的文字。

  全文共27個自然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5段)通過文字人們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同樣,了解了“大自然的文字”,人們便可以認識大自然。

  作者由日常生活中的文字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引出了對“大自然的文字”的介紹,啟發讀者細心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

  第二部分(第6段至第19段)旨在說明通過星、云、鳥等大自然的文字,人們可以閱讀天空這本大書,可以了解許多新奇的東西。

  其中,第6段至第9段生動地說明了認識、掌握星、星座的知識可以指導人們充分利用自然。

  第10段至第12段介紹云這種天空大書上的字母不僅可以向人們講述現在的事情,也能預示將來的事情。

  第13段至第18段介紹鳥也是“大自然的文字”,留心觀察它,人們也能認識了解自然。

  第19段是對第6段至第18段的內容的總結。

  第三部分(第20段至第24段)介紹了各種各樣的石頭也是大自然的文字。

  第四部分(第25段至第27段)說明要認識和了解自然,就要從小留心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要學會大自然的文字。

  本文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構形式。

  二、細致的觀察與生動的表達

  要想生動準確地說明自然現象的特征,必須對其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如“有時候,在炎熱的夏季,天空遠遠聳立著一座白色的云山。從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山變得像鐵匠鋪里的鐵砧了。”其中“聳立”“伸出”形象生動地描摹出云的變化,寫出這種“文字”的特征。

  三、修辭手法的運用

  作者多處使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如把星、云、鳥、石頭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書;把“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的云山比作“鐵匠鋪里的鐵砧”;把鶴隊比作蜘蛛網;把樹林中的花崗石塊披著青苔的樣子說成“披著毛皮一般”等等,這些形象生動的比喻既準確地介紹了自然界的現象,又增強了說明的文學性,從中也能看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另外,文中的“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到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熱天已經過去了”等語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為文章增添了生動、活潑的氣息。

  四、句段講析

  1.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

  講析:“文字”在本文這個地方不僅是指書面上的文字,它還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樣“最厚的書”不只指用紙印刷的書,它還暗指玄妙無比、變化無窮的大自然的這部大書、活書。“好東西”形象地寫出了“文字”這種特殊物體是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一種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這樣寫,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現得更生動、形象,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大自然的文字》。

  2.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會留痕跡的,那里也沒有什么寫著:“由此往北”的有箭頭的指路牌。

  講析:本句意在說明光認識書面文字還不行,在這種沒有書面文字指示的情況下,人們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須要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讀好大自然這部書。作者用淺顯、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說明了認識大自然的文字的重要性。

  3.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

  講析:本句說明了這些候鳥的來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這些“文字”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作者用擬人的方法來說明,使說明對象更生動、更形象,巧妙地說明了這些文字起了幫助人們“識時”的作用,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與科學性有機地融合。

  4.從遠方傳來奇怪的不安的聲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應著。

  講析:聲音是指成群的鳥的叫聲。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新課(從復習舊知入手)

  同學們在一年級第二期時學過一篇專門介紹大自然有關現象的課文,大家回憶一下,課題是什么?主要內容是寫什么?

  明確:《大自然的語言》。主要內容是介紹與農業有關的物候現象。

  大自然的語言是什么呢?(簡要回答)

  明確:“花香鳥語,草長鶯飛”;或“草木榮枯,候鳥去來”。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與此文類似的課文,叫《大自然的文字》。(板書)

  二、初步了解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學生默讀“自讀提示”和本頁的注釋①后,回答下列問題。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內容,并要求讀準下列帶點字的字音、理解

  各詞語意思。(示小黑板)

  霪雨: 鐵砧 漂 礫 勉強

  (注:本文讀音取括號外的讀音,括號內的讀音用組詞的方法進行區別。)

  勉強:①能力不夠還盡力做。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③不是甘心情愿的。④牽強、理由不充足。⑤將就、湊合。

  3.繼續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①默讀課文,標好段序。

  ②獨立思考課文的層次、結構。

  ③集體討論,交流觀點。

  ④回答,師生共同訂正。

  明確:全文24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敘述認識書面文字的好處,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紹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說明認識它們的作用,認識它們的方法,介紹它們的成因。

  這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2--4段):承上啟下,總說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層(5—21段):具體介紹大自然文字的特點,成因,認識這些文字的意義、作用。

  第三層(22--24段):總說認識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三、精讀課文,揣摩、理解重要詞語、句子、段落

  1.“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書”應該怎樣理解才最準確?“好東西”在語意和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文字”在本文這個地方不僅是指書面上的文字,它還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樣“最厚的書”不只指用紙印刷的書,它還暗指玄妙無比、變化無窮的大自然的這部大書、活書。“好東西”形象地寫出了“文字”這種特殊物體是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一種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這樣寫,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現得更生動、形象。

  2,在介紹星星這種文字時,作者這樣寫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會留痕跡的,那里電沒有什么寫著:“由此往北”的有箭頭的指路牌。此句說明了什么問題?

  明確:本句意在說明光認識書面文字還不行,在這種沒有書面文字指示的情況下,人們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須要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讀好大自然這部書。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能流暢、歡快的演唱歌曲。

  2、用歌聲及恰當的肢體語言表現歡快的情緒:創編歌曲。

  【學習重點】感受音樂作品歡快的情緒。

  【學習難點】用歌聲及恰當的肢體語言表現歡快的情緒:創編歌曲。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幸福拍手歌》。(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

  師:這節課我們有兩個任務要完成,讓老師幫大家讀一下。

  1、能流暢、歡快的演唱歌曲。

  2、用歌聲及動作表現歡快的情緒:創編歌曲。

  三、出示自學指導(第一次)

  要想學好歌曲,我們首先要學會歌曲的節奏,然后能按著節奏讀歌詞,請同學們齊讀自學指導:

  1、自己跟著歌曲伴奏,練習打節奏。(重點練習第三四句)

  2、能按照節奏讀這首歌的歌詞。

  (四分鐘后比一比誰打的節奏和讀的歌詞準確、流暢。)

  四、先學(第一次)

  1、播放歌曲伴奏,學生自己打節奏。

  2、踏著節奏練習讀歌詞。

  五、后教(第一次)

  (一)打節奏

  1、齊打節奏。

  2、抽查兩名同學,從中發現問題,其他同學幫助解決問題。

  3、分組展示打節奏。

  (二)讀歌詞

  1、抽查學生讀歌詞,從中發現問題,學生互助解決。

  2、按照節奏齊讀歌詞。

  【設計理念】本環節使學生對這首歌曲的旋律節奏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多次的聆聽中對這段音樂有了完整的深刻的體驗。

  六、出示自學指導(第二次)

  請同學們邊聽歌曲,邊小聲跟唱,五分鐘后誰能準確、流暢的演唱歌曲。

  七、先學(第二次)

  老師播放歌曲,學生自己學唱,老師巡視,即時發現不會之處。

  八、后教(第二次)

  1、展示歌曲:比賽演唱(如:個人比、男女生比、小組比)

  2、集體演唱。

  【設計理念】這個環節中,學生對樂曲的感受是層層深入的,整個過程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使孩子在快樂的氣氛中,自己完成整首歌的學習。

  九、當堂訓練

  (一)創編歌曲

  “同學們唱得真好,請你們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達自己幸福的情感與心情呢?”讓我們自己當一回小小作詞家,填空編一段歌詞,然后用歌聲及動作表現歡快的情緒,!五分鐘后,我們看誰表現的最牛。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 ),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 ),

  如果幸福就用行動把它表現出來吧,

  讓我們大家一起( )。

  (二)自我展示

  1、自由展示。(形式可以是:獨唱、合唱等)

  2、各組推選出最優秀的隊員進行PK,選出最優秀的作詞家。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對學生掌握歌曲的情況,進行檢測、了解,同時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藝,從創作中獲得自信、獲得滿足。

  時間過得真快,馬上就要下課了,老師想在歌聲中結束我們的這節音樂課好嗎?記得,要配合我的歌聲做動作: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點點頭,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跟我走。

  如果幸福的話一起說聲再見吧,那么我們都一起說再見。

  【教學總結】

  這是一首節奏歡快的兒歌,它融歌唱性與動作性為一體,是訓練學生節奏、節拍的經典型兒歌。在設計這首兒歌的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通過學會一段歌詞,繼而自己創編出其他的歌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在學完第一段拍手的動作后,我問學生你們還能想出其他的動作嗎,學生們各抒己見,想了很多動作。我引導學生把想出的動作一一唱出來。由于是學生自己想出的動作,學生唱起來是格外的帶勁。教學過程比較輕松、愉快。唱完歌曲后,我又引入了一段視頻,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在邊唱歌邊表演動作,孩子們的歡快表情感染了學生,他們也躍躍欲試。我組織他們到了舞臺中間,學生們圍成一個圓圈,我引導他們邊聽音樂邊做出“拍手、跺腳、拍肩、彎腰”的動作。學生們隨著歡快的音樂,跳起了他們喜歡的舞蹈。教室里充滿了學生們的歡歌笑語。

  反思:本節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氣氛輕松、活躍。但也有幾點不足之處:1、由于本節課設計的內容較多,每個環節進行的比較倉促,有一些細節沒有來得及糾正。2、演唱的部分練習的還不夠,應該對學生多指導幾遍,讓學生唱的更熟練些。3、課堂氣氛相對較輕松,但個別學生有點太隨便,應加強課堂紀律的教育。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讓學生實踐運用自讀、圈畫、想象、批點的閱讀方法進行自讀自悟,通過交流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

  3.通過對描寫作者和大猩猩進行交流的句段的理解,體會“我”對大猩猩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情感。同時體會女科學家的敬業精神。

  教學重點:讓學生實踐運用自讀、圈畫、想象、批點的閱讀方法進行自讀自悟,交流合作。

  教學難點:體會“我”對大猩猩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關于作者的資料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大猩猩嗎?說說你對大猩猩的了解有多少?

  (身高.體重可以和我們人比較;食肉還是食素。)

  2、質疑課題。

  雖然我們通過資料了解了大猩猩是素食者,但是大猩猩由于它粗魯的面孔和巨大的身材看起來十分嚇人。而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位美國女科學家,她放棄了令人羨慕的醫生職業,孤身到非洲的原始森林中從事大猩猩的研究工作。看題目,你有什么感受或疑惑?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課文。

  2、通過,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的“彌漫”.“妖嬈”.“鞋襻”等詞的意思。

  3、朗讀課文,把自己的情感讀進去。

  4、同桌互相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句段,深入感悟。

  1、自讀、勾畫、想象、批注。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我是怎樣和大猩猩的交流的?”的句子,反復品讀。邊讀邊想象句子描繪的情景,適時地在書上標注出自己的收獲或感受。

  2、小組交流自讀的情況和讀書的感受。

  3、交流指導。

  重點是引導學生想象畫面,交流感受,深入品讀。

  (1)第4自然段。

  讓學生說說:你認為這是個怎樣的女科學家?

  帶著對女科學家的崇敬讀一讀這段話。

  (2)描寫“我和大猩猩握手”經過的5---13自然段。

  ①引導學生抓住對皮納茨外貌的.描寫體會作者對大猩猩的喜愛。

  ②抓住“我”和大猩猩握手前后的動作描寫,還有通過想象當時的情景,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說說對“這是我平生以來得到的最珍貴的禮品。”這句話的理解。

  ④帶著自己的體會讀一讀這部分。

  四、拓展讀寫。

  同學們,本文中我們看到的都是她和大猩猩有趣的一幕幕交往,其實在考察大猩猩的過程中,她曾嘗過不少大猩猩的苦頭甚至是對生命的威脅。就是這樣一位放棄了恬靜舒適的生活,從事了近20年大猩猩的研究,為人類解開了許多有關大猩猩的謎團的女科學家,卻在一次拯救大猩猩的行動中慘遭偷獵者的殺害。

  1、你想對偷獵者說什么?

  2、推薦閱讀《我和我的動物朋友》

  五、作業

  你有過和動物交流的體驗嗎?同學之間說一說,寫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語文教案 篇4

  一、譯文

  天地是萬物的旅舍,時光是百代的過客,,人生漂浮無常,好似夢幻,歡樂的口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著蠟燭,在夜間游樂,確實是有原因的!何況清明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 景色來召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錦繡風光。現在聚會在桃花芬芳的花園里,暢談兄弟間的樂事。諸弟聰明過人,都有謝惠連的才華;大家詠詩歌唱,唯獨我不能和謝康樂相比而感到慚愧。靜靜地欣賞春夜的景色還沒有完,縱情的談論又轉向清雅。擺出榮華的筵席,坐在花叢中間;酒杯頻傳,醉倒在月光之下。沒有好的詩篇,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如作詩不成的,按照金谷園的先例,罰酒三杯。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理解關鍵字詞;

  2.理解文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流露出來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3.比較閱讀同類“宴序”文章,理解本序與古人作的“宴序”一類文章的不同之處,領悟李白飄逸瀟灑、豪情縱情的詩意。

  教學重點:

  通過文章理解,體會文中流露出來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同類文章,領悟李白獨特的文情詩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朗讀李白《將進酒》。置酒會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懷才不遇”之際,于是乎借酒抒情,揮灑個淋漓盡致。飲酒賦詩,自古是文人一大樂事。 這篇散文,洋溢著詩情畫意,像一首優美的詩,長期以來,膾炙人口。明代大畫家仇英還把它轉化為視覺形象,繪成圖畫,流傳至今。

  二、破題

  題目點出了時間(春夜)、地點(桃李園)、人物(李白和諸從弟)、事件(聚宴)。 看題目就知道文 章的基本內容: 李白于某個春夜在桃李園宴請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三、文體常識

  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時,常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四、朗讀全文整體感知

  五、自讀,不明白之處、重點字詞梳理

  六、比較閱讀。文章最后四句,《古文觀止》的編者說:“末數語,寫一觴一詠之樂,與世俗浪游者迥別。”請結合所給課外閱讀材料,談談李白的文章與同類作品相比,有何不同。

  提示:注意文中粗體字所表達的情感

  《金谷詩序》:“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情調很悲涼;

  《蘭亭集序》前文雖說“仰觀天地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結尾卻“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發出“悲夫”的慨嘆;

  《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樂與時去,悲亦系之”,與王羲之序如出一轍;

  《游斜川詩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調子是低沉的。

  最近學過的《滕王 閣序》“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興盡悲來”的情緒轉換,開始寫樂,繼而寫悲,成了一個套子。 李白同樣寫游宴,卻完全擺脫了“既喜而復悲”的陳套,給人以樂觀情緒的感染。全文充滿著春天的生機,洋溢著健康的歡樂,意境高雅,格調明朗,雖有“浮生若夢”一句,但不會因這一句而生出消極情緒。

  七、簡單探討作者性格與文風

  李白性格豪放不羈,他的思想駁雜而矛盾。在儒家“達則兼濟”的思想影響下,李白有強烈的建功立業的抱負;在道家思想影響下,他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憤世疾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莊子思想的鮮明印記。入世和出世、積極和消極的矛盾都統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輔時濟世,建功立業,然后嘯傲山林,浪跡五湖,全身遠禍。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游斜川詩序 作者: 陶淵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物閑美。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臨長流,望曾城,魴鯉躍鱗于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彼南阜者,名實舊矣,不復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靈山,有愛嘉名。欣對不足,率共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記鄉里,以記其時日。

  后人評:文章短小優美,點明出游的日期和地點,以游覽斜川、觀賞山水為題旨,著意刻畫了近觀遠眺之佳景,突出贊美了獨秀于澤畔的障山,抒發了對山水美景的濃厚情趣和愛戀,并由此引發出“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的慨嘆。

  蘭亭集序 作者:東晉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金谷詩序 〔晉〕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從太仆卿出為使持節監青、徐諸軍事、征虜將軍。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金田十頃,羊二百口, 雞豬鵝鴨之類,莫不畢備。又有水碓、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

  時征西大將軍祭酒王詡當還長安,余與眾賢共送往澗中。晝夜游宴,屢遷其坐。或登高臨下,或列坐水濱。時琴瑟笙筑,合載車中,道路并作。及住,令與鼓吹遞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故具列時人官號、姓名、年紀,又寫詩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覽之哉!

  凡三十人,吳王師、議郎、關中侯、始平武功蘇紹,字世嗣,年五十,為首。

  《三月三日蘭亭詩序》 孫綽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談!非以停之則清 ,混之則濁邪?情因所習而遷移,物觸所遇而興感,故振轡于朝市,則充屈之心生;閑步于林野,則遼落之志興。仰瞻羲唐,邈已遠矣,近詠 臺閣,顧深增懷。為復于曖昧之中,思縈拂之道,屢借山水,以化其郁結,永一日之足,當百年之溢。 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澗之濱,高嶺千尋,長湖萬頃,隆屈澄汪之勢,可為壯矣。乃席芳草,鏡清流,覽卉木,觀魚鳥,具物同榮,資生咸暢。于是和以醇醪,齊以達觀,決然兀矣,焉復覺鵬逯二物哉!耀靈縱轡,急景西邁,樂與時去,悲亦系之。往復推移,新 故相換,今 日之跡,明復陳矣。原詩人之致 興,諒歌詠之有由。

語文教案 篇5

  一、復習回顧。

  1.同桌互讀檢查,小組給生字找朋友。

  2.叫幾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余學生當老師評價、糾錯。

  二、精讀感悟。

  1.指導學習課文第二小節,結合訓練:

  (1)課文是怎樣介紹“活化石”的呢?首先請大家讀讀第二小節,一邊讀課文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可以用筆畫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第二小節。

  (3)匯報交流。

  2.自主學習第三、四小節,結合訓練:

  (1)課文還寫了兩種“活化石”──大熊貓和中華鱘,小朋友們能自己讀懂嗎?試一試吧!也像剛才老師那樣,一邊讀一邊想一邊記,同桌合作,把讀懂的內容向大家匯報,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好嗎?開始吧!

  (2)學生合作學習第三、四小節。

  (3)匯報交流:

  A、“大熊貓是我們熟悉的動物,非常可愛。”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嗎?你對什么很“熟悉”?請說一句話。

  B、“滅絕”是什么意思?誰知道其他動物為什么會“滅絕”呢?

  C、“它身上披著大片的硬鱗,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張大嘴又尖又長,樣子怪怪的。”“稀有”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中華鱘會“稀有”呢?

  三、品讀升華

  師:這些古生物已經越來越少,許多人還不了解他們,大家想不想把這些古生物介紹給別人聽,并讓大家都來保護他們?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看誰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內互讀。

  3.全班賽讀。

  四、演讀展示。

  1.師:銀杏樹、大熊貓和中華鱘,科學家把它們叫做“活化石”,我們要好好地保護它們,假如你是博物館的講解員,要給前來參觀的游人解說有關“活化石”的內容,你該怎么說呢?想試一試嗎?

  2.(師示范):我是銀杏樹,就是大家常說的白果樹,我是幾億年前的樹種,十分珍貴,我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長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時侯種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當上了爺爺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孫樹”。

  3.(小組合作)選擇一種“活化石”介紹給游客。

  4.各組派代表上臺演說。

  五、資料交流。

  1.師: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使我們對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在我們這個地球上還有許多從遠古時代生存至今的生物,除了書上介紹的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等活化石外,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化石的知識,趕快把你找到的資料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2.交流資料(先同桌交流,然后選出有代表性的資料上講臺交流,鼓勵學生向別人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識。)

  六、課外延伸:

  請你讀一讀:《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語文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字。會寫8個字。會用“可愛的”“高興地”寫句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同學之間的真摯情意。

  3、懂得珍惜友情。

  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要珍惜友誼。

  初步感受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述的方法。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內容:

  課本第—頁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新課。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采用多種方式認讀生字。

  (1)利用兒歌鞏固識字的方法,學習科、亞、呆。

  (2)識字與識詞結合,鼓勵學生發現識字方法。

  (3)用游戲的形式鞏固識字,積累詞匯。

  3、指導寫字。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朗讀感悟

  1、出示思考題

  (1)床前的氣球代表了什么?

  (2)同學們想通過這個氣球對科利亞說些什么?

  (3)科利亞看到這個氣球,心里會想些什么?

  2、小組合作學習:找到相應的自然段,讀一讀。

  3、全班討論: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體會科利亞孤獨、無奈。

  (2)指名讀第四自然段:體會“氣球上畫著一張可愛的小臉”和“他好像看見米沙拉動拴著氣球的繩子,幾個同學站在四周,嘰嘰喳喳的指手畫腳”這兩句話的感情。

  (3)指名讀第五自然段:體會“科利亞望著窗外那張逗人的小臉,高興地笑了”這句話的意思。讓學生發揮想象,并在反復的朗讀中去體會。

  四、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課本劇。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邊讀邊體會,使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并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評讀的時候,有教師的評價也有同學之間評價,這樣設計的目的充分信任學生,使學生能讀懂課文,讀好課文,因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是獨立的個體,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更為自由,舒展的平臺。在讀完課文后的評讀,同學們在自讀與互評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科利亞孤獨無奈的心情,激起學生再去讀書的欲望,在讀書時教師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加以評價,從正面加以引導,在朗讀后,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始終保持著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

語文教案 篇7

  知識與技能目標:

  正確認讀本課五個會認的生字,掌握九個會寫的生字。

  過程與方法:

  1.多種形式朗讀詩歌達到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讀中感悟,邊讀邊議,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引起情感的共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品讀詩歌與詩中的小朋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2.激發孩子們讀詩的興趣,享受美好的兒童詩的潤澤。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師:“看到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式解決,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質疑:課文還有不會讀的嗎?

  3.出示文中的生詞,指名讀,開火車讀。

  4.認讀生字并組詞。

  質疑:還有不認識的生字嗎?

  5.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誘餌”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盡情”、“香甜”、“原諒”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于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三、淺悟課文。

  1.讀文,看看自己都知道了什么?

  2.交流。

  四、小結。

  談談自己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師生談話導入。

  師導:孩子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金波爺爺的詩《帶雨的花》,這首詩真美,把你把我都深深的陶醉了,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第19課《帶雨的花》,那誰還記得,這首詩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生作答。

  師激情導入范讀文本。(意圖:學生在引導下回憶所講內容,積淀情感。)

  二、教師范讀課文。

  師配樂范讀課文。調動興趣:你們想有滋有味的讀讀嗎?(意圖:教師的范讀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情感,促使學生有朗讀的欲望。)

  三、細讀文本,深入品味,并指導情感朗讀。

  1.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去體會文中小女孩當時的心情。

  (1)找生說說自己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樣的經歷。

  (2)教師通過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偷偷的” 、“盡情”等詞語指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

  2.以文中的“我”偷跑出去都發生了哪些開心的事為主線索,繼續朗讀文本。(出示大屏幕)

  教師提問:你有沒有追過蝴蝶?說說自己追蝴蝶的情景和當時的心情。并體會著去讀讀文本。

  意圖:(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充分調動他們的經驗世界、情感世界產生情感共鳴。)

  3.繼續故事情節的發展。找生讀3、4小節。

  師提問:小魚小蝦給我們帶來了那么多樂趣,小女孩是怎樣對待它們的?指導:下保證時的態度?

  師小結,過渡到下環節。

  4.朗讀5、6小節。

  (1)師提問:下雨了,人們都在跑,小女孩又是怎么做的?生回答并體會試讀文本。

  (2)教師追問:她給媽媽采花時心情怎樣?都想到些什么?生回答,并體會著讀文本。

  (3)指導“一束帶水珠兒的鮮花!”最后為什么用感嘆號?出示大屏幕。

  教師小結標點的作用。 (意圖:標點符號的設計達到文本性和工具性的結合。)

  5.故事的尾聲。

  師過渡:玩了那么久,也玩痛快了,現在該回家了,此時小女孩是怎樣的心情呢?

  學生自讀第7、8小節。

  (1)學生自讀文本,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當時小女孩的心情怎樣?

  (2)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著小女孩當時的心情讀。

  四、小練筆。

  回到家里,小姑娘會挨媽媽一頓罵,甚至一頓打嗎?如果你是那位媽媽,你會怎樣對待孩子呢?。代替媽媽給孩子說說心里話。(課上時間充足可在課上寫在小本本上。)

  (意圖:換位思考,讓孩子體會做家長的那份愛與關心,注重聽說讀寫結合。)

  五、回讀整首詩,整體感悟。

  1.配樂朗讀文本,并思考文中的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孩子?(同時板書主要詞語)

  2.在美妙的音樂中讀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結束本課。(播放音樂)

  (意圖:整體感知文本,體會詩歌的韻味美。最后音樂中升華朗讀。)

【【精選】語文教案集合7篇】相關文章:

精選語文教案集合7篇05-07

精選語文教案集合6篇05-06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集合6篇05-06

精選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合6篇02-10

精選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合五篇02-08

精選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合9篇02-06

精選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合六篇02-04

精選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合5篇02-03

精選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合10篇02-02

《木蘭詩》語文教案精選12-0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第一页 | 在线观看免费日本 | 色先锋影音a∨在线资源网 亚洲专区日本专区 | 六月丁香婷婷亚洲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中字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