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18太陽》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主要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和太陽和人類的關系。
課文共有八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段。
第一段(1--3)講太陽離我們很遠,它很大,很熱。第一段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是,運用了數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4--8)講太陽和人類的關系密切。
這兩段在內容上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正因為太陽那么大,溫度那么高,距離我們又那么遠,才能給我們送來光明和溫暖,也才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2)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多種方法。
2、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3、過程與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課件,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多讀課文,激勵學生讀中想、讀中悟、讀中交流理解課文內容。
(2)有表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說明方法。
三、學情分析:
聾啞學生因聽力喪失,接收的信息很少,知識貧乏,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特別是本班B類學生較多,智力更差,學生在正確理解課文內容方面存在著很大的難度。因而學習本文,要注重聯系學生的感性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系學生學過的常識知識,并補充一定的科學知識,利用好這些感性經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科學興趣。
四、設計理念:
把學習主動權充分放給學生,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愉快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讀中想、讀中悟、讀中交流,切實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扎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五、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六、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多種方法。
解決策略:利用課件,讓學生多讀,幫助學生理解。
七、手語準備:
太陽、傳說、寸草不生、抵得上、攝氏、估計、密切、生存、繁殖、遠古時代、殺菌、預防、治療、疾病
八、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課件大字課文、掛圖
查閱資料:有關太陽及其他星體的知識
九、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多媒體出示人類登上月球的照片)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飛船登上了月球,人類邁出了認識宇宙的重要一步。20xx年10月24日我國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那么,人類可以登上太陽嗎?為什么?(學生發言)(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順勢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2)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寫太陽的說明文,讀完以后,你們會對太陽有更多了解。
板書:18太陽(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太陽的特點
現在同學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了什么?
(讓學生暢所欲言,師適時表揚學生,進行歸納: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太陽的特點及其與我們的關系來寫的。板書:特點關系)
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太陽到底有多遠?
2、太陽到底有多大?
3、太陽到底有多熱?
(三)細讀課文,學習說明太陽的特點的方法
師:要想知道的更多,就要再細細讀課文,看作者是怎樣向我們具體介紹的。(小組合作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小組分別匯報學習情況(現在你能細細讀懂了,就介紹給大家聽聽)。
遠: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飛機要二十幾年。
①學生看課件填空: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的走,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飛機要飛(二十幾年)。
②同學們在括號里填的是什么?(數字)(提通過具體數字,太陽離我們多遠,我們就清楚了。這就是說明事物的一種方法:列數字。但數字必須是科學的,精確的。)
③為了介紹更清楚,作者還用了什么方法?(打比方:如果?步行?坐飛機??這樣我們了解的更清楚了。)(看課件)
大:我們看太陽,覺得它不大,實際它大得很,130萬個地球才能等于一個太陽。
這用了什么方法來說明太陽?(列數字、比較)(看課件)
(師是要總結加深學生的印象,腦子里要想象。注意表情。)
熱:太陽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攝氏六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強調“估計”)太陽太熱了,無法具體測量,只是推算一個大概的數字。
再細心讀讀,看還用了什么方法?(比喻:太陽像個大火球。舉例: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
讀第一至三自然段,數字說明、比喻說明的地方重讀,感受這樣寫的好處。
(四)抓住關鍵詞,了解太陽和地球的關系
1、師:今天太陽公公生氣了,(課件出現太陽公公委屈的臉)因為煤炭夸自己本領大,與太陽沒關系,你能幫他評評理嗎?要求用上關聯詞“有了??才有??”“因為??所以??”
生自由說。(要讓學生充分發言)
2、師:(出示太陽公公高興的臉)同學們知道的真多,太陽公公都笑了!老師現在再考考同學們。
課件展示:太陽與風、云、雨、雪的關系,展示太陽與人類健康的關系。讓學生講太陽和地球的關系。(太陽和人類生活有關系、太陽和動植物生長有關系、太陽和自然氣候有關系、太陽和人類健康有關系、)
(五)課堂總結
1、學完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想對太陽說什么?
(六)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1、太陽如果和地球距離如果再遠點,或者再近點會怎么樣呢?(讓學生閱讀課文后面閱讀材料《妙不可言的位置》。)
2、有興趣的還可以看《星球世界》
板書設計:
18太陽
遠人類生活
太陽特點大和人類關系密切動植物生長
熱自然氣候
人類健康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識字,體會“張”字在不同詞語中的不同含義。復習鞏固本單元字詞,積累詞語、佳句。
2.感受發現的快樂,養成積累詞語、佳句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
3.能有感情地讀背《鞋》這首詩,能根據所給內容進行口語交際,并使學生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發現識字方法。積累詞語,朗讀、背誦詩歌。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課時安排:3課時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錄音課件
3.生字卡片
4.一張空白賀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知
1.讓學生觀察一組象形字。
2.學生談觀察后的發現。
3.對學生的發現給予肯定。并與今字對照。指出學習識字時更需要積極地去探索和發現。
4.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發現、探究識字方法
1.字卡出示“漂、飄、完、園”四個字,學生認讀后把字卡貼在黑板上。
2.觀察、比較這兩組生字,學生談發現。
3.小組內交流、匯報。(尊重學生獨特見解,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4.學生匯報后,板書“票、元”兩個字。學生認讀、組詞、理解詞義。(板書符合教學內容的組詞)
5.出示“直”、“扁”兩個生字,生認讀后把字卡貼在黑板上。
6.指導加偏旁組成新字并組詞。師板書
7.觀察、比較這兩組生字,學生談發現。
8.閱讀學習伙伴的話,觀察四組生字,總結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
9.分別說出,各組字分別用的哪種識字方法。
10.課件出示6個生字,學生認讀。
三、聯系生活,體會“張”字的不同含義
1.出示“張”字,學生認讀。
2.找出班內姓“張”的同學,說明:“張”可以表示人的姓氏。如:張爺爺(師板書)
3.出示其它帶“張”字詞語,學生自學,理解字義。
4.生匯報交流,師引導學生理解詞義。
①“張貼”、“東張西望”、“張開嘴巴”,學生用動作演示詞義。
②“一張畫”實物講解。
③“開張”配畫,并在句子中理解詞義。如:某某飯店今天開張了。
5.引導學生根據“張”字不同意思進行擴詞練習。
四、鞏固方法,課外延伸
1.課后,用“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2.體會生活中“張”字的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認讀詞語
1.導入:這一單元我們已經學過不少漢字了,看看這些字詞和你們成為朋友了嗎?
2.大屏幕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①指名讀。(指導讀準輕聲和平翹舌音)
②開火車讀。
③同桌互讀、互聽、糾正字音。
④組內交流,理解詞義。
⑤指導學生用“照顧”、“精彩”等詞進行口頭造句。
⑥全班交流積累的詞句。
二、讀讀背背
1.結合拼音,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2.師范讀,學生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認讀、理解詞語。
組內討論,理解“依偎、港灣、享受、溫暖”四個詞語,認讀積累,為閱讀掃清字詞障礙。
4.同桌互讀,在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5.分段閱讀,理解詩歌。
第一段:思考,我家的家庭成員都有誰?
第二段:結合詩的內容展開合理想象。
第三段:指導有感情朗讀,體會家的那種溫馨、寧靜、和睦的氣氛。
6.指導背誦詩歌。
7.配樂朗誦。
三、實踐活動
1.積累看電視、上活動時認識的好詞、好句。(張貼在墻報上,展示自己認識的字、詞、句等)
2.體會家的溫暖,為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板書設計
日積月累讀讀背背
《鞋》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
一、創設情境
①播放動畫:畫面上,知心姐姐講述小明生活中遇到的煩惱故事。(激發興趣,引起學生思索)
②讓女生看,男生閉眼睛。
③女生把看到的故事講給男生聽,男生聽后在全班講,大家傾聽,引導學生評一評誰說得最清楚,誰聽得最仔細,評議誰做得對。
商議怎樣幫小明想辦法。
二、合作探究
①分組商議:想什么辦法說服小明的媽媽爸爸?
②小組商議:個別同學發言,大家傾聽他的想法,然后評議。
③確定本小組的辦法
④全班討論:哪個小組的方法比較合理,最后選定最好的辦法。
⑤讓各小組內的同學采用自己小組喜歡的辦法扮演父母、孩子、同學等角色。
⑥表演勸說父母的過程。
說服“父母后”,請“父母”談談,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⑦各小組選出優秀的,上臺表演。
三、創新發展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有哪些類似的經歷,自己又是怎么做的?
說一說自己會做哪些家務?教教其它同學。
交際感言:用一句話,一句廣告語、一幅畫、一首歌,表達學習后的情感體驗,呼吁給孩子一個成長的世界。
四、布置同學看展示臺的內容
板書設計
我該怎么辦?
溝通
說清楚聽仔細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設計:
詩歌導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今天我們來學習普希金的一首小詩,看看他是怎樣面對人生的。
板書目標
1、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2、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背誦這首詩。
簡介作者
亞歷山大·普希金,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不僅是“俄羅斯文學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享有盛譽
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反復閱讀這首詩,獨立思考,仔細品味、感悟詩歌的`語言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只的是什么?(特指在生活中應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實生活的寫照。)
2、詩歌的兩部分各表現了怎樣的內容?(第一部分寫如果身處逆境,不必悲傷,要耐性等待,快樂的日子一定到來。第二部分寫要永遠向往美好的未來,現在雖處逆境,當時過境遷,往事都將成為親切的回憶。)
3、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思考探究
學生再讀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1、怎樣理解“生活欺騙了你”?(要聯系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來理解。表明正義被沙皇專制所扼殺)
2、面對逆境,我們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爭嗎?(當時沙皇專制統治相當嚴酷,革命勢力一時還不足與之抗爭,只能等待。)
3、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回成為親切的懷念”?(一方面強調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都是一筆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與一般詩歌相比,這首詩有什么不同?(沒有具體形象,只是以勸告的口吻說明道理。而一般的詩歌藝術形象都比較生動鮮明)
學生朗讀背誦詩歌,試著當堂背誦這首詩。
體驗反思
教師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學習體會,引導學生正確的面對生活,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三。
2、根據“體驗與反思”的要求寫300字左右的短文。
語文教案 篇4
一、作者介紹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鄒縣東南)人。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他是子思(孔子孫,名伋)的再傳弟子,曾游說齊、宋、滕、魏等國。當時“天下方務于合從連橫,以攻伐為賢”,孟子卻說“唐、虞、三代之德”,被諸侯認為迂闊、遠離實際,不被采納。因此,孟子“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書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一個最大的儒學大師,一向被認為是繼承孔子學說的正統,后世將他和孔子并稱。他曾拒楊墨,反縱橫,維護和發展了儒家學說,對當時和后世思想界影響很大。
《孟子》在.寫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辯,具有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筆墨酣暢的風格;采用了多種方式方法進行辯論,邏輯謹嚴。其中最多的是各種發問的方式方法,時而提問,時而設問,時而反問,運用自如,靈活多變。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陳述事理,辯論是非。
二、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
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孟子·盡心下》)
得到百姓擁護的人才能成為天子,得到天子歡心的人可以成為諸侯,得到諸侯歡心的人可以成為大夫,可見“民為貴”的道理。孟子在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認為社會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樂業,這一點在當時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2.邦國的主權在民。
孟子與梁惠王談話,梁惠王問:“天下惡乎定?”孟子回答:“定于一。”梁惠王問:“孰能一之?”孟子回答:“不嗜殺人者能一之。”梁惠王問:“孰能與之?”孟子回答:“天下莫不與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說,如果一個君王不嗜殺戮,那么,天下沒有不愿意把政權交給這個君王的人。萬章問孟子:“堯以天下與舜,有諸?”孟子說:“否;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萬章問:“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孟子說:“天與之。”又說:“堯薦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孟子·萬章上》)是說堯把舜推薦給天,天接受了;天又把舜公開介紹給百姓,百姓接受了。于是舜就作了天子。雖然在孟子看來,歸根到底天有決定權,但是天還是把事情告訴百姓,百姓同意,舜才作了天子。透過孟子說法的唯心論霧障,可以看到,在孟子看來,一個政權的建立是要通過百姓認可的。范文瀾同志稱這種思想為“敬天保民”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3.民對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從的。
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還有,齊宣王問孟子:“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回答:“于傳有之。”齊宣王問:“臣弒其君,可乎?”孟子回答:“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在孟子看來,國君對臣民不仁,臣民對國君也可不義;國君既“賊仁”,又“賊義”,則臣民就可以誅此獨夫,這是合情合理的。這一點,比起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來,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4.政事以民為歸宿。
孟子對梁惠王說:“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孟子·梁惠王上》)那么,“地方百里而可以王”。雖然孟子的主張歸根到底是為了鞏固統治階級的權利,但是,在春秋戰國時代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5.用人以民意為準。
孟子說:“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孟子·離婁上》)又說:“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然后殺之。”(《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主張選拔某些人,革除某些人,殺掉某些人,光聽左右大臣及諸大夫的話不行,應以“國人”的意見為出發點,這種觀點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語文教案 篇5
【單元教材簡析】
本組課文的主題是“春天里的發現”,內容包括《找春天》、《古詩兩首》、《筍芽兒》、《小鹿的玫瑰花》、《語文園地一》,都是圍繞春天來編排的。本組課文不僅引導學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勵學生走進春天,去發現春天的特點,去探索春天的奧秘。《找春天》在呼喚著我們到校園、到野外去尋找春天,《古詩兩首》告訴我們要用心去觀察和感受春天,《筍芽兒》讓我們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向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起學生思考的童話故事。《語文園地一》也是一組關于春天的話題,給同學們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臺。
【單元總體目標】
1、本單元要求會認38個生字,會寫39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讀不帶拼音的短文,讓孩子嘗試著自己閱讀,借助圖畫或其他方式認生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學生能夠會說、會畫、會唱春天,了解春天的特點,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
5、引導學生去感受春天,激勵學生走進春天,去發現春天的特點,去探索春天的奧秘。
【單元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融入春天,樂于觀察,善于欣賞,勤于動手,善于表現。在教學本單元內容時要全面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用眼睛去看春天、用耳朵去傾聽春天、用手去觸摸春天,讓學生去尋找春天,從而達到書本知識和生活常識的綜合學習。
2、學習本單元后要使學生積累一定的關于春天的詞語、會寫幾句關于春天的詞語、能夠背誦兩首關于春天的古詩、能夠用語言描述春天,并且能夠用手中的筆畫出春天。
3、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感情、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同時要引導學生把讀書與思考結合起來,與積累結合起來。
4、引導學生在春天的大課堂里去主動學習,去尋找別人還沒有發現的春天的腳印,去探索筍芽兒長成竹子的奧秘,去想象春風、春花、春雨、春草像什么。
5、在理解本組教材時,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解讀春天,解讀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自己當成學生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去閱讀,去感悟,去發現。
【單元教學時間】
《找春天》2課時
《古詩兩首》2課時
《筍芽兒》2課時
《小鹿的玫瑰花》2課時
《語文園地一》3課時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為習作命題。
2、寫的時候,要從色、香、味、形幾個方面有重點的介紹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適當地介紹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習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歡這一美味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寫的時候,要從色、香、味、形幾個方面有重點的介紹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教學難點:交代清楚自己喜歡這一美味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二、創設情景,介紹美味
1、模擬在飯店吃飯前的場景,介紹自己喜歡的美味。
介紹:指名介紹自己喜歡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討論:聽了他的介紹,我看見有人咽口水呢?誰來評一平,他介紹得怎么樣?
2、模擬在飯店吃飯的場景。
3、這道菜不錯!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嗎?
4、口頭練習說
小組討論
(1)代表發言(2)集體評議
三、現場采訪,表達感受
你品嘗之后有什么感受?
四、關注細節,充溢情趣
1、你是怎么品嘗這道美味的?有沒有聽過關于他的傳說?只有寫出他
的一些細節,習作才會生動充滿情趣。
2、你一定非常喜歡自己介紹的這道美味把!把你于這道菜的故事講給大
家聽好嗎?
五、集體習作,表達經驗
第二課時
一、交流習作,指導修改
1、指名學生讀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2、小結提出修改意見。
3、學生修改。
二、佳作欣賞。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中的四個小故事,都是圍繞動手和動腦選編的,課文中那些發明創造的故事,也許只是在眨眼間的靈機一動,看起來沒有沒有費多大的力氣,但事實上,想要有所發明創造,哪怕只是一個小發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動手,敢于懷疑權威,打破常規,沖破定論,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本單元的44生字,會寫本單元的33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4、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發現,善于探究。
5、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6、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大意。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本單元44個字,會寫3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4、學習默讀課文。
四、內容:一個導語,課文《動手做做看》、郵票齒孔的故事》、《畫風》、《充氣雨衣》和語文園地四。認識52個生字,書寫33個,14課沒有生字。
五、課時安排
《動手做做看》2課時
《郵票齒孔的故事》2課時
《畫風》2課時
《充氣雨衣》2課時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坐井觀天》教案08-30
語文《石榴》教案10-11
燕子語文的教案01-26
語文《鶯》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