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教案范文錦集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材說明、分析:
本篇課文為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節課的講授內容是第二課時的內容,著重講授"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該篇作為魯迅的短篇小說名篇,具備了寫作賦形思維訓練中"起、承、轉、合"的寫作思路,作為短篇小說的典范之作。該課書首先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小說的相關知識及對小說的簡單鑒賞分析,學會并力求掌握從人物分析推知小說主題的鑒賞原則,再通過后面幾課的學習,構建小說鑒賞的基本框架,具備小說鑒賞的基本能力,為以后學習、鑒賞,乃至創作小說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該篇小說中多次用到"重復"和"對比"的手法,熟練掌握這兩種手法對于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勢必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
(2)情感目標:理解人物形象的復雜感情。
(3)重點: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分析。
(4)難點:從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題的思維訓練。"重復"、"對比"手法在實際寫
三、程序設計說明:
1、回憶舊知識,導入新課:
問題1:我所認識的魯迅。(幻燈展示)
問題2:什么是小說?小說鑒賞應注意些什么?(幻燈展示)
2、點明學習目標和重點,進入新課。
3、講解"重復"和"對比"的含義。(不要求學生背下來)
重復: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對比: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反、相對、相背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4、找出《故鄉》中運用反復與對比的地方。(看前四個自然段)
問題3:前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什么?
問題4:"我初到故鄉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教師示范分析圖表的前一小部分,重復、對比的例子各一,剩下部分由學生獨立完成。)
問題5:試根據剛才的分析方法自己從文中選取材料分析"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針對性指導)(旨在讓學生獨立體會、理解重復、對比手法。)
4、檢查、實際操作:問題7:請根據自己的
體會,自選內容,運用"重復"、"對比"手法寫幾句話(可以運用其中一種或兩種綜合運用)。(教師巡回指導、點評)
5、小結:通過上面的講解分析和操作,我們了解了重復和對比手法的正確運用能增加文章的立意、表達效果,關鍵是在運用時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整體立意和主題內涵,選擇好要運用的材料對象的本質和主題內涵的相關、相似或相反、相對。這更多的是在以后的寫作實踐中加以運用,并在運用中仔細揣摩、體會。
6、作業布置:(旨在把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運用能力。)
分析下面這一幅對聯中重復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語文教案 篇2
背景分析
城門指城樓下的通道,是城的標志,城門與城樓的雄偉壯麗的外觀顯示著城池的威嚴和民族的風采。本單元內容與上一單元的“烽火臺與古城墻”緊密相連,都是表現家鄉新鄭鄭韓故城的歷史文化。在技法上,也綜合運用前兩個單元學習的泥板成型、泥球堆砌、泥條盤筑等方法泥塑技法,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又是對本期學習的一個總結。古城門也是本期古老的新鄭場景創作重要的一個泥塑建筑作品。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城門的作用,觀察古城門造型特點;
2.學習泥片和泥塊組合的方法制作城門局部;
評價設計
任務一:分享資料,觀察圖片,說出古城門的結構和特點;
任務二:動手嘗試,分享自己的經驗,交流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學與教活動設計
組織教學
活動一:欣賞感知(3分鐘)
1.出示古城門圖片,欣賞感知古城門的`古老感覺。
2.出示評價量表,明確本節課學習任務:
原來是“泥”課程學生作品表現性評價表
評價內容
自評
伙伴
評價
總評
知識
知道古城門的歷史作用,簡單闡述古城門的結構特點。
簡單說說古城門結構特點。
知道古城門的構造。
技能
會用泥片和泥塊組合的方法制作古城門,技法熟練。
會用泥片和泥塊組合的方法制作古城門,技法掌握不熟練。
不能完整完成作品。
造型
泥塑作品能抓住古城門主要特點,造型獨特美觀。
會制做一個完整的古城門,特點不突出,造型一般。
不能抓住古城門的只要特點,造型不夠美觀。
創意
作品有自己的個性,能清楚的描述自己的創作思路與想法。
存在模仿現象,能說出自己的創作思路。
完全模仿其它作品。
活動二:交流欣賞認知(10分鐘)
1.學生分組介紹自學了解到的古城門的資料。
(城門指城樓下的通道,是#39;城#39;的標志,城門與城樓的雄偉壯麗的外觀顯示著城池的威嚴和民族的風采。我國古代城市的一種防御建筑,城門、城樓之間城墻相連,既有軍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
2.了解我國現存著名古代城門。
中國修筑城墻的歷史非常悠久,古城墻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中華文明歷代傳承的有力見證。現存較完整的中國城墻有北京城墻、西安城墻、南京城墻、荊州城墻、襄陽城墻等多處,它們都見證著一段段不可磨滅的歷史。
3.這么雄偉的城門,人們用什么材料建造起來的呢?
最早的時候,可能是用土堆積起來。后來一般用石塊砌成,或用木料建造,或用各種材料綜合起來…)
(城門城樓的建造說明勞動人民的智慧)
4城門的外形結構怎樣?各部分有什么特點?
(古城門其實由城墻、城門、城樓三部分組成。城墻上有方形凹凸城頭,在城墻中間挖拱形城門。上面是城樓。城樓一般有兩層,具有我國古代建筑典型的特點:方形,瓦頂,飛檐等。)
活動三:觀察探索實踐(40分鐘)
1.剛才我們用不少時間了解,學習了古城門的相關歷史,觀賞了古城門的圖片,那么現在讓我們用手中的泥去制作一座古城門的話我們又該怎樣去做呢?請各小組思考一下,討論一下,把你們的構想說出來。(找代表敘述制作想法)
2.總結制作方法與步驟,要采用泥球(塊)堆砌,泥條盤筑,泥板成型相結合的方法,教師借助半成品對主要環節及其步驟進行演示指導。
【讓學生談制作想法,促進學生思考、合作交流與相互學習,同時可以檢測學生學習效果。】
3.分小組研討:
(1)你們組要做一個什么樣的城古門?
(可以畫出來,也可以用語言描述。)
(2)主要運用哪種泥塑方法?小組成員如何分工?
4、小組嘗試
(1)按照設計稿和分工,小組嘗試制作;
(2)教師巡視發現共性問題,隨時做進一步指導。
活動四:展評總結提升(7分鐘)
1.根據評價量表,分小組匯報本節課學習收獲,并展示作品。
2.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古城門的一些歷史和相關的知識,懂得了塔的建筑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其實塔的文化和知識還遠不至這些,感興趣的同學回去深入研究一下。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課文通過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苦練眼神,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梅蘭芳苦練前后的眼神的變化,充分展現了他苦練基本功的過程。
【教學要求】
1、德:使學生懂得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教育他們從小苦練基本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明白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解題,介紹梅蘭芳生平。
3、學習詞語:學藝
二、初讀課文。
1、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詞,找出難讀的句子。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出示小黑板。
(2)指名認讀詞語。
(3)抽讀生字卡片。
3、試讀課文。
(1)指名說說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4、教師范讀。
5、填空,出示小黑板。
這篇課文講的時梅蘭芳小時候拜師(),苦練(),終于成為世界聞名的()的故事。
三、作業:
1、練讀生字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指名朗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3)“不是唱戲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師傅為什么說梅蘭芳不是唱戲的料子?
(板書:不是料子)
2、細讀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3)理解:世界聞名、大師
(4)學過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細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初步理解句意。
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3)進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況下,梅蘭芳學藝的決心沒有動搖?這說明什么?
梅蘭芳是怎么做的?
梅蘭芳為什么看空中的鴿子?看水底游動的魚?
“緊盯、注視”是什么意思?這里可以換成看嗎?
“常常”是什么意思?說明什么?
梅蘭芳的眼睛漸漸靈活起來,好像會說話,這說明了什么?
4、再讀第三自然段。
(1)齊讀課文。
(2)說說文中那個詞語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指導朗讀。
(4)“勤學苦練”、“終于”、“世界聞名”要重讀。
三、指導背誦
1、齊讀課文
2、看板書逐段背誦。
四、課堂練習
1、口頭擴詞
神()()()決()()()底()()()
2、口頭填空:
梅蘭芳常常()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水底游動的魚兒。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2、指名逐段背誦課文。
二、教學生字詞,指導書寫。
1、教學“或”
出示“或”,認讀。教學“戈”,戈字旁。
指導書寫、學生描紅。
2、出示“蘭、者、注”
要求學生用熟字記憶生字。
3、出示:底、臉、神
學生自由練習書寫。
教師范寫、指導學生描紅。
4、指導書寫。
或、者、蘭:要居中寫,結構要勻稱。練、注、神:左窄右寬。緊:上中下三部分要寫緊湊。
5、學生進行描紅。
三、課堂練習。
1、抄寫詞語:
苦練或者水底明亮
決心終于空中眼神
2、組詞:
三()決()者()住()
蘭()塊()都()注()
語文教案 篇4
一、素質教育目標
1.學習從多角度說明事物特征的寫法。
2.學習本文生動性說明的說明方法。
3.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學習從多角度說明事物特征的寫法。
難點:平實性說明與生動性說明的區別。
解決辦法:
1.復習文藝性說明文的有關文體知識。
2.把生動性說明改成平實性說明。
3.討論分析共同歸納。
4.質疑問難。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說話訓練。介紹一種自己熟悉的小動物。
2.信息交流。觀察蜘蛛、閱讀文章或利用互聯網上的資料進行交流。
3.擬題訓練。結合說明文的有關知識完成《倍受青睞的蛛絲》和《會飛的花》的閱讀訓練。
五、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聽說訓練。介紹自己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同學們,今天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是什么嗎?”(蜘蛛) “你觀察過張網捕蟲的蜘蛛嗎?你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嗎?你知道它們為什么能結網嗎?”“蜘蛛很常見,但往往不被我們注意。本文的作者卻對它作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周建人寫的這篇說明文——《蜘蛛》。
(一)明確目標
1.了解蜘蛛這種小動物的有關知識。
2.學習掌握分類別、舉例子等說明方法。
3.復習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說明順序。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自愿,每人一段),了解文章的說明的內容。
本文抓住蜘蛛結網捕食的生態特征來寫的。圍繞這個特征,介紹了蜘蛛各種各樣的捕食方法;蛛絲產生的生理機制;蛛絲的用途及其他有絲而不結網的蜘蛛等內容。文章把重點放在蜘蛛的實用價值上,具體說明了人們對它的利用過程。
2.信息交流。結合你自己對蜘蛛的觀察了解或根據閱讀的文章內容,或利用互聯網上的資料,試模擬一只可愛的小蜘蛛的口吻,用第一人稱介紹一下“自己”。
引導學生回答如下:
我叫蜘蛛。我們家族約有三萬五千余種,屬于節肢動物。我們結網定居,常在屋檐、庭園、樹叢間。結大型車輪狀垂直的圓形網。清晨、傍晚或夜間居網的中心,白天隱伏網旁,以樹葉縫隙、樹枝為隱藏地點,并要用一信號絲與網相連。當昆蟲或它物觸網,被網上粘液(粘絲)粘住,我就撲出,以螯肢攫捉,注入毒汁和消化液,并用蛛絲縛住獵物,然后像咬一片面包或餅干似的把它們吃掉,作為美餐。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簡說
把部分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種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我們在生活中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學藝,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剛接觸時,自我感覺特別好,以為自己會了,待到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這無異于“坐井觀天”啊。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二、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流程:
第一個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觀天。(板書課題,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指導同學們通過觀察插圖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認識“沿”
2、指導同學們自讀故事,注意把生字讀準,了解故事大概內容。
3、指名說說自已讀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4、讓同學們了解“無邊無際”的意思,認識“際”
5、通過分析“信”的字形特點,認識“信”。
6、同桌互相交流對生字的認識。
三、指導寫字。
先讓同學們“看”:這三個字有什么共同特點?寫時應特別注意什么?再讓同學們“說”:它們都是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寫“沿”時,注意右上方與“幾”不同;寫“際”時,注意雙耳旁是兩筆完成的,“耳朵”要寫得高而窄。指導“還”的筆順規則,先寫“不”,再寫“辶”。再讓同學們觀察字的結構特點,獨立描紅、臨寫最后通過課后的“讀讀抄抄”鞏固所認的字和所寫的字。
第二個課時
一、導入;
復習生字后繼續學習。
二、朗讀感悟
1圖文結合,以讀帶講,了解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不同位置。可以設計如下口頭填空:
青蛙坐在(),小鳥落在()。
2自讀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分別畫出講青蛙和小鳥對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看插圖練讀第一次對話。
3感悟第二次對話。
(1)通過學習第二次對話,讓同學們說說讀懂了什么。
(2)引導同學們思考:青蛙和小鳥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圍繞這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為……所以……”談談自己的理解。
(5)帶同學們體驗:走出教室,說說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紙卷成紙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比賽朗讀小鳥認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認為“天小”的句子,看誰讀得好。老師指導朗讀青蛙和小鳥的話。
青蛙的話用自信、傲慢的語氣;小鳥的話用勸告、誠懇的語氣。
5感悟第三次對話。
(1)自由讀第三次對話,邊讀邊想:小鳥和青蛙都是笑著說的,他倆的笑各有什么含義?
(2)小組合作學習。先分角色朗讀,再討論上面的問題。
(3)朗讀對話,讀出適當的語氣。
朗讀提示:青蛙的話要讀出傲慢、自信的語氣,表現出自以為是的心理狀態;小鳥的話要讀出耐心地擺事實、講道理的語氣,表現出實事求是的誠懇態度。
6分角色朗讀。
(三)實踐活動
1、小組合作,續編第四次對話: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同學們分小組合作學習,續編第四次對話,并分角色讀一讀。
2查查資料或者向別人請教,看看地球、太陽和月亮誰大。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即能正確理解詞義,會讀,會寫,會打指語,會看口形并學習使用。)
2、能拼讀新音節pu,ping,juan。
3、正確理解詞義,并學習使用詞語。
4、正確地觀察圖畫,理解句子的意思。
5、正確地朗讀句子。
6、背誦、默寫詞語和句子。
7、學習用“什么、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的句式說、寫句子。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學難點:1、學習用“什么、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的句式說、寫句子。
2、背誦、默寫詞語和句子。
教具準備:卡片圖片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第4課:看圖學詞學句(齊讀課題)
二、看圖學詞語
1.學習“白菜”
(1)教師出示圖片問學生這是什么?
(2)學生回答
(3)教師出示拼音和詞語白菜
(4)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小組讀,個別讀,學生齊讀,開火車形式讀。
(5)學生齊讀,教師糾正讀音錯誤。
2.學習“油菜”
(1)教師出示圖片問學生這是什么?
(2)學生回答
(3)教師出示拼音和詞語油菜
(4)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小組讀,個別讀,學生齊讀,開火車形式讀。
(5)學生齊讀,教師糾正讀音錯誤。
3.學習“卷心菜”
(1)出示圖片,問學生,這是什么?
(2)出示詞語:卷心菜
(3)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小組讀,個別讀,學生齊讀,開火車形式讀。
4.學習“卷心菜”
(1)教師再聯系實際,問學生這是什么?
(2)教師出示拼音和詞語:芹菜。學生齊讀,小組讀,個別讀。
5.學習“馬鈴薯”
(1)教師出示馬鈴薯的圖片,問學生這是什么?教師出示拼音和圖片,馬鈴薯。
(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小組讀,個別讀,學生齊讀,開火車形式讀。
三、鞏固詞語
1、師生齊讀詞語:、白菜、油菜、卷心菜、芹菜”
2、教師指名朗讀
3、小組朗讀,個別朗讀
4、游戲鞏固法:(1)一個學生拿詞語卡片,一個學生找圖片。
(2)一個學生拿拼音,一個學生找詞語,一個學生找圖片。(3)教師讀詞語,學生找詞語卡片
(4)教師說詞語,一個學生找詞語卡片,一個學生找圖片,一個學生找拼音。
5、師生齊讀詞語。
四、書寫指導
1、教師在田字格里示范書寫:白菜、油菜、卷心菜、芹菜
2、學生自己書寫,教師指導
3、學生上來書寫,教師糾正錯誤
4、教師講解書寫的筆順
五、總結、布置作業
1、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白菜、油菜、卷心菜、芹菜”詞語,再一次來朗讀。
2、作業:(1)詞語各抄寫三行。
(2)生字各寫三行。(3)書寫筆順抄寫三行。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培養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3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教育意義。
4結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結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內容:
課本第-頁
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生字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什么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
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 雪白的葫蘆花 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哇—(蛙)—(娃)—(洼) 盯—(丁)—(頂)
4、鞏固會寫的字。
第二課時
一、說話: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 ?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現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1、現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生了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2、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后的感受。那個人喜歡他的小
葫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找讀。他為什么喜歡?
3、找從哪些詞看出葫蘆長得很好?(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
指名讀。再評。
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么?小組討論匯報。
10、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指導,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說說你覺得他倆誰說得有道理?為什么?
四、擴展理解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一棵葫蘆從發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續編故事)。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4、學了這節課你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請小朋友在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教學反思:
在本課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
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
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
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
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⑴ 學習含有反義的疊詞。
⑵ 學習相同偏旁部首的、意義相近的新字。
⑶ 區別形近字并組詞。
⑷ 朗讀現代詩。
⑸ 進行口語交際。
⑹ 展示才藝。
2、過程與方法:
⑴ 在比較、區分中學習新字,復習舊的字。
⑵ 通過交際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⑶ 在展示中擴大知識面。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疊詞。
2、學習新字,復習舊字。
3、口語交際。
【課時設計】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疊詞。
2、學習新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老師開著汽車來了,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智力王國”逛一逛,趕快上車吧!“嘀嘀嘀……”第一站到了。
二、我的發現
1、出示疊詞: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 深深淺淺
高高低低 長長短短 粗粗細細
2、同學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師:我發現每一個詞語……
4、生考慮。
5、生:我發現每一個詞語都是疊詞。
師:大家能說幾個這樣的詞語?
6、生:干干凈凈、整整齊齊、歡歡喜喜……
師:還有新的發現嗎?
7、生:我發現每一個詞語是反義疊詞。
師:能試著說出這樣的詞語嗎?
8、生:黑黑白白、寬寬窄窄……
9、師:“第一站”我們順利通過了,我們再啟程吧!
二、讀讀認認
1、出示一組新字:蘿、茄、菇
2、同學讀、辯。
3、講每一個字所指的都是植物中的蔬菜類。
4、繼續出示其它的幾組生字進行認讀:
⑴ 燉 燒 烤(與“火”有關,都含有煮之意)
⑵ 扒 扛 揀(與“手”有關,都含有動手干活之意)
⑶ 跺 踢 跳(與“足”有關,都含有動腳的意思)
5、讀詞語:茄子、香菇、燉肉……
6、自由再組幾個詞。
三、作業
認讀新字、新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區別形近字并組詞。
2、讀現代詩。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卡片。
〖教學過程
一、我會填
1、出示形近字。
2、同學識別,口頭組詞。
3、同學填一填,師巡視指導。
二、讀現代詩
1、同學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師生糾正讀音。
3、教師范讀。
4、再給同學五分鐘朗讀。
5、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齊讀。
6、同學讀后說說讀懂了什么?想說些什么?
三、同學談感受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把自身的想法說出來,與大家討論交流。
2、說話時要態度大方,講文明。
〖教具準備
課件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生活在班集體中,我們都愛自身的班集體。可小華作為值周生,卻遇到了一件左右為難的事,想知道是什么事嗎?大家都來幫幫他吧。(板書:大家都來幫幫他)
二、出示課件或圖片
1、同學看圖后,議一議。
2、匯報看圖所得。
3、分小組討論問題:小華怎么辦?
4、匯報討論結果:記下名字,教育小龍,讓他以后不遲到。
5、請同學上臺演一演。
6、同學評價扮演者。
三、總結
同學們知道了班集體的榮譽要每個同學來爭取,每個同學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大家齊心協力,這樣的班集體才是優秀的。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展示才藝。
〖教具準備
才藝展示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聰明的小朋友們,大家盡情地展示自身的才藝吧!
二、分組展示自身的展品
三、小組評議后選出幾個展在黑板上
四、講評或評比
五、把優秀作品展示在“展示臺”
六、作業
動手辦一份墻報(每人提供一份展品)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教案:《社戲》教案03-08
《語文樂園》教案10-11
語文《春筍》教案10-16
語文《秋游》教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