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范文匯總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重點指導“煥、嚷”;理解“容光煥發”。
2、認識轉折關系,并能用“但是”造句。
3、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詞句,并且根據人物表現體會人物特點,體會孩子渴望長大的迫切心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語氣。
二、教學難點:
1、認識轉折關系,并能用“但是”造句。
2、理解關鍵句,通過抓人物言行,體會人物特點,體會孩子渴望長大的迫切心情。
三、教學準備:
暴風雨錄象、板書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板:4 刮臉
師:平時,你看到誰需要刮臉?
通過預習,你知道文中誰要刮臉?板:小貝當
師:小貝當是一個二年級的孩子,他為什么要刮臉?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有趣的故事。
說明:兒童世界不存在“刮臉”,在出示課題之后提出問題:你知道平時誰需要刮臉?小貝當是個二年級的學生,他為何要刮臉?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學習課文
1、默讀全文,用“——”劃出小貝當要求理發師給他刮臉的句子。
出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思考。
交流句子
出示:理好頭發,小貝當又讓理發師給他刮臉。他指指邊上那為臉腮光凈、容光煥發的先生說:“我要像他一樣。”
小貝當大聲喊:“理發員,你怎么還不放下報紙,讓我等到什么時候才刮臉呀?”
指導讀句:兩句中第二句比較好把握,我們可以根據提示語要求讀好。
第一句要讀好必須先來理解它的意思。
問:小貝當怎么說?“我要像他一樣”——“他”指誰?“一樣”是怎樣?
(為臉腮光凈、容光煥發)
學習“煥”,生說字形。跟師說“容光煥發”,師:是指人很有精神的樣子。
問:你覺得小貝當是個怎么樣的孩子?板書:天真可愛、渴望長大(讀出句子的語氣)
2、快速度全文,找出文中最能看出小貝當渴望長大的內容,大聲讀出來。
出示句子:小貝當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鏡,對老板說:“我是大人了,你該叫我貝當先生。”
指導讀好句子,讀出小貝當渴望長大、可愛的語氣。
師:小貝當就是這樣一個可愛的、渴望長大的孩子。除了老師出示的三句句子外,課文中還有一些反映小貝當天真可愛的、渴望長大的句子。現在請同學們小組學習,找出句子通過抓小貝當的言行來體會。
3、小組學習后,按先后順序交流。
出示句子:小貝當大搖大擺地走進理發店。他嚷道:“我要剃頭!”
指導:“嚷”請學生上黑板寫,注意筆順,在集體書空。(有感情朗讀)
出示句子:小貝當才讀二年級,報上許多字他還不認識,但是他讀得很認真,把報紙翻得嘩嘩響。(有感情朗讀)
問:小貝當怎樣讀報?他認真的表現在——(把報紙翻得嘩嘩響)
他識字嗎?不識字應該對報上的內容不感興趣,為何小貝當看得那么認真?
師: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句句子:“小貝當才讀二年級,報上許多字他還不認識”按一般情況來說,句子后面的內容應該講他不愛看報。而現在后一句內容的意思與前一句截然相反,句子中出現了一個詞,將前后意思相反的內容連了起來,這個詞就是——“但是”。
4、請學生用“但是”造句。
師:同學們的句子造得真好,讓我們再回到課文里,課文中還有一位非常幽默人物,他的出現更讓我們體會到小貝當的可愛,他就是——理發師
5、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齊讀課文。
說明:這個環節先抓住課后問題:“找出小貝當要求理發師給他刮臉的句子。”
對課文深入學習。由于本單元的訓練目標是:默讀課文。因此,在找句時,要求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邊讀邊思考。讓學生在找句時再次運用規范的方法讀文。學生找出句子后,著重抓第一句中小貝當的話“我要像他一樣。”來學習。先問:小貝當怎么說?“我要像他一樣”——“他”指誰?“一樣”是怎樣?你覺得小貝當是個怎么樣的孩子?通過理解這句話,體會小貝當的天真可愛、渴望長大,接著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讀出句子的語氣。學完兩句后,再找找其他反映小貝當的天真可愛、渴望長大句子,請學生自己來品一品,說一說。在認知了前兩句的基礎上,學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談出自己的看法了。針對本課的另一個知識點,即要求學生認識轉折關系。在學生找到“小貝當才讀二年級,報上許多字他還不認識,但是他讀得很認真,把報紙翻得嘩嘩響。”這句句子時,指導學生看前后分句的內容:“小貝當才讀二年級,報上許多字他還不認識”按一般情況來說,句子后面的內容應該講他不愛看報。而現在后一句內容的意思與前一句截然相反,句子中出現了一個詞,將前后意思相反的內容連了起來,這個詞就是——“但是”。學生認識轉折關系后,請他們再造句來加以鞏固。最后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理發師的幽默。
三、開心一刻
1、師:在成長過程中,你有什么笑話來讓大家“開心一笑”嗎?
2、交流。(最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
說明: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不僅聽到其他同學的成長笑話,而且鍛煉了說話能力。
課后反思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學習生字,重點指導“煥、嚷”;理解“容光煥發”。2、認識轉折關系,并能用“但是”造句。3、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詞句,并且根據人物表現體會人物特點,體會孩子渴望長大的迫切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語氣。教學難點在于認識轉折關系,并能用“但是”造句。理解關鍵句,通過抓人物言行,體會人物特點,體會孩子渴望長大的迫切心情。
教學時教師抓住幾句重點句展開,通過抓小貝當的話“我要像他一樣”體會他的天真可愛、渴望長大。從而引導學生在從全文中找相關的句子進行理解,之后學生的有感情朗讀自然水到渠成。
教學中,我制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教學過程完成得比較順利。但教學時忽略的對理發師人物的指導。故學生在朗讀課文時理發師幽默的語氣讀得不夠到位。整堂課中,由于對學生不夠放心,所以設計的問題較多。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沒有充分體現。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多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入手,在設計教案時,力求設計一些引發學生思索問題,做到老師少問、少講,讓學生自己找找、說說,自己體會。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
2. 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和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難點: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
教時:13課時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百發百中、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和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
2.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正確讀寫“紀昌學射、
3.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贏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體出示句子: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相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學生可能說:知道飛衛和紀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紀昌是飛衛的徒弟,并且他能百發百中。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飛衛是怎樣教紀昌的,使他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開心中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同學們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三、交流討論,朗讀課文
1.指名課文,注意隨機指導讀正確詞句。
2.匯報紀昌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紀昌想學習射箭,向飛衛請教。飛衛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之后,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疑問: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
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可相機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體會故事的寓意。
(1)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一項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2)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小結:看來,學習本領和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讀課文的2、3自然段。一是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夸張的描寫。
五、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事、虱。
2.寫字、寫詞。
指導重點:“昌”不能寫成“冒”。“妻”把上半部分與“女”連起來。“刺”左半部分是“ ”不是“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百發百中、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
2.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體會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和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古代名醫,他是誰呢?
多媒體慢慢播放故事或發下閱讀資料,學生閱讀,了解扁鵲其人:
有一次,扁鵲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路過虢國,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厲害,人們都以為他死了。為此,全國正舉行大規模的祈禱活動,把國家大事都撂在一邊。扁鵲得知后,前去為虢太子醫治。扁鵲告訴國君,太子患的是“尸劂”(類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鵲叫弟子子陽磨制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扎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蘇醒過來。接著,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
生讀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講的是誰,他是什么人?
小結: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并廣為流傳。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把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三、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語和第6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1)交流學生的疑問。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
①扁鵲是有名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
③扁鵲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相機指導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好。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恒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相機點撥:蔡桓公本為患的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諱疾忌醫,固執已見等道理。
(3)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出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例文:
跨越時空的對話
我:蔡桓公,雖然你是國君,又快死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你兩句:扁鵲是那樣著名的醫生,你怎么把他當庸醫一樣看呢?怎么懷疑他想顯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幾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執地認為自己沒病呢?小病終于因沒有及時治療成了不治之癥,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評得沒錯。我快死了,沒別的愿望,只希望大家從我的事中吸取教訓吧!那個詞叫什么?對,叫“防微杜漸”吧!
四、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重點指導:
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教后記: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和道理。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過程:
一、課文的題目是《文成公主進藏》,誰能說說那些部分具體寫文成公主進藏?
從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寫文成公主進藏。
師簡要講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歷史事件。
二、請快速瀏覽課文這一部分,你能簡要說說文成公主進藏中發生了幾件事嗎?
四件事。一條河擋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樹干搭了一座橋;在沼澤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過去了;遇見惡烏鴉,以為松贊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頭房子紀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見神鳥天鵝這件事。
三、抽學生簡要概括。
師:我發現你們概括得都很簡潔。如果把這部分的內容簡要地講述,你想怎么講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跨過一條條河,翻過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終于來到西藏,和松贊干布結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發,一路上,她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走乃巴山,終于來到西藏和松贊干布結成夫妻。
四、一個運用故事中的話來總結,一個概括幾件小事來總結,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進藏前幾段,主要寫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五、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六、關于考驗智慧一段,還可以說得更簡潔一些?
“兩個難題”就概括了,這樣就簡潔了。
七、我們來看課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話說說它的意思嗎?這件事僅僅是對西藏有好處嗎?再讀讀第一句話。
八、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進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貢獻。
九、把故事簡要地與同桌交流一下,抽學生復述。
十、學生交流自己讀過的民間傳說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講給父母聽。
教后記: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NextPage]
《普羅米修斯》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以較強的整體意識,在教學中展示一個思維放飛的過程,一個情感激蕩的過程,一個言語轉換的過程。重點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去體會普羅米修斯對眾神之王宙斯的態度。普羅米修斯對火神大力神等眾神的態度,人類對普羅米修斯的態度,并以此為路徑,去閱讀發現普羅米修斯“為人類造福決不動搖、決不妥協、決不改變”的態度的一致性,以及人們對為人類帶來“火種”的英雄的敬佩之情和感激之恩的一致性。
教學目標
1.在體會人物心情和拓展閱讀的同時,培養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在瀏覽、復讀和繪聲繪色的朗讀中,記住普羅米修斯這個故事,構建“為人類造福,誓死不變”的英雄形象。
3.理解“氣急敗壞”、“饒恕”、“懲罰”、“驅寒取暖”等新詞,積累“忍受、遭受、承受”、“決不會-更不會”、既不能——也不能“”盡管-就是“等詞語和句式。
教學重難點:在體會人物心情和拓展閱讀的同時,培養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大家自由的、放聲的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能讀出一幅一幅的畫面來。
二、讀著這一個感人的故事,想象著這一幅一幅感人的畫面,你的心有沒有被打動。仔細讀讀課文6、7、8三個段落。翻來覆去讀,翻來覆去想,直到能把這“最嚴厲的懲罰”一點一點地說清楚了,你就停下來。(提醒:把能夠反映這是最“嚴厲的懲罰”的句子用浪線畫下來。)
1.誰用一句話談談你對“最嚴厲的懲罰”的感受?
2.這些句子讓你有了怎樣的感受?
3.哪些詞語讓你對“最嚴厲的懲罰”的感受更加真切?
(有四個層次,特別要體會3、4兩個層次。A“鎖”;B“啄”;C“不是一次,而是天天啄”;D、“不是一年兩年,而是許多年”。讓學生加上自己的聯想,具體說說這“最嚴厲的懲罰”。)
4.面對最嚴厲的懲罰,普羅米修斯是怎樣的態度?找到課文中的句子讀讀;理解“屈服”、“決不屈服”、“盡管――就是”,“如此”。
師生輪讀“最嚴厲的懲罰”和“宙斯的態度”。
想象一下普羅米修斯的表現嗎?面對普羅米修斯的態度,你有什么想法?
三、普羅米修斯決不屈服的態度,我們還可以從課文的其他地方感受到。
1.課文第5段
2.課文第一節“冒著生命危險————”。
四、互文閱讀
1.(補充情節資料1)假如你是一位演員,你會如何朗讀普羅米修斯的話?用“決不——”來說說他的態度。
2.(補充情節資料2)假如你是一位導演,你會要求演員如何來朗讀普羅米修斯的話?用“決不——”來說說他的態度。
3.讀課文最后一段。假如你是一位編劇,你會讓普羅米修斯怎樣對大力神說?
小結:(看板書)普羅米修斯為了給人類帶來火種,在宙斯最嚴厲的懲罰面前,決不屈服,當火神勸他歸還火種的時候,他表示決不——————,當他的好朋友河神要去向宙斯求情的時候,他還是——————,即是宙斯的心腹前來勸他的時候,他仍然是決不————。普羅米修斯就是這樣一位真正的英雄,現在人們習慣叫他“取火英雄”。
五、在咱們中國的神話中,也有一位取火英雄,他的名字叫“燧人氏”。比較讀讀,這兩個故事有哪些相同的東西在里面?
1.學生練習
2.交流:都是講取火的事;都是講取火艱難的事;都是講人們懷念取火英雄的事。
3.為什么人們都如此懷念取火的英雄,而且5000多年來,一直傳頌?(宜聯系課文1、2段,理解火給人類帶來了幸福和光明,火讓人類遠離了悲慘和黑暗)。
4.小結: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和幸福,帶來了希望和理想。現在,當我們讀到普羅米修斯這個名字的時候,不僅僅覺得他是一位神,一位英雄,更覺得他是人類的理想和希望。當我們叫著普羅米修斯的名字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到人類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理想。
六、總結:
普羅米修斯是大家都應該記住的故事。當然,我們今天學習普羅米修斯也是為了打開一扇門,打開一扇通往古希臘神話世界的門,課文后面的資料袋給我們列舉了幾個故事,大家都去讀一讀。
教后記:
《漁夫的故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漁夫是怎樣用智慧戰勝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脈絡,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1.2.3
教學難點:2.3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故事畫面或掛圖及閱讀要求、《一千零一夜》、小黑板;生:《一千零一夜》、《東郭先生和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本單元前幾篇課文,把我們引入了故事長廊。今天,我們再次閱讀精彩的神話故事,《漁夫的故事》,從中去獲得收獲。
齊讀課題
二、明確閱讀要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默讀連接語,用“——”句出閱讀要求,課件展示。
2.閱讀要求:把這個故事簡要地講給家人聽,根據以往閱讀的方法,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1)獨立思考。
(2)四人小組討論。
(3)抽說(分意義段,讀懂每段重點內容。依次抓每段重點內容講述。)
三、自學生字詞、多音字
1.四人小組交流生字音形及詞義。
2.讀小黑板生字詞(齊讀、抽讀、去掉音節讀)。
3.讀多音字。
撒sā 撒網 塞sāi 塞車
sǎ 撒種 sài 塞北
四、自學解決,簡要講述故事
1.自讀課文,分意義段,并把段意寫在書上。(給一定時間讀書。教師巡視與生探討。)
第一意義段(1-4自然段)漁夫捕魚撈起了一個黃銅膽瓶,用小刀撬去瓶口錫封,一股青煙冒出變成魔鬼。
第二意義段(5-15自然段)魔鬼聽說所羅門已死,沒有懼怕,于是要殺死救他的漁夫,并講出了理由。
第三意義段(16-25自然段)漁夫引誘魔鬼再次進入瓶里,并封住瓶口,戰勝了魔鬼,轉危為安。
2.生小聲簡述故事。
3.抽生講述,其余認真聽,等會補充,修正。(多媒體展示故事或掛圖,圖書結合看,并板書。)
五、揭示中心思想
1.出示多媒體閱讀要求:認真默讀課文,看看在比自己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這樣做?漁夫用什么救了自己?
2.默讀思考(給一定讀書時間,教師與生探討)。
3.四人小組討論(要求:組長管理,從參與,教師參與。)
4.集體討論,充分發表意見。
漁夫放出了魔鬼,救了他,魔鬼恩將仇報反而要殺漁夫。漁夫對魔鬼說:“我要問你一件事,你必須說實話。”“我沒親眼看見,絕對不能相信。”魔鬼要讓漁夫想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就鉆進瓶里,漁夫立刻封住了瓶口。漁夫戰勝了魔鬼,救了自己。
漁夫設計引誘魔鬼進入瓶里,就可救自己。漁夫假裝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里,說:“我沒親眼看見,絕對不相信。”激將魔鬼,魔鬼要讓漁夫相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鉆入了瓶里。
漁夫用智慧救了自己,戰勝了魔鬼。(板書)
5.讀第三意義段。
六、讀《東郭先生和狼》,認識魔鬼的本性
七、拓展
1.讀資料表。
2.讀《一千零一夜》。
板書設計
32* 漁夫的故事
漁夫 捕魚撈到黃銅膽瓶 放出魔鬼
魔鬼 要殺漁夫 恩將仇報
漁夫 引誘魔鬼入瓶 用智慧戰勝魔鬼
教后記: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漁夫是怎樣用智慧戰勝魔鬼的,理清文章脈絡,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語文園地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把自己讀過的一本好書,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介紹給他人;通過互相介紹,了解什么是好書,激發讀整本書、讀好書的興趣。
2.自主選擇內容,自由習作,把自己想讀的意思寫清楚,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3.讀“我的發現”,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發現。
4.讀背歇后語,積累歇后語,初步了解歇后語的作用。
5.熟讀趣味故事,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讀一本好書。
2.實物投影儀。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名言導入
對于書,我們都不陌生。書,好書,到底會給人帶來什么呢?在我們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說過讀書的作用。
(多媒體打出,師生齊讀)
列寧說:“書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爾基說:“愛護書籍吧,它是知識的源泉。”“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
伏爾泰說:“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好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別林斯基說:“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
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一下,自己讀過什么好書,向大家介紹一本你喜歡的好書。
自由交談:自己讀過哪些好書(說說書名,可不提及內容)
介紹一本好書
1.指名介紹一本好書。
a.請1名同學介紹一本好書。
b.征求大家的意見,想了解哪個同學讀的哪本書,請那位同學介紹。
師生評價,概括出介紹、推薦一本好書的方法:一是要把書名、內容說清楚明白;二是可以從不同角度介紹──比如有趣的部分、書給人的啟示、快樂等;三是要把握聽的同學的疑問簡要解答。
2.小組開始互相介紹。
可以介紹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紹的一本書,也可以根據小組同學的興趣,應他們要求,介紹一本自己讀過大家又感興趣的書。小組之間評價誰介紹得清楚,選出大家都感興趣的一本或兩本書。
3.各小組評出都感興趣的一本書,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介紹,小組成員互相補充。
4.教師也參與介紹一本好書,在語言上給學生一種規范、引導和點撥。
5.根據學生介紹,把好書名字寫在黑板“好書看臺”里,鼓勵大家有條件親自讀一讀這些書。
再讀名言,能說說通過以前的讀書經歷和今天的交流,你對誰說的話有同感?(學生交流,體會好書的作用)
小結:名人們說的書,應該都是指好書。今天,我們談到的書,應該說也都是“好書”。這些好書會像營養品一樣滋潤我們的心靈,像朋友一樣陪伴我們的人生,像窗戶一樣打開我們的世界,給我們力量、勇氣和智慧。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和好書交朋友呢?
生活拓展
1.請家長為自己購買一本同學推薦的好書,要把這本書的內容跟家長介紹清楚。
2.在適當的'時機,多開展幾次“推薦一本好書”“推薦一種好雜志(報紙)”的活動,使學生對讀書產生持久的熱情。
第二、三課時 習作
導入激趣,拓展思路
1.導語:同學們,我們已經寫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內容的要求。有的同學說,要是讓我自己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那該多好!今天,就請同學們自由習作,寫自己最想寫的內容。
2.讀習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寫什么。
3.教師小結:引導學生從內容和體裁兩方面體會習作的自由。如內容,可以寫人,可以寫事,也可以寫景;可以寫實事,也可以寫虛擬、想象中的事。體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話、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詩歌。
自主習作
師生評議作文
1.交流自己寫了什么內容。
2.小組之內交流讀習作,選出大家認為比較優秀的文章,并說說好在哪。
在讀習作前,小組成員要把文章的特點講一講,以激發聽者的興趣。
3.同學讀自己的習作。根據實際情況,可體現以下特點:內容各異,體裁各異,語言流暢,內容具體。
4.教師推薦一篇有明顯優點也存在問題的文章,引導大家讀、修改。修改后再讀一讀。
5.自己修改習作。
拓展閱讀風格各異的小文
1.導讀:寫作文最好是有感而發,寫自己真實的想法,真正要說的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寫,這樣的作文才會感染人。我們來欣賞一下風格各異的幾篇文章,有的是專家寫的,有的是小學生寫的,相信一定會給你很大啟發。
2.自由讀文章。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復習導入
1.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2.聽寫詞語。
3.互相糾錯。
讀對話,了解內容
1.自讀“我的發現”,想想從小林和小東的談話中,你知道小東有什么發現?
2.同桌分角色讀,進一步讀好對話。
談一談,小東有什么發現
1.談一談小東有什么發現?
2.誰還有相同的發現?
3.抓主要內容,你還發現有什么好方法?
學生自由談,肯定學生學習中注意發現總結方法。
練習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內容(在前幾個單元中任選兩篇概括)
讀課本中的歇后語
1.讀六個歇后語,說說發現了什么?
2.熟讀歇后語。
3.講解三個典故“關羽失荊州”“王羲之寫字”“周瑜打黃蓋”。如果學生知道,可請學生講一講。
4.背歇后語。
說說在讀書過程中,關于用歇后語的句子。教師出示幾個帶有歇后語的句子,讓學生體會歇后語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動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張小亞是不會取得這么好的成績的。
2.他對人了解得很深刻,講起某人的特點來,那真是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績,看,一大意又落后了。這真是應了那句話: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第五課時 趣味語文
趣味語文
1.自讀兩個小故事,讀熟練。
2.你覺得趣在哪?說一說。
3.讀對子,反復吟誦,感悟趣。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業:
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家人聽。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集趣聯妙對故事,在語文活動課上講給老師和同學聽。
閱讀延伸
課外作業:讀選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3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
2、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
教學重點:
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運動衫,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請你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畫出有關的語句。
1、提示學生抓住“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八個字,找相關的句子。
學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訴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掛著那種運動衫的柜臺,毫不猶豫地用三塊錢買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滿了自豪。”
“失”去運動衫:“我用這件運動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買下這雙鞋,可以嗎?”“我把那件驕傲的仰著頭的大角麋鹿運動衫放在柜臺上,抱著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從枕頭下面拿出一件印著仰著頭的大角麋鹿紅色運動衫。”
2.給文章劃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書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話簡要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記敘“我”買一件漂亮的運動衫,但想到了鄰居老先生的一雙不能再補的破鞋,決定用運動衫去換上一雙新鞋送給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給“我”一件運動衫的事。)
二、重點讀讀課文中有關“我”對運動衫的喜愛和購買的描寫,想一想這樣寫的好處?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 學生可以從“情節完整性”的角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也可以從“表達心意、體現情誼”的角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學生還可能從“標價(4。5美元)與實付的錢(“三塊錢”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價中”及售貨員外加“一雙長腰襪子”上發現售貨員被“我”退衫買鞋關心老人的行為所感動,才會以4。45美元售出鞋子還外加一雙襪子。這樣寫,更進一步地突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三、說一說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的結局了嗎?
學生各抒己見。
1、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當“我”得知運動衫是老人用小狗換來的時候,又有何反應?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說一說當時“我”會怎么想?)
2、小結:我們從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
3、請你自己讀一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說一說為什么?
四、教師總結
1、這篇課文在結構安排上用了兩條并行的線索,一明一暗。“我”買運動衫、買鞋是明線,康威先生用小狗換運動衫是暗線,最后結尾時兩條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結局。
2、你們說說這種表達方法有哪些好處呀?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出: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
附:板書設計
一件運動衫
文章結構:(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結尾出人意料——贊美人與人之間真誠的友誼
教案示例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
2.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
教學重點:
體會“我”對運動衫的喜愛和購買過程的描寫,想一想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難點:
設想事情發生的結局。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當你看到這個題目時,你會產生什么疑問呢?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1.檢查預習,指名朗讀課文。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組自學
(一)思考:
1.“我”看到了一件什么樣的運動衫會讓“我”喜愛?
2.“我”是怎樣購買運動衫的?
3.事情的結局與你想的有什么不同?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的結局了嗎?
(二)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三)自由討論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四)評價學生自學情況。
三、反饋自學內容
1.“我”喜歡上了一件什么樣的運動衫?(讀第三自然段回答)
2.從文中哪些語句可體現出“我”對運動衫的喜愛?
3.“我”的運動衫為什么會得而復失呢?
4.“我”的運動衫為什么會失而復得呢?
5.從“我”的運動衫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6.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的真情。
四、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感情。
附:板書設計
21*一件運動衫
喜愛→買到 (得)
買鞋→退掉 (失)
康威→用狗換 (得)
教案點評:
通過學習這篇略讀課文,繼續培養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的能力,了解課文大意,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為了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解決教學重難點,教學中設計了這樣的師生互動活動:
1、教師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學課文;
2、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引導。對于教學的難點,設計了這樣的提問:事情的結局與你想的有什么不同?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的結局了嗎?思考這個問題的意義在于增強文章對學生的沖擊力,讓學生從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的真情,目的是進一步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心中有他人,關愛他人的品格是高尚的,也是美的。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描寫
能力目標: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整體感知誦讀欣賞探究情感品味語言我愛質疑語言運用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高爾基借勇敢無畏的海燕象征當時敢于直面沙皇暴行奮勇斗爭的革命者,矛盾借倔強挺立的白楊樹象征抗日根據地的廣大軍民,這兩篇文章都運用了借物抒懷的寫作方法。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郭沫若先生借石榴來抒懷的散文。
二、整體感知(聽讀課文)
1、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2、作者描繪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生:喜歡石榴、描繪石榴、贊美石榴
生:描繪了它的是枝、葉、花、果
三、誦讀欣賞
1、你喜歡石榴的哪部分,讀給大家聽
2、它有什么特征?
生讀
生答:枝奇崛不枯瘠葉清新不柔媚花單瓣陸離雙瓣華貴果透明光嫩
點評:你們的朗讀讓老師也感受到了你們對石榴濃濃的喜愛之情,老師也被你們感染了,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篇優美的散文。
四、探究情感
找出作者對石榴情感的句子
生:作者喜歡石榴,贊美石榴
生:石榴數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生:單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經就是一種奇跡了。
生:那可不就是夏天的心臟嗎?
生: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
生:最可愛的是它的花。
生: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貴。
提示:作者描寫的石榴美觀可愛,作者贊美的不僅僅是它的外形,還有什么?
生:還有它的精神美。
生:它不怕驕陽,敢于同炎炎烈日抗爭。
生:它的勇敢,無畏。
點評:同學們分析得很到位。本文寫于1942年10月,當時正值抗日戰爭如火如荼之時,作者正是借石榴的外形美和精神美來頌揚我們民族敢于斗爭的美好情操。
五、品味語言
這篇散文形神兼備,語言凝練優美,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極富表現力。把自己喜歡的語句畫下來,說說理由。
討論歸納
“花瓶兒”比喻石榴花,寫出了花的靈秀、精巧
“它會笑你呢”“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的皓齒”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對偶修辭使句式整齊,石榴個性鮮明
“琢”字寫出了花的精致
“劈”字寫出了四瓣花瓣分裂的整齊勻稱
六、我愛質疑
學生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1、可是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還精巧地插上了花?
2、紅瑪瑙琢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剌變成中國式的金,殷周時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
3、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一個階段。
4、文章開頭寫一般樹木起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
1、這是石榴花后期的形狀。
2、這是花的成長過程,先是希臘式的安普剌,后是中國殷周時的金。
3、夏天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季節,熱情奔放,一切都生機勃勃,作者愛夏天,他把石榴比做夏天的心臟,如果沒有石榴,夏天將暗淡無光,所以他更愛石榴。
4、開頭將少數樹木和一般樹木進行對比,是為了引出石榴。
七、語言運用
1、仿照第二段“…而不…,…而不…”寫話
2、寫一段詠物寓理的話(如粉筆、橡皮、鴿子等)
3、教師示范大方而不張揚清香而不濃郁釘子:壓力愈大鉆勁愈大
4、學生展示
八、總結
自然萬物,孕育了我們的生命,他們雖不言語,卻給了我們許多人生啟示。讓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慧眼和心靈去發現,去探索那些無聲勝有聲的哲理。
教學反思
《石榴》是一篇狀物抒懷的散文。文章雖然短小,但是內容豐富,情感飽滿。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課堂上大多采用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只是起到一個點撥引導的作用。文章的難點是:作者通過對石榴毫不避易炎陽的直射的描寫抒發他愛石榴的勇敢、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此文寫于1942年,正是抗日戰爭高潮的時候,作者筆下的石榴體現了當時抗日軍民的精神狀態,所以這方面是老師介紹的。質疑部分是經常設計的一個環節,希望通過這個環節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懷疑精神。語言是本文一大亮點,通過品味語言和語言運用兩個環節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也掌握了借物抒懷的寫法。自我展示環節讓學生很有成就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語文教案 篇5
語文園地五:
教學目標:
1.繼續深化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和熱愛。
2.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3.發現并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積累關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語故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口語交際:
一、 披文入境 理解生命
1.激情導入:生命是寶貴的,卻又是短暫的。有一位哲人說過:我們無法左右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同學們,學習了本組課文,當你為磚縫里頑強生長的小苗喝彩時,當你被絕境中奮力求生的飛蛾震撼時,當你為花叢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動時,你對生命的意義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感悟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圍繞“生命”這一永恒的話題暢所欲言。
2.提問:你怎樣看待生命?
二、 喚起記憶 感悟生命
1.默讀提示,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2.提示本課的一些話題:
(1)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現象;
(2)講講自己知道的熱愛生命的故事;
(3)談談自己獲得的感受、得到的啟發。
3.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確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樣說。(學生可以參考資料中的某一方面來談,也可利用自己搜集的資料,另選角度來談。)
4.自己輕聲練習講述。
三、暢談生命
1.你們想說些什么?想怎么說?自由選擇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評議、指正。
2.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個別指導。
3.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臺交流,要求講話學生清楚流暢地表達,聽者認真、安靜地傾聽。沒聽明白的可以提問,語言說清楚。
4.評一評,誰說得最好?說說你們的理由。
5.你們從他們的發言中得到了那些感受啟發呢?
四、深化生命
1.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說:‘我已把自己的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
2. 學生齊讀,深化對生命的看法。
習作
一、談話激情
在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暢談了自己對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對生命又有了新的認識。請同學們想一想,在口語交際中哪些同學的哪些內容、觀點給你的印象最深刻,把這些內容進行加工整理,寫下來就是一篇佳作了。這節課就讓我們盡情地抒寫我們的情懷吧。
二、明確要求
1.學生默讀提示,畫出習作要求。
2.投影出示習作要求:
內容具體;
寫出真實感受;
題目自定。
3.結合本組課文,探究本組課文表達方式上的共同特點。(學生經過認真思考、梳理,歸納得出:這些課文都是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現象中引發思考,表達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4.鼓勵學生在作文中用上這一表達方法。
三、試寫初稿
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修改定稿
完成初稿后,請學生自己認真進行修改。
1.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2.按照小組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賞評佳作
1.每小組推薦一至兩名同學,分別朗讀各自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中的成功之處。
3.謄寫作文。
我的發現
1.同學們,學習完本組課文后,你發現一些句子有較深的含義嗎?下面請同學們先來看看小林和小東都發現了什么。
2.學生交流小林和小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重點探究理解句子較深含義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總結方法。如:仔細想、聯系時代背景、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抓住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瀏覽本組課文,你還能發現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的深層含義或言外之意。
日積月累
1.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導學生讀正確,然后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或認識,之后請學生快速背誦。
2.教師補充出示一些名言,請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1)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艱苦都能忍受,什么環境也都能適應。 ──丁玲
(2)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爾斯泰
(3)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 ──車爾尼雪夫斯基
(4)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愛因斯坦
(5)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愛因斯坦
3.請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關于熱愛生命的名言,共同進行賞評。
4.鼓勵學生課下將自己最喜歡的生命格言制成書簽。
成語故事
1.自己讀故事,感受句子的含義,畫出不懂之處。
2.小組交流,談談自己對這個成語故事的理解,互相質疑解難。
3.全班交流,說一說這個成語故事蘊含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成語的體會。
4.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提示
本文是一篇圍繞“愛”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語意深刻的作品。課文通過蘇聯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的喀普里島上休養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寫法上由淺入深、寓理于事,值得細細品味。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3個生字,理解有關新詞。
3理解高爾基給兒子寫信的含義,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高爾基給兒子信的含義,讓學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
時間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名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
一起讀。
你們知道這兩則名言是誰說的嗎?(高爾基)
你們對高爾基有哪些了解?誰來簡單向我們介紹介紹?
幾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發生的故事。(板書課題)
齊讀。
二、記憶回放:
課前老師布置了你們預習,下面老師想看看你們預習得怎么樣?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這一課生字很少,只有兩個字。請同學們拿出練字本聽寫這兩個字。請一個同學上黑板聽寫。注意提筆寫字即練字,我們看哪些同學寫得既正確又美觀。
然后評講板演的三個字,畫圈,修改,指出優缺點,接著讓學生觀看老師怎么寫。
寫得對的給自己加顆星;寫得漂亮的再給自己加顆星。
寫得不滿意的在旁邊再寫一遍。
寫字就應該認真,老師送大家一句話:字是練出來的。
3、下面老師想看看大家課文讀得怎么樣?
分節朗讀課文師適時評價。
同學們預習情況得都很好。
三、提出問題:
1、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圍繞課題寫了什么內容?
指名回答。
通過課文的描寫你感受到高爾基父子之間的感情怎么樣?(相機板書“愛”)
2、你認為學習這一課應該探究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共性問題:課文怎么寫高爾基父子之間的愛的?)
課文是怎么寫高爾基父子間的愛的呢?
通過兩件生活的小事?哪兩件事情?誰能用幾個字簡單概括一下這兩件事?
栽花賞花、寫信教子。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栽花賞花?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寫信教子?
下面我們就走進課文感受高爾基父子間的愛。
三、實踐運用:
(一)感受子愛父
1、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你能感受到高爾基的兒子對父親的愛,在這些詞語或句子旁寫寫自己的體會。
2、讓我們一起來交流,注意:用心聽同學的發言,或許從中你能有新的發現和感受。體會句意
(1)※——課件(文字)
有一年,高爾基在意大利的一個小島上休養,他的妻子帶著兒子前來探望他。
從“探望”一詞中可看出,高爾基在意大利休養,而他的家在蘇聯,千山萬水隔不斷父子情深。
(2)※——課件(文字)
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還沒有镢頭那么高。來到爸爸身邊以后,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假期很快過去了,他告別爸爸,跟媽媽一起回家去了。
交流:“只有??還??”看出他的兒子年齡小、個兒小、力氣小;我們從“顧不上??一直??”兒子需要坐四十多小時的火車才能到達,四十多小時,那就是兩天三夜,高爾基的兒子不顧長途勞累,心中想到的只有父親,只是希望他的爸爸身體早日康復,完全忘記了自己的疲憊;“各種各樣??”寫出了花草的數量多、種類多,也意味著高爾基的兒子在有限的假期里付出的勞動多。
多么難能可貴啊,一個只有十歲,還沒有镢頭那么高的孩子,竟是那么懂事。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在陽光下栽花的瘦弱身影,渾身沾滿——汗水從他的額頭輕輕地滑落他也顧不得擦一下,因為他在想——
從這里的字里行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高爾基兒子對于父親深藏于內心的愛,“此時無聲勝有聲”在他忙碌的勞作中透露著對父親這份沉甸甸的愛。請同學們把這種感情用朗讀表現出來。
讓我們把這個懂事、孝順的兒子牢牢地記載我們的頭腦中。(指導背誦)
感情朗讀
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院,在兒子的的精心栽種下變樣了,春天到了,你們瞧——
(3)※——課件(圖片)出示春天花開的圖片
你看到了——(指名回答),聽到了——,聞到了——
多美的園子啊!課文是怎么描寫這美麗的景色的呢?出示:
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春風吹來,姹紫嫣紅的花兒輕輕搖晃著,散發出陣陣芳香,引來了一只只蜜蜂。
誰來讀一讀?
你們覺得這段中,哪個詞把花兒寫得最美?(姹紫嫣紅)“姹紫嫣紅”你還能想到哪些詞?評價:你積累的詞語可真多,都快成詞語小專家了。
是呀,兒子留下的不僅僅是鮮花,還留下了對爸爸的一份濃濃的情意,留下了一份深深的愛。這真是景中有情啊!讓我們讀出這景中深深的情。
孩子們,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想象這美好的畫面!
(眼前的這一切正是高爾基的兒子要給父親帶來的驚喜,那父親呢?)
(4)※——課件(文字)
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瞧,那些盛開的花朵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啊!
誰來讀?
從這一段你讀出了什么?
交流。
在這些姹紫嫣紅的花中,高爾基不僅感受到了花的芬芳和美麗,還感受到了——兒子深深的愛!
這一朵朵鮮花就是——,這一朵朵鮮花表達了兒子對父親——,有這一朵朵鮮花父親不由得思念起——,這真是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啊!
是啊,在這開滿各色鮮花的院子里,在這處處充溢著沁人心脾的芳草地上,在這蝴蝶逡巡的花叢中,爸爸的愛子深情一次又一次涌動著。
朗讀體會
(二)遷移和調整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情”可以通過寫事、寫景來表達。
板塊(四)感受父愛子
1、高爾基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多么高興啊!不久,一封帶著花的芬芳,帶著父親諄諄教誨的信從意大利飛到了蘇聯,這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
高爾基把內心的激動匯聚于筆端,寫下一封意味深長的信。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7—9自然段,說說你的感受。
談感受
(是的,這封信語重心長,寓意深刻,高爾基育人育心,循循善誘,諄諄教誨,寄語兒子:“給”,永遠比“拿”愉快,要做有益于社會的人。)
2、※——課件(文字)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來。我望著它們,心里想:我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
“要是你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會多么愉快呀!
“那時候,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1)請大家特別注意這里標點符號:前兩節運用的兩處半引號表示引用了信
中的自然段。
※——課件(文字)
(2)“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來。我望著它們,心里想:我的兒子
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
“要是你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
該會多么愉快呀!
最后一節在信中也是一個自然段,但因為本文引用的部分結束了,所以是全引號。
※——課件(文字)
“那時候,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3)兒子收到高爾基的信以后,心中會怎樣想?他會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呢?
※——課件(文字)“給”,永遠比“拿”愉快。
A請大家在學習小組內討論
◎動畫提示:小組學習
請同學們說說兒子收到信以后心中會怎樣想呢?
◎動畫提示:一起說說
(高爾基的兒子讀了父親的信,心潮起伏:“父親是多么理解我呀,他欣賞我一心栽種的鮮花,給予我充分的肯定。而且,從我種花的小事中看出其中的意義,飽含期待:希望我時時、處處給人們創造美好的東西,增添生活的意義。告訴我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我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這才是父親最深的愛啊!)
B‘給’,永遠比‘拿’愉快??高爾基自己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閱讀課后“作家卡片”,談談你的感想。
※——課件(文字)
3、朗讀并背誦6—9自然段。
◎動畫提示:自己背誦
4、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談談對于這句話的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
※——課件配樂:《愛的奉獻》
課后,同學們還可以閱讀高爾基的作品,有《母親》《海燕之歌》《童年》《在人間》等其他作品,你一定會對高爾基有更深入的了解。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教案:《社戲》教案03-08
語文《絕招》教案09-01
語文《春筍》教案10-16
《語文天地》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