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模板集錦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云、公、車”3個字。認識1個筆畫和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朗讀問句。能背誦課文。
3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教學重點
練習朗讀和認字。
教學難點
讀好問句。
教學準備
簡筆畫圖片、生字卡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進行一次猜謎語比賽,看誰猜得又對又快?(教師出謎語,給猜對的同學戴上動物圖片)
(1) 腦袋聰明,手腳靈巧,喜歡爬樹,最愛吃桃。(猴子)
(2) 耳朵長,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飯。(兔子)
(3) 小老鼠,真奇怪,降落傘,隨身帶。(松鼠)
(4) 紅花頭上戴,彩衣不用裁,清晨唱支歌,千門萬戶開。(公雞)
(5) 腳像小扇子,嘴像小鏟子,下水捉魚蝦,不濕小花褂。(鴨子)
(6) 花冠頭上戴,錦袍披身上,尾巴像扇子,展開很漂亮。(孔雀)
2 這么多的小動物聚在一起,誰能猜猜它們要干什么?
板書:比尾巴
(1)認真看老師寫“比”。誰記住它的筆順了?指名說,齊寫。
(2)誰能記住“尾”?
(3)“巴”誰能記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由讀課文,看看哪些動物比尾巴了?在下面劃橫線。
3誰知道哪些動物比尾巴?在小動物的名字下面劃橫線。(猴子、兔子 、松鼠、 公雞、 鴨子 、孔雀)
4講解識字方法,教學生字。
加一加:猴、松、鴨、把。
減一減:把、巴,松、公。
多讀:鼠
數筆順:公
三、聽范讀
四、分四組分別朗讀四節
1讀第一節。(學讀問句)
(1)聽老師范讀第一節。
(2)看第一組能否讀好問句。
2讀第二節(回答)
3 讀第三節(問)
4 讀第四節(答)
五、分角色演讀
請6個學生分別問,戴動物圖片的學生走上講臺,其他學生說說這種動物有什么特點?
教師板書,教學生字“短、扁”。
六、 全班朗讀課文,邊讀邊做手勢。表現出動物尾巴的特點。
七、讀讀畫畫 給動物加上尾巴。(教材第85頁)
八、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都參觀了小動物們比尾巴的比賽活動,你們都知道了什么?說給大家聽。
課后練習與課外知識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什么特點? 誰知道它們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回家問問你們的家長或者課后問問老師。
板書設計
10 比尾巴
猴子--長
兔子--短
松鼠--好像一把傘
公雞--彎
鴨子--扁
孔雀--最好看
第二課時
一 復習。
1朗讀全文。
2出示生字。認讀。
二 背誦課文。
三 學習“把、短、扁、最”4個生字。
加法:短 把
多讀:扁 最
1用“最”說話。
2比一比。
巴――把――爸――色
公――松 鴨――雞
3練習。
寫出下列詞的反義詞。
扁――( ) 短――( ) 彎――( )
四 指導書寫。
云:第二筆橫要寫長,落在橫中線上。
公:上面的“八”的開口要適中。
車:最后一筆豎要壓在豎中線上。
五 課后練習
按筆畫筆順書寫生字。
10《比尾巴》教學反思
本人擔任語文教學工作近半年來,第一次參加優質課評比,在上完這節課之后,作如下總結,以便在今后的教學當中去粗取精,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 教學的成功之處
1、 教學程序的設計較合理化。采用猜謎語激趣導入,結合圖片展示,能激起低年級學生的興趣。
2、 朗讀方式多元化。低年級語文教學重在讀,在讀中領會課文,在讀中背誦課文。學生自讀,提示易混淆音節,指導學生學作批注;齊讀,從整體上聽學生讀得不準確之處,便于及時糾正;分組朗讀,便于指導學生讀好問句的語氣;學生演讀,讓學生邊讀邊演,表現出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
3、 認字教學較清晰。采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板書生字的偏旁部首,能醒目地提示學生。
二、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 在這節課的前部分,我放手學生去做,去讀,去演,到后面我就有些收不回來了,學生課堂有些亂,教師思路有點被擾亂。
2、 課堂總結時,學生發言不積極,應該結合圖片,引導學生做總結,指出小動物尾巴的特點。
3、 評價方式單一化。教師不善于采用言語、肢體等評價方式,不善于激勵學生。
鑒于以上這些得與失,本人悉心聽取各位老師的寶貴意見,多參加各種課例,有機會邁出校外,多利用網絡學習資源,多向廣泛教師學習,結合實際教學條件,吸取老師們的精華,不斷地創造適合的實效的教學設計,不斷地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不斷地增加課堂的附加值,期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更上一個臺階。
語文教案 篇2
自讀導言
同學們,有一部古書叫《列子》,其中的《湯問》里有一個故事叫《愚公移山》,誰能背一背這個故事的關鍵的幾句話?誰能創造性地講一講這個故事?有所依托地借鑒,在借鑒的基礎上出新,是創造的一種方法。許多科學發明,許多新穎設計,許多藝術作品,就是運用這種方法創造出來的。當代詩人韓東的《山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弄清下面幾個問題:
1.這首詩中出現了哪些意象?表現了怎樣的感情世界和人生感悟?聯系你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有哪些感悟。
2.這首詩與前面學過的兩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3.你看這首詩可能從哪些地方借鑒了《愚公移山》?創新的地方在哪里?想一想,詩人為什么能有這樣的創造?
4.你認為這首詩的美表現在哪里?
(解說:前邊的談話暗示學生要學會聯想,對知識能夠遷移,能融會貫通。中間兩問,是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并且暗示學習要抓關鍵,學習創造性地思考。后面3個問題,是引導學生自讀這首詩的步驟和目標。第3問是一種推測,可以訓練學生活用知識,遷移思維,培養創新出異的習慣。)
自讀程序
1.朗讀,達到朗朗上口。
2.默讀,思考第1問。
3.交流,談談理解感受。
4.比較,體會這首詩與前兩首詩表現手法的不同。
5.聯想,暢談詩人的借鑒和創造。
6.升華,總結詩的美學意義。
(解說:根據詩歌欣賞的一般程序安排這6個步驟,目的在于學會欣賞詩歌,先整體感受詩歌文本,熟悉整體內容,奠定鑒賞基礎;然后,把自己放進去,用心去體會,進入詩人的世界,形成感情共鳴;再從詩中走出來,理性地分析詩人創作的經驗和創造的美學效果。)
自讀點撥
1.如何理解詩中的“山”和“海”這兩個意象?詩人筆下的這兩個意象在表達詩人思想感情上起什么作用?
點撥:詩中的“山”在這里已經不僅僅是自然界的“山”了,它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義,它引起讀者的聯想將是多方面的。這“山”可以讓人想到艱苦的環境,想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難,想到前進中遇到的艱難險阻,想到人類進化中的漫長歷程……這“海”則讓人想到光明的前程,想到理想的目標,想到期望的事業,想到豐碩的成果,想到追求的境界,想到人生的金頂……通過這一系列的聯想,我們不難發現,這其中蘊涵了詩人積極昂揚的人生追求態度和啟迪人生的哲理思索。他對現實不滿足,說明他是清醒的;他因為清醒,所以在思索;這個思索過程是曲折,四節詩就反映了這個曲折的歷程;他對美好的未來有著熱烈的向往和追求,他對人生進程有著深刻而睿智的反思。這正反映了才從動亂年代走出來的一代年輕人在人生問題上的深刻思考,在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方面的積極探索。詩人借用“山”和“海”這兩個意象藝術地反映了一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思索歷程。聯系我們的祖輩、我們自己的情況,我們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共鳴。
(解說:這個步驟的意義,一在于引導學生找意象,二在于引導學生展開聯想,三在于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詩意。)
2.怎樣理解詩中第一節的父子對話和“他不做聲了,看著遠處/山第一次使他這樣疲倦”?
點撥:“他”的連問,看似重復,但含義深刻,表現了他思索更遠,追求更遠,對現實開始反思。父親的回答,也已經顯出了不耐煩,對兒子的發問是不屑呢,還是使他難堪?“他”“不做聲了”,是父親的冷淡回答使他的情緒受到挫傷,還是他的思索更趨于深刻?
(解說: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把學生引向深刻品味。點撥也只提問,引思路,意在打開思索之門,答案可能是多樣的,不宜扣得太死。)
3.第四節“他只是遺憾”讓你想到了哪些事情?這“遺憾”只是對父輩的抱怨嗎?這里面是否包含了某種哲理?
點撥:想到的事情可能會很多,如:今天,“他”在“遺憾”祖先沒有像他一樣想過“,如果我們這一代還不努力,下一代將要對我們的作為表示遺憾了。為了不使后人遺憾,我們應該立即行動,做出無愧的努力呀!可見,這遺憾,不僅僅是抱怨,而更重要的是深層思索和多層的啟迪。詩句讓人想到的哲理也是豐富的,如:人一生到這個世上,他就不是只屬于自己的了,他就該擔負起不該忘卻的對他人的責任。
(解說:這也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意在引導學生會在詩里找問題,會跳出詩外找問題,開發思路,引發聯想。點撥只是舉例性的,意在啟發學生作多向思考,答案不求惟一,言之成理即可,訓練了思維即是目的。
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許多問題,如這首詩的美學意義表現在哪些方面(形象美、哲理美、意境美等),這首詩的創新意義在哪里(意境的開掘深化,思索的寬廣深入)等。師生都可以開發,能夠提出有水平的問題了,就證明學習進到了一個較高層次。這個訓練的余地應該留給學生。)
自讀思考
閱讀下面的詩句,比較它與《山民》的異同。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
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
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
引你走到黎明。
(解說: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思維,開拓欣賞途徑,加深對《山民》的理解。思路要點:相同點,都涉及到理想問題;不同點,思考層面不同,思考角度不同,表現手法不同,表現側重不同。)
語文教案 篇3
一、回憶導入,梳理內容。
在上節課的學習中,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問題,通過自主學習,已經嘗試解決了一些問題,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作者的童年生活,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憶?
二、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讀,說說讀懂了什么。
2、大自然提供給我們許多的玩具,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但是作者為什么“最著迷”于綠葉呢?
(二)學習二至六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這段的寫法有什么特點?(是下文的總述,同時也解釋了上文的懸念)
2、從哪些地方看出“我”對綠葉非常著迷?為什么綠葉會使“我”那么著迷?根據學生回答,逐段學習3——6自然段。
(學習3——6自然段,不一定按順序,學生最喜歡哪個自然段,讀一讀,然后深入學習即可)
(1)默讀第三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采集綠葉的快樂,畫出句中的動詞,認真讀一讀。
指導朗讀,體會“我們”采集綠葉的快樂及對生活的熱愛。
(2)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采集樹葉的活動幾乎使每個人受了傷,這與快樂有什么關系?
(3)指名讀第五自然段,說說自己為什么最喜歡這部分內容。
自讀本段,想象文中描述的場面。
指導練習有感情朗讀。
試背誦本段。
⑷自讀第六自然段,結合文中語句,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樹葉的知識。
說說自己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三、回歸整體,感悟內化。
1、解題:課文為什么以“綠葉的夢”為題?
2、回憶作者的表達方法,說說有什么值得借鑒的。
3、小結:作者的童年是快樂的,他們投身大自然,盡情享受大自然送給他們的童年禮物,在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學們羨慕作者與大自然的親近,羨慕他們的快樂,而我們更應該羨慕他們富于創造的一雙小手。會創造快樂的孩子永遠不會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們有自己的快樂的生活,有一個美好的、難以忘懷的童年。
四、布置作業。
1、繼續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2、說說自己童年有趣的事,跟同學一起分享快樂。
3、簡介葛翠琳,推薦閱讀《野葡萄》《會唱歌的畫像》等作品。
語文教案 篇4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要請大家欣賞一些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PPT)同學們喜歡這些照片嗎?這些都是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看了這些圖片,你還能想起與老師之間的哪些事情呢?(學生自由匯報)同學們,你們喜歡老師嗎?(喜歡)課文里也有一群喜歡老師、愛老師的孩子們。他們把愛化成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的窗前。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五課《一株紫丁香》。齊讀課題。
二、復習生字、詞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生詞,你們還記得它們嗎?我們一起和它們打個招呼吧。認真聽,如果他讀得正確,請跟著他一起讀。(開火車的方式讀詞語)
疲倦:課文中誰疲倦了?你有什么好辦法幫老師消除疲倦?課文中的同學們也有一個好辦法,請同學們打開書,默讀課文,看看文中的同學們怎樣幫助老師解除疲倦,邊讀邊寫出的讀書體會。
三、體會敬愛 指導朗讀
1、精讀第三小節 體會敬愛
誰來說說他們用什么辦法使老師消除疲倦的?(指名讀課文)你從他們的辦法中體會到了什么?還有誰能像他一樣流利地讀一下這節。同學們讀得真流利,都是朗讀小能手。孩子們用歌聲幫老師消除了一天的疲倦,同時這也是孩子們栽下紫丁香時許下的一個愿望。
綠葉在風里沙沙,那是__________,消除_________。
出示PPT:綠葉在校園沙沙,消除__________疲倦。
綠葉在田里沙沙,消除__________疲倦。
綠葉在_____沙沙,消除_________疲倦。
綠葉在風里沙沙,那是我們在唱歌,聽到我們的歌聲,老師一定會感到快樂的;聽了我們的歌聲,老師一定會__________;聽了我們的歌聲,老師一定會__________。
誰能通過朗讀讓老師感到快樂、幸福......(指名朗讀)還有誰能像他一樣讀得那么美?這么多同學都想讀啊,想讀得同學起立,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多么優美的句子啊,我們把它背下來怎么樣?誰第一個試一試?
在學習這一節時,我們抓住了重點詞“沙沙”和“疲倦”來理解課文,同時也用到了想象畫面的方法使我們仿佛聽到了、看到了同學們用歌聲來消除老師的疲倦。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抓重點詞和想象畫面的`方法來學習課文的其他段落。看看同學們還有什么樣的心愿呢?
2、精讀第四小節 體會敬愛
誰來說說你找到的心愿?(指名讀心愿所在的那一小節)
請同學們用老師剛才教你的抓重點詞和想象畫面的方法來讀一讀這一下節,邊讀邊寫出自己的體會。(巡視指導)
誰來讀一讀?(先說自己用的什么方法進行學習的,在讀課文。)
“花兒”是個兒化音在這里讀“花兒”,跟老師一起讀。(指名讀)
我們把“花兒”放到句子中,誰來讀一讀?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兒化音,誰能讀準這些兒化音?(開火車的方式進行朗讀)同學們讀得真棒!跟著老師再來讀一讀吧。
哪位同學能再來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學習這節的?你從課文中體會到了什么?你能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嗎?還有誰愿意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體會?(指名讀)同學們真棒,這么快就會用這兩種方法進行學習了,并體會到課文中同學們對老師的崇敬和敬愛。
3、自主學習第三、五小節 體會敬愛
孩子們還有什么樣的心愿呢?打開書,默讀課文,畫出心愿。誰來說說,同學們還有什么樣的心愿?(指名說)
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心愿讀一讀,你可以用老師教你的方法,也可用自己的方法來自學這一節,并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
誰來與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歡的心愿?(先說學法在讀)還有誰來說一說?(找3、4名同學)
現在請同學們兩人一組,把自己喜歡的心愿讀給你的同伴聽。并告訴他你的學法和你的體會。
4、小節
同學們這株紫丁香美嗎?你們喜歡嗎?誰愿意通過你的朗讀把它送給老師呢?其他的同學可以用你的動作把紫丁香送給老師。這首充滿對老師敬愛的優美小詩,你能背下來嗎?誰來試一試?(指名背誦)
四、指導書寫
歌、牽。先觀察注意什么,再說說寫法。
五、總結
課文中孩子們把紫丁香送給了老師,幫老師消除一天的疲倦,我相信這是每一名同學的心愿,讓我們帶著對老師的摯愛把紫丁香送給每一位老師吧。(配樂齊背)
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我會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郁”等詞語。
2、我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我會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學習重點:
按課文游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知識鏈接:
1、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游記,節選自《小記十篇》一書,作者是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課文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金華的雙龍洞是浙江金華的名勝。因為洞內的洞頂有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所以叫“雙龍洞”。
2、理解新詞。
盤曲而上——盤繞著,彎彎曲曲地上去。
明艷——指色彩明亮鮮艷。
突兀森郁——山高聳著,山上樹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洞頂的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變化多端——端,項目。變化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異,不同。顏色各不相同。
預習任務:
1、學習重點生字詞語。
2、按游覽順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有條件的同學可以收集相關的資料圖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學會了那些生字詞?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詞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誰能把課文讀得最好聽。
3、說說課文都寫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游覽的路線是怎樣的?每一處景點有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課文,說一說金華的雙龍洞給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圖片的同學可以借助圖片等資料結合課文內容來說。
闖關練習:
一、看拼寫詞語。
hé shì hūn àn guān shǎng kǒng xì
( ) ( ) ( ) ( )
míng yàn dù juān é jiǎo jíshǐ
( ) ( ) ( ) ( )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游覽的地點是_____________,時間是_________。游覽的順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學習收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拓展:
收集有關金華雙龍洞的資料。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4.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以及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搜集有關翠鳥的資料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提綱
1.收集有關翠鳥的資料。
2.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記下不懂的地方。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鳥嗎?都喜歡那些鳥?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新朋友——翠鳥。(師生共同板題,借機提示“翠”的寫法。)
2.你對這種鳥有哪些了解?(交流資料)
二、自讀自悟。
1.認讀生字。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翠鳥的什么特點?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三、全班匯報交流
1.指名認讀生字,注意“赤”、“襯”、“衫”是翹舌音;“葦稈”不要讀成5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坐井觀天》教案08-30
語文《望月》教案01-05
《語文天地》教案01-05
語文天地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