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2-07-06 10:26:42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語文教案模板集錦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語文教案模板集錦8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2、掌握本課10個重點生字的音、形,理解本課重點詞語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義,學會珍惜美好生活。

  教學教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2分鐘)

  朦朧詩: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于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為先驅者的一群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發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

  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仿佛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后現代派的傳統,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這首詩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

  《星星變奏曲》是江河寫的一首朦朧詩。朦朧詩有一個很突出的藝術特點就是不直接表現或呈現思想感情,而總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經驗等,在本詩中,作者用星星、詩、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等來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凍僵的夜晚、僵地、被風吹落的星星等來代表黑暗冰冷的現實世界等,這樣使得這首詩含蓄朦朧,意境優美。

  這首抒情詩以“星星”象征_光明,但詩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顯現的不是陽光普照的光明,而是黑夜中閃現的光明,寄托了詩人在現實中執著追求的理想.全詩由兩節組成,每節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設句起頭,具有一氣呵成的氣勢.整首詩以星星為主要意象并以假設為前提來抒情寫意,展示現實與理想的背離,顯示詩人對光明的渴求。

  二、檢查預習,雙基訓練。(5分鐘)(學生課前完成,上課時小組互評。)

  1、重點字識記。

  靜謐 憧 憬 劫 難 閃爍

  m 足珍貴 nng 望 寂m f 蓋 凍jiāng

  2、重點詞語掌握。

  靜謐: 憧憬: 劫難:

  3、文學知識。

  本詩作者是 ,作品選自 。

  三、合作探究,理解品味(30分鐘)(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小組研討、學生展示。)

  (一)有情感地朗讀本首詩。

  (二)學生讀文探究,思考、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1、這首詩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答:

  2、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

  答:

  3、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答:

  4、朦朧詩有一個很突出的藝術特點就是不直接表現或呈現思想感情,而總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經驗等,在本詩中,作者用來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的物象有哪些,用來代表黑暗冰冷的現實世界又有哪些?這種物象的運用在寫作中對詩歌思想感情的表達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5、“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為什么要顫抖呢?

  答:

  6、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答:

  7、試著在自己的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來總結概括這首詩的主題(結合課文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關于本詩的寫作背景)

  答:

  四、課堂小結(3分鐘)(教師或學生總結。)

  五、反復朗誦。(7分鐘)(學生朗讀,小組進行朗讀比賽展示。)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15小柳樹和小棗樹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識“棗、淺”等8個字,會寫“怎、思”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證據表現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重點1、識“棗、淺”等8個字,會寫“怎、思”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證據表現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不同性格。

  難點1、識“棗、淺”等8個字,會寫“怎、思”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證據表現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不同性格。

  教具1、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課件。實物投影儀。

  2、寫有課后練習中詞語的卡片、學生用的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看圖揭題

  1、課件顯示柳樹和棗樹,學生說說兩種樹的特點,教師板書課題。

  2、讀課題。小柳樹和小棗樹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看看課文是怎么說的。

  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藏在課文中的生字,運用學過的方法記住生字的讀音和字形。同桌互相檢查字音是否讀準。

  2、說一說你找到了哪些字,已經認識了誰?說說是怎么認識的。(請會讀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介紹認字方法)。

  3、哪些字在讀的時候需要注意?小老師帶領多讀幾遍。

  4、課件顯示帶有生字的句子。生字寶寶又回到了句子媽媽那兒,誰能把這些帶著生字的句子讀好呢?(學生自己選擇句子朗讀)

  5、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和句子大聲朗讀,注意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朗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小柳樹和小棗樹之間發生的什么事。

  2、你喜歡小柳樹,還是喜歡小棗樹?為什么?

  a.學生發表獨立見解。

  b.總結歸納同學們的意見。

  c.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柳樹很漂亮?找出句子讀一讀。

  3、課文中的哪一段話讓你記憶最深?

  a.誰來讀小棗樹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先指名讀,同學評議語氣是否恰當,悟出應用贊揚小棗樹的語氣讀。)

  b.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讓學生悟出小棗樹最讓人喜愛的是他能看到加人的長處。懂和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要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別人的優缺點。)

  c.復習回顧“識字4”里的幾個成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以長補短,相得益彰。

  4、分角色朗讀課文,同學評議證據是否合適。(讓學生在討論中體會到讀小柳樹前面兩次說的話要讀出驕傲、瞧不起小棗樹的語氣,讀第三次說的話要讀出疑問的語氣,讀小棗樹的話要讀出溫和、贊揚的語氣。)

  5、給畫面配音。(課件顯示,學生給畫面配音。)

  拓展活動

  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最后加個結尾,要表現出小柳樹聽了小棗樹的話會怎樣。下節課進行表演。

  第二課時

  鞏固生學詞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說說你最想和誰做朋友,為什么?(自由說出自己對生字的理解)

  3、你還能給它找幾個朋友嗎?(練習組詞)

  4、(出示詞語卡片)他人已經成為好朋友了,讓我們為他們祝賀吧。(讀課后“讀讀抄抄”中的詞語)

  指導寫字

  1、看要求會寫的生字,說說發現了什么規律。想一想怎樣記住這些字。

  2、學生匯報自己分類記憶的方法,記得好記得快的獎勵進入“聰明屋”。

  3、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注意提示容易寫錯的地方。

  “漂”右上是“西”字的變形,變成兩堅。

  “淺”右邊是兩橫一撇,不要寫成三橫。最后寫點。

  “彎”字是上下結構,下面共三筆,橫折、橫、堅折折鉤。

  “怎、思”要注意寫好臥鉤。

  4、學生練習寫字。

  5、利用實物投影儀,評議學生寫的字。

  熟讀課文

  有聲有色地練習朗讀課文,讀出課文的味道。可自由讀,上臺展示讀,找伙伴讀。

  實踐活動

  先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課文內容,各組再自薦到班上表演。表演之后進行評儀。備注

  作業布置能有感情地把本文讀給爸爸、媽媽或兄弟姐妹聽。

  板書設計

  15小柳樹和小棗樹

  怎么意思穿衣彎彎曲曲比一比

  衣服深淺漂亮啦啊

  教學后記分角色、表演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文意,更能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當、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重點感知老黨支部書記的感人形象,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抓住重點詞句,感受老共產黨員的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

  2、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刻意思。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感受山洪的兇猛

  1、一連下了幾天的大雨,一場可怕的災難降臨到這座美麗的小山村,讓我們再一次來感受這個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視頻)

  2、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場面,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概括山洪的特點。(大、猛、狂)

  (二) 扣課后提示,領悟表達特色

  1、導入:同學們,課文一次次地寫到山洪和暴雨,請大家找出這樣的句子讀一讀。

  2、作者是怎樣寫的,才讓我們有了這種可怕的感覺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3、感受三種表達特色。出示三個句子: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2)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天動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種表達特色:哪一種有最簡短的句子?在哪兒?(像潑。像倒。)

  指導朗讀(讀得有力、并猛)看,簡短,卻寫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種表達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種表達特色:由學生說;指導朗讀(你覺得怎樣才能把這個句子讀好?):指名讀、齊讀。

  第三種特色:讓學生自己發現。(指名回答);找出文中這樣的句子讀一讀。(教師課件出示);你們看,“跳舞、舔、爬”,單獨看,似乎很美好,很親昵,可是在這里,一點也不美好,反而寫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懼、膽戰心驚)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導朗讀。

  (三) 抓關鍵詞語,對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發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樣?書上是怎么寫的?讀3----10自然段,劃出關鍵詞語。(學生匯報找出的關鍵詞語,并結合句子指導朗讀。)

  2、同樣是在山洪的突發時刻,誰的表現不一樣呢?(老漢)該選哪些詞來表現老漢呢?也在3---10處然段中找幾個關鍵詞。(學生匯報,指導朗讀。)

  3、對比著讀這些詞語,并放進課文中的句子里讀讀。

  4.解句子“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

  (1) 引入:在鎮定的老漢面前,紛亂的人群終于安靜下來。(播放影象:洶涌的洪水。同時出示字幕:人們停信腳,望著老漢。)洪水中想起了老漢的聲音:教師出示句子: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生讀)

  (2)你覺得應該怎樣讀,你想讀出老漢的什么呢?(指名說,并讀一讀)

  (3)老漢的聲音雖然是沙啞的,但是三個感嘆號傳出來的聲音就像大山一樣堅定,就像大山一樣鏗鏘有力,誰來讀讀這段話,咱們鏗鏘有力地讀讀這段話。

  (四) 尋一個“情”字,走進人物內心

  1、在撤離的過程中還有這樣一幅畫面(出示畫面)。

  (1)誰?(老漢),老漢在干嘛?(把小伙子從隊伍中揪出來),小伙子是誰?從哪看出來的?

  (2)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2、出示句子: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1)自已讀讀,看看老漢此時給你什么樣的印象?從哪看出的?

  (2)誰能讀出老漢的兇(指名讀)

  (3)父親為什么要把把兒子揪出隊伍呢?(指名說)是的,是黨員就得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

  (4)老漢的這一“揪”,很可能就會把小伙子從生命線上揪到死亡線上,老漢猶豫了嗎?從哪里看出的?老漢、絲毫沒有猶豫,而像大山一樣果斷。誰能果斷地讀這段話。如果老漢不揪,會是什么后果?

  (5)。而此時的洪水--?哪些詞可以看出,放肆是什么意思?(毫無忌憚)“放肆的舔是說洪水--?

  (7)洪水越漲越高,情況越來越危險,此時老漢想到的卻是村民的安危,還把他的的兒子從隊伍里揪出來,那是他的親骨肉啊,他是不是不愛他的兒子?從哪兒看出來的?

  3、理解句子: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老漢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橋。

  (1)他是在什么情況下把把兒子推上木橋的?

  (2)指導朗讀:是啊,洪魔在向這對父子張牙舞爪了;木橋已經在發抖了,在痛苦地呻吟了;眼看洪水就要把他們吞沒了。

  (3)老漢把生的希望給了兒子,因為他--愛他的兒子。老漢的這一推,成了老漢在生命的最后關頭,最簡單也是最壯美的動作。

  (4)真希望小伙子能脫離危險,但--

  (5)是的,老漢眼看著兒子被洪水這一惡魔吞噬,是何等地痛心,他也忘了自己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眼里、心里只在兒子,他想喊 ,他還想 ……可是--

  (6)指導朗讀:多好的父親啊,我們把文中的老漢換作父親,把小伙子換成兒子。當你們讀著這兩個充滿血緣、充滿親情的字眼時,相信你們更能理解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親了。

  (五)領悟“橋”的內涵。

  1、最后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漢保住了一百多號人的性命,卻沒有保住自己的兒子。老漢離我們而去,全村人擁戴的黨支書離我們而去……

  2、出示課文最后幾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配樂讀)

  (1)她丈夫是誰呢?多么可愛的老漢,多么可敬的老支書啊,我們來夸夸他吧。能用上橋的,盡量用上“橋”。

  (2)總結:是啊,他已成為一座摧不毀的橋,永遠留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拓展延伸】

  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跡讓我們難以忘懷。這又讓想起了剛剛過去的5.12大地震,讓我們隨著祖海的歌聲再一次來感受那些催人淚下的畫面。生活中也有許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跡,用你喜歡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我們下節課再一起來交流交流。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理解人工馴養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的特性。

  3.揣摩體會對比描寫及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4.理解并賞析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5.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動物。

  【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積累語句,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揣摩體會,對比描寫,了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教學設想】

  1.這是一篇自瀆課文,在教法上關鍵是引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故本課先讓學生通過看圖片后閱讀全文,再通過辯論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質疑,讓學生討論,從而達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2.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臧克家的《老馬》:總是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它把頭沉重的垂下//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里咽/眼里飄來一道鞭影/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老馬形象塑造:舍其形而傳其神。詩人沒有詳細描寫老馬衰弱病殘的外形,而是著重寫它的命運、感受和心境,增強了老馬悲劇的感染力。老馬在這里可以理解為舊中國受苦受難的農民的象征。詩人越是寫出老馬的忍辱負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發讀者對被壓迫而不深情農民的同情,激起對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憤怒和詛咒。

  2.含有馬的成語,如:龍馬精神、鞍前馬后、心猿意馬、懸崖勒馬、人仰馬翻、伯樂相馬……

  3、馬在人類的歷程中永遠是人類的朋友;引出布封的《馬》

  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從小愛好自然科學。1933年他26歲時進入法國科學院。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總管。1753年被法蘭西學院接受為院士。他1748年開始寫作36卷巨冊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動物史》《人類史》《鳥類史》《爬蟲類史》《自然的分期》等幾大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在整個《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從宇宙的解釋中驅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貢獻。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較高文學價值和藝術性的,是他對動物的描繪,在他筆下,小松鼠善良可愛,大象溫和憨厚,鴿子夫婦相親相愛,。布封還往往把動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以某種人格,馬像英勇忠烈的戰士,狗是忠心耿耿的義仆,……語言優美,又不乏藝術的形象的描繪

  二、有情朗讀,整體感知(課后練習一)

  1.你認為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

  家馬、野馬或人工馴養的馬、天然的馬。

  2.被征服之后的馬具有怎樣的品格?

  ①勇毅。無論是在疆場上,還是在平時的射獵、演武、賽跑時,它們都精神抖擻、慷慨以赴,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

  ②馴良。它們不但屈從人類的操縱,還會迎合別人的心意。它們“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為人類做各種服務。自由豪邁的動物,成了低眉順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種悲哀的墮落。

  (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人類對“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人類還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更悲慘的是,許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把馬變成了自己的玩物。)共3頁,當前第1頁123

  3.馬原本(天然野生的馬)是什么樣的動物呢?

  美質: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覺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顧。在大自然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被賦予“強壯、輕捷和遒勁”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

  美德:天性絕不兇猛,熱愛和平;它們群居行動,團結和睦;相互間沒有“妒忌”,從不為己爭斗。

  美貌:在所有的動物中,馬“身材高大又最勻稱、最優美”,有高貴姿態。

  4.作者對兩種馬各持什么態度?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二、三自然段。

  課文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5.全文可分兩部分,第1、2節寫人類馴養的馬,第3、4、5節寫天然野生的馬。通過對比表現了兩種狀態下馬的不同生存狀況。

  三、問題探究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首先,“教育”是擬人化用法,指人類對馬的馴養。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1)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2)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

  這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給馬戴黃金鏈條”等是不是對馬的“侮辱”?

  討論明確:是“侮辱”,因為這些做法使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淪為人類的奴隸和玩物,馬的特性喪失殆盡。精神的泯滅是最大的悲哀。

  3.找出文中對比描寫的相關內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來看,作者是將家馬與野馬作比,以家馬的馴良來襯托野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來看,是以其它動物來襯托馬的美貌。

  4.文章在寫馬的美貌時,與其他動物作了對比,你認為其他動物真的很丑嗎?說說你的看法。

  運用對比描寫,更能突出馬的美貌。但作者把馬與其他動物作比較時,態度是不很客觀的,因為動物的外形是它們在漫長進化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自行演變的結果,無所謂優劣美丑。

  5.寫作方法

  ①本文運用擬人的手法來表現馬,贊美馬,在作者的筆下,馬被賦予人格的魅力,如本來馬在戰場上是被迫沖騰躥躍的,可作者寫道它“喜愛”并“追求”兵器的撞擊聲;馬是受人擺布和約束的,可作者卻說它“知道克制”自己;馬被馴服,這種馴服作者稱之為“教育”。馬在作者的筆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質。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士。

  ②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將人工馴養的馬與天然野生的馬不同生存狀況的對比,抒發了對馴馬的同情與對野馬的贊美。又如將馬與驢、獅子、牛、駱駝、犀牛、鹿、象七種動物對比,從而更加突出了馬的姿態高貴。

  四、拓展小結

  1.同學們,布封的筆下,馬已被賦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士。所以,與其說作者贊美野馬,不如說作者贊美有著野馬一般美質美德美貌的人。布封之所以將馬寫得栩栩如生,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馬身上的緣故。我們要一個做像馬一樣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曉聲就曾寫過《假如我為馬》這樣一篇文章,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是的,我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進行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么,我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2.漢字中有許多以“馬”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義為駿馬的字,越多越好

  3.收集古代與馬有關的歷史故事、成語或詩歌。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教后記

  一、激情引趣,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背過幾首寫荷花的詩了?你們還能想起來嗎?

  李澤齊:我們背過《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春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孩子,你的記憶力真好!下面請同學們一起背一遍(齊背)。通過背詩,誰能告訴我,荷花一般都在幾月開放?(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六月”)。

  師:同學們反應真快!誰能告訴我,我們還學過哪首詩?

  韓旭:《小池》,唐、楊萬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同學們一起跟著背了起來。)

  師:同學們記得也很好!其實,從古代起,荷花就已經成了文人描寫、喜愛的對象。從古至今贊美荷花的詩篇很多。人們之所以喜愛荷花是因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擢清蓮而不妖”的品質。荷花又叫蓮花,有赤、白、紅、紫、青、黃六種顏色,以紅、白兩種顏色最多。今天,我們一起再學習一篇有關荷花的文章。這篇文章是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葉圣陶爺爺寫的(板書:7、荷花)。同學齊讀課題。

  二、自學探究,學習課文。

  師:在葉圣陶爺爺的筆下,荷花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并畫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好的詞語。

  1、學生自讀課文,并畫生字新詞。讀完后,同桌討論文章的主要內容。

  2、指名(學困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教師注意糾正字音。

  3、檢查學生對生字詞讀音的掌握情況,同桌討論生字的規律,并記憶生字詞。

  4、再讀課文,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桌討論或查字典解決。

  5、繼續讀課文,畫出自己覺得優美的地方,練習背誦。

  6、共同討論本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李文青: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荷花的樣子和他的想象。

  師:孩子,你說的真好!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誰看到的荷花的樣子和由此展開的想象?你把這句話說完整好嗎?(李文青重說后其他同學同桌互相練說。)

  師:嗯,同學們理解的真好!下面,我檢查一下同學們記憶生詞的情況。請同學們拿出聽寫本來,我們開始練習默寫。誰記住了生詞到黑板上默寫。

  生:默寫開始。(由于本課生詞較少,同學們的記憶效果實在不錯。)

  三:布置作業。

  1、課下抄寫生詞,并再組一個新詞。

  2、熟讀并努力背誦課文。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 通過學習故事喚起學生對相同經歷的回憶,使學生懂得應該愛護鳥類并理解親情的偉大。

  2、 可結合課文練習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3、 繼續學習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故事喚起學生對相同經歷的回憶,使學生懂得應該愛護鳥類并理解親情的偉大。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

  學習了《翠鳥》這篇課文后,同學們對小鳥產生了更加深厚的喜愛之情,如果你發現樹上有一只可愛的小鳥,它的媽媽正好出去覓食了,你會怎樣做呢?

  揭示《一只小鳥》

  二、 感知課文

  1、 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 小鳥、老鳥、小朋友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 學習字詞

  1、 同桌合作,讀通課文。主要把生字和生僻字讀準。

  2、 抽學生分別讀課文8個自然段,并說說每段主要寫了什么?

  (注意抓住要點:誰或什么在哪兒或什么時間干什么)

  3、 認讀生字詞,讀準:

  zhī mǎn mì qīng dàn diē yǎng

  樹枝豐滿覓食傾聽撣子跌了下來仰望

  cháo ling xián xì zhōu jiū

  鳥巢翎毛銜著縫隙啁啾

  多音字:彈dàn(子彈)tán彈琴

  4、 注意字形:覓字的爪字頭的寫法

  仰字沒有一撇

  5、 學生記住字形,當場聽寫。

  6、 給生字組詞。

  四、 練習鞏固:

  抄寫生字詞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讀課題,導入 新課

  二、 你認為這是一直怎樣的小鳥?為什么?

  1、 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學生討論

  2、 交流反饋:

  一只幼小的小鳥:它的羽毛還未豐滿,不能遠飛,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

  一只快樂的有父母保護的小鳥:和兩只老鳥說著話兒,她們都覺得非常快樂。

  一只可愛的小鳥:它的腦袋里忽然充滿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飛到樹枝上,放出那贊美自然的歌聲來。

  3、 練習朗讀讀出小鳥的可愛和快樂,讀出畫面的和諧美。

  三、 鳥媽媽、鳥爸爸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讀課文3-6自然段,討論以上問題。

  2、抓住重點句理解:斜刺里兩只老鳥箭也似的飛來,接住了它,銜上巢去。

  四、 孩子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哪里看出來的?

  體會孩子們喜愛小鳥但又傷害了小鳥的行為。

  讀課文7、8自然段,想象:小鳥消失后,孩子們的心情怎樣/他們會怎么想?

  (使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喜愛。)

  過了十年,一切有了什么變化?

  五、 回讀課文,升華情感

  有感情地讀課文,說說自己讀完課文后的感想。

  六、 想象練說

  那只小鳥后來怎樣了?同桌互相練說,然后抽學生上臺說。

  板書設計 : 一只

  快樂 可愛唱歌

  跌下來流血

  歌聲永遠消失

  教學后記:

  以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為線索指導全文的教學。學生能回答出這是一只可愛的小鳥這是一只可憐的小鳥這是一只幸福的小鳥,抓住學生的回答繼續提問:你為什么這樣認為的?讓學生去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學生很快就能把握住文章的重點內容。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兩首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2、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

  3、理解象征與比喻的區別

  教學重點

  理解兩首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理解象征與比喻的區別

  課前準備

  查找兩首詩的相關資料,準備錄音磁帶

  教學安排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

  教師補充: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三、簡介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劃分朗讀節拍

  2、自由朗讀,注意重音及停頓

  五、研讀賞析

  1、提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提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詩人在這里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各種體驗不管挫折、困難還是成功,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六、拓展延伸

  1、提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

  2、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3、仿句練習

  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七、布置作業

  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二、導入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整體感知

  1、聽錄音,注意重音、節奏。

  2、朗讀詩篇,初步理解這首詩的寓意。

  3、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四、研讀賞析

  1、請同學們反復朗誦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五、拓展延伸

  1、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人生的道路千條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做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2、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收獲?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3、積累聯想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參考答案: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魯迅: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六、布置作業

  以“路”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文體不限,題目自擬,500字以上。

  教學反思

  1、以讀促講。這兩首詩寓意深刻,節奏感強,極適宜朗誦。在教學中,我有意引導學生學習朗誦技巧,我也努力讓我的范讀將他們帶到充滿詩意的空間。初一的學生表現欲望較強烈,在老師的帶動下,不由自主地躍躍欲試,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展開了朗誦小競賽。聲情并茂朗誦對深刻理解這兩首詩地寓意起到了關鍵作用。

  2、給問題創設真實的生活背景。學習這兩首詩要學習詩人積極的人生態度,因此在教學中需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聯系自身,從中有所感悟。

  3、關注全員參與,培養學生的多種學習方式。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每一個合理的想法都給予肯定,會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以達到強化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的信心和主動發展的動力之目的。強化學生好的一面,用親切的語言、思辯的語言鼓勵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營造一個沒有壓力,沒有權威的課堂氛圍,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語文的興趣,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中國加入WTO的重要意義。

  (二)認識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樹立規則意識的必要性。

  (三)理解類比手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中國WTO首席代表龍永圖及中國入世背景

  1敝泄入世背景簡介:

  20xx年11月11日,在經過15年的艱苦談判之后,我國終于完成了加入世貿組織的所有法律程序,根據世貿組織的規定,在20xx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有條件的可指導學生上網查詢關于WTO的有關資料,并相互交流)

  資料介紹:

  (1)WTO,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該組織的基本原則和宗旨是通過實施市場開放、非歧視和公平貿易等原則,來達到推動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1995年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日內瓦萊蒙湖畔的關貿總協定總部大樓內。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關貿總協定臨時機構。

  (2)中國“入世”談判15年的艱難歷程,見教參“有關資料”。

  (3)WTO互惠原則:一是通過舉行多邊貿易談判進行關稅或非關稅措施的削減,對等地向其他長遠成員開放本國市場,以獲得本國產品或服務進入其他成員市場的機會;二是在現實中,一國或地區加入WTO后,其對外經貿體制在符合《1994年關貿總協定》、《服務貿易總協定》、及《知識產權協定》規定的同時,還要開放本國的商品和服務市場;三,互惠貿易是多邊貿易談判及一長遠成員貿易自由化過程中與其他長遠成員實現經貿合作的主要工具。任何一個成員在WTO體系內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是最大的獲益者,也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是最大的受害者。

  (4)WTO法律的基本原則:

  第一,非歧視原則;第二,公平競爭原則;第三,透明度原則;第四,貿易自由化原則。

  (5)WTO成員國承擔的權利和義務,見教參“有關資料”。

  2敝泄鶺TO首席代表龍永圖簡介:

  龍永圖,湖南長沙人,從小愛好文學。1965年畢業于貴州大學英美文學專業,被分配到外貿部工作。七十年代初期,作為中國向西方國家派出的第一批留學生中的一員,到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深造,攻讀國際經濟學專業。后在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工作。1997年晉升為外經貿部副部長,也是中國入世第四任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是一個深受記者歡迎的人物,不僅僅因為他的特殊身份,更因為他的旗幟鮮明,他的言之有物,他的快言快語。他的講話經常妙語連珠,妙喻生輝,聽龍永圖講話是一種享受。

  (二)整體感知

  1敝傅佳生通過查閱關于WTO的有關資料,知道中國加入WTO走過了一段艱難的歷程。

  2背醪攪炻粵永圖的語言風格。

  我國為什么要加入WTO以及加入WTO后我們要做些什么,這其中的道理本是十分復雜而深奧的,而作為中國加入WTO談判的首席代表龍永圖則在一次與記者的談話中用“趣說”的方式,以形象生動的比喻、風趣幽默的語言,對這些復雜的道理作了深入淺出的解說,使每個中國人明白了為什么我國要加入WTO,從中得到許多啟示。

  3毖生自讀課文,

  教案《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龍永圖趣說WTO》教案》,

  概述全文說明的主要內容和運用的主要說明方法。

  學習小組交流,互相補充,教師點撥。

  基本明確各部分主要內容及說明方法:

  第一部分:說明中國加入WTO的好處。

  第二部分:說明中國必須加入世界經濟主流,并且要遵守國際通行規則。

  第三部分:說明遵守國際通行規則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說明樹立規則意識是一種社會責任,中國要經過長期的努力。

  第五部分:說明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中國應逐步進入世界跨國公司的生產環節和銷售渠道,進而爭取有所作為。

  從五個部分的小標題可以看出,龍永圖主要是運用類比的方法“趣說”中國加入WTO的復雜道理的。

  (三)布置作業

  課后思考:題目中的“趣說”文中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閱讀這樣的文章你有怎樣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查閱工具書,了解什么是“類比”,并思考“類比”法在文中的作用

  (二)小組討論交流

  文中如何運用類比的方法說明復雜道理的?舉例說明。

  討論后交流,明確:

  第一部分:WTO與兩個人打架類比,說明使用WTO機制解決多邊爭端對目前處于經濟劣勢的我國來說,具有一定的好處。

  第二部分:WTO與籃球比賽類比,說明要進入世界經濟主流,首先要遵守規則,而不是去改變規則。

  第三部分:WTO與賣菜的小販類比,說明中國想進入世界經濟主流,不遵守規則是行不通的。

  第四部分:WTO與小孩沖馬桶類比,說明樹立規則意識是十分必要的,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感,一種可貴的品質。

  第五部分:WTO與打工仔類比,說明要有“韜光養晦”的精神,要敢于給世界大跨國公司打工,逐步進入其生產環節和銷售渠道,最后才能有所作為。這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條捷徑。

  教師點撥:

  龍永圖運用類比的方法,以生動形象的比喻,風趣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透辟深刻地解說了中國“入世”的重要意義,表現出他對有關政策的熟稔,也表現了他高超的語言技巧。學習本文,也讓我們感受到他深深的愛國之情。閱讀本文,我們還能從中得到許多啟示,如樹立規則意識等。

  (三)課內練筆:

  有識之士認為:規則的普遍程度和完善程度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遵守規則的自覺程度是社會個體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請以“規則”為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自己對樹立規則意識的見解。

  (四)布置作業

  語文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調查采訪某一企業或某個公司,了解進入WTO后的經濟運行和獲益情況,并進行書面整理,在班級舉辦一次交流活動。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樂園》教案10-11

燕子語文的教案01-26

語文影子教案07-16

語文蠟燭教案06-1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一级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欧美一级a毛无片在线 | 日韩中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