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2-10-15 20:18:34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瑰麗” “酷似”“盛譽”“快慰”“姍姍來遲”“屢屢奪魁”“奉為至寶”等詞語的意思。

  3、讀課文,弄清楚課文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所講的故事生動形象,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我”在發現中國石的過程中的表現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我”的表現——“注視”、“不禁喊”,連長拿出裝軍功章的盒子,文書在上面寫上金字,囑咐我要精心保管等,體會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戰士們的強烈的愛國之情,并從中受到感染。

  三、學校及學生情況分析

  1、這篇課文距離學生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老師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識字方法識字。采用不同的讀文方式,讓學生盡快熟悉課文。再采用自讀,同桌、小組合作讀的方式讀準讀通課文。重點指導:“姍、視、酷、偎”在書寫時要多加指導;“戈、繁、存、覽”指導學生找準部首。

  2、課文重難點突破:教學中,指導學生把“我”是怎樣發現中國石的句子畫下來,說說哪些詞語是重點,由于文中多處使用引號,可以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老師注意恰當的引導,把戰士們對祖國的愛表達出來。

  四、課前準備

  1、老師準備:生字詞卡片、中國地圖。2、學生準備:查找戈壁灘的相關知識。

  五、教學設計

  (一)導入。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看了《中國石》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嗎?(“中國石”在哪兒?它是什么樣子的?為么叫它“中國石”?它是誰發現的?怎么被發現的等等)

  (二)范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聽老師將課文朗讀一遍。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主要寫了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我”揀到一塊酷似祖國版圖的

  中國石”,“我”和戰友們都很珍愛它。)

  (三) 初讀課文。

  1、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你不認識的字。

  生:學生大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生字。

  2、按“預習”要求,了解戈壁灘上的一塊石頭,邊防軍戰士稱它為“中國石”,這是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揀到“中國石”的經過的,哪些句子是描寫“中國石”的樣子的,畫上記號。

  (駐守在戈壁灘的解放軍戰士,揀到一塊形狀和祖國版圖相似的石頭,十分珍愛它,所以稱它為“中國石”。)

  3、自由讀課文。在老師的輔導下結合句子的意思,通過查閱工具書,自學(可同桌議論)生字新詞,并正音正字。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檢查學生能否讀正確。

  [評析: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反復的朗讀,小組合作學習,逐步解決了不認識的字。]

  (四)精讀課文

  1、默讀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具體寫揀石和發現“中國石”經過的是哪幾個自然段,課文可分為幾段? 討論歸納。

  3、 通觀全文,在了解本課主要事件基礎上,讀懂每個自然段,練習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種方法,確定誰,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樣;一種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驟:先了解自然段共幾句話;再了解每一句話說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畫上記號。概括自然段段意時,可以摘錄原句,可以把重點詞語、短句拼湊成一兩句話,或根據主要內容,編寫段意。

  [評析:歸納和概括的能力的培養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但是學生如果在教師的有序的指導下那么這種能力的形成就變得容易的多了。]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

  第2自然段: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奔出營房揀石頭。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頭一顆顆揀起來。

  第4自然段:趕車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頭。

  第5自然段:我們舀泉水洗石頭,發現一塊像祖國版圖形狀的“中國石”。

  第6自然段:“中國石”正像祖國版圖——傲然挺立的雄雞。

  第7自然段:“中國石”表面皺痕與祖國大陸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國石”。

  第9自然段:“賽石會”上,“中國石”贏得了“寶石”的盛譽。戰士們感到祖國就在我們身邊。

  (2)引導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①內容一致或緊密相關的應歸并為一大段。(一般表現為相關的地點、相同的時間或較集中的情節。)②個別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緊密相關,有獨到的意思,就單獨“提升”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

  第二段(第2~8自然段):我揀到一塊“中國石”。

  第三段(第9自然段):戰士們喜愛并精心保管“中國石”。

  (3)議論一下為什么這樣分段:

 、俚1自然段為什么需要獨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開頭,它交代了兩點:戰士們駐守的戈壁灘上,沙海和碎石是環境特點。因此,戰士們揀石、賽石就成了他們的重要活動內容。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發生的環境特點,又總括說明課文的主要內容,給“中國石”的故事做了鋪墊。)

 、跒槭裁吹2~8自然段可以歸并為第二段?第9自然段為第三段?

  (第二段從第2~8自然段,寫了揀“中國石”的經過及大家對它的珍視。第三段,也就是第9自然段,寫了“中國石”成為大家的至寶。從時間和地點的轉換上,也不難看出兩個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個初夏的早晨,地點在營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揀到“中國石”之后,已經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賽石會”上,“中國石”屢屢取勝和對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動。)

  [評析:不單單讓學生了解怎樣分段,而是在多種形式的配合下讓學生明確為什么這樣分段,即方法比結果更重要。]

  (4)小結。

  根據表達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學習分段,歸納段意,是讀懂全文,領會內容的必要手段。練習好分段、歸納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觀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認真讀懂每一個自然段,通過歸并自然段,劃分段落;再從自然段的歸納、提煉中,抓住主要內容,用簡練的語言寫出大段段意。

  (5)質疑問難后,指名讀課文

  評析:注意自然段、特別是大段之間,停頓時間要長些。]

  (五)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們生活的環境,“我”成為石頭迷的原因。)

  2、我們駐守在什么地方?(戈壁灘)戈壁灘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誰能用課文中的詞句來回答?聯系上下文想想“舉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灘”換個詞語來說就是什么?(遍灘、全灘)

  [評析:把生活中的感知帶到課堂中來,讓學生介紹自己掌握的有關戈壁灘的知識,使學生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我”怎么會成為石頭迷的?

  4、齊讀第一段。

  (六)識記生字字形,書寫生字

  [評析:讓學生選自己認為難寫的字練習寫,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寫的很有興致。]

  (七)作業: 朗讀課文。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①探索魯濱孫,受到優秀文化的浸潤。

  ②抓住文中關鍵語句從主人公身上汲取戰勝困難和孤獨的勇氣

  ③幫助學生對作品中好的素材備份,為“由閱讀的內容想開去“作好鋪墊;

 、芤龑W生閱讀原著,讓學生愛上閱讀世界文學名著;

  學習重點難點

  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與,激發學生再次閱讀原著,感知作品的人文。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初步閱讀原著填寫閱讀摘記表。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入故事

  1.你喜歡讀《魯濱孫漂流記》這部小說嗎?為什么?

  2.簡介作品,激發閱讀梗概的興趣。

  二、閱讀梗概,把握主干。

  1.默讀小說梗概部分,把握主要內容。

  2.交流

  三、走進故事,感受困難。

  1、瀏覽梗概,聯系原著內容說說魯濱孫在荒島生活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

  2、談話突現人物上的恐懼和絕望。

  3.瀏覽精彩片斷,劃出來描寫魯濱遜內心的孤獨感和絕望的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批注、交流。

  4、補充材料加深體會,指導批注。

  四、欣賞精彩,感受。

  魯濱遜是用什么方法來戰勝自我的?

 。1)通過對讀形式的朗讀,感受人物。

 。2)從這段描寫我們感受到了魯濱孫的什么性格特點?試著用“從……中,我感受到魯濱孫是……的人”來說明。

 。3)延伸原著豐滿人物形象。

  五、關注經典語言,感受作品的人文。

  交流小說中富有哲理,給人啟示的語言,結合自己的體驗談體會。

  六、全文,布置作業。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漢字,會寫7個漢字。

  2.能按文言文的節奏讀好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3.借助課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體會文言文言簡義豐的文體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

  1.能按文言文的節奏讀好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2.借助課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體會文言文言簡義豐的文體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1.齊讀課題。

  你知道司馬光嗎?聽說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嗎?請你講一講!學生講故事。

  2.了解人物,介紹司馬光。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等。主持編撰了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二、聽讀感知

  同學們的故事講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嗎?在《宋史》中記載的這個故事,只有30個字。古人只用了30個字就把這個驚險的故事講清楚了。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

  1.聽范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課文朗讀的節奏。

  2.想一想課文講的故事和我們平時聽到的有什么不同?

  3.跟老師一起讀課文,讀準文章的節奏。

  預設: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4.在課本上圈畫生字,小組交流識字。

  三、生字認讀,讀準字音

  1.課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讀的過程中你都認識了嗎?誰可以給大家領讀一下?

  2.出示5個要求會認的生字:司、跌、皆、棄、持。

  3.學生用自己學過的識字法識字。

  預設:

  用加一加、減一減、分一分、比一比、換一換的方法,分別識字。

  如:“司”加一筆變成“同”;“跌”減去“”變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兩個漢字;“棄”可以跟漢字“弄”進行比較識字;“持”可以換掉部首“扌”,加“!弊兂伞疤亍。

  四、了解內容

  自由地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1.學生根據閱讀成果填空。

  課文主要寫________在小伙伴掉入甕中時,沉著冷靜地________救出了小伙伴。

  2.我們都知道一個事件一般包括起因、經過、結果三部分。作者用這么少的字,有沒有把事件說完整呢?請快速閱讀課文,然后說一說讀了這篇文章后,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了嗎?(用原文回答)

  預設:

  起因: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經過: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結果:兒得活。

  五、咬文嚼字

  文言文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課文只用了30個字就把故事講明白了。我們一起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1.逐字逐句翻譯,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章的內容。

  2.讀一讀課文,試著翻譯成現代漢語。

  預設:

  一群兒童在庭院里玩耍,一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耍),一失足就掉到了缸中,并沒入水中。其他小孩(見出了事情)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拿起石頭把甕打破,水流出來,這個小孩子便得救了。

  3.再讀課文,說一說小組討論文言文和現代文的區別在哪里?重點體會文言文言簡義豐的特點。

  預設:文言文精煉簡短、概括力強。體會文言文的語序有所不同。例如:

  “群兒戲于庭”這句話我們的翻譯是:“一群兒童在庭院里玩!。并不像課文中的`語序一樣直接翻譯為“一群兒童玩耍在庭院里”。

  六、走近人物

  1.危急時刻其他孩子的反應是怎樣的?司馬光是怎么做的?

  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讀這句話,說一說:大家是怎樣做的,司馬光是怎樣做的?了解作者用眾人來襯托司馬光的襯托手法。

  2.你覺得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

  預設:對朋友不離不棄,遇事臨危不亂,機智勇敢。

  七、能說會道

  1.如果你在現場,可能會怎么做?

  2.你覺得司馬光的辦法怎么樣?這個辦法好在哪里?

  學生自由交流。

  3.如果你是被救出的小伙伴,你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

  做人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

  據說那個被救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此人在宋史上沒有記載,或許一生之中也沒有什么重要的歷史貢獻。但他成年之后,對司馬光當年的救命之恩卻銘記于心,后來上官尚光移居到他地,特意在其住所之內,建造了一座庭院來感念司馬光兒時的救命之恩,并且建立碑文來銘記這段史實。后來人們都叫這座亭子為“感恩亭”。

  八、學寫漢字

  課文同學們學得真好,這么好的故事之所以流傳了下來,就是因為它被載入了史冊,讓我們認真寫字,以后用自己優美的文字來表現故事吧!現在我們拿出小手來寫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寫得很好。我們在書寫時一定認真寫。

  強調執筆姿勢和書寫規范:

  執筆:三指執筆,指實掌虛,用筆靈活。

  書寫目標:規范、端正、整潔。

  1.出示生字:跌、登、庭、司、持、棄、眾。

  2.指導學生觀察寫法,板書筆順。

  3.打開“優教學生字”,講解生字的意義與寫法。

  重點學習:“登”的上部的筆順要注意。

  4.學生臨寫生字,教師巡回指導。小組成員比一比,看誰的坐姿最正確,書法最漂亮,寫得最快。

  5.背誦課文,用生字填空。

  群兒戲于____,一兒____甕,足____沒水中。____皆____去,光____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九、知識拓展

  中國古代神童故事有很多,說一說你知道的故事。

  預設:曹沖稱象的故事、王戎識李的故事等。

  十、鞏固練習

  1、打開“基礎訓練/閱讀訓練-《司馬光》”,一起來闖關吧!

  2、完成配套練習冊。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讀準累、拾、禁這3個多音字的讀音;讀寫涼爽等11個詞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態的意思。

  2、能按瀏覽順序(地點變換)給課文分段,說說各段的主要意思。

  3、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教學過程

 。ㄒ唬┱勗捊翌}

  1、出示課題秋游景山,請學生說說你從課題中知道了些什么?(時間,地點,事件等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的讀音;想一想課文寫到了作者瀏覽了哪幾個地方(公園大門、果園、萬春亭)

  2、學習生字詞(本課生字基本上較為簡單,學生通過自學能掌握字音字形,課堂上不用花過多的時間)

  3、抓住表示地點的詞語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走進公園大門寫在景山公園大門口看到的美麗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我們沿著山路來到果園。(過渡句)寫在果園看到的迷人的秋色;

  第三段(第3-7自然段)離開果園,我們沿著青石鋪成的山道拾級而上,來到了萬春亭。

 。ㄟ^渡句)寫在萬春亭舉目眺望美麗的北京城。

 。ㄈ┲攸c學習第一段

  1、指名學生朗讀該段,其它同學邊聽邊想,在公園大門口作者看到了什么?

  2、集體交流,以山為中心,山頂上是萬春亭,山腳下是大花壇。

  3、朗讀體會兩句話的特點

 。1)請學生自由朗讀描寫山上景色的句子,后集體指名讀,再評讀,說說誰讀得好,請這位同學說說自己是怎么讀好的。(采用了比喻句,把樹林映襯下的萬春亭比作一幅美麗的圖畫,以此來說明景山公園內景色的美麗)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描寫大花壇的句子,注意千姿百態的用法,說明花壇里花不但顏色多而且形態美。

  (3)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第一段,使學生產生對景山公園美景的喜愛之情。

 。ㄋ模┳鳂I

  1、能用(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說說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抄寫生字詞語

  3、完成作業本上相關練習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2、3段,理解詞語果實累累、拾級而上、舉目遠眺、盡收眼底、鱗次櫛比的意思。

  2、讀懂作者按游覽順序及方位順序觀賞景物的方法。

  3、初步了解抓住重點事物寫出其特點的方法。

  4、讓學生感受到景山公園美麗的秋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進入角色,相互協作,自主感悟。

  1、走進大門。復習朗讀第一段,再現情景

  2、進入果園。

 。1)情景感知。多媒體展示果園圖。(整體圖,果實累累局部圖)

 。2)交流感受。觀察說圖,體驗果實累累(說品種,說數量,說重量,說特點。)

 。3)學文體驗。讀第二段。劃:景物(海棠、蘋果、大柿子)、特點。讀:描寫優美的句子。悟:詞句美(每句都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說:感悟體驗(結合自己的生活,說說看到過的類似的情景)。

  3、登亭遠眺

  (1)情景感知。多媒體展示美麗的北京。

 。2)學文體驗。自讀:讀遠眺北京城西、南、東三個方向的美景的詞

  自悟:劃出描寫景物及特點的詞句,體驗詞句美。

  (3)作交流。說說自己登亭遠眺中哪個方向的景物印象最深?

  隨機出示相應畫面并好好地讀一讀。

  交流感悟體驗:重點討論描寫景物特點的詞句,讀懂課文如何寫出北京城的美麗,體驗文字美:舉目眺望(美麗)

  朝西望:潔白如玉明亮一只只一片片

  向南望:莊嚴金裝雄偉延伸

  往東看:鱗次櫛比新型縱橫交錯巨人的步伐

 。4)再現情景,梳理游蹤

  出現北京的優美景觀,請學生配上解說詞(A類同學可以按照課文中的語言,B類學有余力的同學在掌握課文的同時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4、體會作者情感

  你看到了那么美麗、壯觀的北京你有什么感觸,請你說一說。

  作者又是怎樣想的呢?請體會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五、作業

  1、聽寫詞語

  2、完成作業本相關練習

  3、試著背誦課文第4-6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第4-6自然段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修辭方法寫句子

  3、能學習課文的寫法,按方位順序寫一段話

  二、教學過程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進行背誦,比一比,看誰背得最快

  2、請各自然段背誦的擂主說說自己背誦的訣竅。讓大家一起學習,在最短的時間內背誦課文。

  3、摘錄課文中自己認為優美的句子,好好地讀一讀并能說出喜歡的理由。

  4、有條件可以登上學校附近的山或樓房,看看紹興的景色,說說登山(樓)觀景的感受(要按照一定的方位順序)。

  三、作業:

  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文章記錄下來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結尾的一句話。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看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并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1個字,并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

  辮──辯、辨:三個字的左右兩邊都是“辛”,關鍵要看中間。和言語說話有關的是“辯”;“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辮”和發絲有關,中間是條“絲”。

  3.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生朗讀課文。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后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3.(出示天都峰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后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們互相鼓勵爬上峰頂

  1.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2.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自由讀文。

  3.生根據課文內容質疑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并閱讀作家畢淑敏的資料,閱讀有關獨立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復習舊知:

  先復習四年級上冊《烏塔》一課,感受對烏塔的敬佩之情。

  2、談話導入:

  在中國有位著名女作家,她為了鍛煉兒子學會看病,竟然在兒子發燒生病時,讓他獨自去醫院看病。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位作家寫的這個故事。

  3、揭示課題。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檢查交流預習成果:

  1、用卡片認讀十二個生字。

  2、讀課文中生字所組的詞語。

  3、說說自己是怎么預習的,或者說說預習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各自用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⑴ 說說你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

 、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話要說:

  (可以是對母親的敬佩,可以是對文中兒子的贊揚,可以是對自己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讀課文,體會母愛

  1、各自再讀課文,說說從文中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

  2、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閱讀所得。

  3、全班討論:

  ⑴ 你從母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中讀有關語句。)

  ⑵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后就讀有關句子。)

  五、分角色朗讀,體會母愛感情變化

  1、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2、全班交流,指名幾組分角色朗讀朗讀課文。

  3、說說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六、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總結:

  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可以是對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敬佩,可以對兒子獨立面對生活的稱贊,可以是每個孩子都有巨大潛能等等。)

  2、拓展:

  ⑴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類似的母愛或父愛嗎?

 、 你看見過獨自面對生活、自覺磨煉自己意志的孩子嗎?或你讀過哪些這樣的故事?

  3、延伸課外:

  課后,請同學自己參加一次磨煉自己意志活動,說一說或寫一寫自己的親身經歷。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認讀詞語:

  映照 燃燒 頓時 一碧如洗 贊美 臉龐 挺拔 熱鬧非凡

  2、聽寫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學習課文

  1、圍繞聽寫的句子提問: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兒?

  2、聽錄音朗讀2—5自然段,在你認為美的地方作上記號。

  3、組織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天空:

 。1)理解詞語“一碧如洗”、“流云”等。

 。2)讀“銀灰”、“橘黃”、“血紅”等詞,照樣子換個詞語讀一讀。

 。3)讀長句,進行換詞換句練習。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_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就像____________。

  小河:

  (1)理解“清澈見底”,找出與“清澈”相關的詞語。

 。2)結合所找詞語讀比喻句,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體會“躺”在句中的作用。

 。3)把握語氣,自讀“小河”部分。

  原野:

  (1)理解“熱鬧非凡”,說說生活中哪些場景也可以用這個詞。

 。2)原野上是怎樣熱鬧非凡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體會寫法。

 。3)找一找:生活在這里的人是用哪句話來贊美遍地金黃的九月的?認識“大豆搖鈴千里金”。

  (4)想想說說: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會捧出什么寶物來?

  4、小結:跟著作者的文字,我們看到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這時候你最想說什么?

  三、拓展閱讀

1、小黑板出示20xx年4月8日《人民政協報》上的《“北大倉”可能變成“北大荒”》的資料。

  2、讀一讀,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課后作業

  選一選,寫一寫:

  1、課間的操場上熱鬧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節日的大街上熱鬧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6-1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學語文《習作》教案02-25

小學語文莫高窟教案07-30

小學語文優秀教案10-28

小學語文《牧童》教案04-09

小學語文《亡羊補牢》的教案05-31

小學語文《午睡》教案06-1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本久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mⅴ |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色多多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