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4-02-07 07:27:30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語文教案大全[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語文教案大全[3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本課生字7個“基、妻、姹、嫣、晃、陣、霞”;積累詞語若干個;能正確地在田字格內書寫“基、妻、晃、陣、霞”5個漢字,并能在寫的過程中有意記憶這些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4、5兩節。

  3、熟讀課文,了解內容;聯系課文有關內容讀懂課文最后一句話,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教學重、難點重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高爾基信中兩段話的含義。

  難點:理解高爾基信中兩段話的含義。

  教學媒體高爾基的畫像、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片

  課前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備注

  一、名言引入,揭示課題:

  1、名言交流:在學習中,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名人名言,現在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吧。(指名幾人)

  2、出示文中的句子:老師也有一句子要和大家交流,自己輕聲念念。

  (出示)要是你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多么愉快呀!

  3、出示高爾基像:這是前蘇聯一位偉大的作家——高爾基在寫給兒子信中的一句話。讀了之后,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4、總結:

  (1)為什么要寫這句話?

  (2)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5、揭示課題: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塊兒來學21、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教學生字:基。(變形的其加土)

  二、整體感知,讀文識字:

  1、那么高爾基為什么要寫這句話?自由輕聲地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并把課文讀正確。

  2、逐段檢查,尤其注意指導學生讀好:矍頭、栽花等詞語。

  3、學習生字:妻、晃、陣、霞(妻:正確書寫上半部分。霞:正確書寫下半部分,并組詞。)

  4、把生字送回文中,自己再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高爾基為什么要寫這句話?

  5、師小結:兒子種花,將美好的鮮花留給高爾基。高爾基寫信,將深刻的道理告訴兒子,讓他知道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會使自己感到快樂。

  三、走進課文,解讀“給予”:

  (一)兒子的“給予”

  1、仔細讀讀課文,想想兒子是怎樣留下這美好的鮮花的?(指名讀相關內容:第三自然段)

  【投影出示】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個兒還沒有矍頭那么高。來到爸爸身邊以后,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自由讀)

  2、從這段話里我們讀出兒子留下這美好的鮮花容易嗎?(不容易)從哪兒看出呢?

  顧不上:千里迢迢來到父親這兒,卻沒有休息。

  一直:一直都沒有閑著。

  各種各樣:栽種了許許多多的花草。

  只有……還:這些事對于一個10歲的小孩來說更不容易。

  3、看提示,想象說話:

  【投影出示】高爾基的兒子忙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但他絲毫不覺得,因為,他心里一直想。

  4、小結:從這段話里,我們體會到高爾基的兒子對爸爸深深的愛,一心想把美好的東西留給他,我們稱這種行為為給予。(板:兒子、種花、給予)

  (二)父親的“得到”

  1、過渡:我們說有給予就必然有得到,下面我們再

  來讀讀文中的“得到”。2、學生自由讀課文4、5自然段。

  3、高爾基得到了什么?(鮮花)美嗎?從哪兒看出?

  (姹紫嫣紅、陣陣芳香、引來蜜蜂)

  理解:“姹紫嫣紅”一詞。教學生字:姹、嫣(在字形上都有“女字旁”,在字義上都有美麗嬌艷的意思。所以,“姹紫嫣紅”就是指各種各樣美麗的花。)

  4、教師范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也可出示相關的圖片)。(指名說)學生讀課文。(引背)

  5、高爾基欣賞著這些美麗的花兒,心里有——(期待學生回答:說不出的高興)。都會有哪些高興呢?我們幫他說出來。

  【投影出示】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因為。

  6、師小結:(板書:高爾基、賞花、得到)

  四、學習書信,領悟“給予”:

  1、過渡:高爾基看到這些美麗的花兒,除了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還有許許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這些感想寫在信中,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封信。

  【投影出示】高爾基給兒子的信。(用書信的格式)

  2、學生自由讀書信,指名讀。

  3、讀了信后有什么不理解的嗎?(指名)信中“要是你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多么愉快呀!”這句話你們都理解了嗎?“給予”了之后,兒子的生活會獲得哪些快樂呢?(學生自由回答)(板:、寫信、明理)

  4、其實你們想的也就是當時高爾基兒子想的,讓我們把這些想法寫下來告訴高爾基,好嗎?

  五、體驗習作,實踐“給予”:

  1、小練筆,兩個話題,自選一個:

  (1)高爾基的兒子讀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許多的快樂,讓我們幫他寫一封回信,把心中的快樂傳達給遠方的爸爸。

  (2)生活中,你也一定給予過別人美好的東西,當時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給予是一種快樂”為題,寫下當時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2、指導寫字:基、妻、晃、陣、霞。

  教學反思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巨大的資源寶庫,所以,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在教授《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一課第四節時,我創設情景,利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讓孩子在舒緩音樂聲中,配上優美的美景圖,范讀這一小節,帶領著孩子一起去看看這塊芳草地,然后再讓孩子自己讀讀這一小節,想象:你仿佛聞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同學們頓時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躍躍欲試,“我聞到了花兒散發出陣陣迷人的花香。”“我聽到了小鳥在枝頭快樂地唱著歌。”“我看到了色彩斑斕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一句句優美的語言從孩子們口里冒出來。這個環節,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空間,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教案 篇2

  一、激情引趣,步入課題。

  1.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或圖片,了解孫中山。

  2.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孫中山的那么多故事,現在老師和大家一起看看孫中山小時候是怎樣學習的?不懂就問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自主識字。

  1.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法解決。

  生:我分析字的意思,認識“誦”。背“誦”要說話,所以“誦”是言字旁。“拿”,人要用手“拿”,所以“拿”的上面是“人”下面是“手”。

  生:我用的方法認識“既”字。

  生:“原”字我不會,我問了我的好朋友王書羽了。

  師:同學們將以前學過的識字方法都用上了,非常好。

  2.同桌合用一本書讀課文,相互檢查正音。

  [點評:此方法既是讓同桌相互對課文朗讀水平的檢查、正音的過程,也是在逐漸培養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過程。]

  3.檢查反饋。

  (1)小組內開火車讀課文,組長匯報讀書的情況。

  (2)課文“擂臺賽”。小組向小組挑戰,將課文讀給同學們聽。

  [點評:通過各種形式的課文朗讀后,讓學生進行課文“擂臺”賽,可以很好地激發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同學們體驗到了挑戰的刺激性。]

  (3)感知課文大意。

  師:剛才同學們都認真地讀了課文,現在請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內容是什么?(先自言自語地說,再同桌交流,后指名說。)

  三、細讀課文,悟情明意。

  1.范讀課文,生評出師讀得好的自然段。

  生:老師,你讀的第一自然段我喜歡。因為你把那時候上課的'情況讀出來了。

  生:老師,你讀的第二、三自然段我喜歡。給人感覺孫中山提問時,真叫人害怕。

  2.(1)自讀第一自然段,小組內互相質疑、解疑。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

  (2)班內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生:“私塾”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過字典,字典上指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的地方。

  3.(1)讀第二、三自然段,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質疑、解疑。

  生:不明白“照例”是什么意思。

  師:可以讀讀第一自然段。

  生:我明白了,那時上課,要背讀文章。孫中山照以前那樣背課文了。

  生:照以前的方法去做就是“照例”。

  (2)板書“照例”,要求學生用“照例”說一句話,并說說它的意思。思考:“孫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一天學的功課”,說明了什么?(孫中山學習認真)

  (3)師:“地背誦”,還可以怎樣填呢?(出示寫有“地背誦”的小黑板)

  先小組內說,其次班內說,最后在“語文天地”中填寫:

  地背誦、地背誦、地背誦。(結合“語文天地”的活動,積累詞語。)

  (4)“小小辯論會”。

  師:“他壯著膽子……”怎么理解?下面開“小小辯論會”,要說出理由。

  生1:我認為,這句話說明孫中山害怕。我從文中的“壯著膽子……”和“教室里鴉雀無聲”知道的。

  生2:我認為不害怕。我從圖中孫中山的表情看出他不緊張、很平靜。

  生3:我猜想孫中山開始害怕,后來給自己鼓勁就不害怕了。

  師:剛才,同學們辯論得很激烈,以后學習就要談出自己的看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進步,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5)比較句子,理解詞語。

  出示寫有句子的小黑板,讓學生比較。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

  這一問,把正在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教室里很安靜。

  生:用上“搖頭晃腦”我能想到他們讀得很認真。“頓時”說明同學們安靜下來的速度快。

  生:“鴉雀無聲”說明這時教室里非常安靜,一點聲音都沒有。

  生:如果去掉這幾個詞句子就不具體、不生動了。

  師:對!以后我們在寫話時,要盡量將句子寫具體、寫生動。

  (6)指導讀第二、三自然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師指導抓重點詞語讀文。學生練讀。

  [點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先嘗試地讀,然后教師教給方法,學生通過感悟,再讀,進一步理解了課文。為學生以后通過抓重點語句朗讀去理解課文指明方向。]

  (7)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板書:自讀、質疑、解疑、朗讀。

  4.用以上方法自學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5.通讀課文,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6.不懂就問”發問站:

  師:現在我們組建了“不懂就問”發問站,有不懂的問題,請大膽地提出來。(自評、他評、師評三者結合起來。)

  生1:那時候,老師為什么不講解呢?

  生2:因為老師很懶。

  生3:不是,老師可能認為,講了他們也不明白。

  生4:因為,老師想看誰能大膽地提出不懂的問題。

  生5:孫中山上學時是幾歲?……

  師:現在請剛才提問的同學進行自評,也請其他同學對別人進行評價。

  生:我認為我今天能夠起來提問題是最大的進步。

  生:我認為某某回答別人的問題,回答得好。

  師:剛才,站起來提問、回答問題、評價的同學都是“孫中山”式不懂就問的人,而且你們也能自主地理解課文內容了,值得表揚。還有些問題老師暫時不回答,老師想在課外和同學們一起查找答案好嗎?

  [點評:此刻,師生將評價作為了重點。有水平的問題得到了肯定,水平不高的問題師生從精神上也給予了認可。因為善問是要逐步才能形成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想問、敢問、善問的習慣。]

  四、演繹故事,再現生活。

  師:同學們想當“演員”嗎?現在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把這個故事演一演,你們當“導演”,選人,分配角色。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同桌互認本課生字。

  2.小組內分析易錯的字。

  3.班內交流易錯的字。

  生:“良”不能少了上面的點。

  生:“孫”左邊的“提”不能寫成“橫”。

  4.描紅。

  5.同桌交換書寫本寫字。

  [點評:學生之間有一種競爭意識,也有一種想得到別人認可的愿望,因此在別人的本子上書寫會更努力、更用心,寫出的字也就可能更好,用這種方法激勵學生,他們會努力寫出好字并能熟記字形。]

  六、課外拓展。

  1.將《不懂就問》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學了《不懂就問》后你有什么想法,把它寫出來,讀給爸爸、媽媽聽。

  [點評:將課堂內外緊密地結合了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又將學生的獨特體驗融于寫作之中,為以后寫作做了鋪墊。]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詩的特點──把詩的精煉、音樂美和散文靈活多樣的表現力融為一體。

  3、品味語言,理解本詩語言中的寓意。

  4、培養學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難作斗爭、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課文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體味作者情感,理解詩歌含義。

  2、比較南方和北方雪的異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語言的品讀,了解散文詩語言的精練和具有音樂美的特點及其寓意。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⑴ 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

  ⑵ 有關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資料。

  2、學生準備:

  ⑴ 查找有關“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

  ⑵ 搜集魯迅《野草》中的描寫自然景致的詩篇,感受自然描寫中寫實與象征的不同。

  ⑶ 搜集有關散文詩的資料,初步了解散文詩。

  ⑷ 先自主學習課文,劃出疑難字、詞、句,查字詞典掃清語音、語義障礙。再與同學合作,解決疑難。

  【教學步驟】

  一、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情況匯報

  由各學習小組學生向全班匯報本組在課前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展示有關“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暢談對雪的感受。營造“雪”的氛圍。

  這樣可以了解學生的課前自主合作學習情況,對課文的熟知程度,便于教師對課堂學習預設的調整。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揣摩語氣、語意及作者情感。

  2、教師放課文朗誦或范讀課文。然后抽學生朗讀。

  3、由學生比較二者的優劣,體會散文詩的朗讀方法。

  4、讀了這篇文章后,你認為最能體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獨,在這里它還被表現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經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獨的旋轉升騰中升華,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設計此問題是為了促成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內容。

  三、問題探討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了解詩歌內容,體會散文詩的特點。分四個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1、第一小組:

  找出描寫南方雪與北方雪的句子,體會它們的不同含義。

  (見板書)

  2、第二小組:

  魯迅先生筆下的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把它們統一在一個藝術整體之中的?

  (江南的雪:優美。朔方的雪:壯美。作者雖然極寫江南雪的美艷,孩童的歡樂,雪羅漢的有趣,表現了對故鄉的懷念之思,且因雪羅漢的消融流露出對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優美然而虛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壯美的現實戰斗生活,渴望從自然的偉力中汲取斗爭的勇氣和力量,永葆戰斗青春。所以,面對眼前的實景,他寫道: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此一反先前溫婉、纏綿的情凋,語氣異常剛勁、果決,這不僅是對朔雪質地、形態的摹寫,同時還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毅然決然地砍斷了與社會現實極不協調的思想情緒。隨后對飛騰的朔雪磅礴的氣勢、浩大的聲威的酣暢淋漓的抒寫,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撓的戰斗的人生觀的形象寫照嗎?而朔雪的孤獨,也映現出了此時作者“荷戟獨彷徨”的`身影)

  3、第三小組:

  你們認為作者更喜歡哪里的雪,從哪些詞句表現出來的?

  (從對南北兩處的雪的描寫來看,魯迅更為欣賞“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眼中,這種美未經磨練,并不能保持長久。魯迅更為看重的是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正是魯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說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摸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在文章中,北方的雪“決不粘連”,“奮飛”,“旋轉”,“升騰”,正是這種精神最為形象的體現)

  4、第四小組:

  作者對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繪,引起你怎樣的聯想?你覺得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允許學生有不同理解)

  各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四、語言品讀

  1、文章中對雪的描寫用了哪些修飾詞,你認為它就只是描寫的自然界的雪嗎?你認為這些詞句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例如:用了“冰冷的”“堅硬的”修飾“雪花”,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值得贊賞的)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你讀了這些,在文章表達上有什么體會?

  (比喻、擬人、排比……只要學生能說出運用這些修辭手法能使文章生動形象、表意更加明白曉暢就行了,答案不求一致)

  五、延伸拓展

  1、你認為本文語言是否有表意不簡明的,如果有,該怎樣改為好?

  2、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以“雪”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綠教案03-04

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關懷教案03-03

語文配套教案08-10

語文優秀教案02-16

語文《荷花》教案11-26

語文園地教案03-16

語文天地教案06-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日韩a∨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 中文字幕夫妇交换乱叫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 | 一级少妇高清在线 | 在线日本精品a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