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4-03-06 13:41:25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集合(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集合(9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 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有關太陽的知識,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

  2、學習課文運用數字和比較的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學會用“雖然……但是……”,“如果……就……也……”造句。

  4、朗讀課文,默寫最后一小段。

  知識點

  梳 理

  說明方法、背誦、關聯詞

  教 學

  過 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理清脈絡。

  三、導學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把握太陽的特點。

  1、指名分節讀1-3節,說說太陽有哪些特點。

  2、交流

  3、自由朗讀,找出有關描寫的語句體會文章如何把太陽的這些特點寫具體、寫生動的,同桌討論。

  4、交流,讀句。遠:傳說引入,數據,比較,假設,反問。

  大:比較,數據,比喻

  熱:數據

  5、小結:第一段運用了傳說、數據、假設和比較的方法,分三個小節具體形地、把太陽“遠、大、熱”的特點闡述得清清楚楚,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齊讀第一段,概括段意。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搞清太陽與地球的關系。

  1、指名一位同學讀第4節第1句與第8節,其余4節由4小組分別讀。邊讀邊思考:為什么這么讀?2、第二段的第一句話是第二段的總起句,在全文中又起到了過渡作用,指名讀句,請你把這句話中兩個分句之間的關系弄清楚。

  3、請你用“抓過渡句”的方法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4、默讀分述部分,思考:課文從哪幾方面寫了太陽與人類的關系?結合插圖回答。

  5、分小組自學:要求:⑴熟讀課文,體會太陽與地球的`關系。⑵看圖說說“有了(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會怎樣?”小組分派角色,擔任講解員。

  6、大組交流。

  四、總結朗讀全文

  1、太陽是我們人類取之不盡,用之無窮的五大能源,希望同學們從小學好科學知識,長大能更充分地 利用好太陽,為人類造福。

  2、朗讀全文。

  五、完成交流課后習題

  六、布置作業

  抄詞,家默,讀文

  課 后

  反 思

  課中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大膽質疑,培養主動質疑的興趣能力,鼓勵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大膽探索,激發學生課外研究探索的興趣熱情。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17、石頭書》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一 導入新課

  (1)(指著石頭)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2)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這些石頭,你們還想不想繼續探索這些石頭的奧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石頭書》。

  (3)檢查朗讀:指名分節讀課文。

  過渡:課文中有這樣一個詞“刨根問底”,誰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學問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這節課,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學能做到“刨根問底”。

  (4)我的十分鐘

  師:“什么”這個詞在文中出現了兩次,意思一樣不一樣?

  生討論

  師總結:同樣的詞,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樣。

  想一想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課中“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個“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個“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意義。

  “如果我們光讀書,卻不用心思考,提不出問題,這可是個問題”

  “提不出問題”的“問題”是想回答的題目。

  “這可是個問題”的“問題”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師:例子舉得不錯,兩個“意思”“問題”的意思的確不一樣,通過剛才的討論,你

  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有些詞語,用在不同的地方,他們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一樣,我們要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二 質疑激趣,精讀課文。

  1書上有這樣一句話。出示:

  “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1)指名讀這句話。

  (2)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根據學生回答相繼出示:石頭怎么做成書呢?

  “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呢?

  該怎么讀這本“石頭書”呢?

  2 這三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答案就在課文里,現在請你自己讀讀課文,讀完后再與同座同學交流交流。(給予充分的時間)

  3全班交流。

  (1)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第幾小節?誰把這一小節讀一讀,再回答第一個問題。板書:石頭 像 書

  a聽同學們這樣說,老師倒有個問題了:石頭怎么能像書呢?你看我們平常用的書,語文書啦,思品書啦,它們都有什么特點?(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b 而這石頭光禿禿的,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你能幫老師解答嗎?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師教你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一邊默讀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用筆在這些自然段前做一個記號。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這一段讀一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石頭哪兒像書?(一頁一頁)

  指導朗讀這一段。

  練習說話。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說石頭像書?

  d 按以上步驟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們讀書能獲得知識,那石頭會告訴我們什么呢?

  a 自由讀十一、十三自然段。

  b指名回答。

  C練習說話:(出示)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 )。后來,這里變成了(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 ),這里又變成了( )。石頭書會告訴我們( )

  (3)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話后高興地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這里的“讀”是我們平常讀書的讀嗎?那這個“讀”字該怎么理解?

  (讀:鉆研、探索)

  (3)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 總結全文

  1、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2、理解練習

  1)、填空:

  (1)石頭就是書,不僅因為它 的,就像 ,而且因為石頭書上也有字和畫。“字”指 、 和 ,“畫”指 。(2)“它能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中“它”指 。從 ,我知道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從 ,我知道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

  2)、課外閱讀:《奇怪的大石頭》

  3、小結:今天,我們跟隨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石頭里竟蘊含了這么多的學問。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我們現在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知識,長大了去揭示那些奧秘。

  四 布置作業

  練習朗讀課文

  自主練習

  1、“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哪個歇后語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從石頭書中“刨”到了哪些學問?

  板書設計

  石頭→書

  一層一層 一頁一頁

  雨痕、波痕…… 字

  樹葉、貝殼、小魚…… 畫

  告訴…… 獲得知識

  智慧瞬間

  拓展閱讀

  化石小資料:

  簡單地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后的遺體或是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后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

  人物小故事:

  奇怪的大石頭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小時候,他喜歡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塊大石頭的后面。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聽到小伙伴的腳步聲,他就悄悄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發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李四光跑去問老師,老師想了想,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小的時候它就在那兒了。

  “是誰把它放在哪兒的呢?”

  “聽說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

  “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

  “這我可說不上來了。”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爸爸也說不清楚。

  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么來的?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終于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經過進一步的考察,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動的遺跡。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語文教案 篇3

  一、談話導入。

  走進秋天,我們盡情享受到了秋天給我們帶來的無數樂趣和無盡的遐想。讓我們在秋天里快樂地學習,認真地思考,我想你會從學習中體會到更多的快樂。

  二、我的發現。

  1、讓我們進入“我的發現”這一題,你認真讀讀里面的內容,說說你的發現吧!

  2、出示課件,學生讀

  3、學生匯報

  (每組都是以一個表示顏色的`單音節詞打頭,接著在這四個詞的后面,擴展出表示前面這種顏色不同程度的新的詞語。)

  4、祖國語言多奇妙呀!除了書上出現的一些詞語外,你還能說出一些嗎?(生說師隨機板書)

  5、老師這里還收集了許多表示這些顏色的詞語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哪些你已經說過,哪些你還是不知道的。

  出示課件:

  黃 橘黃 枯黃 淺黃 檸檬黃 土黃 鴨黃 米黃 焦黃 蠟黃

  紅 通紅 淡紅 暗紅 玫瑰紅 緋紅 肉紅 鮮紅 猩紅 杏紅 血紅

  綠 青綠 蔥綠 草綠 橄欖綠 蒼綠 油綠 品綠 石綠 水綠 軍綠

  藍 天藍 石藍 靛藍 瓦藍 品藍 毛藍 藏藍

  6、顏色千變萬化,只要我們多觀察多思考你還會發現更多的奧妙呢。

  三、日積月累。

  1、讀讀背背

  ⑴小朋友,接著我們要走進“對對子”中去,讓我們先來讀讀“對對子”吧。/soft/

  ⑵學生自由讀

  ⑶指名學生讀,糾正錯音。

  ⑷同桌互讀,想想這首“對對子”里講的內容跟什么有關?(所講的事物都和秋天有關。)

  ⑸師生對讀

  ⑹男、女分角色讀

  ⑺齊讀

  ⑻背誦對對子

  2、我會填

  ⑴小朋友,我們在讀、背“對對子”中也體會到了快樂,讓我們進入“詞語搭配”這一題吧www.jiaoanba.com

  ⑵(出示課件)自由讀詞,想想“地”后應該填什么?

  (動詞)

  ⑶學生做題,教師巡回指導。

  ⑷匯報。

  四、趣味語文

  1、我們剛才通過詞語搭配的活動,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呢,讓我們進入“趣味語文中的繞口令”吧。

  2、出示課件:繞口令

  3、學生練讀。

  ⑴自由讀。

  ⑵指名讀。

  ⑶同桌互讀。

  ⑷比賽讀。

  4、課件,出示《顛倒歌》、《兜裝豆》、《狗與猴》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繞口令讀。

  5、交流讀

  附繞口令:

  顛倒歌

  咬牛奶,喝面包,

  夾著火車上皮包。

  東西街,南北走,

  出門看見人咬狗。

  拿起狗來打磚頭,

  又怕磚頭咬我手。

  兜裝豆

  兜里裝豆,

  豆裝滿兜,

  兜破漏豆。

  倒出豆,補破兜,

  補好兜,又裝豆,

  裝滿兜,不漏豆。

  狗與猴

  樹上臥只猴,

  樹下蹲條狗。

  猴跳下來撞了狗,

  狗翻起來咬住猴,

  不知是猴咬狗,

  還是狗咬猴。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單元文化主題是“感悟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本次閱讀鏈接以“妙語連珠”為題,圍繞漢語的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熟語”分別編排了“諺語”“歇后語”“慣用語”三個板塊的內容,目的是讓學生了解這三種熟語都是固定詞語,是漢語中的精華,是漢語中特殊的.一種語言現象,在對話和寫作中恰到好處地使用熟語,可以使語言簡潔生動,形象風趣,意蘊豐厚。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春天到了什么時候播種什么作物,老百姓有他們自己的節令安排,聽一聽:“清明前后,種瓜點豆。”“芒種芒種,不可強種。”“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種蕎麥。”老師祝福大家學習進步,“芝麻開花——節節高。”諷刺有些人愚笨“十竅開了九竅。”形容某些人的文章繁瑣冗長,像“懶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

  聽了剛才這些話語,你有怎樣的感受?

  (這些語言,簡潔生動,形象風趣。)

  今天,我們就走進“閱讀鏈接”:妙語連珠

  二、解題

  1、誰知道“妙語連珠”的意思?(連珠:像珠子那樣連在一起,多而豐富。)

  2、課文中的“妙語”指哪些內容?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呢?

  三、學生通讀全文,完成上面的思考題。

  四、學習文本。

  (一)學習第一板塊。

  1、默讀“諺語”部分,了解什么是諺語,諺語有什么特點?教材中編排的幾句諺語,對你有什么啟示?

  2、交流。

  3、展示自己積累的諺語,豐富拓展自己對諺語的了解。

  (二)學習第二板塊。

  1、你知道哪些歇后語?做積累。

  2、總結歇后語有怎樣的特點

  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像謎面,后一部分像謎底。通常只說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外甥點燈籠——照舊(舅)。”

  3、同桌練習說相聲,加深對歇后語的認識。

  (三)學習第三板塊。

  1、這節課我們不上課,大家一起侃大山,你可別跟我繞彎子、耍滑頭,讓我抓住你的小辮子,我可不會放過你。如果我不好好當老師,你們也可以把我炒魷魚。

  剛才這些話中“侃大山”“繞彎子”“耍滑頭”“小辮子”“炒魷魚”等都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活和實踐中口頭創造出來的,表義精練準確的習慣用語,簡明生動,通俗有趣,口語色彩濃。

  2、交流:下面這些詞語,你都知道哪些詞語的意思?

  五、聯系生活,注重積累,完成積累。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能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孩子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如:為什么只有最后一頭戰象?最后一頭戰象怎么來的'?最后一頭戰象怎么樣了?寫了最后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孩子們剛才很會思考,提出了這些很有價值的問題,現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評:不僅引導學生弄清了“戰象”的意思,還針對課題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評: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注意把握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因為是預習過,教師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讀,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嘎羧為什么不搬東西,整天優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后,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 思想教育要求:以自問自答的方式突出水鄉的四個特點:水多、橋多、船多、歌多。

  2. 知識要求:識字、寫字是本單元重點

  3. 能力要求:培養學生識字、寫字能力和看圖能力以及收集資料的能力。

  重點:

  1. 識字和寫字是本單元重點

  2. 利用插圖理解課文

  難點:

  體會南方迷人風光,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具:

  生字卡片、掛圖

  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在拼音幫助下,把課文讀通,字音讀準

  2. 指導學生看插圖,借助插圖理解課文

  3.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具:

  掛圖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引題:

  1. 同學們,還記得小山村寫的是哪里的.風光嗎?

  2. 今天,我們一起到祖國南方去看一看

  3. 齊讀課題,讀后有什么感受

  4. 除了水多還有什么多

  二、 初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1. 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

  2. 畫出生字

  3. 指名讀,其他同學聽一聽字音是否讀準

  4. 學生集體讀課文

  5. (出示掛圖)邊看圖,邊讀課文想一想南方的水鄉給你留下什么印象?讀出感受

  6. 水鄉還有什么多指圖讀一讀,說一說

  7. 水鄉變了!變美了,變富了,誰能讀出感受?多種形式練習朗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練習朗讀。評選最佳語氣獎。

  8. 同學們知道什么地方水鄉多嗎?

  三、 擴展練習

  說一說自己的家鄉在哪里,什么地方美麗?

  四、 小結

  我們不僅了解自己的家鄉,還看過北方和南方兩種不同風光的美,我們要善于發現生活的美,創造美,帶著這種感情讀課文《小山村》《水鄉歌》

  五、 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雨林對于維護世界森態環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標:

  掌握作者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及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樹立去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簡析:

  重點:

  學習本文的使用的說明方法及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難點:

  學習本文說明和議論的表達方式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討論公益廣告:地球可以沒有人類,但人類不能沒有地球

  明確:從生態平衡的角度看,沒有人類的地球仍可以生計盎然,但人類不重視環境保護,就可能失去我們唯一的安居之所。

  在地球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里,有個世界上生命力最強的地方,也是生物學家的搖籃―――熱帶雨林。

  二、授新課

  1、 播放投影,談談我對雨林知多少?

  (世界雨林以每分鐘27萬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徹底毀滅,物種將瀕臨滅絕,全世界每年約有1130萬頃的森林遭到毀滅性破壞,聯合環境規劃署文件指出,全世界1/4的陸地面積受到荒漠化的威脅,每24小時有150-200種生物物種從地球上消失。

  由于環境進一步的惡化,森林耕地面積銳減,淡水匱乏,生態系統大量破壞,導致動物植物微生物物種棲息地喪失,物種大量滅絕,最終危及人類的生存)

  (雨林擁有地球上最復雜的生物系統,可以說是人類生存環境的調節器。可是今天它卻以驚人的速度被毀滅,雨林的毀滅就是世界性的災難。

  2、 五分鐘內讀完全文,說說雨林的毀滅給生態環境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并用樹形圖來表示。抽學生板演。(這是一張畫不完的圖)(投影:課題)

  珍貴植物物種瀕臨滅絕:水果品種,蔬菜品種,植物藥源。

  動物物種瀕臨滅絕: 猩猩類 昆蟲 植物藥源 雨林毀滅

  破壞大氣:冰川融解 氣候變化 。

  水土流失:全球氣溫升高 一輪雨林毀滅 洪水泛濫。

  3、 再讀課文,看投影,分小組討論,雨林毀滅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說是世界性的災難?你怎么看待環保與發展?

  摧毀珍貴的“雨林”濫伐木材,生產一次性筷子,興建農場是短視行為。

  盲目砍伐,生態破壞嚴重,造成負面生態效應和無休止的惡性循環。

  提高生活質量,必須發展經濟。

  啟示:人類要生存,要發展,要提高生活質量,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做后盾,而從長遠的眼光來看,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生物的多樣性,人類的衣食住行健康要得到保障,沒有一項能脫離生物的多樣性,目前。人類正面臨著人口、糧食、環境。資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機,這五大危機的解決無一不與生物的多樣性密切關系,所以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為,也是目前必須首先解決并納入實施的長遠決策。

  4、 你對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有什么新的認識?

  (開展環境的綜合治理,協調人和自然的關系,提高國土環境質量,使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人類要過有節制,有遠見的生活,不可濫砍濫伐,不可過度放牧,一時的快意帶來的將是難以吞咽的哭果)

  5、 根據說明文的特點三讀課文,掌握有關說明文的知識。(討論回答)

  說明方法:列數據(可以使說明事理更嚴密,更科學。)作比較。舉例子。

  議論的表達方式:使讀者增加一種理性的思考,增加環境的憂患意識,進而逐步樹立起正確的環境觀。

  6、讀附文(投影:長江三峽的畫面及音樂)

  說說如何改善長江三峽流域的生態環境

  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平垸行湖,以工代賑,移民見鎮,家固干堤,疏浚河道。

  7、結合課文和你所了解的地理知識,擬一條公益廣告并把它做成海報。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掌握書下生字詞。

  (2)培養學生自讀課文自己質疑的能力,提高學生口語表達、對文字的概括、加工能力。

  (3)培養學生欣賞建筑藝術的興趣,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貝聿銘大師在建筑設計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學難點:

  貝聿銘在建筑設計中所表現出來的革新創造和他的一片愛國之心。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建筑是凝固的藝術”,在世界建筑歷史的長廊中,一個人的名字被書寫在了頂級大師的行列,他就是美籍華人貝聿銘.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建筑大師.(展示多媒體課件---貝聿銘簡介)

  二、解題

  華夏顧名思義指,誰展示了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什么文化的魅力?

  三、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并解釋詞語:

  剔透軒然大波 · ·

  遴選縈系 ··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說出:

  (1)在美國的'建筑界,貝聿銘

  (1)是怎樣一步一步初露頭角的?

  (2)在人們的非議中,貝聿銘設計的哪些建筑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3)你對貝聿銘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四、研讀課文

  〈一〉感悟貝聿銘的杰出藝術成就。

  1、(1)出示快速閱讀方法,學生快速閱讀課文。

  快速閱讀方法:即不出聲,不四視,眼光沿中軸線左右移動,視幅要寬……

  (2)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文章中能體現貝聿銘杰出建筑藝術成就的句子。

  (3)學生交流所找到的句子,教師及時評析。

  2、(1)教師展示所收集到的圖片,學生直觀地感受貝聿銘的杰出成就。

  (2)學生討論:作為一名導游,如何帶領游客游覽貝聿銘所設計的著名建筑。

  (3)學生上臺表演。

  〈二〉感受貝聿銘的一片愛國之心。

  1、學生找出文中能表現貝聿銘的愛國之心的句子。

  2、交流體會。

  3、情景感悟。

  放歌曲《我的心》,學生在歌曲中再次感悟貝聿銘的一片愛國之心。

  五、遷移:

  1、學生談本節課的體會。

  2、學生談還可以通過哪些形式展示自己的愛國之心。

  六、:

  從剛才同學們的談話中,老師感受到了大家的愛國之情,我們只要立足現實,打好基礎,在學習上精益求精必能像貝聿銘那樣擁有高超的技藝,定會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很高興和大家一起走進貝聿銘、了解貝聿銘,請看本節課的作業。

  七、作業:

  圍繞“愛國”這一主題,請你寫一文章、畫一副畫、或者用其它的形式來表達你的愛國之情。

  八、板書設計: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

  杰出的藝術成就赤誠的愛國之心

語文教案 篇9

  一、--整體回顧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音樂嗎?(喜歡)前幾天老師看了一部電影,電影里有一句臺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這樣說的:“音樂它無處不在,它時刻充滿著你的心靈,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音樂。”

  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揚科,他就是這樣一個愛音樂的孩子。誰能用上下面的詞簡要地介紹一下揚科。(不同句式)

  揚科

  8歲

  波蘭

  貧困

  牧童

  音樂

  二、研讀3—5小節

  師:是啊,揚科是個具有音樂天賦的孩子,他在大自然中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樂聲。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3—5自然段,并劃出寫揚科聽到哪些樂聲的句子。

  1、你們找到了哪些句子:

  ⑴“媽媽,樹林里在奏樂呢,‘噢咦’!‘噢咦’!……

  ⑵田野里,小蟲為他演奏;果園里,麻雀為他歌唱。

  ⑶堆草料的時候,他聽到風吹得他的木杈嗚嗚作響。

  ⑷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來,啄木鳥“篤篤”地啄著樹干,甲蟲“嗡嗡”地飛著。揚科躺在河邊靜靜地聽著。

  Δ2、自由讀讀這些句子,用上:揚科來到(),聽到(象聲詞),他覺得(擬人)。

  3、大自然的聲音可是豐富多彩的,你們聽——(放大自然的各種音效),用上面的句式說說。

  4、這些是真的樂聲嗎?為什么揚科覺得都是“樂聲”?(板書:(愛)大自然的響聲)

  5、練讀:可小揚科是如此地喜愛,那怎么才能讀出喜愛的感覺呢?我們試著讀讀,特別注意象聲詞。等會兒把你讀得最棒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輕快活潑)

  Δ6、指名讀,讀中評議、點拔、指導。

  7、我們一起來把這些大自然美妙的音樂讀一讀,齊讀4句。

  8、這些聲音在愛好音樂的揚科聽來是多么令人陶醉的旋律啊!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我們再來美美地讀讀3、4、5、小節。(音樂聲音小—大—漸小)

  9、小結,過渡

  小揚科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大自然的響聲在揚科聽來都是音樂,那么當揚科聽到真正的音樂時,又是怎樣的一番感受呢?

  四、研讀第三段

  1、自由讀6-8小節,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揚科愛音樂?

  2、劃出來后,不急著說,你先反復讀讀,想想怎樣把揚科愛音樂的這種感情讀出來。

  3、學生匯報交流,相機理解有關句子,在朗讀中理解。

  a、“窗戶里燈光閃耀,揚科覺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顫動,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①--聯系上下文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幻覺)

  ②--指導朗讀這一句。(興奮、激動)

  這句子朗讀時的語氣和第二段揚科愛大自然的響聲時的語氣一樣嗎?(不一樣,愛的程度應更深些,要讀出揚科被歌聲和琴聲陶醉的那種感覺。

  (板書:(更愛)旅店里的音樂)

  b、用同樣的方法理解第7節的三句話:“小提琴的聲音是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揚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換。只要讓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夠滿足的了”

  ①--讀一讀上下文,想一想這幾句話的含義。(揚科渴望有一把小提琴)

  (板書:(最愛)小提琴的聲音)

  ②--“揚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換”,“一切”可能是什么?

  ③--“只要讓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夠滿足的了”,你是怎么理解的?(愿望非常的強烈)

  ④--指導朗讀,激發學生的情感。

  4、揚科最愛小提琴的聲音,還可從哪里看出來?(做了一把小提琴,盡管不好,還一天到晚地拉著)

  讀讀這部分。

  5、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揚科還把音樂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什么都無法改變揚科對音樂,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小揚科是可憐的,更是可敬的。讓我們懷著對小揚科深深的同情和敬意,再來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6、總結:揚科,一個對音樂充滿無比熱愛的孩子,一個有著極高音樂天賦的孩子——他的命運之路又會是怎樣的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

  板書設計:

  (最愛)小提琴的聲音

  (更愛)旅店里的音樂

  (愛)大自然的響聲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的教案06-1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5-30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5-11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園地教案03-1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三区 | 九色九热国产在线视频 | 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国产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91 | 在线视频欧美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