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語文教案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單元會寫的17個字,會認的字17個。
2、培養學生自學生字的興趣,積累識字方法。
重難點
選擇好方法,記住難記的字,理解“陡峭朦朧”等詞語的意思,并會運用。
樂學善思
辦法小組競賽
教學流程
一、自主學習
1、自由讀文,把生字圈畫出來,讀一讀。
2、給生字組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二、小組內學習。
1、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2、交流、理解、運用詞語。
3、組內有同學不會的字詞,請組內成員教會。
三、小組競賽。
1、分小組,每小組出一名同學,說一個字的`記住方法,再每組派出第二名同學“開火車”式接,每組100分,接不上的扣一分。
2、開火車式讀字詞、
3、選字組詞,每錯一名同學扣一分。
4、匯報多音字(加分)。
5、教師選詞語,說一句話(加分)積分高的小組為勝。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拼讀、對比發現的練習,使學生體會反義詞的奧秘,激發學習的興趣。
2.通過引導學生認讀四季及景物名稱的詞語,激發學生說出喜歡的詞語,訓練學生有條理地說話。
3.通過《展示臺》,激發學生的識字熱情,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難點)
4.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完成“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七字成語,豐富學生的詞匯積累。(重點)
5.通過和大人一起讀書的活動,鞏固拼音,提高閱讀能力,并激發讀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制作相關課件。(教師)
2.(1)學生借助工具書預習“字詞句運用”和“日積月累”的內容。(學生)
(2)搜集生活中自己認識的字,準備展示的成果。(學生)
(3)搜集帶數字的詞語,并積累幾個。(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點明主題,激發學習興趣
導語:同學們,本單元的四篇課文我們都學習完了,相信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收獲。這節課我們學習語文園地四,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收獲。
生活中到處都是學問。誰能說說在生活中你是怎樣學習拼音和漢字的?(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中拓展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方法,并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生活處處是學問,很自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氛圍。二、學習“識字加油站”
1.導語:拼讀音節很有趣,因為能考查出哪個小朋友最細心,最認真。請看屏幕中的這幾個音節,誰能準確地拼讀并發現生字間隱藏的小秘密?(教師利用課件出示書中的“趣味識字”。)
2.學生獨自拼讀音節,并找一找其中的秘密。
3.組內拼讀音節,交流自己的發現。(組內同學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把音節拼讀準確。)
4.班內交流:比一比誰拼讀得準,發現生字間的秘密。
(1)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拼讀,其他同學指出這些字一對一對的,都是反義詞。
(2)評出最佳合作組,獎勵一個笑臉。
(3)隨機指名說出一個字,同桌說出它的反義詞,其他生做評委。(引導學生從拼讀的速度、是否正確以及同桌反應的程度三個方面做出評價。)
5.拓展練習。
(1)(課件出示句子)學生獨立閱讀小句子,并在句子中填入反義詞。
水龍頭總是開著,你去()一下吧!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讀兒歌,并在兒歌中找到反義詞,畫一畫。
上對下,小對大。前對后,左對右。
多對少,老對少。來對去,男對女。
黑對白,里對外。高對低,粗對細。
(3)拓展說話。
你能選其中的一幅圖編一個有趣的反義詞故事嗎?兩個兩個互相說說看。
長頸鹿怎么樣?(高)小白兔怎么樣?(矮)
小妹妹怎么樣?(哭)小弟弟怎么樣?(笑)
籃球怎么樣?(大)乒乓球怎么樣?(小)
設計意圖:教學反義詞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讀準字音,并及時梳理出其中的奧妙,使學生能夠體會出反義詞的特點。同時,結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創設了豐富的情境,設計了有趣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讀文識字。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三、學習“字詞句運用”
1.導學:同學們剛才的表現證明你們都有一雙火眼金睛,下面老師要繼續考考你們,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課件出示書中的“讀一讀說一說”中的詞語。)讀讀這些詞語,不會的可以請教他人,也可以查找工具書。你讀后有什么發現?
(1)放手讓學生自己朗讀詞語,引導他們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教師巡視,隨機點撥)
(2)學生在小組內互讀認讀的詞語,并解決自己讀不準或不理解的詞語。
(3)班內展示詞語朗讀和發現。
、傩±蠋燁I讀,開火車讀,卡片搶讀,最后齊讀。
、诮涣髯x后的發現。(預設:第一行是四個季節;后兩行是喜歡的景物及動物。)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詞語。
(1)導學:這些詞語你喜歡嗎?最喜歡哪個詞語?說說原因。
(2)學生自由說喜歡的詞語,和喜歡的原因。
預設:
生1:我喜歡春天。春天小草從土里探出頭來,那淘氣的樣子讓我喜歡。
生2:我喜歡小魚,我也想像它一樣自由自在。
生3:我喜歡雪人,一到冬天我和小伙伴就一起堆雪人,可好玩了!……
3.引讀這些詞語。
四季都很美,讓我們記住它們——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我們周圍的景物更美,有——樹葉、大地、青草、蓮花;我們身邊還有好多的朋友,他們是——飛鳥、小魚、青蛙、雪人。
4.拓展:你還喜歡哪些詞語?說一說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認讀詞語和集體合作交流說說自己的詞語等方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培養說話能力進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四、完成“展示臺”
1.展示準備。
(1)導入:同學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了很多的收獲,特別是在識字方面,對嗎?(對)好,就讓我們來展示一下自己的識字收獲吧!
(2)教師引導學生做好交流展示的準備。學生可以把生活中認識的字整理好,可以把自己知道的識字順口溜或兒歌準備好,可以展示自己是怎么在生活中識字的……
2.組內展示,分享收獲。
(1)教師提出各組展示的要求:展示的同學說話時要聲音洪亮,聽的同學要認真,不可以隨意打斷別人的話,如果有意見可以聽后提出,展示的同學給予解答。每個同學展示后,組內成員要鼓掌作為獎勵。最后選出每組的“展示之星”,參加班級的展示評比。
(2)各組同學在組長的組織下逐一進行識字方面的展示。教師巡視指導。
(3)各組選出“展示之星”。
3.班內展示自己的收獲。
(1)各組展示之星展示自己的收獲,其他同學隨機補充。
預設:
生1:我從作業本上認識了很多同學的名字,同學們也可以從作業本上認識字。
生2:我看動畫片時看下邊的字幕,認識了好多的字。如:光頭強、熊大、熊二……
生3:我和我同桌每天都互相教一個課外認讀的生字,現在我倆認識30多個課外生字了。
生4:我建議我們每天一人認識一個生字,然后到班上交流,這樣我們就可以認識更多的字了。
生5:我還從街道邊的廣告牌上認識了許多字。我還會寫一個詞——“商店”呢!
生6:我從學校的警示牌上認識了好多的字呢!
……
(2)教師引導學生評出班內“認字大王”“最佳展示之星”,分別獎勵一顆星星標志。其他同學只要是敢于展示或補充的就獎勵一張識字卡片。
4.學生展示活動結束后,由老師或學生對展示的內容進行評價,重在鼓勵。
設計意圖:結合本單元的主題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展示的內容與形式。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把自己的識字收獲展示出來,享受到了參與和收獲的快樂。五、課堂小結
先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獲,教師再從多積累、鼓勵進步等方面進行隨機性小結。
第二課時
一、我愛積累
1.導語:同學們,你們學過了哪些數字?讓我們一起數一數。你們知道哪些帶有數字的詞語呢?(學生自由交流)漢字很豐富,不僅有帶數字的四字詞語,還有帶數字的七字成語呢!讓我們一起去積累吧!
2.課件出示“日積月累”中的詞語。
3.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試著認讀七字成語。
4.班內指名讀詞,教師正音。
5.多種形式讀成語,讀中感悟,了解其含義。(教師領讀、同桌賽讀、班內搶讀、開火車讀。)
“一年之計在于春”是中國勞動人民在千百年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指一年的計劃要在春天考慮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開頭就要抓緊。它強調了春季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一日之計在于晨”意思是在早晨要做好一天的打算。比喻對要做的事應該及早地做出準備。也比喻要珍惜清晨的大好時光。“一寸光陰一寸金”意思是一寸時間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昂貴。比喻時間十分寶貴!按缃痣y買寸光陰”意思是一寸黃金也難以買到一寸光陰。形容時間非常寶貴,應當珍惜。
6.比一比誰的記性好。引導學生背誦積累這四個成語。
7.結合課外知識,比一比誰了解得多。
8.運用:從教材中的七字成語中任選一個說一句話。
9.拓展:你還知道哪些帶數字的詞語?(學生自由交流課前搜集或積累的其他帶數字的詞語。)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的主旨是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叭辗e月累”內容的教學都是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的。教學時,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充分地、多種形式地認讀數字成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并適度拓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說話,為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和良好的語感打下了基礎。讓學生一課一感悟、一課一收獲、一課一提高,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我愛讀書
1.導語:讀書使人進步,讀書讓人快樂。讓我們一起讀書好嗎?
2.導讀:我們一起讀書得做到什么呢?
3.學生討論后明確:大家一起讀書時,盡量保持安靜,不打擾他人,向他人請教問題時要小聲。
4.課件出示“和大人一起讀”內容——《小松鼠找花生》。
5.師生一起讀。(教師也坐到學生中,和學生一起拼讀,一起感受讀書的樂趣。)
6.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后,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插圖,交流讀書心得。
(1)過渡:靜靜地讀書,美美地享受。這種感覺好嗎?你從《小松鼠找花生》這個故事中得到了哪些收獲?也可以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
(2)學生自由交流讀書的收獲或感受。
預設:
生1:小松鼠很有耐心,一直在等待花生長大。
生2:但是它不知道花生是長在地下的。
生3:我知道了,要多觀察才能得到結果。
生4:我還知道土豆、紅薯這些植物供我們吃的部分也長在泥土里。
……
7.提出倡議并小結。希望同學們以后每天中午都能和老師靜靜地讀書10分鐘,吸取書中的精華,感受讀書的樂趣。就要下課了,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說點什么呢?(學生自由發言小結,掌聲鼓勵。)
設計意圖:讀書的好處不言而喻。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師創設師生一起讀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和大人一起讀書的快樂,進而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小結,培養了他們做事有始有終的意識,激勵了他們參與的興趣。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童話形式講授知識,是活躍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的好方式。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營造游戲式的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師通過“展示臺”活動,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了參與的樂趣,享受收獲的快樂。通過“和大人一起讀”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靜靜地讀書的快樂。交流分享讀書的收獲這一環節,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分享的快樂,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進入自主讀書的行列中。
語文教案 篇3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
1、齊誦《憶江南》
2、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卑鍟n題。西湖,就是鑲嵌在杭州這個“人間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自主學習,我嘗試
初讀課文,自學提示:
(1)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圈畫出來,利用課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認識、理解這些生字詞,并將這些字詞多讀幾遍,讀準為止。
(2)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3)、理清脈絡: 把課文再連起來讀一讀,看看作者怎樣介紹西湖的。
合作交流,我參與
1、 對子互相學習字詞。(充分體現互助互學精神)
2、 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展示探究,
(1)展示字詞。漂浮 鑲嵌 掩映 悠揚 遠眺 層層疊疊 連綿起伏猶如 蕩漾 蔥綠 輕柔 圍繞 心曠心怡 夜幕初垂注意讀好前鼻音“嵌、掩、綿”,后鼻音“揚、層、蕩、漾、輕、曠”,翹舌音“初、垂”。注意區分多音字“華”在“華燈”中讀“huá”。
(2)課文朗讀。
(讀好長句子,注意停頓: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3)理解詞語:素、鑲嵌、放眼遠眺、連綿起伏、碩大、掩映、心曠神怡、蕩漾、宛如、悠揚(設計意圖:讀好生字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此基礎上理解不懂的字詞,為下面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做好準備。)
(4)作者是怎樣介紹西湖的?
達標測試
1、 我能把生字寫的工整、漂亮。
2、我記住了好多詞語。
西 湖
本周習慣養成:認真傾聽、樂于表達
學校:芹池中心小學
主備人:孟粉紅
審核:
課型:自主合作
總課時:第二課時
學習小主人: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自主學習,我嘗試
1、 學生自己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一讀。
2、 邊讀課文邊想,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作者的觀察點在哪里?
3、 把你心中感受到的西湖的美讀出來。
合作學習,我參與
1、 互相朗讀指導,取長補短。
2、 小組成員賽讀,讀出水平。
展示探究
1、 朗讀展示,讀出西湖的美。小組賽讀,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老師配樂)
2、 感受西湖的美,從朗讀評價中說出你對這些句子的感受。
3、 學會運用。用“猶如”“好像”練習說話,感受比喻句的好處。
4、 談收獲。說說從這一課你學到了什么。
達標檢測,我會做(第三課時)
1、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站在 的西湖邊放眼遠眺, 是層層疊疊、 的山巒, , , , ,真像一幅 。 , 一面碩大的銀鏡。 白鷗掠過 ,在陽光下 , 。
明凈的湖水晃動著 ,仿佛 。在這 的西湖邊 , ,怎能不令人 呢!
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 ,
在碧水之上。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 ,湖水蕩漾。岸邊的華燈 在湖中,宛如 在游動。[]
我成我們 我們
【教學總結】
這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品析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景點“蘇堤春曉”、白堤(斷橋殘雪)、孤山、湖心及四周的鑲邊”。另外還介紹了第四自然段月光下西湖的明月東升、湖水蕩漾、琴聲悠揚。從而激發學生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西湖的贊美及喜愛之情。
整節課下來,我感覺大體上還是可以的。比如從小組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展示時互動流程。大多數組的組員及組長表現相當出色。但有個別成員如李柯瑤在回答用“宛如”造句時,腦筋沒有及時轉過彎來。還好,別的同學幫了她,讓她的問題得以解決。學生能夠用不同的比喻詞:“像、仿佛、、真像、好像、就是、猶如、宛如”說出了不同的比喻句,從而親身體會了比喻句的形象生動。從而從中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多用比喻句的妙處。
學生在對自己喜愛的句子進行朗讀時讀得很有情感,松弛有度,抑揚頓挫,升華了自己對文本作者思想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是:小組里的個別成員上課回答在語言組織上還很稚嫩,行動不夠踴躍。我感覺這幾個成員一定對課文理解不夠有深度,或者說對課文的了解,意識還比較模糊,尋不到適當的語言來表達吧。當然,這個也是我平時未能提醒關注、對學困生耐心不夠的集中體現。以后在這個問題上我得加強對學困生的培養。培養他或者她,節有所思、想有所言的切身感受,去收獲勝利的喜悅、去品味自信的結果。
再一個不足是:我在板書“近看”這一塊時,可以寫成“四周、湖中。”月光下可寫成:“明月、湖水、琴聲。”這樣板書看起來簡潔明了。
還有一個不足是學生討論時,個別組比如:前進組的陳美言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思想交流,給人的感覺是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梢娺@個學生沒有用大腦去思考,即根本沒有進入文本,與文本進行真正的心靈溝通。所以這一點也是我值得提醒學生注意的。
總之,這節課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自己去發揮、去修正、去提升、去開拓。讓課堂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生自由翱翔的廣闊天空。
語文教案 篇4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播放肖邦的作品《波蘭舞曲》和波蘭平原的圖片,用音樂的溪泉和平原上的清風濾去心靈的喧囂,為學生情感上親近肖邦作鋪墊。
導語設計:有人說,……
二.進入文本,感悟故園景物美。
(一)自讀文本。
可以在網上搜索肖邦所作樂曲(舒緩一些的),作為背景音樂,輕聲播放。學生在優美的音樂陪伴下優雅閱讀,優美閱讀。
(二)欣賞肖邦故園
[展示課件]大家能猜一猜我現在放的圖片是什么地方嗎?大家現在看到的圖片相當漂亮,這就是波蘭著名音樂家肖邦的家鄉,F在讓我們隨同作者到肖邦的故園去走一走,看一看,或許我們能發現一些什么。
我們先來看這樣一段文字,這是一位有幸去過肖邦故居的中國作家寫的。肖復興,著名的散文家,近年寫了大量的樂評。(投影肖復興《春天去看肖邦》的一段文字:略)
同學們閱讀完這段文字后,請結合文章的第1、第2節,談談對這段文字的看法:肖復興的這個揣測有沒有道理?肖復興文章中的一些話如何來解釋?真正的肖邦故園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肖邦故園》的作家為什么要花如此之多的筆墨來寫這個貴族莊園呢?是不是一種寫作策略上的失敗?那又是為什么?(討論)
(三)欣賞故園四季景色
1.請同學們找到課文中描寫肖邦故園景色的語句或語段。肖邦故園的景色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用文中的詞語概括。
2.課文中提到“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樂最理想的序曲”,作者是怎樣將肖邦故園的四季與肖邦的音樂結合起來的?欣賞音樂《肖邦鋼琴協奏曲》,再品讀鑒賞,思考提出的問題。
三.深入探究,感悟人物情感美。
(一)故園對肖邦。
[問題探討]肖邦的傳記中描寫了這樣的情節:因為在大庭廣眾之下,肖邦拒絕為俄國沙皇派到波蘭的總督演奏,為了避免受到迫害,肖邦在1830年11月1日離開了波蘭,前往維也納,華沙音樂學院的孩子唱歌相送,他們還送他一只銀杯,里面裝滿了祖國土,肖邦預感這一次肯定是一去不復返了,他哭了。此后他長期生活在巴黎,果然再也沒有能夠返回祖國。而文中所提到的肖邦故園,肖邦僅僅是出生后的幾個月在這里住過,肖邦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巴黎完成的,為什么是這里成為他創作上的`源泉呢?為什么不是巴黎?
[討論拓展]同學們平時的閱讀體驗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藝術家與他的家鄉、與他的環境密切相關?
(二)肖邦對故園
肖邦在這里生活了幾個月,這里真的會對他一生的創作產生那么大的影響嗎?這里的陶冶魔力真的就那么強嗎?能不能從文中找一些話來說明?
(三)肖邦的影響
在前面我們講到了故園之景對肖邦的影響,那肖邦之家因為肖邦而對祖國、對祖國的人民又有什么樣的反作用?能不能從文中找一些話來說明?
(四)欣賞音樂,與肖邦促膝談心。
一篇《肖邦故園》帶我們走進波蘭,走近肖邦,讓我們懂得品味自然,閱讀人生。閱讀其實就是一種對話,與作者、與肖邦、與精神高貴的前人今人對話,以此豐富閱歷,啟迪心智,提升境界,這是一個多么幸福的過程。故園之于肖邦的意義是極為重要的,肖邦故園對于我們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們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談心’!甭犚魳法D―《E大調練習曲》(《別離曲》),說出你對肖邦是怎樣的情感,以“肖邦,我想對你說……”為話題,寫一段文字。
四.欣賞品味,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在故園與肖邦的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下,這篇文章也臺肖邦的音樂一般,要奏出它最華美的樂章,讓我們一起領略作者如詩如畫如歌的細膩筆觸。請大家一起充滿感情地朗誦,(播放音樂)請學生找出認為寫得好的段落,誦讀品味。
五.整體把握,欣賞文章結構美。
再次瀏覽文章,大致概括各段的主要內容,整體把握全文,看看本文的結構有何特點,引導學生存疑、質疑。例如:
[討論]文章開頭已經有過對肖邦故園四季景物的描寫,后面幾大段的景物描寫是不是重復?可不可以把后面的景物描寫放到前面來?
六.作業布置。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了解有關神話的知識;體會聯想、想象、夸張在神話創作中的作用
2、訓練按時間順序,抓住文中關鍵語句進行復述的能力
3、認識古代勞動人民企圖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
教學要點
1、豐富而奇特的想象
2、按時間順序組材,清晰的條理
3、生動形象的敘述語言
教學方法
反復閱讀課文,在掌握課文內容基礎上,訓練學生按宇宙起源的歷史順序,復述的過程,并引導學生抓住文章關鍵語句,體會本文清晰的條理和敘事生動形象的特點及文章豐富的想象。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它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藝術創作。
神話并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于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地解釋世界、自然現象和原始社會文化生活的起源和變化,以他們貧乏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的結果。
神話表現了遠古人民對自然力的抗爭和對提高人類自身能力的渴望。神話借助于幻想、想象和夸張進行創作,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創造各種各樣的“神”。
正音解詞:
混沌(dùn)巍峨(wēi)(é)冉冉(rǎn)甘霖(lín)霹靂(pī)(lì)
①混沌:我國傳說中指宇宙形成以前世界模糊一團的景象。
、谒臉O:四方的邊際。
③五方:東、南、西、北、中。
、軡駶櫍
、莞柿兀哼m時的,有利于莊稼的雨。
、耷迓叮
作者介紹:袁珂,神話學家,現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論著有《中國古代神話》、《古神話選釋》、《山海經校注》、《神話論文集》、《中國神話傳說辭典》,其中《中國古代神話》是中國第一部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
課文分析
1、宇宙開始時是什么樣的?
。ê芫煤芫靡郧,宇宙只有混沌一團)
2、天地是怎樣形成的?
。ūP古抓過大板斧有力一揮,大混沌破裂開來,其中輕而清的東西上升變成天,重而濁的東西下沉變成地。盤古頭頂天,腳踏地,撐在天地間,天不斷升高,地不斷加厚,經過了十萬八千年,天和地逐漸形成了。)
3、自然界中的萬物是怎么來的.?
。ㄌ斓匦纬珊,盤古實在需要休息休息,他終于倒下了。這時候,他的周身突然發生了很大變化:身上的一切,變成天地間萬物,使這個新誕生的宇宙變得如此豐富而美麗。)
按課文書后練習一概括段意。(見教參 )
、儆钪孀畛跏腔煦绲,后來盤古為什么,又是如何“開天辟地的”?
〈在書上劃出表示形態、心情、動作……的語句〉(見書)
、谖恼率前词裁错樞蚪M織材料的?劃出表示時間概念的語句。
。〞r間順序)(見書)
、郾P古的全身變成了自然界的哪些事物?(見書)
課文在這段文字中用了幾個“變成”?(十二個)想象非常豐富奇特。
做書后練習。
寫作特點:
1、想象豐富奇特
2、文章的條理性,形象性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難點與突破方法】
1、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詩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讀,討論。
【教學準備】
1、了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鄉的古詩。
【教學程序】
一、學習《泊船瓜州》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边h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生回憶,師總結: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月亮的詩。
、 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書課題。了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2、交流資料,了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3、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⑴ 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 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 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4、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 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 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 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F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 同桌互讀,練說。
、 指數名學生說。
⑹ 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 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⑻ 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 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 關于“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 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觸呢?
⑿ 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復修改嗎?記。何恼率歉某鰜淼摹
5、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⑴ 這么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 詩人想干什么?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⑶ 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⑷ 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后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⑸ 你從哪里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⑹ 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 感情朗讀。
6、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⑴ 漂泊在異鄉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 練習背誦。
二、學習《秋思》《長相思》
1、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2、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⑴ 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⑵ 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⑶ 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么?
、 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么表達的?
、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讀。
3、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 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 指名答。
、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睆倪@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⑷ 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 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 詩中詩人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 小組內交流:
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 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 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 感情朗讀。
⑾ 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于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 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 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4、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同伴互評】
設計者將三首古詩融為一體,第一首古詩精講,第二首略講,第三首古詞就基本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悟,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循序漸進。在詩文學習中,教師較好地抓住了以詩情為主的教學方式,沒有拘泥于以詩講詩,同時又注意了三首古詩的一貫性,讓學生體會到,鄉思的表達也各有不同的特點。如果在最后一部分加上一個三詩的對比,相信對表達方式的感悟,學生會有更深的理解。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讀“殘忍”“艱澀”等11個生字詞,借助工具書了解“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作者對人物的語言、心理描寫,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本文,感受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意,激發自身在生活中面對困難的斗志。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感受母親對兒子的磨練和深沉的愛意。
三、教學方法
朗讀體會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情境導入,帶領學生回憶當自己生病的時候父母會作何反應,由此以設疑形式回到課堂內容,談談文中作者不一樣的教育方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新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標記出不熟悉的生字詞,同桌互相交流。
2.教師在ppt上出示生字詞,強調讀音和寫法。
3.教師范讀,引導學生劃出描寫母親心理的句子,談談母親的感情變化過程。
明確:決定讓兒子獨自看病—猶豫—后悔—擔心—自責—勇氣又回到心里
(三)深入研讀
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結構之后,將班級分成三個小組,在老師引導下對課文的重點詞句進行合作理解探究。
1.文中提到“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蹦闶窃鯓永斫膺@句話的?
明確:因為擔心、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以看出母親對兒子的愛有多深。(板書“度日如年”)
2.作者在結尾部分說“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睘槭裁匆f“磨練自己”呢?(板書“磨練自己”)
明確: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但與此同時,作為母親的作者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因此作者說“磨練自己”。
3.分角色朗讀課文并總結:讀完文章你體會到了什么?你覺得母親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體會到了母親對兒子的良苦用心以及深沉的愛意;母親是一個愛孩子、有智慧的人,她雖然和所有母親一樣關心著兒子的病情,但她的偉大之處在于克制自己的感情,抓住讓孩子成長的機會,做到了“會”愛孩子。
(四)拓展延伸
各小組分別討論:你還看過哪些有關母愛的文章?哪一些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自談談感受,并派小組代表發言。
(五)小結作業
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和母親之間所發生過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把這些值得記憶的難忘經歷記錄下來,寫成小作文。注意學習課文中作者所運用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完之后以小組為單位收上來,優秀習作放至班級“作文園地”展示交流。
五、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記敘性的散文,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利用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達到掌握整篇文章的目的;貞浳覄偛诺慕虒W,其實對課文的結構講解比較粗略,可以把分角色朗讀安排在課堂的開頭,并引導學生自己找出作者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再進行分析,這樣會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在本單元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我國民族文化的了解與熱愛。
2、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學生動口、動手、動筆的能力,培養與人合作的精神。
3、提高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達到整理資料的兩項要求
教學難點:搜集資料的途徑的落實,按主題分類的指導。
教學準備:
1、提前分組,落實搜集資料的途徑。
2、請組長填寫表格。(表格見后面)
3、教師準備一些有關故事或歌謠。
4、歌謠文字稿、一份小報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語: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許多民間故事,你們看有的神鳥,有的格薩爾王,有的冬不拉,有的火把節,有的劉三姐。在我們這五十六個民族大家庭中,還有許許多多民間故事和民間歌謠呢!今天,我們就召開一個故事會,請各組同學來講講你們組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謠。
2、提出要求:
。1)講故事或歌謠時吐字清楚,內容健康、具體。
。2)語氣生動、用手勢助說話氣勢。
3、全班交流
4、介紹過程
剛才同學們故事講的好,能把你們搜集過程或整理過程向全班介紹嗎?
(1)組長將填寫表格利用投影給同學們看,并進行講解。
(2)組員補充并說說體會
表格一搜集途徑
時間小組成員搜集途徑(畫“√”)具體內容
采訪圖書館
上網讀物
表格二整理資料
按主題分類故事名舉例
善良、美好的
勤勞、質樸的
勇敢、無畏的.
聰明、智慧的
二、各組把找到的民間故事及歌謠作為內容辦一份小報,在全班展示并評出最佳編輯、記者、優秀小報。
。ǔ鍪纠蠋熣业母柚{,讓學生讀一讀,出示教師準備的一份小報請同學參看。)
編寫故事
教學目標;
1、大膽想象,清楚完整地寫一個故事。培養學生想象、書面表達能力。
2、懂得續寫故事所表達的意思應與原文內容一致。
3、故事內容具體,有故事情節。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還記得《神鳥》的故事嗎?誰能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神鳥”給可汗講了三個小故事,什么內容,都是歌頌什么,批評什么呢?
3、可汗不甘心失敗,他又第四次捉住了神鳥,神鳥又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什么故事呢?你們現在就是這只神鳥,想想,你準備講什么故事呢?
二、根據原文,選擇材料
1、同桌互相說說(故事中角色是誰?故事內容是怎樣的?)
2、全班交流。請2-3名說說
3、評議:哪些材料選的好,為什么?
4、小結:選材必須與原文意思一致,不能與課文內容脫節。怎樣保持一致呢?
要點:(1)歌頌小動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質。
。2)被主人誤解錯殺了。
(3)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令人同情。
三、內容具體,情節感人
1、出示例段,請大家修改
2、看來,要使故事情節感人就要有具體內容。
要點:(1)寫故事時,要想好這個故事分為幾個環節,每一步是什么?理清文章順序。
。2)寫故事時每個人怎么說,怎么做,怎么想的要寫出來。
(3)要把感人之處、令人同情之處寫具體。
四、寫出作文,互相評改
1、學生自己寫文2、讀文,學生評議。(按習作討論平臺中的三個問題評議)
2、修改作文,抄寫作文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11-16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荷花》教案11-26
語文天地教案06-17
語文園地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