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8篇【熱】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整體把握文意,弄懂本文論述的重點
教學重點:對文章關鍵句進行揣摩、理解、體會寫作風格。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宗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讀書苦還是讀書樂?
討論二、作者簡介楊絳原名楊季康,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著有《干校六記》《洗澡》《我們仨》,她與丈夫錢鐘書都是喜歡讀書,對讀書生活情有獨鐘的人
三、文本研習:閱讀課文第1段,你認為作者對苦讀的態度是怎樣的?
1.作者先肯定讀書當然要下苦功夫。2.但否定那種為世俗功利而讀書的態度。
四、體味語言
作者舉陶淵明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輕嘲當世的弊病。這是楊絳語言的特點,諷刺點到即止,絕不批判到淋漓盡致。2.分辨“下苦功夫”和“苦讀”的區別。對下苦功夫,作者是贊同的,認為讀書就要用功,而對苦讀,作者是不贊同的。
因為苦讀不符合作者對讀書的認識,作者認為應是樂讀書,而不是苦讀書。作者的讀書之樂有哪些?1.樂在其中:是身心的'自由投入。樂在可以自由地拜見、請教古今中外的師長和學者。書籍包羅萬象,讀書可以去除幾分愚昧,多長幾個心眼。
五、拓展延伸讀書境界“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弗朗西斯·培根的這句名言被很多人當作讀書的動力。
六、作業熟讀課文,完成課后聯系
語文教案 篇2
【教具準備】
1、本課生字卡片。
2、制作 powerpoint (注意:全部用楷體字)。
讀一讀,想一想,括號里該填哪個字?
慢 漫
⑴ 老爺爺()地走。
⑵ 水滿了,從魚缸里()出來。
⑶ 發大水了,河水()過了小橋。
提 題
⑴ 小明()著一桶水。
⑵ 小紅在做數學()。
⑶ 小華回答老師()的問()。
【教學目標】
1、會認“朗、志”等10個生字,會寫“另、志”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善于動手實踐,敢于挑戰權威的品質。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初讀課文感知大意(5分鐘)
1、小朋友們,老師的話你們相信嗎?
2、好。那我說:天一冷,你們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出來了。小朋友,你們相信嗎?
3、為什么你們不信老師的話了呢?
4、呵呵,你們都和伊琳娜一樣,是了不起的孩子
(板書:“伊琳娜”并領讀兩遍)我想小朋友們一定都讀過課文了,老師寫出了伊琳娜,你們一定會告訴我另一個人的名字,他就是法國的大科學家──
(板書“朗志萬”并領讀兩遍)
5、現在,請小朋友一起讀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就請課文下面的拼音朋友幫忙。讀完后說說,你最喜歡課文的哪句話。
6、誰說說你最喜歡哪句話呢?
(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小朋友,你最喜歡的是這句話嗎?
7、誰能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1、相信
2、不可能。(寫自己的名字)
3、因為老師說的不對。
4、朗志萬。
5、自由讀書。
6、動手做做看。
7、發表自己的看法。
(要多動手,不要盲目相信別人的話,對權威人士也不要盲目聽從。)
二、精讀課文讀出感情(8分鐘)
1、小朋友們真聰明,這么難的問題也這么快讀懂了。如果老師不教你們,你們能把課文讀好嗎?
2、這樣吧,請大家分成兩個小組,互相幫助讀,先把課文讀正確,再把課文讀得有感情。最后,你們就可以分角色朗讀。現在開始吧。
3、大家學得非常認真,可以展示你們的`學習成果了嗎?
4、誰愿意當朗志萬?誰愿意當伊琳娜?誰當“一個小朋友”和“另一個小朋友”?可不要小瞧這兩個角色,過一會兒有很難的問題等著你回答!誰當媽媽?剩下的一個小朋友讀敘述的部分。
5、(當讀到“……把水喝下去了”時)請停一下。請問,你們這兩個小朋友回答的對嗎?為什么會說出兩個錯誤的答案?
6、好的,請繼續朗讀。
7、(當讀到“你動手做做看”時)對不起,請停一下。請問,您為什么要對女兒說這句話呢?
8、(全文讀完后)伊琳娜笑完會說什么呢?不忙說,這次,老師想請大家先想想,再寫下來,然后讀給大家聽。開始寫吧!
9、誰愿意和大家交流自己寫的話?
1、(齊)能!
2、分小組合作學習。
3、(齊)可以了。
4、分角色朗讀課文。
5、不對。因為我們對大科學家朗志萬沒有一點懷疑。
6、朗讀課文。
7、“媽媽”回答。
8、寫話。
9、朗讀自己寫的話。
三、識寫結合鞏固識字(3分鐘)
1、課文讀得這樣好,生字一定都認、識了。誰愿意接受老師的考查?都愿意,好啊!下面請大家讀卡片上的生字,看誰讀的快又準。
2、現在我們開火車!
3、我們一起做一個填字游戲。請看大屏幕。
4、“慢漫”辨析及書寫。
⑴ 填空:
① 老爺爺(慢慢)地走。
② 水滿了,從魚缸里(漫)出來。
③ 發大水了,河水(漫)過了小橋。
(出示圖標“我的發現”)你發現什么了?
⑵ 請大家把這個字寫兩遍,一邊寫一邊在心里說:哦,這個字和水有關。
5、“提”與“題” 辨析。
⑴ 填空:
① 小明(提)著一桶水。
② 小紅在做數學(題);
③ 小華回答老師()的問()。
⑵ 如果要把這兩個自寫好看,應該注意什么?
6、請大家把這兩個字各寫兩遍。寫完這兩個字后再把其余的幾個字也寫寫。寫完后就可以下課了。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認識生字詞,初讀課文,把握敘述層次及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容,弄清"空城計"是怎么一回事
教學難點:感情諸葛亮這一光輝歷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現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有←段蘭國鼎立的時期嗎?老師知道你們特別愛讀書,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最崇拜的三國人物?
(學生自由發言:周瑜、張飛、曹操、諸葛亮……)
2、.的確,東漢末年是一個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期。智慧、膽識尤為重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篇表現人物超常膽識、智慧的.課文,即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計》。
(板書課題:空城計)
3、空城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練習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4.試一試,這些生詞你能讀準確嗎?(學生輪讀)
課件出示生詞:魏國諸葛亮抵抗兵卒掃帚吩咐疑惑撤退丞相埋伏心驚膽戰塵士飛揚輕松自得迷惑
二、自讀自悟,小組交流
1.同桌每人→自然段輪讀,互相檢查二F朗讀情況。
2.同學們能夠把課文讀通順了。
下面,我們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在不懂之處,做上記號。(學生自主閱讀)
3.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組交流)
4.下面我們就請各小組匯報→下,你們讀懂了什么?
匯報要點:
(1)課文主要內容。
(2)課文的敘述順序。(起因一一經過一一結果一一揭秘)
(3)一些重點詞語的含義。(疑惑、心驚膽戰、塵土飛揚……)
(4)對人物的初步評價。(諸葛亮遇事冷靜,有膽有謀;司馬豁謹慎等)
5.提出不懂的問題,在深人學習中解決。
6.小結:同學們讀書非常認真,老師相信,這些問題在你們深入讀書中會自己找到答案的。
三、深入讀書,討論交流
1.出示閱讀要求。
(1)諸葛亮是在怎樣的情況,想到用計的?
(2)"空城計"具體是怎么回事?
(3)結果如何?
(4)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計的?
2.圍繞"閱讀要求",默讀課文。找到相關段落和重點語句,組內交流,準備下節課,在全班交流。
四、識記生字,抄寫生詞
板書設計:
24空城計
諸葛亮
語文教案 篇4
一、 單元教學目標:
1 繼續培養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疑難字詞的良好習慣,能準確讀寫漢字。
2 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搜集學習資料,擴大閱讀量。
3 讓學生獲取觀察人物、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幾種品讀作品的方法,逐步養成品讀作品的良好習慣,為形成個性化閱讀打下基礎。
4 感受五位或平凡或偉大的人物身上所散發的獨特精神魅力,形
成對人物風采的正確認識,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5 能仔細觀察、生動描繪人物鮮明的個性,提高寫作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6 掌握采訪人物的基本技巧,嘗試進行人物采訪,提高自己的活動組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二 、單元課時安排: (15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童年的朋友》 (2課時)
《一面》 (2課時)
《我的老師》 (1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 (2課時)
《趙 普》 (1課時)
寫 作 (1課時)
讀書交流活動 (1課時)
三、 單元教學設想:
第一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教學目標:
1了解本單元學習內容,讓學生發現并交流各自的興趣點。
2了解人物風采的含義,了解單元教學目標。
3與學生一起制訂課外閱讀及交流計劃。
課前學習:
1 查詞典,了解風采的.含義。
2 瀏覽第一單元內容,想一想:其中最吸引自己的是什么?
課堂學習:
一 導課
1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完成一個組詞游戲: 人 (要求:在橫線上填一字,與人組成詞。)
2 學生活動:上黑板組詞。
3 教師導入語:有言道:世界因你而精彩,可現在我卻更能感覺到世界是因人而精彩。形形色色的人匯成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他們各顯風采、各領風騷。翻開第一單元,我們將一起走近其中的幾位人物,他們是 (讓學生一起說)。走進第一單元,最吸引你的視線的是什么呢?
二 學生交流自己的興趣點。
(教師認真傾聽,從中了解學生在人物描寫方面已經具備的知識,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可讓學生盡情發揮,并從學生的興趣點切入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語文知識與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獲。)
三 教師組織學生理解人物風采的含義。
1 教師緊承上面學生的回答過渡,引出思考:本單元專題是人物風采,你能結合課前預習及本單元的幾位人物,說說你對風采的具體理解嗎?
2 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四 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1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的回答張顯了各自的閱讀個性,又互補了缺漏。不過,同學們現在的閱讀還是淺層次的,如果同學們想要從中發現、獲得更有價值的東西,還需仔細品讀課文,積極參與課內課外的學習活動。
2 出示單元教學目標:(略)
五 圍繞單元專題制訂課外閱讀計劃,商量讀書成果匯報活動方案。
1 過渡語:對于語文來說,課堂是一個小天地,課本里的人物固然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更有無窮魅力。如果你不想錯過更多更美的風景,那就讓我們一起暢游書海,感受大千世界更多獨具風采的人物形象。
2 與學生共同制訂課外閱讀計劃,商量成果匯報活動方案。
時間:三周
內容:自選(人物通訊,報告文學,人物傳記等)
匯報方式:(從學生方案中選取)
六 師生自我反思、評價。(側重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知識及能力的提高、本堂課的表現等方面)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通過閱讀課文,了解云南歌會的特點。
2、能結合《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原文中的關鍵語句,通過對課文中重點句段的研析,深入體會云南的歌會的真正魅力。
3、能通過對課文語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通過閱讀課文,了解云南的歌會的特點。
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語言。
教學難點:
能結合《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原文中的關鍵語句,通過對課文中重點句段的研析,深入體會云南的歌會的真正魅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云南的歌會》,作者沈從文。原文的標題是‘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選中的課文有刪節。而在刪節中有這樣一段話:‘參加云南跑馬節,我其實另有所會心,但過不多久,更新的發現就把我引誘過去……’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這一年,正在歷史博物館工作的沈從文先生到云南參加跑馬節,目的是為了從馬鞍韉油漆的工藝中找到中國漆器加工工藝的相關資料,但沒過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會吸引了。沈先生究竟發現了什么?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重難點字詞辨析
1、明確重難點字詞的.音與形
2、齊讀字詞
三、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拿筆圈點勾畫,標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會的特點)
2、教師提問:“云南的歌會與我們平時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3、學生交流討論
4、教師總結
場 合 形 式
山 野 對 歌
山 路 漫 歌
村 寨 傳 歌
“沈從文先生發現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聽到這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歌聲,云南的人民就是這樣在美妙的歌聲中生活著,這一點,我們也從課文中發現了。”(板書:生活)
“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說的‘更新的發現’僅僅是指這些嗎?沈先生還發現了什么?”
四、再讀研析
1、研讀提示
“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于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
——沈從文《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
“同學們,在沈先生的原文中還有這樣一句話,動動腦筋,你能從這句話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嗎?”
2、研析“活人”二字(重點研析對歌的年輕女人)
(1)教師提問:“這是怎樣的女子?你從何得知?”
(2)學生交流討論
(3)教師點撥分析
A、重點研讀年輕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關注有關色彩的詞語。
B、重點研讀年輕女子蕩秋千一段文字,尤其關注數詞及描寫女子狀態的詞。
C、重點研讀年輕女子唱贏后的表現一段,尤其關注下列加線詞語,這些取得勝利后的“反常”表現體現了云南女子的淳樸本色的美。
“那次聽到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于是輕輕地打了個吆喝,表示勝利結束,從荊條叢中站起身子,理理發,拍拍繡花圍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說,“你們看,我唱贏了”,顯得輕松快樂,拉著同行女伴,走過江米酒擔子邊解口渴去了。”
(4)教師總結
——活潑開朗(打吆喝、蕩秋千)、聰明有智慧(對手強、一連唱敗三個對手)、漂亮健康(臉色、衣著、裝飾等)、大膽(蕩秋千的表現)、淳樸本色(年輕女子唱贏后的動作)
“在這里,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寫出了云南的歌會中年輕女子的活潑開朗、聰明智慧、淳樸本色。此外還有山路漫歌中的趕馬女孩、山寨傳歌中活躍的人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
“那么,在云南的歌會中,鮮活的僅僅是人嗎?”
3、研析“寫景”一段
(1)學生朗讀
(2)教師提問:“我發現剛才同學們讀的這段文字里出現的景物都很普通啊,無非是云南當地常見的花鳥。這樣常見的景物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是怎樣變得鮮活起來的呢?”
(3)學生交流討論
(4)教師總結點撥
“報春花雖然常見,但擬人修辭的運用卻讓它不普通了,一個充滿情趣的鮮活生命就這樣躍然紙上。”
“這一段景物描寫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妙有情。在這個連鳥都忍不住唱歌的美好景致中,誰不想放開歌喉唱幾聲呢。”
“沈從文先生在這里發現了美好的景是可以催發美好的情感的,而帶著美好情感唱出的歌即使聲音沙啞、即使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也依然悅耳動聽。云南這塊充滿生機的土地就這樣孕育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板書:生命)
五、品讀感悟
1、教師提問:“沈從文先生的這次云南之行發現了云南人民每天都生活在美妙的歌聲中,發現了這塊美麗的土地上每一個生命都是那樣的鮮活。那么,它還有別的發現嗎?”
2、學生討論交流
3、重點分析文章結尾的“原來如此”的含義
(1)提問:“日常生活中,我們在什么樣的情境下會用到這個詞?它通常表達一種怎樣的心理狀態?”
——恍然大悟、驚喜發現
(2)提問:“這一次看金滿斗會,沈先生有哪些驚喜的發現,又悟到什么呢?”
——日常辛苦勞作的平頭百姓打扮得光鮮亮麗,似乎全然忘卻了平日的辛勞。
——最活躍的反而是老人,他們不因年老、牙齒脫完而沮喪,而是快樂、熱情地承擔起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4、教師總結
“沈從文先生的這次云南之行不僅發現了云南人民生活在美妙的歌聲中,也不僅發現在云南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每一個生命都那么鮮活,更發現了云南人民樂觀積極的生命狀態。”(板書:云南的歌會、發現、原生態)
六、收束點撥
“這一次的云南之行,沈從文先生在云南的歌會中完成了他的發現之旅,而我們也跟隨沈先生的筆觸完成了我們的發現之旅。”
“然而,沈先生為什么如此關注云南人民積極快樂的生命狀態呢?《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在創作時有怎樣特殊的背景呢?云南人民的這種樂觀心境又給處于人生特殊時期的沈從文先生以怎樣的啟示呢?”
“同學們,去閱讀一些沈從文先生的傳記及代表作品,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更精彩的發現。”
板書:
【教學反思】
有關沈從文的背景資料和《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的原文資料為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正因為對相關資料的深入研究,我更深入地理解了這篇文章,又因為深入理解了這篇文章,我更走近了沈從文先生。于是設計了這次“發現之旅”,希望能帶領學生走進去,并幫助學生擁有奇妙的發現。
然而,因為時間的倉促、對學情的不甚了解以及自身在設計上的考慮不周,整節課完成后,感覺有些累。
一、教學內容過于飽滿,學生活動減少,導致教師在課堂推進中顯得較為吃力。
根據教學設計,這篇課文中幾乎每處重點內容都已涉及,而在短短的45分鐘之內,要讓學生找到這些內容,還要讀懂讀透,實屬不易。因此,該教學設計如能將一些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合并或作適當的刪減,教師授課過程中會更加從容一些。
二、細節問題設計欠缺,對學生啟發不夠,導致教師在某些問題的分析中籠統含混,學生無法從中領會清楚教師的設計意圖,課堂效果欠佳。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在大的程序和環節上思路很清晰,但在某些具體問題的設計中缺少了匠心。如分析“人美”和“景美”的兩個片段教學中,均存在不少隨意性,不少字句的分析不透不妙,難以幫助學生真正體味到這兩個片段寫作的妙處。如能精心設計幾個巧妙的小問題啟發學生,學生的收獲會更多一些。
總之,這節課給我的收獲很多,遺憾更多,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會努力揚長改短,使課堂教學更加完善。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學會10字,認識10個字。
2、正確讀寫并理解“真情、誠懇、風箏、吹拂、陶醉、形影不離、五顏六色、觸景生情、苦思冥想、眉習色舞、情不自禁、開虛作假”等詞語。能用“情不自禁”、“陶醉”寫句子,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理解詞語的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遇事要實話實說、不隱瞞真實的情況。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詞句。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遇事要實話實說、不瞞真情是誠信的重要表現。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會認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板書課題。
1、板書課題。
2、學生讀題。
3、解釋課題。
“真情”有兩個意思:(1)、真實的情況;(2)、真實的感情。本文中“真情”指的`是什么呢?
二、學生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多讀幾遍。
2、小組交流學習成果,開火車讀課文,生字互查。
3、講講課文大意。“真情”是什么?
4、學生質疑。
三、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
2、反饋:讀后你了解到了什么?
3、理解詞語:“誠懇”、“形影不離”。
四、學習生字。
五、教學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老舍和高煜年金子般閃閃發亮的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二、學習課文
1、鞏固生字詞。
2、朗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2、3自然段。
1、默讀課文2、3自然段,思考:從這兩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聯系上下文理解:“吹拂”、“千姿百態”、“五顏六色“、”觸景生情“、“苦思冥想”。
(2)、議一議:老舍為什么幫高煜年,是怎樣幫的?
接愛幫助的高煜年心情怎樣?
(3)、指導在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4-8自然段。
1、默讀課文4、5、6、7、8自然段。
思考:從這幾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什么?
2、全班交流。
(1)、理解:“眉飛色舞”、“陶醉”。
(2)、面對老師的表揚,老舍、高煜年反應?(找出句子邊讀邊議)
(3)、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拓展
1、如果你是老舍或高煜年,你會怎樣說?(扮演角色)
2、聽了老舍、高煜年的話后,老師怎樣說?(扮演老師發言)
五、總結全文。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觀點和支撐觀點的材料之間、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之間的關系;
2.能力目標:培養獨立閱讀、認真探究、積極討論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活思維,激發想象力,崇尚科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進入中學以來我們吟誦過不少古詩文,我想蘇武的《題西林壁》大家一定不陌生,誰來談談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解?其中包含著怎樣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變萬化,即使是同一個事物,角度不同,答案無窮。美國實業家羅迦·費·恩格由四個幾何圖形引發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請大家閱讀,看看能否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二、研讀過程
1.分組自學
要求:
A.閱讀課文,找出作者的觀點和支撐觀點的依據,歸納一下,派代表寫在黑板上。
B.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
2.辨析什么是論點、論據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A.明確論點的定義──寫出本文的論點──明白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的關系。
B.明確論據的定義──歸納本文的論據──明白論據的作用。
c.將有關系的論點和論據用線連接起來──明白兩者之間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
3.創造性地設計圖表展示作者的思維順序,文章的結構脈絡。
4.動筆練習
A.請把“創造力不僅僅是貝多芬、愛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亞他們的”“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作為一個觀點,再舉例證明這個觀點。(如太空筆的事例等)
B.評議,重點在于事例是否支撐觀點,事例與觀點之間的銜接是否自然。
三、探討延伸
1.討論學生發現的問題。(機智應變)
2.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放赤壁風光畫面──請同學說說感受──同一個“赤壁”,為什么蘇武就高歌“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而杜牧卻低吟“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由此聯系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談開去。
四、小結
生活是一個多棱鏡,總是以它變幻莫測的每一面,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不必介意別人的觀點不同,不必擔心自己的.思維偏差,堅信你自己的眼睛,因為你用敏銳的視角去注視這個世界,執著于你的感悟,因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靈去體味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獲得豐富的答案。
五、網絡論壇(課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已成為我們的思維定勢,學過本文后,聯系你的生活經歷談談對它的理解。
語文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懂得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培養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
2、了解序言的一般特點和要求。
教學重點:
通過了解科技知識,培養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
教學難點:
能正確看待科學的發展和懂得合理利用科技資源。
教學設想:
1、課前準備:收集有關古今科技方面的資料。(可回憶已有知識,或查閱相關資料)
2、課時數:1課時
3、教具準備:投影儀、VCD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輝歷史和偉大成就,留下了很多光輝燦爛的科技發明。文明是需要傳承的,“少年強則國強”,正值青少年的你們身上就肩負著弘揚并發展文明的責任。當歷史將要進入21世紀的時候,著名的數學家蘇步青教授為《21世紀·中國少兒科技百科全書》作序,對青少年朋友們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序言。
二、初讀課文
(一)自讀課文,勾畫圈點下列內容:
1、生字、難字和不理解的詞語,然后查字典、詞典,加注音和解釋。
2、蘇步青教授為什么說“從小就要愛科學”?在文中尋找這樣說的理由。
(此題旨在引導學生圍繞文章的主旨進行閱讀,直切主題,抓住文章的精髓,減少不必要的冗雜問題。并且學生能在此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歸納出文章要點。)
(二)小組交流初讀成果:生字詞、文章內容
(三)班級交流
明確:蘇步青教授說“從小就要愛科學”是因為:
“知識就是力量”(即第一段內容);現代社會,我國“科教興國”的國家政策(即第二段內容);現代科技迅猛發展(即第三段內容)
(四)了解序言基本特點
師:科學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為了讓青少年朋友們從小就了解科學,熱愛科學,編撰了《21世紀·中國少兒科技百科全書》。既然是一篇序言,在文中作者對這本書都有哪些介紹?
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然后班級交流。
明確:文中介紹了這本書的編撰目的、形式特點和主要內容等。
歸納:序言的基本特點——寫在著作正文之前,多介紹或評論本書內容,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三、拓展、探究
(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你能舉出身邊的例子說明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么?(太空婚禮、克隆馬、互聯網……)
(二)科技發展論壇:科技與人類發展
1、播放中央電視臺《關注伊拉克》特別報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軍事武器從步槍發展到大炮、核導彈,從戰車發展到坦克、飛機。伊拉克戰爭告訴我們,現代的戰爭是科學技術的戰爭,但伴隨而來的問題則是,威脅整個地球的“核危機”,科技的高速發展是否會最終毀滅全部的文明?科學之路該何去何從?
2、小組討論、交流看法。
3、班級交流。
四、總結
不管怎樣,當今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大力發展科技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識。而“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強則國強”,正如蘇步青教授在序言的希望青少年朋友們“以建設國家為己任,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將來張大了為偉大的祖國創造新發明,作出新成就”。但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利用科技為人類造福,而不是威脅。
五、課后作業
把你在論壇中的看法寫下來;關注最新科技動態。
板書:從小就要愛科學
————《21世紀·中國少兒科技百科全書》序
蘇步青
“知識就是力量”
“科教興國”科技的重要性
現代科技迅猛發展
編撰目的
形式特點序言的特征
主要內容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園地教案03-16
語文《荷花》教案11-26
語文《夾竹桃》教案09-26
語文下冊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