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2-11-16 11:24:30 語文說課稿 我要投稿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通用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通用15篇)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

  [設計理念]本識字譚由三首猜字謎語組成,內容生動活動,語言優美動聽,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開發智力的好材料。為了發揮它在增強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方面的多重功能。在設計本課時作了如下思考:從激發學生收集謎語、讀謎語、猜謎語入手,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學習,充分依托生動有趣的文本進行識字教學(閱讀識字);同時注重啟發學生開動腦筋,掌握猜謎小竅門,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認識“團、量、相、遇、及”等12個生字;會寫“誰、跟、量”等6個漢字。

  2、過程和方法目標:學會朗讀謎語,能邊讀邊想并能說出是怎么猜出謎底來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培養學生收集謎語和自編謎語的興趣。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猜字謎語3—5首,生字卡片(或生字演示課件);小黑板等

  2、學生準備:布置學生收集猜字謎語2—3首,自制生字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檢驗課前準備情況,讓學生在猜謎活動中興趣盎然地進入學習。

  師①:老師在課前布置大家收集幾道猜字謎語,現在就讓大家展示展示。

  生②:左有口,右有口,左為小口,右邊大口。(咽)……

  2、針對展示情況進行激勵性談話,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動力。

  師:看來,小朋友們都喜歡謎語。謎語有很多種類,猜謎語,還要會認會寫其中的生字,學習編謎語。大家有興趣嗎?有信心嗎?

  生:有!

  [設計意圖]猜謎語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一種生動化、趣味化、兒童化的學習形式,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時就讀過謎語,猜過謎語。由此,從組織學生展示在課前收集的謎語入手,既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又能很自然地將學生引入到新課的學習活動之中;同時,告訴他們本課學習的目的和任務,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自覺性。

  二、熟讀謎語,學習生字

  1、初讀謎語,感知漢字。

  師:要猜出謎底,首先要學會讀謎語,F在小朋友的自己想辦法把課本上的兩則謎語讀通。

  2、再讀謎語,認識漢字。

  師:剛才小朋友的自讀了課本上的兩則謎語,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看準讀得最好!

  生①:讀第一則謎語(老師注意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

  生②:讀第二則謎語(老師注意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

  生③:讀第二則謎語(老師注意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

  師:剛才兩位小朋友都讀得不錯,很流利。不過,有幾個字的音要讀準確些,先請小朋友們試讀以下漢字:

  生:試讀(教師邊聽邊點撥指導:“尊、重、純”幾個要讀準它們的聲母,區分平舌音與翹舌音;“量、相、令”幾個字要讀準扣鼻音)。

 3、鼓勵探究,巧記漢字。

  師:剛才,小朋友們認讀了漢字。怎樣才能把這些字記在頭腦里?現在老師給大家時間,可以個人獨立地想辦法,也可以與同桌或學習小組的伙伴一起想辦法,只要能幫助自己記住這些字都行。(學生準備后給機會展示)

  生①:特用比較的辦法(最——量、今——令、五——互)記住了“量、令、互”字。

  生②:“團、相”我是用編順口溜的方法記住的(因——大口里邊一個“才”;相——心字離開,木目相伴)。

  生③:“怕、攻”兩個字是通過換偏旁的辦法(拍——怕、故——攻)記住的……。

  師:剛才聽了同學們的辦法,老師也很受啟發,有的字我們還可以編成字謎來記。如:“團”(字謎:國字玉出門,人才進了門);“量”(字謎:元旦到,家里真鬧)。

  [設計意圖]這篇識字教材內容雖然是猜字謎,但作為教學來講,其重點仍然是識字。因此,當通過引導學生展示收集的字謎進入學習情境之后,要注意依托文本(引導學生讀通,讀熟字謎)進行字音、字形教學,落實基本功訓練。

  第二課時

  一、引導猜謎,培養能力

  1、指導猜第一則字謎,總體猜謎小竅門。

  師:請小朋友們讀一讀第一則謎語,想一想謎底是什么?

  生①:是“人”;生②:是“從”;生③:是“眾”……

  師:到底是什么字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猜。老師可以采用以下引導方法;①老師一邊說謎語(讀謎面),一邊演示讓學生觀察(課前剪好3個紙人或當場畫簡筆畫),一邊提示學生猜是什么字;②出示寫有本則謎語的小黑板或投影片,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并強調邊讀國思考;③組織學生表演,感悟謎語,謎底及其有關字詞(團結、力量)的意思(請3具小朋友上臺,先分說再齊說;分說前兩句后再齊說:“團結起來力量大,人多誰也不離群“,并做手拉手往上舉的動作,然后全班可模仿著做一遍),現在小朋友們知道謎是什么了吧!

  生:(爭先恐后地)眾!眾!眾!……

  師:現在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猜字謎的小竅門:“猜謎語,動腦筋,會觀察,抓特征,跳出謎面想一想,謎底就在話里藏。”聽后讓學生再說一說,記一記,猜謎語有哪些小竅門。

  2、指導學生運用猜謎語的小竅門猜第二則字謎。

  師:請小朋友們讀第二則謎語,想一想謎底是什么?學生讀后,教師設問引導學生把幾個句子聯系起來思考:

  讀第一句,想一想:什么東西是“綠的”?什么東西是“紅的”?

  讀第二句,想一想:什么時候起“涼風”?

  讀第三句,想一想:哪些“綠的”“喜歡及時雨”?

  讀第四句,想一想:哪些“紅的”“怕水來攻”?

  把幾句話連起來想一想,謎底會是什么?

  生:是“秋”。(當學生猜出來時,老師出示彩色的“秋”字卡片或用紅綠筆板書“秋”字讓學生認讀;并同時提示學生回想猜謎的過程,說說猜謎的過程)。

  3、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第三則字謎。

  師:現在請小朋友與同桌或學習小組的伙伴一起共同學習探究第三則謎語的謎底;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猜得又對又快。

  生:同桌或學習小組自主活動(老師可根據學生的程度作以下點撥:①出示“請、情、晴、清、精、睛”讓學生現觀察思考,找出異同;②請兩個同學上臺表演互用禮貌用語的情景,讓全班觀察思考,發現他們倆彼此友好,互尊重的特點,還可創設情境表演后面幾個字;③看完表演,引導學生再讀謎語,要求他們說出自己的體會或見解;④當學生猜出謎底“青”后,再讓他們說說是怎么猜出來的,用了什么小竅門)。

  [設計意圖]猜謎語是一種寓知識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體的活動,本識字課采用謎語的表現形式,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生動有趣的謎語中,在積極開動腦筋猜謎底中,使學生受到語言文字,思維情趣等綜合素質的訓練。因此,在設計引導學生猜謎這個環節中,側重于引導學生參與,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引導學生總結和運用猜謎的方法和技巧,不急于給出結論(謎底)。

  二、指導書寫,引導實踐

  1、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啟發學生發現構字規律。

  師:(利用小黑板,生字卡片或多媒體課件出文本課生字)小朋友,這6個要學會寫的生字中,看看結構相同的漢字有幾個?這幾個字在結構上有什么相同點?

  生①:我發現“誰、跟、怕、涼”是左右結構的字;

  生②:我看出它們都是左窄右寬……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說得很對。現在大家在寫字本上把每個字試寫兩遍,寫前要把每個字的結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先想想,再動筆。

  生:試寫繩子(老師邊巡視指導點撥:“足”作偏旁時,最后兩筆“撇、捺”寫前要變成“豎、提”,并進行示范)。

  師:“量、最”兩個怎么寫才好看,請小朋友們想想、試一試。

  生:試寫生字(教師可作點撥示范:中間一橫寫長一點,橫與橫之間挨緊一點)。

  2、鼓勵學生像上兩位小朋友一樣,在課外多收集、自編謎語(多開展交流活動)。

  [設計意圖]寫字是低年級教學難點(學生難以把握結構,把字寫得規范)。突破這一難點的辦法之一,就是在書寫之前要引導觀察思考、掌握每個字的結構特點。培養學生收集謎語、猜謎語、編謎語的興趣和能力,不是一節課能完成的,因此要引導課外實踐。

  [特別建議]

  猜字謎的活動小學生喜聞樂見,但教學不能追求熱鬧,只讓學生簡單讀讀,告訴謎底就了事,要在引導學生多讀、識字寫字的同時,要注重啟發學生思考,引導他的得出方法,鼓勵他們多去實踐。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童年的朋友》說課稿是蘇教版-年級下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人物風采”為主題展開!锻甑呐笥颜f課稿》這篇課文是自傳體小說節選,展現的是俄羅斯大地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因此,學習本文對學生進一步掌握借助外貌描寫和景物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感知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起著重要作用。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確定為: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外貌描寫和景物烘托刻畫人物的方法。(2)感受童年時兩個朋友給予“我”的不同形式的愛心。

  教學重、難點:重點:外貌描寫和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難點:兩個朋友疼愛“我”的不同方式。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诖,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并適當運用目標導學法、情境激學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法上,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討論法、比較法和勾畫圈點法。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用錄音機播放歌曲《朋友》中的歌詞:“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還有傷還有痛還要走還有我”)提問:“誰是我們童年的朋友?”學生回答后,教師:讓我們一起看看蘇聯作家維.德拉貢斯基德童年時的朋友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些什么事?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首先,教師請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或者是聽范讀),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

  1、快速默讀課文,感知全文內容。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再次勾畫讀課文,交流好詞。

  環節3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以多媒體出示:

  1、體會童年的快樂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童年的“我”有哪些新奇的想法?當“天文學家”“遠航船長”“地鐵司機”“美術家”“旅行家”“拳擊手”

 。2)、感受文中“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怎樣?

  (3)、結合自身,交流、暢談內心的想法或理想,感受自己的童年。你的心中又有哪些沖動呢?

  (4)、回文再次感受童年的快樂。齊讀課文2、3自然段。

  2、懂得關愛朋友、珍惜美好的事物

 。1)、快速默讀課文4-21自然段。思考:為什么“我”要改變當拳擊家的念頭?

 。2)、學生匯報。

 。3)、抓住重點語句,比較我對待小熊的前后態度環節4拓展延伸

  想象作文《小熊眼睛的背后故事》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等等之類

  環節5課后作業

  摘錄文中的片段

  好處:鞏固知識點(知識類)

  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作文類)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同大家一起研討的是:冀教版一年級下冊第24課古詩二首中的一首:《九溪十八澗》.

  《九溪十八澗》是清朝詩人俞樾寫的一首五言詩,詩人別出心裁,用疊字作詩贊美了西湖美景之一的九溪十八澗。

  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也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但是,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同音字用錯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究其原因,是孩子們缺乏在語境中對字義的理解。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分析,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出示)

  其中正確認讀7個生字,會寫“泉”“樹”兩個生字,知道兩個多音字的讀音,為本課教學重點

  而了解古詩的大概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初步感受詩的文化內涵。為本課教學難點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思路為:(出示)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解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三、品讀詩句,體會意境,理解字義,

  四、節奏朗讀,為詩配畫,熟讀成誦

  五、書寫生字,感受形態美,記憶字形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解讀課題,

  上課伊始,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許多風景優美的名勝,現在老師就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圖片,讓我們一起去人間天堂---杭州游覽一番。(課件出示圖片,配樂展示西湖美景)

  教師簡介:這最后一景有個特別醉人的名字叫九溪十八澗,請學生和老師一起板書。

  教師提問:同學們仔細看看,“溪”字和“澗”字有什么共同之處?

  引導學生發現:都是左右結構,三點水,初步了解溪、澗兩字的意思。

  而后補充板書:九、十八,問問學生,對今天的課題:九溪十八澗,你是怎么想的?讓學生初步了解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整體感知

  這堂課,我根據生字的不同特點,采取了多種認讀方式,幫助學生正確的掌握生字的字音:

  1、范讀課文讓學生獲得初步情感,感受語言優美。

  2、學生自讀課文,圈出課文會認字,并且和同桌指讀檢查;

  3、指名朗讀,經過自讀學習和合作學習后檢查學習情況,可以找2-3名語文基礎薄弱的學生重點檢查朗讀和讀音,肯定學生的進步,掌握學生自學情況

  4、出示句子或詞語,更改語境,檢查認讀(小老師領讀)

  5、出示字,學生搶讀(摘星星游戲)考察學生生字記認情況,同時解決兩個多音字的問題,讓學生在以組詞和對反義詞的形式明確讀音

  6、“生字朋友送回家”全班齊讀古詩

  此環節采取不同形式,在游戲中識字,使生字的識記有層次、有梯度,通過這樣反復訓練,讓學生認識不同語境中的同一個字,達到讀準字音,認準字形的目的。

  三、品讀詩句,理解字義,體會意境

  師生談話:讀過詩歌,誰知道課文寫了哪些景物?教師隨機板書:山、路 、泉、樹。

  這些景物都是什么樣的?鼓勵學生展開想象描述。

  根據學生描述,利用做動作,圖片,聲音幫助學生理解重重疊疊的山,曲曲環環的路,叮叮咚咚的泉和高高下下的樹。這樣一方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讓學生的情緒得到一定程度的調節。

  四、節奏朗讀,為古詩配畫,熟讀成誦

  此環節我采用了老師引讀,學生跟讀的提問輪讀方式,指導學生想象畫面,讀出韻律。而后在學生配樂美讀時請兩名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為古詩配畫。根據配畫,回想詩意,熟讀成誦

  讓學生在進一步鞏固理解古詩基礎上背誦、積累。在誦讀中學生將自己的感情不知不覺潛入到詩所描繪的情景中去。

  五、書寫生字,感受漢字形態美,記憶字形

  本首詩中會寫字兩個,分別是上下結構的“泉”字和左中右結構的“樹”字,所以我再設計“泉”字的教學時通過古體字的演變過程吸引學生注意力,感受古代漢字文化的精深。樹字是學生學寫的第一個左中右結構的字,所以重點啟發學生怎么記住。在指導兩字書寫時采取析字形、記位置、寫端正、比漂亮四步進行指導教學。在比漂亮時,鼓勵學生和自己比,比出自己的優點和進步。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出,謝謝大家。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四個太陽》,現在我就圍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走進文本,潛心研讀——說教材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組里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自主學習生字,并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培養孩子們遇到問題從而合理創造性的解決的能力。本文的作者憑借著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在四個不同的季節里,畫出了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表達了作者在美與創造性之間的完美結合。文章語言簡潔、生動、優美,充滿了兒童情趣。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認識和分析,結合本階段識字、閱讀的重點,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把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認識“掛、街”等13個生字,會寫“陽、光”等6個字。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人文目標:培養學生關于思考、關于創造、關于表達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確定教學目標后,我把本課劃分為兩課時,本次說課的內容為第二課時,其教學重點是鞏固生字和對課文的理解,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流利的朗讀以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審美情趣。教學準備為生字詞卡片和四個太陽的貼紙。

  二、以人為本,關注學生——說理念。

  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立足于“童眼看世界”,注重體現以下理念:1、識字教學與閱讀訓練相結合,堅持“自主學習”的原則;2、教學方法上的讀與思相結合,堅持“合作探究”的原則;

  3、學生能力上的讀與說相結合,堅持“整體提高”的原則;

  4、課程整合上的語文與藝術、語文與科學、語文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堅持“學科整合”的原則。

  三、優化組合,營造和諧——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本篇課文,我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

  1、圖片激趣法。一年級的學生都喜歡直觀形象的內容,我利用圖片卡紙和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2、游戲學習法。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識字,在快樂中自主學習。

  3、情境演讀法。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我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如:范讀、自由讀、表演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力求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教學效果,突破教學難點。

  四、以讀為本,生動課堂——說過程

  好的教學過程是一節課的靈魂,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這節課我的教學思路預設為:

  第一步:檢查復習生字,教學新字

  1、利用生字卡片先請小老師進行示范領讀。

  2、利用識字卡片組織學生分組開火車讀生字,比一比哪組讀對的生字最多。

  識字和積累詞語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況且一年級是識字的高峰階段,學生認的快,忘的也快,所以很有必要每節課都要讓學生復習一下生字,這樣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形式,不斷地復現與鞏固、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字音同時發揮互助優勢,促進學生交流,把識字環節落到實處,突出教學重點。

  第二步: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而低年級讀書方法的正確指導,對于促進學生學會讀書會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教師要有意識地了解學生的讀書習慣,培養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在范讀課文前,我先請學生給老師提點讀書要求,再帶著這些要求范讀課文。

  讀完課文后,我說:“這位小畫家分別送給每個季節一個太陽朋友,誰能幫他們找到嗎?”接著請學生上臺張貼每個季節對應的太陽圖片。(請學生上臺貼太陽圖片能激起學生興趣,我想學生一定喜歡的。)

  第三步:誦讀課文,說演結合,體會想象美。

  1、再讀課文,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太陽美美地讀給同位聽

  2、以學定教,學生喜歡哪段就指導學生研讀好哪段

  A感悟綠色的太陽

  我先讓學生說說喜歡的理由,再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炎熱夏天烈日當空時的感受。這時播放課件,體會綠色的太陽帶來的清涼,再通過指名讀、評讀、賽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品味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精妙!

  依次類推,學習剩下的課文內容。

  第四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背誦是讀書內化的重要過程,背誦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增長知識,積淀語感經驗。

  第五步:實踐活動,拓展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此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這充分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七八歲的小孩子,是一株株的幼苗,讓他們在想象中創造,在想象中積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利用準備的材料,畫一個自己喜歡的太陽,并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給為什么要這么畫?接著播放音樂“種太陽”,學生邊聽邊畫太陽,最后展示作品,發表想法和意見。

  布置的作業為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描繪心中的太陽,沒有任何要求。然后把自己的作品解釋給爸媽聽和看。

  五、體現內容,凸現常識——說板書

  本課板書分四部分組成,大太陽在中間,四個太陽放于四周。標上季節和顏色。這樣設計力求體現課文內容,凸現科學常識,一目了然。

  六、回味課堂,體驗得失——說反思

  1、教學設計上的優點:

  a、突顯以“趣”引路,扎實字詞教學、促進語言內化。

  b、引導個性朗讀,與文本對話,激發情感生成。

  c、抓住文體特點,創設童話情境,落實說話訓練。

  2、教學設計中的困惑:

  a、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時,教學中是否會出現課堂調控上的不足。

  b、由于時間的關系,在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是否會流于形式,展示平臺是否過窄。

  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希望能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實踐、不斷地遺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的說課完畢,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指正。謝謝大家!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

  《春到梅花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的內容,本單元共有五篇課文,按照內容的由易到難順序排列。這五篇課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風光,語句優美而生動。不斷向上的春筍、調皮的雨點、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熱鬧的梅花山、美麗的大草原,或讓我們永存記憶,或讓我們流連忘返。五篇課文就像一根紅線串連的五顆璀璨的珍珠,這根紅線就是“春天”,我們可以把這組課文稱之為春光篇。本課記敘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從整個小學階段來看,這讓學生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開的美麗景象,激發他們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按計劃需要兩課時完成,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只識不寫。認識四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開的美麗景象和游人觀賞梅花的盛況,激發他們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則是讓學生感受梅花山的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本班孩子大多數對梅花山還是陌生的,甚至有些孩子還不認識梅花,針對這一情況,我需要借助大量圖片,緊扣課文詞句,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畫面,讓他們置身于梅花山中,入情入景,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感悟意境美,培養其語感。

  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運用”!白⒅卣Z文與生活的有機聯系”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我以讀為本,以情促讀,讀中感悟文章。

  本課我的課堂將通過聯系生活,興趣導入;游戲激趣,初讀課文;入景入情,精讀感悟;自主學習,識寫生字;個性作業,拓展延伸五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一、聯系生活,興趣導入

  語文學習與認識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梅花山就在南京市,為了拉近課本與孩子生活的距離,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教學伊始,我便問:“在南京有一座山,每當春天來臨,山上便開滿梅花,小朋友,你們知道這座山的名字嗎?”學生自然會說出梅花山,我便相機板書,接著,由于本單元都和春天有關,為了讓孩子們有一個系統的概念,我用“春姑娘”將舊知與新知串聯:“春姑娘喚醒了春筍和小池塘后又來到了梅花山,喚醒了山上的梅花,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4課(幻燈出示:春到梅花山)。

  二、游戲激趣,初讀課文

  我準備采用讀詞、讀句、讀文,三級階梯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根據低年級孩子游戲教學的特點,我以孩子們都喜愛的闖關奪門票的方式進行,讀詞以小組為單位,以小組喜愛的方式讀詞,重點指導“晶、瑩、盡、盛、藍”的讀音。讀句各請一位男女生代表,重點指導長句的停頓。讀文則全班齊讀,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在詞、句的掌握下,讀文起來則通順很多。闖關結束,我給孩子們播放了一組配樂梅花組圖,充分創設情境,讓孩子們身處梅花山去踏春尋梅,播發結束后整體感知梅花山,孩子們都能說出他們的感覺——梅花山的梅花很美。

  三、入景入情,精讀感悟

  本文共有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早春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本課的重點是感受第一段的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在第一段的教學里,我帶著孩子們當游客,由遠及近的去觀察梅花。讓孩子們邊讀邊想,邊談感受。由遠處看去滿山的梅花,突出梅花開得早,開得多;走近一些放大鏡頭,讓孩子們感受梅花盛開的樣子,通過想象,通過表演,再通過朗讀理解“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直觀的圖片再現,讓孩子們看到如“片片彩云”般的梅花樹。最后站在梅花樹下,讓孩子們仔細去看那“一朵一朵的美花”并出示一幅單朵梅花圖,讓孩子們去說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熬К撏噶痢边@一詞在直觀的圖中就能被學生所理解,并不需要做過多空洞的講解。然后讓孩子們再次誦讀這段,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景象,讓學生整體感受梅花的形、色、質、味,從而用朗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第二段寫休息日人們到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從“一到休息日,……海洋!币痪渥尯⒆觽冏x出人們對梅花的喜愛。扣住“涌動”、“人流”結合插圖,想象大街上人多時的情景,讓學生直觀感受,“歡樂的海洋”是對梅花山花海人潮熱流場面的生動比喻,我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在朗讀中有所體驗。

  四、自主學習,識寫生字

  本文教學兩課時,每課我將預留十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寫字,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交流如何記憶字形,我只從旁點撥和指導。記憶后通過小游戲及時鞏固字形。這個時候考慮到學生都學得有些疲勞,我會讓他們做一做寫字操,隨后播放一段舒緩的音樂讓他們在一個安靜的氣氛中專心寫字。我巡視指導,投影優秀字做激勵。

  五、個性作業,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此,我布置了自選課外作業:

  1、畫一幅你喜愛的梅花。

  2、和爸爸媽媽去梅花山踏春賞梅。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讓學生個性作業,可以達到課堂向課外課外拓展、延伸的目的,真正作到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體會學之歡樂。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6

  【說教材】

  這篇看圖學文以淺顯的文字生動地描寫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同時向學生敘述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這篇課文是本冊書看圖學文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朗讀能力基礎上的強化訓練,同時也是對以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教材編排看,課文中人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典型教材:從教材結構看,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進行學法指導的最佳范例。同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尤其低年級更應該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下面我重點闡述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想,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教學目標如下:(1)讀準9個生字的讀音,隨文理解字義。(2)理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3)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學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嫩容的基礎上,學會分角色朗讀對話的方法。教學難點是:體會人物心情,讀準相應語氣。

  【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我充分發揮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構建了“導撥讀訓式”教學模式,堅持以讀為基礎,讀訓相結合的方法,側重培養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本課時我分五個環節來進行:

  一、巧設導言,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最大限度挖掘學生前在的內動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兒童因地域差異和生活經驗貧乏的障礙,我首先播放錄象,這段有聲有色的錄象使學生的無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潑可愛的小蝌蚪所吸引。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巧妙導入新課:青蛙媽媽生下小蝌蚪就離開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誰,于是它們就到處去找媽媽,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課《小蝌蚪找媽媽》(板書),這樣精心設計導言,調動學生視覺聽覺交*參與活動,有效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能夠主動、充滿激情地參與學習活動。

  二、整體感知,明了大意。

  這一環節我堅持從整體入手,圖文結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想:每幅圖畫的是什么?再把這四幅圖連起來觀察思考: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樣就使觀察更完整、更系統,在直觀上使學生對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有了鮮明的感性認識。

  2、從圖入文。根據低年級兒童愛看動畫片的特點,我請學生邊看動畫錄象邊聽課文范讀錄音,一方面使學生直觀上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規范的語音、語調等朗讀技巧?赐旰笞寣W生自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教師重點檢查以下幾個生字的讀音。

  三、精讀品味,參悟學法。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依據教材的結構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精心滲透了學法指導,側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1、略講第一自然段,讓學生了解小蝌蚪的樣子。

  2、精講第二自然段,層層深入,滲透學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學生了解小蝌蚪此時長出了兩條后腿。

  然后從圖學文,重點抓住“迎上去”一詞體會小蝌蚪的心情。這一詞語的理解對于低年級兒童有一定困難。為了化靜為動,化難為易,我借助活動投影片直觀啟發,引導學生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說,多種感官積極參與。這樣學生就不難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從鯉魚阿姨對面游過去。同時在“體會人物心情” 時,由于學生生活經驗所限,理性思維尚處在萌芽階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對比理解(“游過去”和“迎上去”換位比較),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體驗,緊緊圍繞“迎上去”一詞及時追問:小蝌蚪為什么從鯉魚阿姨對面游過去?聯系你的日常生活體會一下它此時的心情?這樣層層深入,步步緊逼,無疑降低了教學難點的坡度,使低年級的朗讀指導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師小結,回顧學法:

  (1)抓住“迎上去”體會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2)分清小蝌蚪和鯉魚阿姨說話聲音和速度的特點。

  這樣的小結使學生對朗讀對話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潛意識中領悟到了朗讀的一些技巧(只求領悟,不求硬記)

  四、自學點撥,靈活運用。

  有了前面學法指導的基礎,此時我適當放手,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運用學法,逐步形成能力。

  1、圖文對照,讓學生了解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2、組織學生自學討論,教師點撥,投影出示思考題。

  (1)通過哪些詞能體會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樣體會的?

  (2)與小蝌蚪相比,烏龜說話的聲音和速度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學時采取自己想、同座說、組內交流、全班交流多種形式,教師巡視,適時點撥。如果學生體會心情時有困難,教師可以追問小蝌蚪為什么要連忙追上去呢?這樣削減了教學難點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種形式朗讀。

  另外,在回讀前三自然段時我還充分發揮學生表演才能,讓他們帶著頭飾進行配樂表演讀,充分增強了分角色朗讀的效果。

  五、鞏固練習,強化訓練。

  語文教學要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我在進行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同時,還加強了寫的訓練,為此設計了兩道思考題。

  1、填空

  ()里有()小蝌蚪,大(),()的身子,()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此題設計意在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滲透了一些仿寫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寫法仿寫兩種小動物的樣子。

  地點數量樣子干什么

  (1)()有(),大象()()

  (2)()()()()

  此題設計體現了兩個層次,意在由淺入深,拓展學生思維,強化語言文字訓練。

  總之,這節課我充分發揮教材的示范作用,時時刻刻堅持以讀為基礎,讀訓結合,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切切實實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板書設計:

  媽清涼的風愛

  媽遮雨的傘媽

  的滴落的淚媽

  愛甜甜的吻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7

  一、教學內容

  1.教材分析

  《種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大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課文。沙灘上,一個個貝殼,色澤艷麗;春天里,一縷縷陽光,一絲絲輕風,一株株新芽,構成了如詩如畫的自然美景。本單元的六篇課文宛如灑向心底的陽光,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求知欲。

  《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短文,語言生動活潑,清新自然,接近兒童口語,用語準確精妙,給種子賦予了人的生命、人的行為,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種子破土發芽,充滿生機的生動畫面,易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機統一,根據這一學科特點,結合文本內容及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出體現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借助拼音自主認識本課12個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8個生字。初步了解種子發芽與適當的溫度、充足的水分和陽光有著密切關系的科學知識。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種子旺盛的生命力。

  【情感目標】讓孩子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3.重點難點

  為更好地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借助拼音自主識字,感知課文內容。

  【難點】朗讀感悟課文,讓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4.教材處理

  本課共需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以學生識字、寫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第二課時以學生復習鞏固生字、朗讀背誦課文為主。把多媒體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二、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6、7歲的孩子不隨意注意占優勢,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一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自信、表現欲強,但持久性較差。經過一個學期的培養、訓練,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大多數的學生識字速度較快,能夠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動態圖片法和讀書指導法!斗N子》是篇常識性童話,既要講究科學性,使學生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知識,又要注意不要上成常識課,要根據童話的特點,抓住文中種子媽媽的話、種子發芽的過程進行朗讀指導,讀出感情,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學習方法

  自主識字法、趣味記憶法和朗讀課文法。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要使學生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上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問家長、看實物或查閱資料等途徑來了解種子的有關知識,增加學生對種子的感性認識。

  三、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導入與該課的教學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導入環節,通過談話接近孩子,利用多媒體視頻來吸引孩子,使他們能夠直觀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為學習新課打下基礎。

  1.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2.播放視頻《美麗的春天》,共同欣賞春天的美景。

  3.從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揭示課題: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讓我們走進春天,去觀察種子破土發芽的景象,你們愿意嗎?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快樂識字

  1.認識生字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為此,在識字環節,讓學生通過以下方法認識生字。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達到快樂識字的課堂效果。

  ①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圈出文中的12個生字。

 、趲匆糇x生字。

 、廴サ羝匆糇x生字。

 、苷故咀灾粕挚ㄆ涣髯R字方法。

  ⑤組詞鞏固讀生字。

  2.指導書寫

  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識字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所以,我特別重視書寫指導,具體做法:

 、賹W生觀察課后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

  ②課件演示書寫有難度的生字“沒”。

 、劢處煼秾,提醒學生書寫“沒”時注意區分橫折彎和橫折彎勾。

 、苊杓t、書寫。

 、萃阑ピu,教師個別指導。

  第三環節:以讀代講,滲透方法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我通過以下幾步,以讀代講,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這樣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把生字送入文中,自由讀課文。

  2.教師配樂范讀。

  3.學生展示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4.學生評價,教師適時指導朗讀。

  在一年級教材中,幾乎每篇課文的第一個習題都是“朗讀課文”或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于6、7歲的孩子,包含生字多的句子和比較長的句子,讀起來有一定難度,不容易讀得“正確、流利”。而“正確、流利”又是“有感情朗讀”的基礎。所以在第一課時,我重點指導以下兩個句子:

  1在雪被下/整整睡了一個冬天的/種子們,還沒有蘇醒哩。ㄩL句間的停頓)

  2頑皮的種子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伸出嫩綠的手掌,揉了揉眼睛,懶懶地探出身子向天空瞧了瞧。(鞏固生字,正確朗讀)

  5.教師范讀重點段(第6自然段),學生圈出本段中的動詞,并配上動作,練習朗讀。

  6.播放種子生長的動態畫面,學生直觀感受種子是怎樣破土發芽的。

 。ㄋ模w納總結,深化主題

  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我們進一步掌握了自主識字的方法,初步了解了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溫度、水分、空氣和陽光這一科學知識,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也希望每位同學做一個細心觀察,熱愛科學的好孩子。

 。ㄎ澹┩卣寡由,自主實踐

  課堂不是語文學習的終點,而是語文實踐的起點。要引導學生在課堂延伸中走入生活,進行實踐。針對《種子》一課的特點,我布置的作業是:讓學生在家里親自種下幾粒種子,自己管理,認真觀察種子發芽的過程,然后用幾句話寫下來。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四、板書設計

  春風吹

  春雨下

  陽光照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艷。

  1、本課作者賦以烏鴉人的思維,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學中抓住“到處”一詞理解烏鴉口非?,找到水不易,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理解課文也就成為本課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成了本課時一年級學生的難點。

  2、本文在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播放了一段烏鴉在烈日下苦苦找水的動畫,讓學生在一開始就能體會到烏鴉的艱難處境,從而完成一種角色的轉換,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讓學生在潛意識中能以第一人稱的態度來學習課文,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本文,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參與課堂教學。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在烏鴉找到水的畫面中有意添加幾塊小石子,給學生一些暗示,也給學生的聯想作一鋪墊。

  3、本課設計的第二個實驗點是如何充分挖掘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的影、音結合優勢及動畫功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瓶子的形狀、裝水的多少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烏鴉喝不到水。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會有一個難點,加入小石子后為什么烏鴉就能喝到水?于是我就設計了一段石子填水的動畫,相信學生看了動畫以后就能比較容易地理解烏鴉為什么可以喝到水了。學生在背誦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把烏鴉找石子喝到水的動畫再重放一遍,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和條理的梳理,提高學生理解記憶的能力。

  4、在教學生字的時候,通過對課文中句子的講解而滲透句不離詞,詞不離字,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本課生字。

  5、本篇課文分兩課時完成,本次講授第二課時教學任務。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⑴復習、鞏固第一課時所學字詞。

  ⑵通過多種方式朗讀、感悟課文;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2、過程和方法: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誦。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在別人有困難時要熱心幫助,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于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體驗法。通過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的第一課時,我采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丑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蛞环N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老人”的孝敬。聯想到識字二里三字經練習冊中的“鴉反哺”這一內容,也便使孩子在輕松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仿佛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由于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許多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這個字象什么或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自學要求:

  A、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B、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C、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學習中我采用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師準備字謎,如:水車千斤重(漸),拿出實物如:瓶子,石子,教學(瓶、石),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渴),邊做以游戲讓學生尋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舉起來,“喝”和“渴”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并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么。

  C、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指導書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可聯系“河、右、力”來指導寫字,特別指出“可”字橫要長,豎鉤起筆不在橫的最右邊,“辦”字左點不同于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三)解疑讀文感悟

  1、解答疑惑,繼續質疑。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么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統領本段。

  先可讓學生做做動作,烏鴉飛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樣東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樣?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特別指導好“到處”一詞的朗讀。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難呢?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并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照文字旁邊鮮艷、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瓶口小”等原因。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了。可采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著,還是走吧!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并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去過紫金山嗎?今天,老師想再帶領大家來認識一座山,它的名字叫“華山”。(板書,齊讀)這個“華”字是個多音字。(板書)

  2、你們去過華山嗎?那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吧。ǔ鍪緢D片,簡要介紹)華山在我國的陜西省,它又高又險,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登華山的路只有一條,而且曲折難走。

  3、古時候,7歲的寇準登上了華山,還寫了一首詩,題目就叫做“詠華山”。(板書,齊讀)這首詩,大家都會讀嗎?試一試吧。R誦古詩)

  二、學習課文

 。ㄒ唬┏踝x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指名讀,分行帶讀

  3、再次自讀課文 ,邊讀邊想,你從文中知道了什么。

 。ǘ┓侄螌W習

  1、你們覺得華山怎么樣?(高、美麗等等)板書:高

  2、是呀!課件出示:華山真高。(指名讀)

  3、華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們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說,要5座紫金山加起來才能和華山相比;蛘哒f,要600多層樓才有華山那么高。課件出示:華山真高哇!(再指名讀)

  4、華山這么高,爬到山頂容易嗎?你能不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讀一讀?(理解“艱難”)。(指名讀詞、句子)

  5、雖然難爬,但華山頂上卻是別有一番景色,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配樂范讀三、四兩句,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6、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相機板書:藍天、山、太陽、白云)

  7、自由讀這兩句話,邊讀邊想想藍天、山、太陽、白云在哪兒?課件出示: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8、(指名讀,指名說它們的位置)相機在黑板上畫上簡筆畫:在頭上、在腳下、那么近、山腰間。

  9、看到的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可以做動作)

  10、你們讀得真好!老師比原來更喜愛這這雄偉的華山啦!我想要贊美它一下!師朗讀第一節。

  11、你們也能學著老師的樣子來贊美華山嗎?課件出示:啊!華山真高哇!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12、站在華山頂上,小寇準和我們一樣感受到了華山的雄偉、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動,已經--情不自禁了。(出示詞卡,指名讀)

  13、小寇準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這首詩。

  課件出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齊讀

  14、你讀懂了那一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其實課文里就藏著這首詩的意思,你能找出來嗎?

  15、配樂朗誦詩歌,加上動作。

  16、寇準用短短幾句詩就寫出了華山的高和美,怪不得先生“連連點頭稱贊”。誰能學著先生的樣子來夸夸他?

  17、7歲的寇準已經能寫這樣的好詩了,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嗎?

  18、再次配樂朗誦詩歌。

  19、小朋友們,課文學到這兒,你們對華山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們喜歡華山嗎?(通讀全文)

  三、學習生字

  1、小寇準的詩得到了先生的贊揚,小朋友們,你們想和他一樣嗎?那么,老師要看看今天哪個小朋友寫字時最認真,姿勢擺得最端正,老師也會對你連連點頭稱贊的。

  2、看與、齊、稱三個字的筆順。

  3、這三個字,你用什么好方法可以很好的記住它們?

  4、師范寫,提醒學生注意關鍵筆畫。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強調寫字姿勢。

  《詠華山》說課稿

  一、說教材: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采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程——“文包詩”。課文敘述了寇準跟先生登華山時詠詩贊華山的事,描繪了華山的雄偉壯麗,也贊揚了寇準的聰明才華。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文章妙在作者先點孩子隨同先生登山,末點孩子姓名和年齡,重點放在登山吟詩上,以此表現少年寇準的才華出眾。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無論寫爬山還是寫山頂景觀,都緊扣一句話:“華山真高!”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詩,并提供了與詩緊密相關的背景知識、創作本詩時的具體情境和作者情況。課文配有情境圖,再現了華山壯麗的景色,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課文和古詩,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本文篇幅較短,內容孩子之前也有過接觸,所以想嘗試用一課時上完,部分生字的書寫留到寫字課進行。

  二、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孩子年齡小,本身的登上經驗也很少,所以無法想象登上高山后的感受。再加上我班學生調皮的較多,上課注意力堅持不長久,易走神,所以教學時我采用了圖片、畫簡筆畫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和難點: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并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

  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四、說教法、學法:

  四、教法學法:

  (一)創設情境

  用多媒體、情境圖等手段再現華山的壯麗景色,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從而使學生對華山有一個比較鮮明的感性認識。

  (二)讀中感悟

  語感的形成重要途徑就是讀,因此在本課中引導他們在讀中自悟,自己悟出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道理,讀為主,并以情導讀,將語言文字還原成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要求學生理解華山是十分高大的。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為此,在教學這幾句話時,應充分發揮多謀體計算機的輔助教學功能,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畫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借助具體的`畫面,更深層地理解語言文字。讓靜態的文字動態化,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通過簡筆畫的展示,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腳下,山腰間”這些詞語,讓學生說說對這些詞的理解。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三)自主參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語文課程標準》實施的一個新理念。在閱讀華山風光的課文時,讓學生通過讀、找、議、悟,體現華山的高而美,理解詩句的意思。

 。ㄋ模┥纸虒W

  在教學生字時,應培養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我想讓學生自己說說怎樣記住這些字,它的筆順應該怎樣,凡是學生能說、能講、能懂的,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解決筆順和部首時,利用動態演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ㄎ澹┌鍟O計

  本課板書突出一個高字,配以簡筆畫,理清課文脈絡。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

  【說教材】

  《村居》是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本中一首普通的古詩。它是清代詩人高鼎寫春天景色的名篇,它的“春之景“和“童之樂”兩幅畫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人景交融的“春之圖”都融合在這一首“春之詩”中。它是寫景詩歌的代表作之一。我用了一個課時來完成這首詩歌的學習。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的基本含義和詩歌的人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病⒃诶斫獾幕A上背誦詩歌。

 。、詩歌拓展:以這首詩為跳板,讓學生在課外去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詩歌,并背誦下來,看誰背的又多又棒。

  【說教法】

 。、教授古詩:

  因為這首詩是一首描寫春景的古詩,描繪了春天特有的景物,每句詩仿佛都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所以我讓學生采用畫“簡筆畫”的方法,畫出古詩中的各種景物,這樣用來加深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

 。病⒐旁娡卣梗

  這是這一節課的重點,讓學生把課外收集的古詩詞進行背誦和默寫,這樣讓學生既能把以前學過的古詩詞進行復習,又能把沒有學過的古詩詞先一睹為快,這樣的效果也比專門為了背誦而背誦要好很多啊。

  【教學過程】

 。薄⒊醪綄W文:

  先指導學生去初步了解每句詩的大概內容,看看寫了那些景物,分別是什么樣的。

 。、畫圖學文:

  在讓學生把這些景物結合詩句用簡筆畫畫下來,再把詩句寫在畫的旁邊,做到畫中有詩,詩旁有畫。

 。、拓展學文:

  利用學生的古詩積累來說說有那些寫春景的詩,寫景的詩……

  【教學理論】

  《村居》是一首寫景的古詩,再好的文字不如直觀的畫面,又是學生親手畫的,能畫出來的學生相信對古詩應該有了相當深刻的理解。在新課改的春風下用一種寫生的方法來學習寫春景的古詩,相信這本身就比較有趣味吧!

  讓每一首古詩變成一幅幅美麗,充滿色彩的畫卷,讓可愛的學生在其中自由自在的玩耍,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一.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 教學目標

  根據20xx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蘇教版“文包詩”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并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

  四、 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本課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后聯系、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1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紀、皇、帝、慶、祝宮、進、運、帶、踢、自、己”

 。1)、指名讀、齊讀

  2、出示寫過的生字“紀、慶、進、運、帶”

 。1)、指名讀并組詞,全班跟讀。

  二、學課文

  1、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主要講了什么?(出示第一自然段投影)

  相機出示“圓圓的身體,個頭不大,年紀可有一大把嘍!

  2、指名讀

  3、指名上臺表演,評獎。

  4、齊讀

  過渡:是啊,足球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關于足球的歷史,讓我們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些什么?

  1、自讀

  2、交流

  (1)、點出“很久很久”“中國”讀好、自豪

  (2)、“只有……才”師:可見足球是件非常高雅的活動。

  (3)、“他們在皇宮前…….里”(放動畫)

  師:有誰對當代的足球有更多的認識?

  1、指名說

  2、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許多年過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運動。

  師展示何以為流行:大連的足球建筑,足球的望遠鏡,足球報,印有足球圖案的衣服……

  師:小朋友們再來看這兩張圖,人們都在干嘛?(歡笑)是誰帶給他們“歡笑”(足球)

  平時生活中你或你的家人有沒有這種舉動?說說怎樣的?

  1、指名交流(球迷)

  2、師:足球為我們帶來了許多歡笑,那么課文中的最后一句中“我就覺得自己也是快樂的了。”什么意思。

 。1)、指名說(能給別人帶來歡笑,自己才是最快樂的)

 。2)、指名讀最后一句

  過渡:課文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足球,你還知道足球的什么知識?

  1、交流

  2、齊讀全文。

  三、教學生字

  1、出示“宮、慶、祝”

 。1)、認讀,并組詞。

 。2)、說說如何識記。認識新偏旁。

 。3)、師范寫,生書空。

 。4)、生描紅,師巡視。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本篇課文以時間為序,通過童真、童趣的方式描寫了一個小朋友在不同的時間應該做的事,以及他的心里想法的變化。以課文中的小朋友為例,來告訴同學們應該有時間觀念,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并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做有益于我們身心成長的事。

  二、說目標

  1.會拼寫、拼讀本課13個會認字,能按正確的筆順寫出本課的七個會寫字,認識一個新偏旁。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以及理解本課的詞語。

  3.感受并理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時間觀念,明白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養成有規律的生活學習的良好習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教學難點是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同學們都形成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三、說教法

  本課采用自主識字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愿意識記的字、自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老師的引導只是體現在恰到好處的點撥上。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隨著學生經驗的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并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在課文感悟中,使同學們能把課文和自己的生活實踐聯系在一起,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四、說過程

  為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ㄒ唬﹦撛O情境,揭示課題

  1.教師設問學生,你們每天都是幾點睡覺,幾點起床,幾點上學,這些事情都是你們自己愿意做的嗎?引出課題。

  2.板書課題:一個接一個。讀題。

 。ǘz查預習,學習會認字

  1.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圈劃生字。

  2.教師拼讀生字,學生跟讀。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會認字的巧記方法。

  4.教師點評:本課的會認字中“接”的拼音是“jiē”不是“jīe”;“覺”是一個多音字,可以讀“jiào”,組詞(睡覺),也可以讀“jué”,組詞(感覺);“夢”可以拆開來記:木木夕;“伙、伴”都是和人有關系的字,所以偏旁是單人旁;“卻”的拼音是“què”而不是“qùe”。

  (三)重點品讀,理解感悟

  1教師找同學朗讀第一段,同時同學們思考:這一段里小朋友都做了哪些事,他更喜歡哪一個?(學生回答:做了玩踩影子游戲和回家睡覺這兩件事,他更喜歡玩踩影子游戲。)

  2.教師講解:課文中的小朋友雖然更喜歡玩踩影子游戲,但是他依然選擇了回家睡覺,因為他知道到了該睡覺的時間。而且他知道睡覺有睡覺的好處“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夢”。講解“各種各樣”這個成語。

  3. 教師找同學朗讀第二段,同時同學們思考:這一段里小朋友都做了哪些事,他更喜歡哪一個?(學生回答:做了睡覺和起床上學這兩件事,他更喜歡睡覺。)

  4. 教師講解:從文中“要是不上學就好了”這句話能看出他更喜歡睡覺。課文中的小朋友雖然更喜歡睡覺,但是他依然選擇了起床上學,因為他知道到了該上學的時間。而且他知道“去了學校,就能見到小伙伴,多么開心哪!”。

  5. 教師找同學朗讀第三段,同時同學們思考:這一段里小朋友都做了哪些事,他更喜歡哪一個?(學生回答:做了玩跳房子游戲和上課這兩件事,他更喜歡玩游戲。)

  6. 教師講解:從文中“唉,要是沒有上課鈴就好了”這句話能看出他更喜歡玩游戲。課文中的小朋友雖然更喜歡玩游戲,但是他依然選擇了去上課,因為他知道到了該上課的時間。而且他知道“聽老師講故事,也是很快樂很有趣的呀!”。

  7.教師朗讀最后一段。請同學們思考這兩個問題。(學生思考,并交流想法。)

  8.教師講解:以課文中的小朋友為例,來告訴同學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時間觀念,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明白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并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做有益于我們身心成長的事。

  9.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從前往后按段落來朗讀課文。對于朗讀的較好的同學教師應給予獎勵。

  在本環節,學習課文和字詞的同時,注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不管是老師帶讀還是學生感悟,都是精心設計,使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形成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并讓學生自己組織句子充分表達出來。

 。ㄋ模┳R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7個生字。

  2.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筆順,書空,記住筆順。

  3.怎樣寫才好看?學生交流寫字的要領。

  4.師范寫,生練寫,再投影作品展評。

  5.引導學生巧計生字,比如加減法記憶:禾+中=種;比較記憶法:樣和伴比較;分類記憶:伙和伴的偏旁都是單人旁,過和這的偏旁都是走之旁。

  在寫字教學時,發揮教師的示范性作用。通過展示平臺,教師一筆一畫的來教學生書寫。雖然,這樣的書寫速度很慢,但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正確的書寫習慣。

 。ㄎ澹┱n后鞏固,布置作業

  1.熟記會認字,掌握會寫字。

  2.以記日記的方式寫一寫,你每天要做哪些事,哪些是你喜歡的,哪些是你不喜歡的,為什么要做不喜歡的這些事。

  五、說板書

  教師設計以時間為序,板書“月夜(踩影子游戲)——睡覺(做好夢)——起床(上學)——課間(跳房子游戲)——上課(老師講故事)”,可以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接一個”,板書的藝術化是低年級教學的有力促進。

  六、說效果

  本課的字詞學習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適時點撥的方式,這樣比教師單純的講授方法更容易讓學生記住字詞。一年級是打基礎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候,而學生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學了這篇課文可以讓同學們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在課文品讀中,教師適時的把課文和同學們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更能使同學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催生形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想法,達到教學的目標。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3

  在理想的教學設想中,我們走入第一個環節:(出示課件7)

  一、看圖激趣啟智怡情

  教學的藝術光點是注意。因此,在上課伊始,我把一幅古人賞月意境圖帶到課堂上,并用言語激趣:“孩子們,天上有兩位大將經常為我們值班,白天,在晴朗的天氣里,太陽公公就按時上崗;到了晚上,有時月亮婆婆就悄悄地陪伴我們入眠。(出示課件8)看,今天晚上這輪月亮又高高地掛在了天上,瞧,它像什么?這樣的激趣設疑,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引起了他們對月亮無限的遐想。接著,我順勢一轉,說道“你們真是一群充滿想象力的孩子。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看到圓圓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由望月寫下的一首詩(板書詩題)《古朗月行》此時我強調“古”和“朗”是本課要認識的生字,讓學生跟讀后,認讀課題。(出示課件9)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談話看圖導入新課,既迎合了孩子們的好奇心,激起學習的興趣,又抓住了課文主線,更拉近師生、生本之間的距離。

  也為第二個環節(出示課件10)的教學鋪路搭橋。

  二.初讀會文多元識字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也為了讓古詩的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我在初讀課文之前先讓學生邊聽課文錄音邊想象畫面,達到境由心生的地步。(出示課件11)之后在充滿意境的想象中,我引導學生自主讀文,把古詩讀通順流暢,并采取多元評價激勵學生讀出詩的韻味。也為激發學生認識生字做了鋪墊。

  緊接著我發揮榜樣的力量,挑選班中讀詩最投入的同學再次深情朗讀這首古詩,并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生字、圈畫出帶紅色拼音的生字。(出示課件12)讓學生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初步掌握本課的生字。(出示課件12)去掉拼音后讓學生們再次認讀生字,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交流識字方法、做“心有靈犀”的游戲、給字娃娃找朋友等方式讓學生牢牢掌握生字,靈活運用生字。化有限的知識體系為無限的學習空間,延展學生學生的寬度。因為(出示課件13)

  【設計意圖】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就是識字教學,根據學生的識字規律,生字在學生眼前反復出現,學生多種形式地讀,使得學生在腦海中形成記憶,進而逐漸認識、掌握,掌握熟練以后慢慢的就可以運用了。本課教學重點也凸顯了出來。

  三、圖文結合讀誦體悟(出示課件14)

  緊接著我和孩子們一起進入這首古詩的“深潭”,去體會古詩帶給我們的那份厚重和韻味。老師的范讀此時會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我隨著韻味悠長的古樂,深情吟誦:(師范讀)。(出示課件15)讓學生在于無聲處通過老師的示范引領自然了解五言古詩的讀法,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出示課件16)之后我用充滿誘惑力的語言描繪古詩所描寫的畫面,(描述)適時板書(白玉盤瑤臺鏡……)學生感受到了古詩的意境美。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我順勢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緊接著我適時點拔,在接讀中逐漸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出示課件17)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讀、悟、誦,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使學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由此突破教學難點。

  四、寫中磨技延伸厚學(出示課件18)

  在學生的有意注意達到高潮之時,我把學生引入再次注意階段。將生字書寫切入本環節。(出示課件19)我先讓學生們一起齊聲認讀已經在記憶庫中保存的生字,以鞏固學生對本課生字的掌握。接著通過學生自主發現,尋找這些生字結構的不同,通過重點指導“呼、青、玉”的書寫,(板書:呼、青、玉)讓學生掌握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獨體字的寫法。通過多元評價,讓孩子們的字體有模有樣,有提有頓,有棱有角。小紅花的適時派送也增強了孩子們書寫的信心,并起到了激勵效果。(出示課件20)

  【設計意圖】學會書寫生字,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一年級學生書寫生字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通過分類指導不同結構字的寫法,讓學生們產生寫字的興趣,掌握寫字的方法。

  當學生的心情處于學習的亢奮狀態之時,我順應學情,將學生引入學習古詩的積累、拓展階段。(出示課件21)并為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了解詩人李白,搜集李白所寫的古詩,為日后的古詩誦讀比賽做準備。(出示課件22)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課外搜集關于李白的古詩,將課內學習古詩的方法引申到課外,這樣課內外有機結合,學生就會樂意去讀,自覺去讀,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畫龍點睛說板書](出示課件23)

  本節課的板書是在學生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意境中自然生成的。(出示課件24)

  12.古朗月行

  白玉盤

  瑤臺鏡

  【設計意圖】有人說,好的板書就是一份微型教案,帶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力,是課文教學最“濃縮的精華”。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4

  《好學的爸爸》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以第一人稱來寫,告訴我們“我”的爸爸勤奮學習,成為電腦高手。文章淺顯易懂,富有童趣。

  這節課我設計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課文主要是通過人物對話來向同學們展示爸爸好學的特點,目的是想通過朗讀悟出爸爸的好學,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本文時我先抓住課題目“好學”打開孩子們思考之門。以“充電”一詞貫穿全文。讓孩子們思考“從課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爸爸的好學?”(配合插圖進行教學) “爸爸怎么成為高手的呢?”這兩個問題幫助孩子們進行文本的閱讀,讓孩子們進入閱讀實踐,從而體會到“爸爸的好學精神”,達到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目的。明白現今的社會需要我們不斷地充實自己,學習是終身的這一道理。

  其次,本課的對話較多,是練習分角色朗讀的好內容,因此在閱讀方面,除了聽課文錄音、自主閱讀、同桌互讀、男女生分讀外,我著重指點角色的朗讀訓練,讓孩子們在讀中促思維,思后再悟讀,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后,在教學中我又充分地創設對話情境,如“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高手,怎樣才能成為高手呢,你學了本課后有什么想法呀!弊寣W生有機會獲得成為一個高手的感性體驗,加強成才教育。 不過,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基本是為孩子們識字服務的,因此生字教學也是本課的重點。

  本課的生字中有兩個部首“饣、冂”,在第一課時時我已經引導孩子們認識部首的意思,進行識字教學。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5

  《國旗》這首兒歌雖然只有短短的三節,但這首兒歌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網上收集了許多資料,這樣進行教學的:

  1、葉瀾教授說:“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涌動。”而激活語言、激活課堂、激活學生最佳的方法之一應是欣賞。上課伊始,我讓學生觀察天安門廣場解放軍叔叔升旗儀式,精心創設升旗的大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讓學生說說觀看升旗儀式后的感受,讓學生把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這一環節的設計給靜態的學習材料賦予了生命,讓鮮活的學習個體與之進行對白,進行碰撞,生成新的有價值的東西。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又讓學生在欣賞鮮活的情景中生成初步的表象,自覺形成樂學、會學的學習習慣。

  2、我讓學生在小組長地帶領下自主識字,記憶字形,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讓學生利用生字卡片自主識字,享受自主學習的樂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同時,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一種平等、民主、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學習起來自然興趣盎然,輕松愉悅。

  3、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倡導“從做中學”,陶行之先生倡導“教學做合一”,都是強凋讓學生在自主的實際操作中的活動中獲得體驗,獲得終身學習、自我發展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發展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理解兒歌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讓學生在個性化地朗讀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帶著問題走進教材,帶著結果走出教材。以讀代講,以思代問,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出示與該段落相關的課件,圖文共賞,采用師生共同細研細賞,品味精美詞句段,在感悟語言表現力中不但體會了文中的思想感情,還掌握了讀懂一篇文章的方法,為今后的自主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落實了教學的三維目標。而教師的相機引導、點撥,讓學生再次感受語言的表現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時地鼓勵,又縮小了班級中個體兩級分化的現象。

  4、在寫字時,我玩了一個拋球游戲。讓學生選擇要寫的字,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另外,我采用賽讀、評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加強朗讀訓練,力求熟讀成誦。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一年級語文下冊說課稿11-14

語文一年級下冊《夜色》的說課稿06-15

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1-03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02-17

一年級語文下冊《胖乎乎的小手》的說課稿02-11

《識字6》一年級語文下冊說課稿06-13

《小鷹學飛》一年級語文下冊說課稿06-14

一年級語文下冊《夏天的夜晚》說課稿03-20

一年級語文下冊《放小鳥》說課稿06-10

一年級語文下冊《1春筍》說課稿06-1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婷婷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另类一区 |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国产亚洲 |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宝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