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500字的讀后感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讀后感內容,歡迎查看!
《煙壺》讀后感
《煙壺》是鄧友梅市井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小說的主人公叫烏世保,是前清八旗子弟。祖上世襲的職位到他這一代時,被其伯父門里襲了。他閑散在家,靠祖上留下的一點家產安分守己地過日子。一次,他和朋友壽明出城外游玩,回來的路上被自己家的旗奴徐煥章的車子碰了。烏世保把徐煥章教訓了一頓。徐煥章仗著日本人做靠山,串通刑部堂官把烏世保投到一監獄。
在牢里,烏世保認識了兩位朋友,一個是庫兵鮑兄弟,一個是在煙壺內作內畫和燒“古月軒”的藝匠聶小軒。聶小軒感慨自己的身世和未知的命運,教烏世保在煙壺內作畫的技法,把祖傳的“古月軒”技術也口授給了烏世保。在壽明的努力奔走下,烏世保結束了一年零八個月的鐵窗生活。可他的家早已家破人亡。為了生存,他放下八旗子弟的架子,住進破舊的旅館,開始作內畫為生。
這期間,聶小軒也從監獄回了家,他盛邀烏世保到他家和他一起畫“古月軒“。烏世保在聶小軒的指點下,掌握了”古月軒“的技法,并表示要全心全意地憑手藝吃飯。
清政府要派人上東京去向日本政府賠罪,徐煥章建議把八國聯軍在北京的”行樂圖“燒成”古月軒“作為禮物送給日本人,聶小軒看了圖案后,決定不從,烏世保也表示:我不能當亡主義國奴。最后,聶小軒把手伸進車輪里軋斷,以至燒不成煙壺。
這篇小說具有獨特的藝術技巧,通過一個小小的煙壺把滿清的王公貴族,八旗子弟、侵華帝國勢力、工匠藝人、三教九流等融在一起,構成一幅內涵豐富的北京風俗畫。
《家》讀后感
《家》作為那個時代的著作毫無疑問沾染了那個時代的精神:新思想、新風潮、新社會。這是“五四精神”烙印在當代文學的印記,最顯眼的印記。而這印記,又在巴金先生的筆下被放大,折射出了當代的人事與俗事。
整本書給我的印象最深的地方并沒有,因為相比之下小說永遠是更喜歡屬于自己時代,作者是寫向這個時代的人的書。但這并不代表我對《家》沒有印象。在小學語文課本上,“嵌”字可是深深的嵌在我的腦海里。對我說起巴金,首先反應的是“這是位文學巨匠”,接下來就是“嵌字果然傳神入味”。
也許你會嘲笑我,但我仍然敢說《家》已經不可挽回的過時了,五四精神的核心是民主與科學,五四運動時核心是不可或缺的,但現如今民主已經深入人心,或者換句話說如果不民主則國恒亡;科學已經隨手可見,國家的發展都是科學的原因,人們無法回到沒有科學的生活。五四精神的核心雖然在當代處處吻合,可到現代來卻格格不入。即使現代生活是因為當代精神發展演變而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請務必去認真做好。否則因為發展和演變出的`東西卻沒有原物的優點這不得不讓人鄙視發展與演變的無意義與無目的。
我相信發展與演變永遠是向更好的方向前進。《家》給我帶來的對五四精神的思考讓我的閱歷與世界觀更加完善了,五四精神在歷史上不可磨滅,但發展與演變后它將更加適應與適合現代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
小巴掌童話讀后感
《小巴掌童話》是張秋生爺爺的作品。在這個神奇的小巴掌里,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讓人快樂,有的讓人難過。只要你去讀它,讀著讀著你就入迷了,仿佛進入了故事中。在那里,有無數的朋友與你快樂玩耍,讓你開心無比。一個個故事的場景在你身邊浮現,幽默、感動、開心。
小巴掌童話里的故事不但優美,而且蘊含很多做人的道理。例如《小精靈念錯了咒語》,讓我知道友誼才是最珍貴的;《烏漆墨黑的怪物》讓我懂得智慧能戰勝一切;《早上好,朋友》告訴我禮貌不僅可以讓別人開心,更會讓自己開心。
在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奇古拉國王的故事》。它講述了一個國王的所作所為。奇古拉國王是個有點任性、有點幽默的國王,他總是跟個孩子似的做這樣那樣的錯事,也總是會提些稀奇古怪的要求。他會要求御廚給他做兩公里長的面條,也會偶爾脾氣暴躁,還會和別人打賭,發布的詔書上也會有錯別字。他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可我還是很喜歡他,因為他知錯能改,是個誠實勇敢地好國王。他會跟御廚認錯,表示再也不提稀奇古怪的要求了;他能接受奶媽的批評,說明他尊重老人;他和別人打賭輸了,會勇敢地接受懲罰;他寫了錯別字,會向老師道歉并在詔書后面訂正錯別字。多么可愛的國王啊!如果,我也是他們王國的公民,我想,我會愛上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