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議論文論據素材摘抄
中國歷史上名人輩出,這些經典的素材也是寫議論文的重要論據,各位高考考生若能派上用場,定讓自己的作文文采飛揚,獲得理想的分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議論文論據素材摘抄,一起來看看吧。
議論文論據素材摘抄1
1、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于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
但是,后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分析:“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岳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當外侮當前,人們總是以岳飛為榜樣,堅決抵抗。
話題:“國難見忠心”“國家與個人”“忠君與愛國”
2、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話題:“責任”“愛國”
3、不為五斗米折腰
東晉詩人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有一次,郡里的督郵到彭澤檢查公務。郡里派人送信給陶淵明,要求他做好迎接準備,也就是備好禮品,備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來迎接。
陶淵明氣得將信撕得粉碎。他大聲說:“我決不為小小縣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家伙獻殷勤!”說完,脫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辭官回家了。
分析:沒有高尚的品德和氣節就無法做出這樣的舉動。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傳,這正是人們對高尚品德和氣節的追求與向往。
話題:“品德與氣節”“人生的追求”
4、魯迅為國棄醫從文
在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黑暗年代,魯迅抱著醫學救國的熱情東渡日本留學。當他從電影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眾、周圍卻擠滿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的”。他毅然棄醫從文,立志用手中的筆來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的靈魂。
分析:個人的理想重要還是民族的振興重要?魯迅選擇了后者。在那“風雨如磐暗故園”的時代,這樣的選擇又是何等偉大。
話題:“理想和現實”“選擇”
5、朱自清不吃嗟來之食
我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XXX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美援面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并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舍。”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后不買XXX配給的美國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分析:貪賤不能移的'骨氣在朱自清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吃美國“救濟糧”不僅是高貴人格的表現,更是國格的表現。
話題:“骨氣”“人格和國格”
6、陸游氣吞殘虜
陸游一生以詩文為武器,抒寫抗敵御侮、恢復中原的激越情懷和有志難伸的憂憤,氣勢雄渾,感情奔放。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杰出的愛國詩人。
分析:陸游的愛國詩篇沒有矯情,沒有妥協,從中可窺見到詩人強烈的民族氣節。
話題:“文學的力量”
7、王國維之死
王國維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奧的一筆是他的死。
關于他的死,趙萬里《王靜安先生年譜》有如下記載:“五月初二日夜,閱試卷畢,草遺書懷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飲食,赴研究院視事亦如常。忽于友人處假銀餅五枚,獨行出校門,雇車至頤和園。步行至排云軒西魚藻軒前,臨流獨立,盡紙煙一支,園丁曾見之,忽聞有落水聲,爭往援起,不及二分鐘已氣絕矣,時正巳正也。”
由此大體可以推測,王國維的死,不僅是一種主動的選擇,而且平靜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約會,沒有絲毫激昂的成分。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平靜,為王國維在文化史的坐標系上圈定了一個獨特的位置。他并非死于具體的時事,而極可能是死于對他身處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對于中國文化中某些無法補救的缺失的絕望。從大的歷史觀來看,他的死,不僅不拘泥于一些具體時務,更超越了個體生命;他以死來將自己同淪落的文化分割開來——他看到,倘肉體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滅,所以,只有以肉體的死,換取精神的永生。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處。當時恐怕只有少數有同感者看穿了這一點。
分析:寧靜無悔的選擇,似乎在追求著什么,也許是中國知識分子那內心深處的一種恬然吧!
話題:“選擇和追求”“死亡與永生”
8、絕不氣餒的賈平凹
賈平凹在大學中文系讀書時,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他連連在校報上發表詩作,并逐步將作品投向社會上的大小報刊,盡管那時他收到的退稿單比稿費單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氣餒,一如既往地看書、寫作、投稿,終于獲得成功。20年來,他以一枝靈秀之筆,寫下了七八百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數十次獲得國內外各種文學獎。
分析:毅力是一種閃爍著勇敢者光芒的品質。失敗了,不可怕,做一個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話題:“寫作之路”“堅持就是勝利”
9、蘇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派蘇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蘇武受牽連被扣押。匈奴單于采用各種手段,軟硬兼施威逼蘇武投降。然而蘇武在刀劍下昂首不動,在甜言蜜語中側耳不應。他對前來勸降的匈奴官吏說:“以死報國,是我早就下定了的決心,只要能對國家有所貢獻,即使是受刀劍,下油鍋,肝腦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
他都沒有低下那顆高貴的頭。匈奴首領單于最后無計可施,只好把他趕到荒無人煙的“北海”,與羊群為伴。19年后蘇武歸國時已是須發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敢于以死報國,是蘇武忠貞的集中體現。正是如此,他才成為幾千年來愛國盡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
話題:“愛國”“忠貞”
10、曹雪芹戲謔權貴
清末著名文學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卻從不趨炎附勢,巴結權貴。據說有個都統老爺過生日,下帖子攤派送禮。曹雪芹請人挑上兩壇清水,自己拿著一副對聯畫軸送去。正當都統老爺喝著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時候,曹雪芹把對聯掛了過來,上聯是“朋友之交”,下聯是“淡淡如水”,把這位都統老爺戲謔得尷尬難言。
分析:在清貧的生活中,能做到不趨炎附勢,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節操的人,是值得人們尊重的。
話題:“人的品格”“自尊與他尊”。
議論文論據素材摘抄2
第一部分
(1)忠與義——《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水滸傳》一書傳達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義”:忠肝義膽。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在《原道》一文的開頭就說:“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為義”(博愛就叫仁,有效地實行仁就是義)。只涉及到個別人或少數人的較小范圍的,或較低層次的,可以稱之為小義;關系到國家、民族、全局的,可以稱之為大義。志士仁人的大義凜然,烈士的慷慨就義,以及見義勇為,奮然起義,當屬大義。根據特點的不同,又可以分為俠義、道義、忠義等等。歸根結底,義就是利他,利人,利民,利國,利人類,利地球。決不做害群之馬,決不嫁禍于人,決不損人利己,決不見利忘義。
(2)變革與守舊——《裝在套子里的人》
守舊的別里科夫最終在變革的恐懼中死去了。是變革,還是守舊?是生存,還是死亡?這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面對的問題。急流險灘,不進則退,在這樣的大環境中,過于循規蹈矩,常常固步自封,遲早會被淘汰。變革的痛苦是劇烈的,卻也是痛并快樂著的;唯有勇敢走出陳局,大刀闊斧地破舊立新,才能打開新的局面,獲得涅槃重生!
(3)人性與純美——《邊城》
《邊城》展現給我們的是一種“優美、健康、自然”的人性之美。這種美麗不是披著華麗的外衣,而是蘊藏著淳樸的靈魂:勤勞、善良、正直、勇敢而又淳樸的品德是美,不講等級、不講功利、平等相處、和諧和睦的人際關系是美,淳樸的鄉風民俗、醇厚的人性旨趣、真摯的人情關懷也是美。美在自然中,更在人性中!
(4)推與敲——《咬文嚼字》
韓愈與賈島留下了“推與敲”的千古佳話,啟示我們在文學上要“咬文嚼字”。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聯系。我們在閱讀中,要細細品味語言,然后在其基礎上品味語言背后的思想感情。在寫作中,時時要咬文嚼字,推敲語言,從根本上調整思想感情,從而使語言與思想感情完全吻合,使作品達到最佳。福樓拜曾對他的學生莫泊桑說:“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總之,在文學語言的運用上,都不能離開這一條:精心錘煉,細細品味,從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5)詩意的生活——《說“木葉”》
我們生長在一個詩的國度里,風雅頌是詩,古樂府是詩;三閭大夫的狂放是詩,詩仙太白的神游是詩;大江東去是詩,把酒臨風也是詩。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提高個人素養的香茗。讓我們從名利場中走出來吧,讓我們放松一下繃緊的神經和勞碌的身心吧,靜靜地坐下來傾聽詩,品味詩,吟唱詩,在霞光滿天的早晨,在小雨淅瀝的黃昏,在白雪皚皚的冬季……
愛詩,其實是在愛著我們的生活。
(6)建筑與審美——《中國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曾就保護北京城墻奔走呼吁,因此遭到不公正對待。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復表達的思想是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他呼吁:“中國建筑的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國一族之建筑是反鑒其物質精神、繼往開來之面貌”。他滿懷憂患意識地提醒后人:“一個東方古國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的代表為我們文化衰落消失的現象。”(《中國建筑史》)我們通過品讀這篇小論文,研究透視其中一些關鍵語詞所傳遞的信息,感受梁思成強烈的民族情懷和高尚的審美境界。
(7)睿智和堅強——《宇宙的未來》
霍金被診斷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后,醫生告訴霍金他最多只能活兩年。在經歷了一段短暫的失望和沮喪后,霍金又開始了他的宇宙學研究。霍金后來在相對論、“大爆炸”和黑洞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被確診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論研究,仍在為大統一理論而耕耘不已。霍金現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這也是牛頓爵士曾擔任過的職位。
第二部分
(1)瀟灑與沉重——《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讀來并不能給人一種輕松感,因為在詩人看似逍遙的背后是一種憂愁和沉重。陶淵明本質上不是一個只喜歡游山玩水而不關心時事的純隱士,雖然他說“性本愛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會的。魯迅先生在談到陶淵明時說:“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題未定草》)透過“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這些憤激之語,我們感到了沉重。
(2)感懷與慨嘆——《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作為一篇贈序文,借登高之會感懷時事,慨嘆身世,是富于時代精神和個人特點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雖連遭挫折,不免產生人生無常、命運多變的怨嘆,但我們在文中更多地體驗到的卻是作者渴望濟世的抱負和自強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織,這正是文章的動人之處。作為一篇優秀的駢文,作者調動了對偶、用典等藝術手段,在精美嚴整的形式之中,表現了自然變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寫部分,文筆瑰麗,手法多樣,以或濃或淡、或俯或仰、時遠時近、有聲有色的畫面,把秋日風光描繪得神采飛動,令人擊節嘆賞。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聯,動靜相映,意境雄渾,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3)理想與自由——《逍遙游》
《逍遙游》是《莊子》一書的第一篇,莊子用超常的想像力和對比手法,表達了人應當不受任何束縛,自由自在地活動的思想。這實際上反映了莊子要求超越時間和空間,擺脫客觀現實的影響和制約,忘掉一切,在主觀幻想中實現“逍遙”的人生觀。《逍遙游》很能代表莊子的哲學思想,同時也體現出其散文的文學風格和成就。魯迅先生說:“(莊子)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
(4)親情與事業——《陳情表》
《陳情表》以侍親孝順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影響深遠。不事雕琢,不以構思奇妙見長,但感情真摯樸實,鋪敘委婉曲折,抒情誠摯深沉,敘事具體感人。雖造語平實,但詞意懇切,發自肺腑,兼之行文簡練暢達,因而歷久不衰,光彩照人。文中的一些詞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等,直至今天人們還經常引用。
議論文論據素材摘抄3
素材一:艾利斯泰·無腿傘兵
39歲的艾利斯泰并非天生的強者,即使他從數千米高空,縱深一躍,做“自由落體”運動。這個曾經的英國皇家陸軍傘兵團成員,17年前在一場爆炸中失去雙腿。和所有劇情相似,他也想“懦夫一樣”把槍管對準了自己,后來歷經磨難,成為勵志故事里完美的主人公。這位跳傘冠軍與妻子每年要完成約700次跳傘。大半迫于生計。他只想做一個“腳踏實地”、靠自己能力過日子的好男人。盡管捉襟見肘,他卻從不想要社會捐贈或者福利補貼。他堅持只要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因為“只有在空中飛翔時,我才覺得自己像一個健全人”。
素材二: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稱為“獨弦琴上練出來的小提琴家”。他的藝術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于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于激情,對同時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素材三:博迪眨眼寫作
博迪是一名法國記者。他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后四肢癱瘓,只有左眼可以活動。但他決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潛水衣與蝴蝶》寫出來,于是他要求筆錄員門迪寶協助他,每天花6小時筆錄他的著述。而他們之間的溝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動來完成。每次,門迪寶按順序讀出法語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確,眨兩次表示錯誤,然后拼成詞語。這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寫作”終于在數月后奇跡般地完成了。這本150頁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們的歡迎。
素材四:隔絕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年輕的時候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說能力,躲在一個地下室練習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時不時就想出去溜達溜達,心總也靜不下來,練習的效果很差。無奈之下,他橫下心,揮動剪刀把自己的頭發剪去一半,變成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這樣一來,因為頭發羞于見人,他只好一心一意地練口才,演講水平突飛猛進。正是憑著這種專心執著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終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大演說家。
1830年,法國作家雨果為了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寫作上,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鎖在柜子里,把鑰匙丟進了小湖。就這樣,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徹底斷了外出會友和游玩的念頭,除了吃飯與睡覺,從不離開書桌,結果作品提前兩周脫稿。而這部僅用5個月時間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來聞名于世的文學巨著《巴黎圣母院》。
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的奮斗,才更容易贏得出路。
素材五:泥濘中的腳印
韋伯是美國圣日公司一名普通的.員工。一開始他還勤勤懇懇地做自己的工作,可是后來他發現在公司里像自己這樣的人有上千個,想靠勤奮工作脫穎而出簡直是難于上青天。于是他的熱情銳減,每天漫不經心地工作。一天,公司派韋伯去城郊的一個農場送資料,農場主是一位黑人大叔。辦完事后,這位黑人大叔問韋伯:“小伙子,你在圣日公司干得怎么樣?” 韋伯苦笑著回答:“我是一名普通的員工,做著再普通不過的工作,而公司里像我這樣的人有上千個,就算我再成功,也不會有什么輝煌的業績,更不用說什么前途了!”黑人大叔“呵呵”一笑,問:“小伙子,你回頭看看,能不能找到我們走過的足跡?”
此時二人正漫步在農場的小路上,韋伯回頭看了看,平整的路上根本沒有一個腳印,于是他搖了搖頭。黑人大叔說:“找不到吧!其實我們的腳印已經留在上面了。最初這里是沒有路的,只是走的人多了,他們的腳印重疊在一起,才成了路。在成千上萬人走過的地方,是很難看到自己的腳印的!“黑人大叔說:“你看,只有在別人沒有涉足的地方,甚至是在泥濘之中行走時,才會留下深深的腳印!”
韋伯心里一震,忽然就涌起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激情。他不斷得到重用和提升,15年后成為圣日公司第四任總經理。
你發現了嗎?奮斗就像是在泥濘之中行走時留下的深深腳印,是它成就了成功。
素材六:讀料
玉雕師王先生在石材毛料市場看中了一塊石頭,一塊極普通的玉石。他用300元買了下來,想雕刻個作品。可他拿回家后端詳了半天也沒琢磨出要雕刻個什么,他就把那塊石頭放在了角落里,一放就是5年。5年后,他又把那塊石頭搬了出來,并且很快就雕刻出了一件作品:《祝福》。一個雙手合十、慈眉善目的老奶奶,一臉的慈祥和虔誠,似乎正在祝福人間萬物吉祥平安。有人想購買,而且出價高達38萬元。有人不解,一塊區區300元的石頭,雕刻也沒用多少工夫,怎么就變得價值連城了呢?這不是點石成金了嗎?
王先生說,雕刻前它不過是一塊石頭,但雕刻后卻不再是一塊石頭,因為它有了靈性和意境。我雕刻它只用了很短的時間,但為了賦予它靈性和意境,我讀料整整用了5年啊!
讀料,是雕刻專業術語,意思是說雕刻師對毛坯料的形狀、色澤、質地等原始形貌和特點進行審視,在腦中形成輪廓,最終構思出定型的雕刻圖案。
的確,這5年來,他從沒忘記那塊石頭。沒事的時候,他總愛坐在那塊石頭跟前,瞅過來瞅過去的;有時候睡到半夜會突然起來,端詳那塊石頭,有時候會徹夜不眠地與石頭對坐。他不知“讀”了它幾千遍還是幾萬遍,最終才創作出了這件作品。
沒有5年的潛心讀料。他就不可能點石成金,也就沒有這件昂貴的藝術品的面世。那塊石頭也許還會繼續寂寞地躺在角落里。所以,讀料,是他創作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過程,更是一個無人知曉的奮斗過程。
素材七:重振旗鼓創輝煌
艾柯卡是美國汽車業超級巨星,他那譽滿汽車行業的推銷術為福特公司創造了上百億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被嫉賢的老板開除了。老板把他趕到一個倉庫中的小房間,還美其名曰是給艾柯卡還沒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辦公室。在奇恥大辱面前,艾柯卡沒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擔任瀕臨倒閉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一職,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萊斯勒公司喜獲新生。僅1984年一年,他就為公司賺取了24億美元的利潤,比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潤之和還要多!頑強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輝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素材八:從根部吃起
一個大學畢業生致力于創業。因缺少資金,只好從擺水果攤做起,但那年因氣溫較低,甘蔗與香蕉的價格波動大,但大學畢業生的水果攤卻價格穩步上揚。原因很簡單,因大學生發現,顧客吃甘蔗,就是期待“甜”。于是他就此甘蔗的根部著眼,將根部削好,遞給顧客,吃起來更甜,如此,就迎合了他們的感覺而已。很多人以為,一個人的成功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秘訣,但事實并非如此,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重要的是用心去做每件事,哪怕只是賣一根甘蔗,也要想到,適當的時候給它掉個頭。奮斗需要智慧,發展需要靈感。
【議論文論據素材摘抄】相關文章:
議論文論據素材摘抄大全07-20
議論文論據素材08-27
議論文寫作素材論據勤思10-07
關于“身殘志堅”的議論文論據素材10-26
議論文關于道理論據的經典素材11-03
關于生命的議論文論據素材05-16
議論文寫作論據素材:關于機遇與淡泊04-26
關于珍惜生命的議論文論據素材10-20
10個實用的議論文論據素材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