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精選7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制度對人們來說越來越重要,制度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范。那么制度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1
一、學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組,并貫徹落實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等有關部門關于健康教育的各項工作要求。并結合學校師生健康狀況及各時期防病工作重點制定和實施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二、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由健康教育小組主管;學校全體師生、其他員工有參與和配合執行各項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的責任和義務。配備1名以上兼職健康教育人員。
三、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包括健康體檢和隨訪制度、健康信息傳播制度、健康環境促進制度等。
四、學校實行健康體檢和隨訪制度。至少每年對全體學生、教職工進行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檔案并科學管理。對存在健康缺陷或疾病的學生、教職工進行跟蹤隨訪,督促他們盡早矯正和診治。主要由后勤處負責。
五、學校要結合師生健康狀況及各時期防病工作重點,通過課內外教育活動,利用網站、宣傳欄、廣播、讀物、報刊、雜志等載體,定期向師生傳授身心發育發展知識(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傳染病、學生常見病、食品衛生與營養、慢性疾病預防、安全與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并做好健康教育檔案工作。同時,要通過參與式、體驗式的各種活動,讓師生掌握各種維護自身健康的生活技能。
六、每學期要對學校環境噪聲,室內空氣質量、采光、照明,黑板、課桌椅的設置按國家有關標準進行定期檢查監測。要按能滿足師生需要的原則設置足夠的廁所和洗手設施,并定期清潔消毒。健康教育課要納入學校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里面。
七、學校年工作計劃、年工作總結中要有一定篇幅的健康教育工作內容,要詳細、具體,能反映開課率及學生知行情況。學校要有專、兼職教師授課,有教案,教案內容與教材同步,教導處定期檢查教師教案。
八、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利用班、隊會學習和鞏固健康知識。各班級能認真積極配合衛生室開展活動者,期末給予獎勵。未按要求開展活動的班級,在期末評估時視程度不同而降等。
學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2
一、將健康促進學校工作列入學校工作計劃,加強全校師生的健康保健知識和心理健康的自我調整、保健意識。
二、確保全體教職工和學生要重視健康保健意識,切實注意、講究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營造健康愉悅的工作、生活環境。
三、繼續積極開展無煙活動,做到教室、實驗室、圖書館、會議室、教師辦公室、工會活動室、食堂等校區公共場所無吸煙現象,不向外來人員敬煙,外來來訪人員敬煙不預接受,勸阻外來人員在校區內吸煙。
四、辦公室堅持每天要有人打掃、整理,定期消毒,做到室內空氣流暢、清新,物品放置整潔、有序,環境優美、舒適,師生心理穩定、積極、健康。
五、定期對教室的采光、照明、黑板等進行檢查。定期進行食堂衛生檢查,確保無食物中毒的發生。學校的建筑和設施應符合國家有關建筑設計的規范、學校衛生標準和學生健康發展的實際要求。
六、學校環境衛生有專人負責。有定期清掃檢查制度,保證校園環境的清潔、整潔、健康、舒適、愉悅,給人美感、鼓舞。
七、加強學校與社區、家庭的聯系。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社區健康活動,定期開設家長學校,為學生、家庭、社區提供生理和心理健康保健信息。經常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嚴格執行學校制定的學生須知、中小學生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要求學生做好個人行為規范,引領社區和周邊地區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和建設。
八、各類遺棄物分類安放,能回收利用的盡量回收,盡可能使用有利于環境的產品。
九、繼續堅持開設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確保每周0.5課時,針對全校師生開設學生心理健康保健信箱,加強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老師和老師間的溝通和互助。保證教學、輔助、生活教具工具的支持和保障等。
十、繼續保證學生上好體育課,堅決確保每天在校有一小時以上的體育活動時間,鼓勵教職工多參加體育活動,定期組織校運動會,促進全校師生的健康。
十一、定期對師生進行健康體檢查,學生體質健康卡建卡率達100%。
十二、常規計劃免疫接種率達95%,計劃免疫憑證率達100%。
十三、確保體育課傷害事故和其他教育教學事故為零。
學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3
一、充分發揮學校管理的作用
1、新生入學后,及時建立學生的健康卡片,每學年對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檢查,有病及時治療。
2、貫徹以預防為主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學生中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率,做好師生保健工作。
3、做好學生生長發育、健康狀況、疾病防治的調查研究和資料統計積累工作。
4、重視做好教學衛生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做好防近、防病的宣傳工作,每學期舉辦2—3次衛生講座(包括青春期教育)。定期地進行一些常見病、傳染病和一般的衛生小常識的介紹,定期檢查學生視力,切實采取措施控制近視眼發病率。
6、實行衛生檢查評比,督促師生做好經常性的衛生清掃工作。
二、重視教學衛生,保護視力,預防近視。
要求教師做到:
1、向學生和家長經常宣傳保護視力的重要性,督促學生做好眼保健操。
2、隨時注意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看書、寫字姿勢,注意學生的用眼衛生。
3、板書要字體端正清楚,大小適中。
4、嚴格控制作業量,減輕學生過重負擔。
5、上課不提前,下課不拖堂,下課后動員學生走出教室。
6、不占用學生的自習時間和自由活動時間。
7、經常督促學生注意以下幾方面。
(1)注意看書、寫字姿勢,做到眼睛離書一尺,胸離課桌一拳,握筆時手指離筆尖一寸。
。2)按時做眼保健操,做到認真做、穴位準。
。3)課間十分鐘不看書報,不寫字,自覺走出教室,休息或遠眺。
(4)用眼時間不能過長,一般用眼45分鐘要休息一次。
(5)不在光線過強或過弱的地方和直射陽光下看書、寫字,不在臥床、乘車、走路時看書看報。
學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4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
因此,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結合本校實際,特制定相關制度如下:
一、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
為此,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3、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
4、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助人與自助相結合。
二、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個別咨詢與輔導。開設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進行個別輔導,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并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嬌治的有效途徑。對于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并轉介到醫院檢查。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建立在校長領導下,以班主任和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
五、輔導員明確職責和要求,嚴格遵守對學生的心理問題保密工作。
學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5
為應對甲型H1N1流感,學校在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晨檢、午檢、零報告的同時,面向全體教職工、進入學校的外來人員實行健康登記制度。
1、全體學生實行晨檢、午檢,班主任必須親自抓,積極做好本班級的檢查制度,對于發熱的同學,要及時聯系其家長帶回家或去醫院治療。班主任對因病缺課的同學必須及時進行病情跟蹤,每天將本班學生的健康狀況登記在案,并及時上報安全辦。
2、全體教職工及其家屬、子女每天兩次自行檢測體溫,若出現超過37.5攝氏度的現象,需立即到醫院就診,并及時向醫生聲明發熱。同時,需要向安全辦報告自己的病情,安全辦予以及時登記,并進行病情追蹤。全體教職工必須及時上報自己的異常狀況,不得瞞報、遲報。
3、凡是外來人員進入學校,必須進行健康登記,并由門衛進行體溫的測量。健康登記內容包含來訪者姓名、身份證號碼、來訪事由、聯系方式。不進行健康登記或體溫超過37.5攝氏度的,學校禁止入內。
4、門衛需認真負責,準確測量外來人員的體溫,督促好外來人員將個人信息登記完整,并及時阻止未登記或體溫異常人員進入學校。
對因故意瞞報、遲報或因工作疏忽漏報,造成嚴重后果的,學校將根據相關制度予以嚴懲。
學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6
為貫徹落實《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通知》精神,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培養體育鍛煉的能力,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管理長效機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按照學!蛾P于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加強宣傳教育引導
學校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大課間跑操、課外體育鍛煉、體育競賽、班團隊活動、家校協同聯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加強體育健康教育宣傳引導,讓家長和學生了解運動在增強體質、促進健康、預防肥胖與近視、錘煉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體育與健康素養,增強體質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二、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程
學校嚴格落實國家規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剛性要求,每周開齊3課時,確保任何教師不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與健康課程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
三、保證體育活動時間
全面落實大課間制度,每天安排學生進行30分鐘課間操活動,每節課間要求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值周生督促檢查。合理安排學生校內、校外體育活動時間,著力保障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要求班主任和體育老師利用釘釘群和微信平臺等大力推廣家庭體育鍛煉活動,有鍛煉內容、鍛煉強度和時長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強度練習。要對體育家庭作業加強指導,提供優質的鍛煉資源,及時和家長保持溝通。
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要求體育教師聚焦“教會、勤練、常賽”,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體育課教學模式,每學期讓每位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要開設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社團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課余和節假日時間積極參加籃球、排球等項目的訓練;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全員體育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體育教研組要定期進行集中備課和集體研學,適時對體育課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
五、完善體質健康管理
評價考核體系
學校把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納入績效考核管理體系。高度重視體質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參與、體育鍛煉和競賽、健康知識、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積極探索將體育競賽成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對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參加體育競賽的,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進行評價。要健全家校溝通機制,及時將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和健康體檢結果反饋家長,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六、做好體質健康監測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對體質健康管理內容定期進行全面監測,建立完善以體質健康水平為重點的“監測—評估—反饋—干預—保障”閉環體系。中學部認真落實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制度和抽測復核制度,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真實、完整、有效地完成測試數據上報工作,研判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制定相應的體質健康提升計劃。
七、健全責任機制
要統籌安排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督促細化體質健康管理規定,將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納入學校的常規管理工作中,定期召開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建立健康促進校長、班主任負責制,通過家長會、家長信、家訪等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八、強化檢查評估
學校將學生體質管理狀況納入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和教育質量評價監測體系,開展動態監測和經常性檢查評估,評估結果將作為考核體育教研組的重要依據。學校設立監督舉報電話:13781791730。暢通家長反映問題和意見渠道,及時改進相關工作,切實保障學生體質健康科學管理。
學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7
一、隔離場所設置
學校設置2個臨時隔離室,分別用于發熱、乏力、千咳及胸悶等可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教職工和學生,以及其他患病教職工和學生的臨時安置。隔離室門口設立醒目的標識,門前有“閑人免進”等提醒標識,避免其他人員誤入隔離場所。
二、隔離場所管理
(一)校醫負責對接受集中醫學觀察人員進行每天體溫檢測登記及隨訪。
(二)配備適量的安全防護用品和工作人員,專人負責職責明確,工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三)對疫情重點地區返穗人員,抵穗后進行14天的醫學觀察;其他需要醫學觀察人員的觀察時限,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四)嚴格對集中醫學觀察場所的場所、物品進行消毒,加強個人防護。
(五)集中醫學觀察場所發現有發熱、乏力、干咳及胸悶等可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應由專用車轉運至轄區指定定點醫療機構。
(六)被隔離者隨時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醫學觀察區內的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用手捂之后、飯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七)被隔離者應保持良好衛生和健康習慣。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于有蓋垃圾箱內,注意營養,勤運動。
(八)隔離場所統一由專人送餐,送到隔離區域后由衛生保健人員逐間分發。餐飲具每次使用后應嚴格按消毒→清洗→消毒的程序操作,及時消毒。
(九)無關人員不得隨便進入隔離室。上班時不得在保健室整理財產物品、藥品、臺帳,下班前檢查門窗、水電是否關好。
三、消毒隔離措施
(一)加強通風,保持環境衛生。
(二)房間內設衛生間,隔離區域相對獨立。
(三)集中醫學觀察場所房間內產生的廢棄物,不分類不分揀,按感染性廢物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中,打包好后外層噴酒有效氯500mg/-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再按照醫療廢物處置。其它物品必須經過消毒后才能移出集中醫學觀察場所。
(四)被隔離者須戴醫用外科口罩,禁止離開房間和相互探訪。
(五)原則上不得探視,若必須探視時,探視者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做好個人防護。
(六)不得使用空調系統。
(七)對隔離場所每天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如若有可疑病例或發熱人員進入,需在專業部門指導下,對隔離場所進行規范消毒處理,被觀察人員的嘔吐腹瀉物、生活污水、垃圾等處理或接觸過的所有物品都應經嚴格消毒處理后方可排放或繼續使用,患者離開后,衛生保健人員需對區域進行徹底消毒。同一室內不能同時安排不同病種的病例。
四、工作人員個人防護和隔離環境的消毒要求
(一)個人防護要求
1.進入集中醫學觀察場所的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每4小時更換1次或感潮濕時更換;戴一次性工作帽。
2.接觸從隔離者身上采集的標本和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過的物品的工作人員,轉運隔離者的醫務人員和司機,需佩戴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服、隔離衣、鞋套,戴手套,如實施近距離操作時需加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屏。
3.每次接觸隔離者后立即進行手衛生(流動水七步法洗手和手消毒)。
(二)嚴格對集中醫學觀察場所和物品進行消毒
1.日常消毒方法
(1)居住環境釆用濕式清掃,衛生間、桌椅、水龍頭、門把手、臺面等物體表面消毒,可選用清洗、擦拭、噴霧的方法。一般選擇含氯消毒劑,濃度為500mg/L-1000mg/L,作用時間應不少于30min。
(2)對復用食飲具采用消毒碗柜消毒。
(3)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可采用加蓋容器收集,加含氯消毒劑按終濃度有效氯10000mg/L-20000mg/L混合作用2h后排下水道。如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可用含過氧乙酸的應急處置包直接覆蓋包裹污染物,作用30min,同時用消毒濕巾(高效消毒劑成分)或有效氯500mg/L-1000mg的含氯消毒劑的擦(拖)布擦(拖)拭可能接觸
到嘔吐物的物體表面及其周圍(消毒范圍為嘔吐物周圍2米,建議擦拭2遍)。
(4)日常的織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1h,或采用煮沸15min消毒。
(5)轉運醫學觀察者的車輛,可用有效氯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噴灑至表面濕潤,作用60min后清水沖洗。
2.終末消毒
對經醫學觀察確定為疑似或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者,轉移至醫院隔離后,應對原隔離場所進行全面徹底的終末消毒。采用含0.5%過氧乙酸或3%過氧化氫或50mg二氧化氯,按20ml/m3的量采用氣溶膠噴霧方式進行空氣消毒消毒前關好門窗,噴霧時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對表面及空間均勻噴霧,作用60min后開窗通風。噴霧消毒后,按日常消毒方法對物體表面進行擦(拖)拭消毒。
【學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精選7篇)】相關文章:
學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精選22篇)04-08
學校衛生健康教育管理制度(通用7篇)04-25
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04-07
學校健康管理制度(精選5篇)04-25
學校健康教育制度(精選6篇)04-25
2022學校健康管理制度(精選6篇)04-25
學校營養健康管理制度(精選5篇)04-25
學校健康排查管理制度(精選5篇)03-18
學校健康教育教學計劃(精選10篇)03-30
學校傳染病健康管理制度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