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艙作業管理制度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可以接觸到制度的地方越來越多,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范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這些規則蘊含著社會的價值,其運行表彰著一個社會的秩序。什么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艙作業管理制度,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艙作業管理制度1
1、設置合適安全的'上下船扶梯,并在上下船扶梯位置鋪設安全網。
2、進入作業區的人員必須在“消除靜電”銅牌處消除人體靜電,不準帶手機、鑰匙,嚴禁穿戴鐵釘鞋、易產生靜電的服裝。
3、標明進出方向,保持暢通,夜晚設置適當的照明,照明燈具必須是防爆型。
4、清洗艙場所嚴禁吸煙。
5、進入清艙作業場所的人員必須穿戴安全帽、安全鞋和工作服。
6、在甲板作業的人員必須穿戴救生衣,并應在甲板配備適當的救生圈及救生繩索。
7、配備足夠的呼吸用防護具、防毒面具或其他防護具。
清艙作業管理制度2
船舶裝卸是個需要多環節、多工種,人機高度配合的生產活動。清艙作業是船舶裝卸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整條船舶作業收尾階段,是一個事故多發環節。需要現場指導員應根據整船作業進度提前做好安排,需要門機司機、指揮工、清艙設備司機多方協調配合。從而確保整個生產過程的安全高效。
清艙設備下艙前,指導員應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首先確認貨種是否含有有毒氣體,提前打開船艙旋梯入口,保障空氣流通,防止一氧化碳和有毒氣體對下艙工人及司機的危害。其次要檢查工人勞保用品佩戴情況,做好安全防范,并安排清艙設備提前到達碼頭前沿做好下艙準備,安排專人將吊具運至指定地點并做好安全檢查。指導員確認艙內情況符合設備下艙要求后召集門機安全員,協力單位設備隊長及人力隊長到達現場,并通知現場安質員進行現場監督。工人安裝好吊具后,門機安全員及人力隊長要嚴格檢查安裝是否正確到位,并在門機試吊后再起升進出艙。
清艙設備艙內作業中,門機司機與清艙設備司機必須服從艙口指揮工現場指揮,門機司機在抓取貨物過程中需嚴格按照指揮工指令進行,指揮工時刻關注門機抓斗位置及艙下作業設備位置,確保艙下設備避開門機抓斗運行路線。清艙工在清理艙內肋板之間含水較大的貨物,需要艙下鏟車輔助作業時,鏟斗和艙壁要保持50公分距離,避免出現貨物滑落砸傷人員的事故。清艙作業最后階段,可能需要清艙工人與清艙鏟車配合作業,鏟車司機需時刻保持警惕,車輛移動時必須先確認清艙工人人身安全。作業中如出現惡劣天氣,停止作業情況下,船方在關閉艙蓋前,指導員需結合人力隊長及設備隊長清點人數,避免出現人員被困艙下窒息的可能。
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的前提是保證現在作業安全,不能保證安全的生產是無根之木。因此,現場指揮人員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將安全理念放到第一位,確保生產安全。各類工傷事故,很大程度均為人為因素所造成。清艙作業作為散貨船舶作業中的重中之重,現場指導員及協作單位人員應在思想中提高重視程度,通過日常培訓學習、增加現場巡查次數、加強各崗位間的溝通交流,提高參與作業人員的素質,保證生產各環節的流暢,才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真正提高作業效率。
清艙作業管理制度3
1、在清艙船舶外鋪設圍油欄,確保能覆蓋整個船舶。
2、在進行蒸艙時,在管線接口處放置集油盤。
3、確保船舶甲板圍油欄泄水孔有效關閉。
4、作業時,在甲板放置足夠的防污染用具。
5、確保管線各接口穩定牢固,防止在抽艙內污油水時,發生泄漏。
6、作業時,值班人員應隨時對甲板及周圍水面進行巡視檢查,發現有溢油現象應立即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7、安全負責人應定期檢查防污染設備的有效性(具體檢查時間見附件《設備維護檢查表》),并做好檢查記錄。
【清艙作業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方艙醫院保安管理制度(精選21篇)05-24
作業管理制度07-26
幼兒園隔離艙管理制度(精選8篇)05-19
危險作業管理制度07-26
學生作業管理制度05-29
小學作業管理制度05-16
學校作業管理制度08-04
作業安全管理制度08-05
學校作業管理制度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