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設施管理制度
在現在社會,我們都跟制度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范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那么什么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煤氣設施管理制度,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煤氣設施管理制度1
一、總則:
煤氣設施動火屬危險作業,施工作業部門必須提前三天到安全處、保衛等部門辦理危險作業審批單手續,審批單手續審批后憑審批單到生產指揮中心煤氣站辦理“煤氣設備動火許可證”,一單一證齊全并措施落實到位后施工單位,方可進行煤氣設施動火。
煤氣站接到危險作業審批單手續在簽發辦理“煤氣設備動火許可證”前必須派煤氣防護員到設備動火現場查看確認現場情況安全后,煤氣站方可填寫“煤氣設備動火許可證”。設施動火部門按危險作業審批單及許可證要求逐項落實,由煤氣站檢查確認安全無誤后才準許簽發“煤氣設備動火許可證”動火。發現有疑點應立即制止動火,并立即匯報生產、安全、保衛處。
“危險作業審批單”及“煤氣設備動火許可證”是限在規定的時間、地點施工,作業超過限期和范圍,應重新辦理動火手續。
二、在煤氣設備管道附近動火、施工單位必須做到:
要有設計部門的設計圖紙并經公司項目負責人簽字確認,落實措施并經公司安全、保衛、生產部門批準。
施工現場安全措施落實并配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材。
對煤氣設施區域需動火周圍的易燃物,動火前必須全部清理干凈。
檢查確認周圍煤氣設施管道無泄露點。
嚴禁在煤氣設備管道上電焊打火和搭接地線。
法蘭、人孔、閥門等易泄漏煤氣處動火前應提前用石棉瓦石棉布等耐火材料隔離。
三、在生產的煤氣設備上動火:
保證煤氣正壓在1kpa以上,壓力相對穩定,并設專人看管壓力表。
嚴禁在死煤氣管段和設備上動火。
動火現場要配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材。
檢查動火點周圍無泄露點。
煤氣設備上動火只能用電焊、不能用氣焊。
四、在已停產的煤氣設備上動火:
檢查并確認煤氣來源已完全切斷。
必須吹掃干凈煤氣設施內的殘余煤氣,包括煤氣管道死角和管道盲腸處。
動火前化驗需動火管道內合格氧氣大于等于20%,可燃物小于1%(高、轉爐煤氣co小于等于24ppm)
打開設備放散管和上下入孔,以及動火處入孔。
檢查并清除干凈動火周圍的易燃物。
根據動火管道的長短,管內沉積易燃物必須清理干凈,現場需配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材。必要時配備消防車。大型的動火,需請設有專門指揮經驗的部門單位專門指揮作業。
五、煤氣設施內進入作業檢修前必須做到:
檢查并確保可靠地切斷煤氣來源。
吹掃干凈設施內的殘余煤氣。
檢修設施內取樣化驗報告分析合格:co小于24ppm,o2大于等于20%。
打開高點放散閥和入孔,單體設備上下不少于打開2個入孔,管道進入兩端不少于打開2個入孔(高點處入孔除外)。
進入設施內帶好co報警器和o2含量測定儀(進入管道要帶好手錘敲打管壁,時刻與外面人員保持聯系)。
在各廠專職安技員及煤氣防護人員的監護下按規定的作業時間輪換作業。
作業完工后要清點人數和工具,齊全后才能封閉入孔。
高爐爐喉處進入,爐膛必須點火,二側入孔打開,強制通風,再佩戴好呼吸器和co測定儀后方能進行作業,煤氣防護員必須在現場監護。
六、煤氣房所安全管理規程:
有煤氣設備的房所必須通風良好。
嚴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嚴禁煙火。
氣柜、半地下室等設施,必須符合防爆要求。
必須配備適量的消防器材,保證每個職工必須會操作使用。
房所必須有固定的co報警器,并有聲光報警信號。
煤氣房所及煤氣設備,必須掛醒目的安全標志。
各計量儀器表燈光信號必須保證靈敏可靠。
易燃煤氣部位,必須定期試漏檢測。發現泄漏煤氣,及時處理并匯報。
有plc工控機的煤氣房所應設有空調保持室內溫度在5-30度之間。
煤氣設施管理制度2
一、目的:
實現設備使用、保養和維修的.程序管理
建立一個設備使用、保養和維修的管理程序,以指導設備的正確使用、預防性維修和合理保養,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防止事故的發生、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二、職責
生產部負責本規程的制定,設備檢修人員、操作人員負責設備的日常保養和維修,各工段長、組長負責本規程執行過程中的技術指導和監督管理。
三、適用范圍
本工段所有生產設備和其服務、輔助設備。
四、內容
1、設備的使用
⑴設備的使用要實施設備操作人員負責制,要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所有的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熟悉設備構造,掌握設備的操作技能,了解常見的故障類型和解決辦法,保證能正確的使用設備;單人使用的設備由操作人員負責,多人操作的設備由本崗位的組長負責,設備的操作人員應保持相對穩定,在設備的操作人員因事不能上崗進行操作時,應由受過相應培訓的人員替代。
⑵所有的設備都要制定操作規程,要求操作規程的內容要詳細、清楚、符合生產工藝對設備操作的要求。
⑶主要設備要統計故障率、停機時間,便于對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檢查。
⑷設備的運載負荷是設備的參數之一,不可任意更改設備的技術參數,嚴謹設備超負荷運轉,嚴謹設備帶病運轉。
2、設備的保養
設備的維修保養應貫徹預防性維修為主的方針,通過日常保養加計劃檢修的制度加以實施,即在設備故障發生之前按照檢修計劃或相應的技術規定進行維修保養。機修工對設備負有維修的責任,定時和經常檢查設備的運轉情況并經常向操作工了解設備運轉的狀況,發現隱憂及時予以消除。
⑴設備的日常保養
①設備的日常保養的目的是維護設備的正常使用狀態,它是設備維護的基礎,是預防事故發生的積極措施,是由設備的操作負責人實施的。
②設備的日常保養通常是在設備使用結束后,在下班前的一定時間里由設備的操作人員進行,具體要求有:設備的清潔,設備的檢查,必要的設備潤滑等,使設備處于整齊、清潔、安全、潤滑良好的狀態。
③設備的保養原則為:設備完好,部件和零件完整。
④具體保養要求:
a、運轉設備使用前先進行空轉,確認設備聲音正常,潤滑良好,方可進行操作。
b、檢查螺栓的緊固程度,對松的螺栓進行緊固處理,以防在使用中脫落。
c、對各個傳動部件進行潤滑加油,檢查傳動系統各操作手柄、電器開關位置正確無松動,操作靈活可靠。
⑵一級保養(運行300h)
機械部分:
①清潔各部位及死角
②檢查三角帶、皮帶有無裂縫,如有損壞及時更換
③清洗自動放泄過濾器
④各儀表是否正常,有損壞的及時修理或更換
⑤上死點停止位置的確認
⑥離合器、制動器有無異常聲音。
電氣部分:
①減速器油量是否充足
②各部位給油是否充分
③檢查潤滑管路各連接頭有無泄漏。
⑶二級保養(運行3600h)
機械部分:
①電機v帶張度的檢測,用手壓傳動v帶張度下陷16mm深之弧度狀態最佳
②檢查平衡器氣缸內壁的狀況檢查
③傳動軸承組合間隙的調整
④滑塊調整裝置校模是否準確
⑤檢查各安全裝置動作是否可靠
⑥固定螺釘
電氣部分:
①檢查電氣線路有無裸露、損,加以改善
②對電氣部分進行全面緊固處理
③更換老化失效的元件
⑷三級保養(運行5000h)
機械部分:
①帶磨損的狀況,視情況更換。
②離合、制動器的分解檢查
③檢查滑塊導板間隙是否正常
③各傳動部件的拆檢。
電氣部分:
①電氣開關的檢修
②線路的檢修更換
3、設備的檢修
⑴設備的檢修是在預防維修的方針下進行的計劃檢修。主要設備應每年進行一次大修理。
⑵裝備工段維修班是廠設備維修的責任部門。
⑶設備使用部門負責對設備的維護保養及責任范圍內的維修工作,停機檢修時,在裝備工段的組織下有計劃的參加維修。
⑷對設備進行巡檢。設備巡檢是指在設備專業人員及設備使用部門的崗位巡檢工,按一定的路線、周期頻率、內容對運行或停機中的設備進行檢查、維護保養、問題處理。
⑸設備應進行年度大修。有技術部、生產部、裝備工段共同實施。
⑹緊急維修,在發生突發設備故障或事故時由設備使用部門直接要求維修班進行維修。
【煤氣設施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設備設施管理制度04-24
防護設施管理制度09-19
污染設施管理制度09-27
特種設施管理制度09-27
停用設施管理制度09-27
設施使用管理制度09-27
單位設施管理制度09-27
項目設施管理制度09-28
設施防護管理制度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