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分級管理制度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人們運用到制度的場合不斷增多,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范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這些規則蘊含著社會的價值,其運行表彰著一個社會的秩序。那么擬定制度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分級管理制度,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護理分級管理制度1
一、目的
為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人力資源,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使個人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實現醫院的組織目標,達到人與崗位、人與人、人與薪酬的科學匹配,使護理人員結構優勢互補,進行全方位管理,提高群體工作效率,保證護理人才的培養和臨床護理質量。
二、要求
1.護理部對各級護理人員實行分層次培訓,制定不同層次護士的培訓計劃。
2.根據護士的學歷、職稱、工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和考核后,對護理人力資源進行合理使用。
3.實行護理部考核護士長(半年一次)、護士長考核護士(每季一次)、護士評價護士長(半年一次)的考核機制,其他相關人員對護士長的考核在護士長聘用前進行。
4.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設置責任護士、助理護士、護理員。
5.每年召開各層次護士座談會,了解護士分層培訓和使用情況并進行不斷改進,使護士的分層培訓和使用更規范。
6.制定專科護士培養計劃,使護士的分層管理逐步規范。
7.各科護士長:從事業務指導、護理質量管理、職能科室協調、儀器維護,人力、財力資源管理。
8.調整薪酬分配,體現績效勞務;具體分配方案根據醫院新的績效工資分配制度執行。
護理分級管理制度2
為了激發護士工作主動性與創造性,體現各級護理人員職業價值,對臨床一線護士按崗位責任、職稱、工齡、專業能力、教學科研水平實施護士分層使用及管理,使護理隊伍得到可持續發展。為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優選的原則,特制定護士崗位管理制度:
1、根據職稱和工作年限共分5層:N1助理護士(新進、見習護士,工作時間<1年、N2輔助護士(工作時間1~3年)、N3初級護士(工作時間3~6年)、N4中級護士(工作時間6~10年)、N5高級護士(工作時間≧10年)、護理專家(取得國內外認證專科護士資格證書或副高職稱以上護士)。
2、護理崗位分為:責任組長、責任護士、輔助護士(主班、夜班、輪班護士)。
3、科室應以日常工作崗位責任及專業能力為主要考核依據,對護士進行分層綜合能力測評考核,并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客觀、科學的原則。
4、護士按照工作年限進行分級使用,制定各級護士工作要求及目標,科室根據各級護士的實際工作能力、科室測評考核結果,合理安排護士的工作崗位。
5、結合各級護士質量要求及護理質量標準,責任組長崗位由護師以上人員承擔,責任護士崗位由工作≥3年以上人員承擔。護士工作崗位的安排充分考慮護士能力、科室特點、護士意愿等方面,可采取推選、競聘等方式。
6、科室根據護士崗位職責定期對各級護士進行各崗位綜合能力測評、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合理分配、調整護士崗位。
7、護士的績效分配要考慮護士專業能力、技術難度、崗位能力、病人滿意度、教學科研能力等,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同工同酬。
8、各級護士考核結果要體現在績效分配、獎懲、評優等方面。
護理分級管理制度3
一、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專科護士
1、任職資格
(1)具備完成本崗位職責的能力。
(2)護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接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或委托的專科護士培訓,考核合格,并具有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專科護士資格證書。
(3)熟悉本學科基本理論、專科理論和專業技能,掌握相關學科知識,掌握專科危重病人的救治原則與搶救技能,在突發事件及急重癥病人救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4)有豐富的臨床護理工作經驗,能解決本專科復雜疑難護理問題,有指導護士有效開展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的能力。
(5)有組織指導臨床、教學、科研的能力,是本專科學術帶頭人。
(6)及時跟蹤并掌握國內外本專科新理論、新技術,每年接受相應專業領域的繼續教育。
2、崗位職責
(1)有權行使高級護士的職責。
(2)在護理部領導下、主管相應專科護理工作,并履行相應的職責。
(3)主持并組織、指導本院本專科領域的全面業務技術工作,組織制定本專科護理工作指引,制定并審核所在專科各項護理工作標準、護理質量評價標準等。
(4)參加醫療查房,參與危重癥病例、疑難病例討論,分析病人的護理問題,針對護理問題制定護理計劃;組織院內護理會診,實施循證護理,解決護理疑難問題,指導臨床護士工作,確保本專科護理質量。
(5)掌握本護理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積極組織本專科的學術活動,根據本專科發展的需要,確定本專科工作和研究方向;有計劃、有目的、高質量地推廣和應用專科護理新成果、新技術、新理論和新方法。
(6)培養專科護士,協助制定醫院專科護士人才培養計劃。主持或協助完成護理研究生的臨床帶教工作。
(7)提供專科護理服務、健康教育和咨詢。
3、工作標準
(1)展現積極的工作態度,符合護理人員素質要求。
(2)解決臨床疑難護理問題,指導下級護士有效開展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確保本專科護理質量。
(3)主持并組織本專科領域的全面業務技術工作,主持或參與科研課題項目的研究。
(4)主持或完成各級護士的臨床帶教工作。
(5)對病人病情全面掌握,護理措施準確有效并落實到位,無護理不良事件發生。
(6)健康教育指導到位,患者及家屬掌握并能積極配合,促進患者康復,無并發癥。
(7)與醫、護、患及家屬溝通有效,及時化解矛盾,有效處理糾紛。
(8)組織的護理查房、業務學習落實到位。
4、績效考核
(1)完成各班次工作任務。
(2)保證護理質量。
(3)病人滿意護理工作。
(4)無護理并發癥及嚴重的差錯事故。
(5)接受護士定期考核機構組織的集中培訓,且考核成績合格。
(6)具有處理本專科領域疾病護理問題和解決某些疑難護理問題的能力。主持護理查房/護理會診/疑難病例討論。
(7)提交本專業領域發展動向的論文或綜述報告1篇(CN級)/2~3年。
(8 ) 提供每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獲得的學分證明,繼續醫學教育符合要求。
二、高年資護士、護理師。
1、任職資格
(1)具備完成本崗位職責的能力。
(2)護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大專以上學歷的注冊護士。
(3)熟練掌握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及常用急救技術,能獨立準確評估、判斷和處理本專業護理問題;能根據病人情況制訂護理計劃并組織實施。
2、崗位職責
(1)有權行使責任組長的職責。
(2)參加護理部領導下專科護理工作,并履行相應的職責。
(3)在護士長的領導下及上級護士的指導下負責分管病人的各項護理工作,保證分管病人護理質量。
(4)運用護理程序開展工作。帶領責任護士對分管病人進行評估,制定分管病人護理計劃,組織實施,并評估實施效果;組織急危重病人搶救。
(5)及時記錄、檢查、修審下級護士的護理記錄;協助護士長做好科室持續質量控制,修改完善護理工作流程。
(6)組織或主持護理業務查房、護理教學查房、重危病人護理會診和護理個案討論。
(7)承擔實習或進修護士臨床教學任務。
(8)完成本職稱范圍繼續教育,完成院內在職培訓。
(9)完成規定的夜班輪值數。
3、工作標準
(1)展現積極的工作態度,符合護理人員形象要求。
(2)在護理工作團隊中,能夠具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團結協作的精神。
(3)對病人的評估全面準確,護理措施準確、有效并落實到位,無護理不良事件發生。
(4)對病人病情全面掌握,觀察到位,判斷準確,報告及時。
(5)健康教育指導到位,患者及家屬掌握并能積極配合,促進患者康復,無并發癥。
(6)與醫、護、患及家屬溝通有效,及時化解矛盾,有效處理糾紛。
(7)病歷書寫客觀、真實、及時,符合規范要求。
【護理分級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分級護理制度04-27
分級護理制度12-12
醫院分級護理制度10-26
分級護理制度15篇07-19
分級護理制度(15篇)08-20
分級護理制度最新(精選13篇)07-28
分級護理的制定計劃09-19
醫院手術分級管理制度12-12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