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優秀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制定制度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優秀,歡迎大家分享。
(一)完善企業的控制環境
任何企業的控制活動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環境之中。控制環境中的要素很多,有價值觀、組織結構、控制目標、員工能力、激勵與誘導機制、管理哲學與經營風格、規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要改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要做好如下工作:
1、加快現代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真正實現產權明晰、權責清楚、管理科學、政企分開的現代企業制度,從產權制度上保證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建立。
2、要有明確的內部控制主體和控制目標。控制主體解決了由誰進行內部控制的問題,而控制目標則解決了為什么要進行控制的問題。科學的企業組織結構在企業內部應包含四個層次的經濟主體,相應地,企業內部也有四種控制主體,即股東、經營者、管理者和普通員工,他們有各自的控制目標?押股東的目標是財富最大化?鴉經營者的目標是不斷增加經營效益;管理者的目標是完成責任目標、獲得業務運行的真實報告;普通員工的目標是遵從企業的內部規章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
3、要有先進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管理控制方法作為管理當局對其他人的授權使用情況直接控制和整個公司活動實行監督的一種方法,包括很多內容,如制定企業各項管理制度、編制各項計劃、業績與計劃考評、調查與糾正偏離期望值的差異等,實施先進管理控制方法,還需輔以積極的人事政策,要能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高素質、掌握先進管理方法的人才隊伍來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觀念、方式和風格,培養全體員工良好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全員控制意識,從而形成一個特定的企業文化氛圍。
(二)設立有效的控制活動
1、針對人員的控制。
(1)職責分離。職責分離是現代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對于企業的一切交易或事項都應嚴格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科學地劃分各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
(2)工作流程。明確每個崗位的職責,使每一個人的工作能自動地相互檢查另一個人或更多人的工作,從而達到相互牽制的目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采用對每一個崗位設計工作流程圖的辦法,在工作流程圖中明確規定每個人應該做什么、如何做、何時做以及正確進行工作的結果等。工作流程圖設計的目的應達到使管理的過程標準化,也就是說,要能夠做到讓不同的人按照工作流程圖去做同樣的工作,得到的工作結果將是相同的。
(3)票據與記錄控制。實行票據保管、收款與會計記錄人員的崗位分離;對所有票據進行預先編號,所有作廢的票據都要妥善保存,對已經使用的票據由會計人員進行定期消號,并及時與票據保管人員進行核對,以防止交易漏記或重復記錄現象,保證全部收入、結算款項等能夠及時準確入賬。
(4)資產接觸與記錄使用。資產接觸與記錄使用主要是指限制接近資產和接近重要記錄,以保證資產和記錄的安全。保護資產和記錄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實物和技術防護措施。在采取電算化核算的情況下,每個崗位只能使用自己設置的密碼接觸由自己負責的數據,復核崗位只能進行數據查詢和復核,而不能具備修改已經形成數據記錄的權限。
(5)績效考評。為了實現既定的工作目標,應實施有效的激勵、獎懲機制,激勵全體員工參與企業管理和控制的主觀能動性。各部門通過定期舉行績效考評會議,作為對其工作目標完成情況的事后控制,不僅可以總結一定時期的工作成果,同時也是發現問題、改進工作的過程。通過績效考評,配合一些必要的獎懲措施,將部門的工作目標與個人工作目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部門的工作目標也將通過個人工作目標的實現而實現。
2、針對信息系統的控制活動。在信息系統的日常使用中,信息系統產生的舞弊現象比手工操作更具隱蔽性,因而對信息系統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具體應通過采取權限控制、數據錄入輸出控制、手工憑證的控制等方式,各個崗位應通過設置密碼口令來防止別人越權使用自己的權限,沒有權限的人絕不允許對數據進行查閱或修改。
(三)加強企業內部牽制制度
內部牽制是指對具體業務進行分工時,不能由一個部門或一個人完成一項業務的全過程,而必須由其他部門或人員參與,并且與之銜接的部門能自動地對前面已完成工作進行正確性檢查。它由適當授權、不相容工作的責任分工、憑證和記錄、接近控制、獨立檢查等環節組成。這種制約包括上下級之間的互相制約、相關部門之間的相互制約。如會計信息收集、歸類過程中,除了制單外,必須有復核并由財會主管審批;又如現金流轉業務中,現金收支的審批、收入和支出、印鑒的保管、記賬等業務應分工管理,互相牽制。
在內部牽制中,必須采取工作輪換制,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牽制的效果。工作輪換制是指根據不同崗位在管理系統中的重要程度,明確規定并嚴格控制每一員工在某一崗位的履職時間。對關鍵崗位應頻繁輪換,次要的崗位可少一些。從輪換中暴露出存在的問題,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四)加強企業內部稽核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
切實提高企業對內部稽核和內部審計的認識,切實加強考核、監督、制約機制,發揮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將內部審計人員從會計、財務人員中分離出來,直接對董事會負責,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內審人員的作用,監督和保護企業的資產、財產安全,監督企業朝著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發展。內部監督評審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地監督評審內控的總體效果。對主要風險的監督評審應當是公司日常活動的一部分。
2、對內控系統應當進行有效和全面的內部審計。內審要獨立進行,內審人員應得到適當的培訓,并配備稱職和得力的人員。內審作為內控系統監督評審的一部分,應當向董事會或其審計委員會直接報告工作。
3、不論是經營層還是其他控制人員,發現內控缺陷都應及時地向適當的管理層報告,并使其得到果斷處理。要樹立全員控制意識,幫助企業更有效地實現預期控制目標,促進企業控制環境的建立,為改進內控制度提供建設性建議,實現預期的內控目標。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優秀】相關文章: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01-10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范本09-15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15篇02-27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完善規范論文06-11
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制度10-13
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制度7篇02-09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論文07-07
企業內部控制研究論文07-28
企業內部控制論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