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精選15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可以接觸到制度的地方越來越多,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范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什么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歡迎大家分享。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1
1、工作人員必須標準著裝、換鞋入室,按《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勤洗手,必要時帶手套和口罩,嚴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2、工作區域嚴格劃分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和無菌物品存放區,三區標志醒目,非無菌物品不得與無菌物品混放。無菌物品應存放于滅菌物品存放間的柜或架上。
3、進出各區的`緩沖間(帶)有洗手、干手設施,并采用非手觸式水龍頭開關,各區潔具分開使用,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的專用潔具間采用封閉式設計,下收下送車備用快速手消毒劑,并正確使用。
4、分別設置污染、清潔、消毒、無菌物品出入窗口及通道,不得交叉。
5、堅持執行清潔衛生制度,每日進行空氣消毒,并記錄在案。
6、質量監測員應認真履行職責,做好各項監測,資料存檔。
7、回收可重復使用物品時,回收車輛和容器應保持密閉,不得污染環境和工作人員。醫療廢物按《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處理。
8、回收用物遵守標準預防原則,必須按先清洗后消毒或滅菌的程序進行處理。被朊毒體、氣性壞疽及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病源體污染的器械應雙層封包后單獨回收按要求處理。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2
1、在主管副院長、護理部領導下及院控感科指導下負責各項工作。
2、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操作流程及崗位職責。實施規范化管理和嚴格的'質量控制,為臨床提供優質及時的服務,保證供應的物品達到質量標準要求,確保病人安全。
3、工作人員熟悉各類器械與物品性能、用途、清洗、保養、消毒、滅菌方法,并嚴格執行各類物品處理流程,保證各類器材、物品完整,性能良好。
4、各個工作區人員相對固定,嚴格遵守標準預防原則,樹立職業防護意識,做好個人防護,確保職業安全。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嚴格遵守各項技術操作規程,有效防范工作失誤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5、分工明確,互相協作,共同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并做好相關統計工作。
6、愛護科室財務,嚴格按照物品、器械管理制度進行處理。
7、嚴格控制人員出入,非本中心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隨意進入工作區域,各區工作人員不得相互串區。
8、加強與臨床科室的溝通,定期征求意見、建議、不斷改進工作。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3
1、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工作時應嚴格遵守"標準預防"的原則:進入各工作區域要按規定更衣、更鞋、戴圓帽;去污區工作人員應加戴外科口罩,穿專用鞋,抗濕罩袍或圍裙、戴橡膠手套或防刺穿乳膠手套,戴防護面罩或護目鏡;去污區安置有洗眼裝置。
2、手衛生防護:工作人員應嚴格掌握洗手及手消毒指征,做好自我防護工作。
3、銳利器械的防護:工作人員在進行器械分類時,注意力應集中,動作敏捷,銳利器械和普通器械應分開放置清洗,避免在清洗過程中誤傷工作人員,同時防止利器相互碰撞,造成刃面受損。如不慎被銳利器械刺傷,應做好銳器傷應急處理。
4、物理因素的防護:消毒員在滅菌過程中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穿長袖工作服,戴清潔或滅菌的.帆布手套進行滅菌物品的裝載和卸載工作,另外科室的蒸汽管道應有保溫防護,以免工作人員燙傷。工作人員在操作煮沸消毒器和干燥恒溫箱時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必要時戴防燙手套;如不慎燙傷,科室配有燙傷膏予以緊急處理。
5、化學因素的防護:工作人員在使用和配制對皮膚有刺激的消毒液清洗劑、除銹劑時,必須戴手套、口罩、護目鏡,必要時戴防護面罩。
6、免疫防護: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應每年進行輸血前七項檢查,根據化驗結果及時進行疫苗接種并定期檢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防止院內感染的發生。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4
1、強化自我保護意識,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各區按要求著裝,防止消毒滅菌事故和消毒滅菌操作不當對人體的傷害。
2、設備設施嚴格按《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和廠家的說明書進行安裝。
3、熱力滅菌:干熱滅菌時要防止燃燒,壓力蒸汽滅菌防止爆炸事故及操作人員的灼傷。
4、紫外線、微波消毒:防止對人的直接照射,以免引起損傷。
5、氣體化學消毒、滅菌劑:防止有毒氣體泄露,經常監測消毒環境中氣體的濃度。環氧乙烷滅菌嚴防燃燒和爆炸事故,工作人員在滅菌后出鍋時,應戴口罩、手套,以防殘留氣體未排凈致中毒。
6、液體化學消毒劑:應防止過敏和皮膚、黏膜的損傷。
7、暴露源沾染了損傷皮膚和黏膜的'處理:
(1)立即用蒸餾水沖洗污染皮膚和黏膜。
(2)有傷口時,應輕輕擠壓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水或清水沖洗傷口,然后用2.5%碘酊及70%酒精或0。5%碘伏涂抹消毒,包扎傷口,被暴露的黏膜用生理鹽水或清水沖洗干凈。
(3)暴露者應立即到院感染辦進行登記填表并報告人事科。根據需要進行血液傳播性疾病的檢查和隨訪。
(4)被HBV陽性病人血液、體液傳染的銳器刺傷,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高價免疫球蛋白一支。同時進行乙肝標志物檢查,陽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間隔)。艾滋病暴露者由感染科向院領導、市疾控中心報告并按衛生部下發的《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用)》處理。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5
1、清點分類時,認真清點核對科室、物品名稱、數量、規格及性能,準確無誤后登記,如有疑問應及時與相關科室聯系。
2、配制各種消毒液、清洗劑時,應認真查對原液品名、規格、有效期、有效濃度,應配制的方法、濃度和注意事項等。
3、包裝物品時,必須雙人核查包內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規格型號、數量、性能、清潔度、所選包裝材料的正確性、完好性,以及包外的信息是否完整,包的重量和體積是否符合要求,經過雙人核對并簽名后才能封包。
4、滅菌時,消毒員與質量檢查人員共同查對,即入鍋前查數量、規格、裝載方法、滅菌方式;入鍋后查壓力、溫度、時間、濃度;出鍋時查有無濕包、破損包、散包,查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及監測包中化學指示劑是否達到滅菌后的'標準要求,在記錄本上雙人簽名并保留滅菌資料至少3年。
5、使用耗材時應檢查耗材的有效期、失效期、包裝的完整性等。
6、發放消毒或無菌物品時,認真查對科室、物品名稱、滅菌日期、失效日期、鍋號、鍋次、包外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及包的完整性和嚴密性是否達到標準要求,確認無誤后方可發放并登記。
7、物資入庫時須查對物資名稱,證件是否齊全、廠家、批號、規格、數量、滅菌標識和日期。
8、定期查對物品基數,及時補充,保證供應。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6
1、建立質量控制過程記錄與追溯制度,記錄應易于識別和追溯。滅菌質量監測資料保留期應≥3年,清洗、消毒監測資料保留期應≥6個月。
2、對清洗、消毒、滅菌質量的日常監測和定期檢測記錄。
3、滅菌標識要求:滅菌包外應有標識,包括物品名稱、滅菌器鍋號、鍋次、滅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裝者與核對者姓名或編號。使用者應檢查包外和包內化學指示物變色符合標準后方可使用,同時將包外標識留存或記錄于手術護理記錄單上。
4、臨床使用科室質量反饋有全過程記錄,并妥善存檔。
5、建立持續質量改進制度及措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建立不合格物品召回制度。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7
(1)在護理部的'領導下,成立科室安全質控小組。
(2)定期組織科室工作人員進行法制法規、消防知識等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定期組織相關業務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保證工作質量。
(3)嚴格執行各項技術操作規程,確保常規器械滅菌合格率100%,防止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發生。
(4)消防設備有專人定期檢查和管理,并保證消防設備的性能完好。
(5)加強對各工作室的安全檢查,每日下班前,應仔細檢查各工作室水電設施及其它安全設施,做到防火、防盜、防水、防爆。
(6)做好假日前的安全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解決。
(7)使用電機類各崗位人員持證上崗,嚴格遵守操作程序,防止意外。
(8)工作區域禁止吸煙,禁放易燃物品及遠離火源。
(9)消防通道保持通暢。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8
1、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毒滅菌規程。
2、回收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洗滌、包裝、滅菌;感染癥病人用過的'器材和物品,先消毒、再清洗、滅菌;如有特殊感染患者用過的物品必須先滅菌再作為常規物品進入洗滌程序。
3、根據物品的性能選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滅菌。
4、化學滅菌或消毒,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選擇滅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
5、接觸血液、體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用清潔劑、流動水認真洗手,時間不少于10-15秒鐘。
6、地面應濕式清掃,保持清潔,當有血跡、體液等污染時,應及時以含氯消毒劑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應先消毒、洗凈,再涼干.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9
一、嚴格執行衛生部(88)衛醫字第6號《醫院消毒供應室驗收標準》。
二、布局合理,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劃分清楚,區域間有實際屏障,路線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潔,強制通過,不得逆行。
三、各種物品車有“污”“潔”標記,專車專用,分區存放。發放無菌物品的車用后用1:200施康i號消毒液擦拭后,方能進入無菌區,收污染物品的車,每次用后用1:200施康i號消毒液擦拭。
四、無菌物品儲存柜,每日用含250-500mp/l施康i號消毒液擦拭一次。
五、各種包布(治療包、器械包等包布)一用一洗一更換,保證無缺損。
六、嚴格檢驗滅菌后成品的包裝和外觀質量,滅菌合格物品有明顯的滅菌標志和日期、專人專柜存放,在有效期內發放。
七、無菌物品一律存放于無菌室,注明名稱、滅菌日期、有效期(霉季5天,其它10天)
八、用儲槽或特制滅菌盤存放塑料和空針進行滅菌,放入壓力蒸汽滅菌鍋,先打開篩孔的藥板。
九、每日一次做滅菌設備檢查,每晨一次做b--d試驗,將b--d試紙歸檔備查。
十、每批物品滅菌處理完成后,按流水號登記入冊,記錄滅菌物品包的種類數量滅菌溫度作用時間和滅菌日期與操作者等,并將溫度時間記錄紙歸檔備查。
十一、有明確的.質量管理和監測措施,每月一次,對空氣,無菌物品、物表、消毒液,手等進行細菌檢測,資料歸檔備查,每周一次對消毒液濃度進行測試。
十二、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拆除外包裝后移入無菌物品存放間,嚴格質量檢查,不得有包裝破損、失效、霉變,不潔凈的產品發放到使用科室,執行一對一發放回收制度。
十三、輸液器注射器由使用科室毀形,供應室統一回收處理。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10
一、供應工作人員熟練掌握各種器械、物品的清潔消毒,滅菌方法,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各種操作規程。
二、負責全院各科室無菌器械、物品、敷料的供應工作。供應的醫療器械做到及時、準確、適用和絕對無菌。
三、備齊和儲備一定數量的消毒器械和敷料,保證周轉和處于備用狀態。
四、每日上午下收下送,重點科室每日下收下送2次。根據各科工作需要,提供消毒物品。
五、科室自備包裝的各種敷料桶、換藥等治療器材應注明科別及消毒日期,按規定時間送供應室消毒。消毒后消毒員負責關閉貯槽側孔并放在固定位置。
六、所供敷料應符合臨床要求,包布、治療巾、洞巾保持清潔無損。
七、各種治療巾應注明名稱、消毒時間或有效日期。包內各種物品須認真核對,不得有誤或遺漏。每日嚴格檢查,凡消毒物品失效或接近失效期,須重新消毒保存。
八、所有一次性用品均應把好質量關,做好抽樣檢測,并定期下科了解使用情況,保證臨床使用方便及確保安全。
九、嚴格劃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物品儲存區。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不得交叉混放或遷回傳遞,防止交叉感染。
十、對所有的物品器材應建立賬目登記、制度。專人負責、定期清點。
十一、定期深入臨床各科檢查常備無菌物品質量、數量、征求意見,及時改進工作。
十二、每日工作完畢整理室內衛生,清掃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及工作臺面。每周五大掃除1次,保持工作間清潔整齊,物品放置有序。
十三、每日紫外線照射空氣消毒1次,每月空氣培養1次。
(一)消毒供應中心查對制度
1、回收物品時,認真查對用物的名稱,數量,包裝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內器材的品名,規格,數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確保準確無誤并登記。
2、配置各種消毒液,清洗液時,認真查對原液品名,規格,有效濃度,應配置的方法,應配置的濃度和注意事項等。
3、包裝重要和特殊搶救物品時,必須雙人核查包內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規格,數量,性能,清潔度,包裝材料的清潔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稱標簽,化學指示膠帶(標簽),滅菌日期,有效期,雙方簽名等是否完善,正確,包的體積,重量,嚴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搶救包,手術器械包必須經過二人核對并簽名后能封包。
4、消毒滅菌員與質量檢測員共同查對,即裝鍋前:查數量,查規格,查裝載方法,查滅菌方式。裝鍋后:查壓力,查溫度,查時間,查濃度。下鍋時:檢查有無濕包,破損包,查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以及監測包中化學指示劑變色是否達到標準要求,在滅菌記錄本上雙簽名。
5、發放消毒或滅菌物品時,認真查對包名稱,數量,滅菌,日期,有效期,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以及包裝容器的清潔度,完整性,嚴密性是否達到標準要求。缺認無誤后,方可發放并登記。
(二)消毒供應室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供應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掌握防火,防暴知識,能正確使用滅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須關閉水,電,氣和設備等開關。
2、各種消毒鍋等機電設備均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日常保養維護,嚴防事故的'發生。
4、壓力蒸汽滅菌器必須專人負責,持證上崗,每臺滅菌器應有年檢合格證。
5、低溫滅菌器應由專人負責,滅菌前檢查物品包裝是否符合要求,關嚴柜門,防止氣體泄露。取放物品時應戴口罩和手套。
6、作區域禁止吸煙,易燃物品遠離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暢通。
(三)消毒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
1、消毒供應中心布局應按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辦公生活區,嚴格劃分;路線采取強制通過的方式,不準逆行,各區人員不得隨意在各區來回穿梭。
2、工作人員必須著裝整潔。換鞋入室,按要求洗手。
3、嚴格劃分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三區標志醒目,非滅菌物品不得與滅菌物品混放。滅菌物品應存放于滅菌物品存放間的貨柜或架上。
4、分別設置污染。清潔。滅菌物品的發放窗口和通道,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物品均應經過標準清洗流程后再包裝滅菌。
5、下送車和下收車應分開放置。分開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畢回科室后應對車輛進行清洗消毒處理。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嚴格按小區分開專用,不得交叉使用,不得污染環境和工作人員。
6、去污區所有回收人員必須遵循標準防護原則和操作流程。
7、去污區及手套室。敷料室。無菌物品存放區的傳遞窗每日用空氣消毒器消毒一次。每日用空氣消毒器照射或消毒溶液擦洗消毒一次。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11
1.做好全院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及各種規格敷料的制作工作和供應工作。
2.掌握各種器械的性能、用途、規格、維修、保養的滅菌方法,各項技術操作嚴格按工作程序及質量標準要求執行。
3.全院無菌物品供應合格率達100%,一次性無菌物品必須嚴格檢查證件和檢測結果報告單。
4.凡無菌物品日期超過規定時間或封口已被拆開者,一律不得再用。
5.熟悉各科室的需要,每日定時下收下送,有計劃地到各科室發放,保證及時供應所需物品,供應物品如有錯誤或損壞,立即糾正或補換。
6.按各臨床科室需求,制作、配置各種物品,器械及敷料準備均應達到標準要求。
7.根據物品使用情況及時調整基數,保證臨床需要和減少無效儲備。
8.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各類物品洗滌、包裝、消毒應有簽名和標識,注明消毒日期,已消毒物品與未消毒物品嚴格分開,無過期失效或標識不清的`物品。熟悉消毒液選擇和濃度配置方法并進行有效濃度監測。
9.每日消毒滅菌工作有記錄,已經消毒滅菌的物品,必須有消毒人員簽字后方可領用。
10.嚴格執行監測制度,每月定期對無菌物品抽樣檢測和進行標準包生物監測,定期對壓力蒸汽滅菌質量監測。
11.設專人負責質量監測并記錄存檔。
12.適時完成器械物品報損、補領工作。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12
(1)必須嚴格執行(醫院消毒技術規范)各項標準和要求。
(2)供應室布局合理、工作流程必須嚴格執行潔污分流原則,消毒與未消毒物品分開放置,標識清晰、醒目。
(3)非供應室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工作區,進人工作區必須穿工作服、戴帽子,操作時戴口罩,不可在污染區、清潔區、無菌物品儲存區之間隨意穿越。
(4)各類器械清潔、包裝、消毒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清洗污染物品一律戴手套,但不可再接觸已清洗過的器具,凡經傳染病患者或可疑傳染病患者用過的醫療器械必須按消毒一清潔一消毒一滅菌程序進行處理。
(5)用下排氣式壓力滅菌器的`物品包體積不得大于30cm X 30cm X敷料包重量
(6)各消毒包外包裝必須標明品種名稱、3M指示帶,包內有3M指示卡,操作者代碼,確保消毒質量。無菌包過期,一律重新滅菌。
(7)認真執行清潔制度,各區清潔工具嚴格區分使用,各室臺面、地面每日清潔消毒2次,各水池每日清潔消毒1次。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13
1、消毒供應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掌握防火、防暴知識,能正確使用滅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須關閉水、電、氣和設備等開關。
2、凡接觸污染的物品尖銳的'器械及刺激的氣、液體,必須做好職業防護:隔離衣、口罩、手套、護目鏡等。處理破損玻璃器皿、銳利器械切忌徒手處理,以防刺傷。
3、清洗機、水處理機等各型機電設備均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日常保養維護,嚴防事故的發生。
4、壓力蒸汽滅菌器必須專人負責,持證上崗,每臺滅菌器應有年檢合格證。
5、搬運重物時,合理借助各種工具和請求協助,注意保持正確與適當的姿勢。
6、工作區域禁止吸煙,易燃物品遠離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暢通。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14
1、根據臨床科室需要,制作各種治療包、器械包、布類包及輔料,經滅菌后供全院使用。
2、按照醫院感染管理有關規定,建立并健全各項制度、操作規程、質控措施,確保臨床醫療用品使用安全。
3、參與部分一次性使用的無菌醫療用品的院內管理。
4、建立醫院計算機網絡中心系統,使物品供應流程更加便捷,物資管理更加經濟科學。
5、不斷研究、改進工作內容和方法,保證及時有效的`物品供應;實施在職人員培訓,提高服務質量。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15
1、消毒供應中心承擔醫院內各科室所有重復使用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滅菌及無菌物品的`供應。
2、工作人員必須熟悉各類器械的性能、用途、分類清洗方法、消毒、保養、包裝和滅菌方法,嚴格執行各類物品的處理流程,保證器械物品完整、性能良好。
3、各區人員相對固定,工作人員必須遵守標準防護原則,認真執行規章制度、職責及操作流程,有效防范工作缺陷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4、工作人員應分工明確,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各項任務,做好相關統計工作。
5、愛護科室環境和財產,勤儉節約。
6、嚴格控制人員出入,非本科室人員未盡許可不得隨意進入工作區域,各區人員不得隨意跨區。
7、樹立職業防護意識,做好個人防護,確保職業安全。
8、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定期收集意見及建議,不斷改進工作。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相關文章:
消毒供應中心崗位職責05-28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計劃03-17
消毒供應中心學習心得09-30
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工作述職報告04-27
消毒供應中心個人工作總結04-08
消毒供應中心個人工作總結05-18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計劃(精選10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