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1
第一部分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環境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得體。
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屬于插敘一種)。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第四部分
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引號的五種用法:
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⑤特殊含義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
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邏輯順序:
①一般←→個別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結果
④概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
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后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
①表內容省略②表語言斷續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維跳躍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七種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下定義、作引用。
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后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八種復句類型:①并列復句②轉折復句③條件復句④遞進復句⑤選擇復句⑥因果復句⑦假設復句⑧承接復句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夸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征、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贊》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樸質,不缺少溫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征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征。
例:《白楊禮贊》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爭的鮮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并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贊》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樸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斗的頑強精神。
先抑后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后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征。
例:《白楊禮贊》
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后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參與討論:初一語文閱讀題的方法匯總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2
1、文體知識
文學體裁包括古代文體常識和現代文體常識兩點。
古代文體:大致上可以分為韻文、駢文、散文,包括史傳文。韻文,即講究押韻的文體,包括詩、詞、賦、銘。散文,包括史傳文、議論文、雜記文、應用文等。駢文是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下面擇其重點予以說明。
2、古體詩、近體詩
唐朝人把唐朝時盛行的格律很嚴的律詩、絕句稱為近體詩,把唐以前的格律不嚴、形式較為自由的詩稱為古體詩。現在一般把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而把其他的統稱為古體詩。古體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詩經》、《樂府》也屬于古體詩。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別。律詩共八句,分四聯: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偶句押平聲韻,中間兩聯的上下兩句要講究對仗。絕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體上與律詩相同,只是上下兩句的對仗要求不是很嚴。
3、辭、賦、駢文
辭即楚辭,屬詩歌。篇幅、句子較長,句式參差錯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為主,有濃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離騷》為其代表。
賦,源于戰國后期,句子大體整齊押韻,間雜散文句式,著力鋪陳事物,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代表人物為司馬相如。
駢文,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對偶句構成,講究用典,詞藻華麗,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稱“四六文”,也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與朱元思書》、《阿房宮賦》便是此種文體。
4、詞、曲
詞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詩歌的發展,故稱之為“詩余”。它有多種詞牌,各種詞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韻等。其句式長短不一,又稱為長短句。按字數的多少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稱“元曲”,也是配樂的詩。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清唱曲,雜劇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為小令和套曲兩類,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組成,套曲也叫套數,由多支曲組成。雜劇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其結構是四折(相當于四幕)加一個楔子(序幕),其構成有科(人物動作、舞臺效果的說明)賓白(人物對話、獨白等)、唱詞,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凈(花臉)、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規定其字數,句數、平仄、押韻的固定格式。宮調表示曲調聲音的高低。
5、史傳文
屬歷史散文,包括編年體(如《左傳》、《資治通鑒》)、國別體(如《國語》、《戰國策》)、紀傳體(如《史記》、《漢書》、“二十四史”)、斷代體(如《漢書》、《后漢書》)、通史體(如《史記》、《資治通鑒》)
6、論說文
古代的論說文是從諸子論學語錄發展形成的,它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若干種:“論”議論事理;“說”申說事理。
7、雜記文
包括名勝游記、山水游記。書畫雜物記、人事雜記四類。雜記文范圍很廣,在部分題目有“記”字。記載歷史掌故,遺聞軼事、科學資料、文字考證等文章均包括在內。
8、應用文
包括奏疏類、碑志類、祭文、贈序四大類。
現代文體:現代文體主要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民間文學、雜文等。此外還有實用文,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四類。
1.小說三要素:A人物B情節C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A論點B論據C論證
3.比喻三要素:A本體B喻體C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過how何果what
5.律詩四條件:A八句四聯(首頷頸尾)B偶尾同韻C中聯對偶D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A敘述B議論C抒情D說明 E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A舉例子B列數字C打比方(喻)D作比較E分類別F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A總分總結構B總分結構C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A按時間順序B按空間順序C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A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B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A舉例法B對比法C 喻證法 D 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方法:A比喻B擬人C排比D夸張 E反問G反復F設問H對偶(簡記為:喻擬排夸,二反設對)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A外貌描寫B語言描寫C心理描寫D動作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 A并列短語B偏正短語C 主謂短語D動賓短語 E動補短語F介賓短語G的字短語(按功能劃分為七種) A名詞性短語B動詞性短語C形容詞性短語(按詞性分三種)
15.六種句子成分:A主語B謂語C賓語D補語E定語F狀語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3
一、確定中心論點的主要方法是:
①標題要區分論題和論點
②開篇點題
③篇末點題(“所以、總之、歸根結底、一句話”)
④概括論據證明的觀點。
方法:
1、論點出現的形式和位置: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較完整的句子。
位置:
①標題
②開頭
③篇末
④論述過程中(注意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當碰到文中沒有現成的表達論點的句子時,盡管有一定難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準確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據論題和論據,參考作者要解決的問題,準確判斷和提煉作者的觀點,然后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二、論據知識的考查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剖析論據。論據替換、論據能否證明類似論點并說明理由,引用這一論據作用等。
②補充論據。原則:必須真實;要典型;要能證明論點
方法:
一定要看清楚是讓你舉什么樣的例子,是名人的還是其他的。
A、可舉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說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識面,但一定要寫準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
B、也可舉凡人事例,可以編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實感,切忌過于夸大,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編亂造的。
答題方式:人物+事例+簡短評價
③概括論據的內容(規定字數)。格式:人物(事物)+主體特征(發生發展結果)
④調換論據的.順序、刪除等(往往不能調換,論據的前后肯定有相照應的詞語和句子)
⑤根據論據概括段落的觀點、內容。
三、重點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論證的方法及其作用?
舉例論證、通過……事例,有力地證明了……(觀點),使論述更真實可信,更有說服力,有力的論證論點
道理論證(引證法):引用……名言來證明……(觀點),使說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權威性,有力的論證論點
比喻論證:用……來比喻……,把……這一深奧的道理,說得講得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論證論點
對比論證:把……和……放在一切比較對照,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顯得論證嚴密,說服力強,給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論證論點
注意:答論證方法的作用時,先從內容上考慮,再從論證角度考慮,有力的論證論點一句必不可少。找論證方法時,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順序就可以萬無一失。
答題方式:這一段(一句)運用了…。論證方法,論證了……(論點),顯得……(好處)
四、議論文的論證方式:
一般有立論、駁論兩種。
反駁方法有三個:
①駁論點
②駁論證
③駁論據
五、議論文的段落作用:
結構加內容
開頭作用:①提出論題或論述的內容,為下文的論述做鋪墊
②提出論點。
結尾作用有:①總結全文,得出或深化論點
②發出號召,提出希望、展望。
六、議論文語言的最基本特點:
準確、嚴密。
常見考點:修飾、限制、強調等詞語的嚴密性、準確性的理解;重要語句含義的理解
七、開放性試題:
寫讀后的認識和感受。
八、引用小詩、故事的作用:
增強趣味性,作為論據來證明論點,若是在開頭,還有引出論題(論點)的作用。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之李白筆法09-08
初中語文的知識點總結03-08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11-27
初中語文的知識點總結05-16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總結06-01
電工基礎知識點總結09-11
電工基礎知識點總結03-13
數學基礎知識點總結08-23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