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優選】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歸納
1、世界海峽的地理位置
馬六甲海峽: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之間;溝通南!《妊蟮陌策_里海。太平洋——印度洋航運的咽喉要道,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霍爾木茲海峽:伊朗——阿拉伯半島之間,溝通波斯灣——阿拉伯海。波斯灣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峽”。
白令海峽:楚科奇半島―阿拉斯加半島;溝通北冰洋―太平洋。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太平洋和北冰洋間通道。
曼德海峽:阿拉伯半島——非洲大陸之間;溝通紅海——印度洋。溝通紅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土耳其海峽:黑海―愛琴海、地中海之間。黑海出地中海的門戶,亞歐分界線。
直布羅陀海峽:伊比利亞半島——非洲大陸;溝通地中海——大西洋。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門戶,亞歐航線必經的要道。
英吉利海峽:大不列顛島——歐洲大陸;溝通北海——比斯開灣。北!笪餮蠛竭\要道,世界貨運最獲忙、通過船只最多的海峽。
麥哲倫海峽:南美大陸——火地島之間;溝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大型輪船和航運要道。
德雷克海峽:南美洲——南極半島之間;溝通大西洋——南太平洋。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各國科考隊赴南極考察必經之道。
莫桑比克海峽: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島之間。溝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長的海峽。
2、美洲知識點
⑴白令海峽:“三線”交界處(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日界線通過的地方)。
⑵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地峽南部,巴拿馬境內,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潜泵乐廾娣e的國家是加拿大、南美洲是巴西
、戎饕貐^:
①亞馬孫平原——世界上的平原;
、诎臀鞲咴澜缟厦娣e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主要通行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以混血人為主。
⑹居民:
、俦泵乐薜木用裰饕菤W洲等國的居民,以白種人為主。
、谀厦乐奘鞘澜缛朔N大熔爐,以混血人種為主。
、私洕
①美國是當代實力最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
、谀鞲缫允凸I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玉米,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國的經濟中心。
、郯⒏⑹侵匾呐H、羊肉出口國。
、馨臀鞯蔫F,墨西哥的銀、智利和秘魯的銅的儲量居世界前列。
、菽厦乐薮罅砍隹诳Х取⑾憬丁⒄崽、棉花、玉米等。
3、澳大利亞介紹
澳大利亞,是世界土地面積第六大的國家,是世界上一個獨占整個大陸的國家,也是大洋洲的國家。澳大利亞國境東南鄰近新西蘭,西北鄰近印度尼西亞,北邊靠近巴布亞新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陸,也是地球上的海島及單一國家的大陸,總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
4、海底地形特點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質演化的結果,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而成為今天的狀態。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個大單元。所謂大陸邊緣,即大陸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間存在的一個廣闊過渡帶,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斜坡帶,是大陸與海洋連接的邊緣地帶。全球大陸邊緣縱延35萬公里,總面積約為8000萬平方公里,占全球表面積的'15.9%左右。
大陸邊緣地形通常又可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海溝和島嶼等次一級地形單元。大陸邊緣在整個地球歷史中變化,同時也是地質礦產比較豐富、開采最有利的地區。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形廣闊而平坦,占海洋面積的45%左右。
大洋盆地傾斜度小,大約在0°20′~0°40′左右,深度從大陸隆起一直可以延伸到6000米左右。在寬闊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沒有光線和溫度很低,所以大洋深處的海底動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積物主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層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鈣質和硅質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軟泥中,形成鈣質軟泥及硅質軟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積物中,發現了分布廣泛、儲量很大的錳結核資源。
初一上學期地理必背知識點人教版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1月最低。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軗^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購拇髿庵薪德涞挠辍⒀⒈⒌,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勰媳被貧w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茉跍貛У貐^,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萦玫冉邓烤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咄ǔG闆r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5、世界的氣候
、贇夂蚴且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鄢嗟栏浇釒в炅謿夂颍;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軣釒в炅謿夂蛱攸c: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萦绊憵夂虻闹饕蛩兀壕暥任恢谩⒑j懳恢、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2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置和范圍:
(1)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南半島就是因在中國南部而得名。)
(2)位置:
緯度位置:熱帶;
海陸位置: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性;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日本人稱為“海上生命線”。原因:日本從波斯灣進口石油,向西歐等國出口工業產品,都要途經該海峽,因而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P23
(3)國家:內陸國:老撾。臨海國: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島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文萊、東帝汶。
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1.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馬來群島: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多火山。
2.氣候:
氣候類型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分布 中南半島和菲律賓半島北部 馬來群島大部和馬來半島南部
特點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全年高溫多雨
對農業的.影響 雨季種,旱季收 隨時種隨時收
3.主要糧食作物:水稻,主要經濟作物: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地p24
三、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
1.中南半島上山河分布特點: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各大河上游流經山區,水能資源豐富,下游多形成沖積平原。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勢低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成為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地區。
2.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怒江)注入印度洋,湄南河、湄公河(瀾滄江)紅河(元江)注入南海(太平洋)p26
3.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點:河內(越南首都)金邊(柬埔寨首都)、萬象(老撾首都)、曼谷(泰國首都)、仰光(緬甸的大城市,原首都)。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p27“活動”
4.人種:東南亞居民絕大多數是黃種人。
5.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新加坡比重最大。
6.東南亞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新馬泰是重要的旅游路線。主要的旅游資源是:緬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亞的波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越南的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等(圖P28)。
備注:讀圖掌握東南亞主要島嶼、半島,瀕臨海域、鄰國和中南半島上的主要國家、河流和城市;馬六甲海峽位置。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3
美國知識提要:美國領土包括本土的48個州、一個特區和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接下來的內容是詳細的美國地理知識:
美國
1、西半球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兩洲分界線為巴拿馬運河。一般把加拿大和美國稱為北美,美國以南地區稱拉丁美洲。
2、印第安人是美國土著居民,各國移民在美國形成了美利堅民族,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國旗為星條旗。
3、美國主要人種為白種人,黑種人次之。在舊金山、洛杉磯和紐約有“唐人街”美國社會存在在種族歧視。
4、美國地形南北縱列分布,平原面積占全國一半以上,耕地面積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大山系。
5、世界河流按長度排列:尼羅河、亞馬孫河、長江、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淡水湖群,通過圣勞倫斯河注入大西洋。蘇必利爾湖為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全在美國境內。
6、美國農業生產實現了專業化和機械化,形成農業帶,主要農業帶有玉米帶、小麥帶和乳畜帶。需進口熱帶農產品。
7、硅谷是美國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位于舊金山東南面,生產硅片著名。美國首都華盛頓,最大城市紐約,火箭城休斯敦,汽車城底特律。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國。
城市:A圣弗朗西斯科(舊金山) B洛杉磯、C休斯敦、D首都華盛頓 E紐約、 F底特律。
河流、湖泊、海洋:①密西西比河, ②圣勞倫斯河 ③蘇必利爾湖 ④密歇根湖 ⑤大西洋 ⑥墨西哥灣 ⑦太平洋
國家、地區:
G加拿大 H墨西哥 I阿拉斯加州
山脈:
、峡频侠绽较 ⑿落基山 ⒀阿巴拉契亞山
地形:
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原和山地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4
1、亞洲是世界上面積、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亞洲主要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2、亞洲按地理方位的不同分為:東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東南亞。
3、亞洲地勢特點中部高聳,四周降低。河流發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四周海洋。
4、世界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峰珠穆朗瑪峰(8844.43米),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的高原巴西高原,亞洲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世界平原亞馬孫平原。世界湖里海;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最深、蓄水量的淡水湖貝加爾湖;最低點死海(—400米);半島阿拉伯半島;群島馬來群島。
5、亞洲氣侯具有①復雜多樣②季風氣侯顯著③大陸性氣侯分布廣。面積的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6、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東亞、東南亞、南亞人口稠密,有6個國家人口過1億(日本、中國、印度、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人口增長最快的大洲非洲。亞洲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亞洲經濟發達國家是日本。
7、日本四大島自北向南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隔日本海與俄羅斯、朝鮮、韓國、中國相望。日本象征富士山、櫻花。日本多地震、火山之因是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日本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日本海外投資建廠對象是美國、西歐、東亞、東南亞。日本以加工貿易經濟為主。日本五大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日本捕魚量居世界第一位、民族大和民族、傳統服裝和服。
8、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處于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咽喉是馬六甲海峽。東南亞主食大米飯,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其生長需要高溫多雨的氣候。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的產區。泰、越、緬重要稻米出口國,生產國泰國的橡膠、菲律賓的蕉麻、馬來西亞的棕油、印尼的椰子,出口最多的菲律賓的椰子。東南亞的兩大氣侯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東南亞山脈、大河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越南——河內——紅河、老撾——萬象——湄公河、柬埔寨——金邊——湄公河、泰國——曼谷——湄南河、緬甸——仰光——伊洛瓦底江。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旅游資源有緬甸仰光大金塔、印尼婆羅浮屠、柬埔寨吳哥窟、泰國曼谷水上市場、越南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東南亞的河流也是國際河流湄公河。
9、南亞的國家、人口世界第二位印度,印度地形北部喜馬拉雅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印度首都新德里。印度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西南季風的強弱,導致印度的水旱災害頻繁,當西南季風來的早、退的晚、風力強,出現水災;來的'晚、退的早、風力弱、出現旱災。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印度的黃麻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產量居世界第二位,次于美國。麻紡織中心加爾各答(第一大城),棉紡織中心孟買(第一大港,第二大城),印度是第二軟件大國,出口僅次美國。
10、世界面積的國家俄羅斯,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西臨大西洋。世界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也是歐洲第一長河。西西伯利亞平原與中西伯利亞高原分界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分界勒拿河。位于西西伯利亞平原上的河流是鄂畢河。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冬季長寒冷,夏季短溫暖,降水少集中在夏季。北半球“寒極”奧伊米亞康。俄羅斯四大工業區圣彼得堡工業區、莫斯科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礦產有庫爾斯克鐵礦、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歐洲第一長河、俄羅斯人的母親河伏爾加河,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首都莫斯科,城,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有紅場、克里姆林宮。圣彼得堡(列寧格勒)第二城、第一港。俄羅斯交通以鐵路運輸為主。貨物運輸量是管道。
11、北極地區是指北緯66.5°(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南極地區是指南緯66.5°(南極圈)以南的廣大地區。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風庫”之稱,冰山是南極大陸附近海面顯著的自然景觀。代表動物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喬治王島長城站,南極大陸上中山站,都在2月份建站。
12、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占歐洲一半左右。歐洲西部貿易和人員流動頻繁,形成一個區域國際組織,叫做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歐洲西部的工業以制造業為主。歐洲西部的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畜牧業比重大。旅游景點連線英國倫敦塔橋、法國巴黎艾非爾鐵塔、西班牙斗牛、雅典巴特農神廟、瑞士高山滑雪、荷蘭風車、挪威峽灣風光。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德國--柏林、西班牙--馬德里、意大利-羅馬
13、世界上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也是全球炎熱中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人故鄉,又有“黑非洲”之稱。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非洲具有“高原大陸”之稱;“熱帶大陸”之稱;“天然動物園”之稱。
14、澳大利亞國徽上兩個動物袋鼠、鴯鹋。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羊毛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麥出口國。三大地形東是大分水嶺、中是大自流水盆地、西是西部高原。首都堪培拉,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有悉尼歌劇院。第二大城墨爾本,(各城分布會讀圖)。
15、一般把加拿大、美國叫做北美,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因為通用語言都屬于拉丁語,被稱為拉丁美洲。美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加拿大、南臨墨西哥。面積由大到小俄、加、中、美、巴、澳,美國居第四位。美國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移民形成統一的美利堅民族。在舊金山、紐約和洛杉磯華人聚居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唐人街”。美國以白種人為主。世界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長河非洲的尼羅河第一,南美洲的亞馬孫河第二,長江第三,美國的密西西比河第四,黃河第五。五大湖是世界的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的淡水湖。產量出口量均第一的農產品玉米、大豆、棉花。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底特律是汽車城。美國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的基地。舊金山東南的硅谷(電子工業)。美國是世界上第一經濟強國,也是世界的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國。
16、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人口最多的國家。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世界平原亞馬孫平原,世界高原巴西高原。白種人一半多,其次是混血種人40%。巴西具有“足球王國”“咖啡王國”之稱。桑巴舞。世界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位于巴拉那河上)?Х、甘蔗、柑橘產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重要創匯產品。河(流域、水量)亞馬孫河,世界的熱帶雨林分布在亞馬孫平原。首都巴西利亞(位于巴西高原上),城圣保羅。鐵礦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5
在空間上,不但能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法逐步深入到巖石圈深部,而且對月球、太陽系部分行星及其衛星的某些地質特征,將有更多的了解。
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其他學科的發展和向地質學的進一步滲透,先進技術在地質工作中的使用,同精細、深入的野外地質工作相結合,會使人們有可能對更多的地質現象和規律作出科學的解釋進行更深入和本質性的研究。
實驗條件將進一步改進,如將實驗室中所能達到的溫度壓力提得更高,模擬更為復雜的多種可變因素的地質作用,并把時間因素也納入模擬實驗之中。
地質學理論不斷得到補充、修正,尤其是各大陸所提供的有關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的`新資料將在很大程度上檢驗、發展板塊構造說,進而會產生一些新的理論和學說。
在地質學的服務領域,一個重要方面是開發地球資源,其中有關礦產資源和新能源的研究,仍處于最重要的地位。同時,由于區域成礦研究的需要,將進一步加強區域地質的綜合研究,并促進地層學、古生物學、沉積學、構造地質學、地質年代學,以及區域巖漿活動研究、變質地質研究等向新的水平發展。
保障人類良好的生存環境、干旱半干旱地區和沼澤地區的水文地質問題,以及工程地質問題的研究將不斷擴大。
總結:環境地質學,包括環境地質調查研究,有關的微量測試技術和環境保護的地質措施等的研究日趨重要。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6
第一節、亞洲及歐洲
1、比較亞洲和歐洲:
亞洲歐洲
緯度位置大部分在北半球,少部分在南半球全部在北半球
海陸位置東南北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南、北臨大西洋、地中海和北冰洋
地形特征①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③中部高、四周低①地形以平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較低;②地面起伏較小;③南北高、中間低。
氣候特點①氣候復雜多樣,(沒有溫帶海洋性氣候)②大陸性特征和海陸差異特征顯著①、溫帶氣候顯著(熱帶氣候沒有);②、海洋性氣候顯著。
河流特點①發源于中部高山高原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②、河流長,水量較大。③、多內流河。如長江,湄公河,塔里木河。①、發源南部山地、是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②、河流短小,水量豐富。如:多瑙河、萊茵河、伏爾加河等。
人口特點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36。72億)人口過億的國家有6個東部、南部人口稠密人口居世界第二位(7。27億)人口增長率最低,西部人口最稠密。
2、需要識記的一些內容
、拧啞W兩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⑵、亞洲、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⑶、“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極”奧伊米亞康(俄羅斯);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印度)。
、、亞洲最長的河流---長江(世界第三長河,注入東海),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國境內叫瀾滄江)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注入南海。
、、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注入里海;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經8個國家),注入黑海。
、恕喼蕖W洲的湖泊:
貝加爾湖(俄羅斯)——世界最深的湖泊;
里海(中亞)——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西亞)——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
巴爾喀什湖(中亞)—一半咸水,一半淡水
第二節、非洲
1、地理位置:
、拧⒌乩砦恢茫撼嗟缽闹胁看┻^,地跨南北兩半球。
⑵、海陸位置: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亞歐相望,東北和東面隔蘇伊士運河和紅海與亞洲分界。
2、非洲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54個)。二戰前,只有三個國家獨立:埃及、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亞。
3、非洲地形:⑴、地形多以高原為主(高原大陸)海拔500—1000米
⑵、勢東南高,西北低。
、恰⒅饕匦螀^:
、、埃塞俄比亞高原—“非洲屋脊”;
②、乞力馬扎羅山——非洲最高的山峰;
、、剛果盆地-----世界最名的盆地;
、堋|非大裂谷----世界最長的裂谷帶;
、、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
、、幾內亞灣-------非洲最大海灣;
⑦、馬達加斯加島------非洲最大島嶼。
4、氣候:⑴、非洲絕大部分在熱帶,平均氣溫高(25℃以上)稱為“熱帶大陸”,是世界上干旱面積最大的國家。
、、氣候特點: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氣候類型見下圖)
A、G地中海氣候
B、F熱帶沙漠氣候
C、E熱帶草原氣候
D、熱帶雨林氣候
M、高原氣候
注: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地中海氣候區適于栽柑橘、葡萄、橄欖等。
5、河流:⑴、尼羅河——世界上最長河(6000千米)注入地中海;
⑵、剛果河——水量次于亞馬孫河,注入大西洋。
6、物產豐富(“富饒大陸”):
、拧⒌V產資源:非洲金剛石、黃金儲量和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幾內亞灣的鋁土,南非的黃金儲量和產量居世界首位,贊比亞的銅,尼日利亞的石油也非常有名。
、、名貴樹種: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
、、農作物:咖啡、棗椰、油棕的主產地。
⑷、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居世界首位如獅子、大象、斑馬、長勁鹿等。
7、經濟:
⑴、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低的一個大洲。
、啤⑥r業是重要部門,玉米種植面積最廣,小麥和稻米大量進口,咖啡、可可、花生、棉花等大量出口。
第三節、美洲
1、比較北美洲和南美洲
地理事物北美洲南美洲
緯度位置大部分在北半球小部分在南半球大部分在南半球,小部分在北半球
海陸位置東北西三面臨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南隔巴拿馬運河與南美洲為界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北隔巴拿馬運河與北美洲為界。
地形特征西部是高山區、中部是平原區、東部是低緩的高地西部是高山區、中部是平原區、東部是高原區
氣候特征①、氣候復雜多樣;
、、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①、以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氣候為主;
、、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
主要山脈落基山脈(科迪勒拉山系北段)安第斯山(9000千米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科迪勒拉山系南段)
主要河流密西西比河,北—南,注入墨西哥灣,世界四長河亞馬孫河,西→東,注入大西洋,全長6400千米,世界第二長河,水量最大河流。
經濟特點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發展中國家(巴西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
2、需要識記的內容:
、拧琢詈{:“三線”交界處(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日界線通過的地方)。
、、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地峽南部,巴拿馬境內,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恰⒈泵乐廾娣e最大的國家是加拿大、南美洲是巴西
、、主要地區:①、亞馬孫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主要通行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以混血人為主。
、、居民:①、北美洲的居民主要是歐洲等國的居民,以白種人為主。
、凇⒛厦乐奘鞘澜缛朔N大熔爐,以混血人種為主。
⑺、經濟:①、美國是當代實力最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
、、墨西哥以石油工業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玉米,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
③、阿根廷是重要的牛肉、羊肉出口國。
、取臀鞯蔫F,墨西哥的銀、智利和秘魯的銅的儲量居世界前列。
⑤、南美洲大量出口咖啡、香蕉、蔗糖、棉花、玉米等。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7
亞洲氣候
1、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2、氣候影響因素:緯度因素~~亞洲跨熱帶、溫帶、寒帶,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海陸因素~~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海洋,降水東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因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
3、主要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亞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
4、溫帶大陸性氣候:它是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它覆蓋了亞洲的中、西部,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暫,降水少且集中分布在夏季,氣溫年溫差大
5、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南部,受夏季風強弱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
6、非洲氣候分布特點:以赤道為中心,氣候類型南北對稱分布;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國家:
1,、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主要島嶼自北向南: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島
2.、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小且僅分布在沿海地區,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海港
3、多火山地震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4、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因為四周環海所以在氣候上海洋性顯著。
二、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1、地域狹小,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
2、從國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對外依賴嚴重,以加工貿易經濟為主。
3、工業區集中分布區:太平洋沿岸、瀨戶內海沿岸。因為這里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廠靠近碼頭,海陸交通便利;沿岸地區城市人口集中,勞動力資源豐富,也是國內的.消費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陸價格低。
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1、單一民族構成的國家――大和民族
2、東西方文化兼容,傳統和現代并存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8
第一節日本
地理位置:位于亞洲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側的一個群島國家
領土組成:由本州、北海道、四國、九州四大島嶼及上千小島組成,統稱日本群島。人口1.2億多,是個地峽人稠的國家
自然環境:日本屬多山地形,山地、丘陵占國土總面積的3/4。廣大平原為的平原。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的海港幼神戶和橫濱。多火山、地震,富士山為活火山。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貧乏。屬溫帶季風氣候(北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溫和夏季涼爽
經濟:日本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電子、化學、紡織等
⑴工業
a類型:發達的加工貿易型經濟
b發展工業的條件:有利:勞動力資源豐富且素質較高;科技力量雄厚;多良港,有利于發展對外貿易
不利:多火山、地震;
國土狹小,資源少,工業所需資源和燃料大部分進口;國內市場小,工業產品主要銷往國際市場;對外依賴嚴重
c工業分布:太平洋沿岸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見P23圖: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
d海外投資建廠的對象是:美國、西歐、東亞、東南亞地區
e日本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為世界經濟強國
、妻r業:農業生產在經濟中不占重要地位,但現代化水平高
、菨O業: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北海道漁場為四大漁場之一
5.日本的文化特點:東西兼容
第二節東南亞
新加坡:是一個的花園城市國家。經濟以轉口貿易和航運為基礎,發展了煉油、造船、電子、紡織、食品等工業。旅游業收入是新加坡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于1967年建立。文萊在1984年加入,越南在1995年加入,老撾和緬甸在1997年加入,柬埔寨在1999年加入。在成立初期,東盟強調用和平手段解決區域爭端。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探索經濟合作途徑,在80年代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
組成: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位置重要性:地處亞洲和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交“十字路口”,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聯系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地形:⑴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上游水能資源豐富;下游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勢低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人口分布稠密
⑵馬來群島:多火山,地形崎嶇,平原集中在沿海
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中南半島)和熱帶雨林氣候(馬來群島)
農業生產:⑴中南半島的平原地區人口稠密,耕地較少,高溫多雨,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泰、越、緬為主要稻米出口國
、茲駸岬臍夂驐l件,使得東南亞成為世界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地。其中泰國是世界上天然橡膠生產國、馬來西亞是世界上的油棕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的椰子以及金雞納霜和木棉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
礦產主要有錫和石油
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華僑最集中地區,盛行佛教
第三節印度
南亞有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
南亞位于熱帶河亞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南亞東北部,地處西南季風的'迎風面,降水充沛,乞拉朋齊降水量達11000毫米,為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地理位置:大部分在印度半島上,東北部和西北部與我國為鄰(與我國有部連續邊界),印度洋三面環繞
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亞洲耕地面積的國家,南亞面積的國家
地形北:喜馬拉雅山地——狹長崎嶇
中:恒河平原——低平寬廣
南:德干高原——低緩廣大
河流:恒河,發源于喜馬拉雅山南側,注入孟加拉灣
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6—9月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為雨季;11——次年5月盛行來自陸地的東北風,為旱季。受熱帶季風氣候影響,印度水旱災害頻繁(原因:西南季風年際變化大導致降水不穩定)
農業: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和水稻(主要分布在東北恒河平原),綠色革命后糧食能夠出口
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黃麻(東北恒河平原)、茶葉(東北山地)
工業:殖民統治時期,主要發展紡織工業和采礦業,F在,工業部門齊全,特別是原子能、航天、計算機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成就
主要城市: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是印度的城市和麻紡織工業中心。孟買是印度港口和棉紡織工業中心。班加羅爾是印度的計算機軟件中心,印度的軟件出口僅次于美國。
第四節俄羅斯
1.世界上面積的國家,面積為1707萬平方千米。跨亞、歐兩洲,是傳統的歐洲國家。跨東、西半球,東西長1萬多千米
2.總人口1.47億,俄羅斯人占80%。由130多個民族組成,有100多個民族通用俄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平原占一半
地形區:四大地形區(歐洲部分主要是東歐平原,亞洲部分叫西伯利亞地區)
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冬西伯利亞山地
氣候:⑴類型: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各地差異顯著
、铺攸c: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暫而溫暖
⑶寒極:奧伊米亞康(北半球寒極)
河湖⑴伏爾加河:全長3600千米,注入里海,俄羅斯的“母親河”,世界最長內流河
、曝惣訝柡菏澜缱钌、蓄水量的淡水湖
6.資源:煤:庫茲巴斯鐵:庫爾斯克
石油:第二巴庫,秋明世界上亞寒帶針葉林分布最廣的國家
7.四大工業區⑴莫斯科工業區:全國工業最發達區
⑵圣彼得堡工業區:造紙、紡織工業最發達
、菫趵瓲柟I區:石油、機械、鋼鐵
、刃挛鞑麃喒I區:煤、油氣、電力、鋼鐵
地理成績不理想有什么原因
1、缺乏學習主動性。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甚至認為是副科或者認為要開卷考試。課本、資料上的習題從不主動解答,等待老師講解,對自己不負責任,學習上的消極情緒嚴重,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主要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不認真聽講,即使聽講也是忙于記筆記,沒聽到“門道”,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
2、學習方法不科學。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沉睡在數理化作業里,對地理知識一知半解,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忙數理化,白天無精打采聽地理,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上甲課做乙事,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沒有及時復習鞏固。根據一百多年前德國艾賓浩斯研究的遺忘曲線可以知道,在接觸新知識的最初階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間就應及時復習,否則學過即忘,以至于看到題目就產生畏懼感,不愿解題,對課本的基本知識、定理、定律熟練程度不夠,地理成績也就自然不能提高。
地理一輪復習技巧怎么復習
1、自然地理方面:主要考查學生對概念、原理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復習時可分四階段逐級提高解題能力,并從中總結規律性東西。第一步是透徹理解概念并熟記,第二步是吃透法則,第三步是真正弄懂原理,第四步是做變式訓練題。做完一道題后要理清解題思路,做完類型題后要總結同類題型的解題技巧,達到做一個會一類的目的,不管某類題形式如何變,只要原理是同一個就都會做。
2、人文地理方面:主要考查學生對觀點、方法的分析運用能力,復習時要注重思維的建模,做題時要注意歸納解題的方式方法,同時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第一輪復習要以教材為主,通過做題反饋課本知識掌握不扎實的地方,重新理解和反思,進而鞏固知識、拓展做題思維方法。
3、區域地理方面:主要考查學生的空間定位能力,如果說自然地理偏向記誦,那么區域地理就是偏理解分析,它強調區域特征的概括,區域內各要素的內在聯系,區域整治的發展方向,所以復習各版塊時要有所側重,不能一概而論。
地理二輪復習技巧有哪些
1、地理運動專題: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體運動、地殼和地表物質運動、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
2、人地關系專題: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區域發展問題等。
3、區域地理專題:自然區域、農業區域、工業區域、城市區域等。
4、地理圖表專題:日照圖、等值線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計算等。在復習地理時,要著重看教材中自然地理原理圖式、總結人文地理的思維模式、聯系自然地理特征審視熱點區域題目,同時多做題,多總結規律,只有真正鉆進去才能學出興趣來。
如何利用好地圖學習地理
1、學會分類地圖
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景觀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地理等值線圖等。
2、學會讀圖
、傧茸x圖的主題②看清圖例③注意細節④聯系實際
3、學會變圖
、賵D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②圖文轉換
4、學會用圖
①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
、谟脠D記憶學習中國地理:可看10方面地圖,即: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游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布圖、中國工業分布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9
一、陸地和海洋
1、地球上的海陸分布:地表71%是海洋,29%是陸地。地表海陸分布是不均勻的,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無論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積都大于陸地的面積)。
2、陸地和海洋的類型:(陰影為陸地)
A是大陸,的大陸是亞歐大陸
B是半島,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
C是島嶼,的島嶼是格陵蘭島
D是大洋
E是海峽
F是海灣
3、七大洲的分布(按大到。簛喎潜蹦厦溃蠘O歐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歐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赤道穿過的大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赤道穿過的大陸是:南美洲大陸、非洲大陸。
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極洲;跨經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4、四大洋,太平洋:、海水最深、島嶼最多,跨東和南北半球;
大西洋:第二、呈“S”形狀、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北冰洋:海冰覆蓋,海水淺,位于北半球,跨經度360°。
5、大洲的分界線:
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南北美洲的界線:巴拿馬運河。
南半球北半球東半球西半球
初一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俚厍蚴且粋球體。
、谄咸蜒篮胶<饮溦軅惵暑I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鄣厍虮砻娣e5.1億平方千米,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倬暰: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倬暥鹊腵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诔嗟酪员钡木暥冉斜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垡猿嗟罏榻,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芙浂鹊淖兓幝桑河杀境踝游缇(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荼境踝游缇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迻|、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東到160°E屬于東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學習地理地圖怎么看
1、多看地圖,每天看,邊看邊想聯系,盡可能用自己的知識點,移動全身,用圖片和書評。每天30分鐘看照片的時間,確保你得到。
2、地圖是關鍵。最好記住大陸和國家的地形圖,在確定經度和緯度線之后準確地確定地理位置。明確中國四個高原和四個盆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特征、動植物。
3、圖與圖的轉換:將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平面圖轉換為立體圖,局部圖轉換為全圖,表轉換為圖、扇形圖和條形圖等。
4、圖形與文本的轉換:盡可能地把所有知識點放在地理教材中去理解和掌握各種圖形,不去記憶,學會把圖片和文本從空氣中轉換出來。例如,獲取等高線圖,從地圖上的等高線可以從等高線方向、密度、山區趨勢變化規律、坡度大小、農業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解讀。
5、應特別注意五條經線和五條緯線。在訓練中,我經常問自己要弄清楚這十條線穿過的地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并在不超過十度的經緯度范圍內勾勒出輪廓。描述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學會分析自然、環境、能源、氣候等地圖。
很實用的地理學習方法
1、課前預習。預習是非常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同學們要將預習習慣應用到各個學科,地理也不能例外,但是,由于地理不同于其它學科,很多知識都要落實到圖上,所以在預習時,除了要結合地圖來預習,同時,要做好標記,哪里懂了哪里有疑問,這樣,課堂上就會更有針對性的聽講。
2、認真聽講。相信大家都明白認真聽講的重要性,這是學好地理的關鍵。上課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努力完成老師發出的各項指令。因為老師上課之前是經過認真備課的,對每節課的過程都是精心設計的,每一步操作都是有目的的要達到一個效果的,如果你落了一個環節,可能就會影響到整個后續學習。如果疏忽課堂學習,帶來的損失是難以彌補的。
3、課后復習。溫故知新,每次上完課后要及時復習,查漏補缺,發現問題,及時補救。有問題常找老師和同學探討,養成刨根問底,窮追不舍,不搞清楚決不罷休的學習習慣。每一章節學完后,要把整個章節的知識進行全面復習,歸納總結,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期中期末考試前也要針對考試范圍全面復習。
學習世界地理要注意什么
1、要在十條線上下功夫(五條經線、五條緯線)。
2、找出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3、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度范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問一個為什么?這樣
你會發現你開始“腦”中有“圖”,“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單調文字)
7、復習時應以地圖作為知識載體,?吹貓D,多讀地圖。
怎樣快速提高地理成績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后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瓷钏,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了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匆豢串數氐牡乩憝h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象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于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賹W什么?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征。
、谠谀睦铮咳琰S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蹫槭裁矗咳琰S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樣形成的。
、苡泻卫祝咳缭鯓釉u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菰鯓訁f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0
一、多火山、地震的島國
1.位置、范圍
(1)領土組成:由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四個大島,數千個小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最大的島嶼:本州島。(掌握圖上位置)
(2)位置:
緯度位置:北半球,東半球,北溫帶。
海陸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與亞歐大陸隔海相望。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
(4)海岸線特點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2.自然環境:
(1)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小,且多分布在沿海。(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最高山峰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2)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海洋性季風氣候)
(3)河流特征:河流短小湍急。
二、與世界聯系密切的工業
1.資源特點:兩多一少,水能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
2.工業發展模式:“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說明日本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強。)
3.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有利條件——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航海業發達;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利條件: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
4.工業分布: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原因:沿海港口條件優越,便于巨型船舶可以停靠;便于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沿海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
5.主要工業區及其分布:九州島——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名古屋工業區(名古屋)、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瀨戶內海沿岸——瀨戶內工業區;九州島——北九州工業區(北九州)p18
6.對外投資對象: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象有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
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1.文化特點:東西方文化兼容,傳統與現代結合。
2.民族和傳統服裝:大和民族占絕對優勢,傳統服裝:和服。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1
河北省是首都北京連接全國各地的交通樞紐。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河北省已形成了陸、海、空綜合交通運輸網。
全省共有25條主要干線鐵路通過,鐵路貨物周轉量居全國大陸省份第1位。有27條國家干線公路,公路貨物周轉量居全國大陸省份第2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2007公里,居中國大陸省份第3位。
河北海運條件十分便利,自南向北,有黃驊港、天津港、唐山港京唐港區、秦皇島港、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唐山港曹妃甸港區等較大出?诎。秦皇島港年吞吐能力2億噸,是中國大陸第2大港;唐山港京唐港區已形成3億噸吞吐能力,唐山港曹妃甸港區已已達到3億噸,黃驊港年吞吐量也超過1億噸。其中唐山港、秦皇島港位列全國前8大海港。
石家莊民航現已開通47條航線,通達全國47個大中城市,并開通了石家莊至香港及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的航線。秦皇島山海關機場開辟25條航線,通達全國27個城市。邯鄲機場于2007年建成通航,現已開通大連、上海、杭州、廈門、西安、廣州、重慶、海口、呼和浩特、溫州等多條航線。唐山三女河機場于2010年7月13日通航,開通了20多條航線。北京首都機場、天津國際機場也可為河北利用。另邢臺機場項目投資3億元,將建3C機場,將在“十二五’期間投入運營。
河北郵電事業發展迅速,全省電話交換機總容量已達到4200多萬門,各市縣全部實現了國內,國際直撥。到2010年,交換機總容量將超過5000萬門。發達便捷的交通通信條件,把河北與世界各地緊密聯系在一起,十分有利于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3G移動通信方面: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先后在河北保定建設3G網絡,保定成為全國首先開通3G網的10個城市之一,也成為同時擁有兩個3G網的.3個中國城市之一(另外兩個為上海和無錫);作為奧運協辦城市的秦皇島也是第一批建設中國移動3G網絡的10個城市之一。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2
俄羅斯
1、位置:俄羅斯緯度較高,絕大部分位于北溫帶跨亞歐兩洲(地跨亞歐兩洲的歐洲國家:歐洲部分雖然面積只占1/4,但人口占3/4,工業、農業、首都、主要城市都位于歐洲,歷史上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歷來被公認為歐洲國家),也跨東西半球西臨A1—波羅的海,北臨A2—北冰洋,東臨A3—太平洋,西南臨黑海,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主要鄰國西有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南有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東西距離最長,跨經度最廣的國家。
2、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特點),各地差異較大奧伊米亞康—北半球的“寒極”
3、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俄羅斯主要地形區:B1—東歐平原、B2—西西伯利亞平原、B3—中西伯利亞高原、B4—東西伯利亞山地主要分界線:C6—烏拉爾山、C2—葉尼塞河、C3—勒拿河山地:C6—烏拉爾山,大高加索山。
4、河流與湖泊:C1—伏爾加河,歐洲第一長河,被俄羅斯人喻為“母親伏爾加”,注入里海,屬內流河它流量豐富,水流平穩,航運價值很高,是最主要的內河航道,稱為“五海通航”;鄂畢河、葉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凍期長C4—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
5、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礦、有色金屬等,主要礦產地有:庫爾斯克鐵礦,秋明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庫茲巴斯煤礦俄羅斯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因此森林資源豐富。
6、工業特點:重工業發達,消費品制造業(輕工業)發展緩慢。
7、工業分布: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
8、主要工業區有:圣彼得堡工業區,莫斯科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3
本州島是日本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是大和民族和日本文化的發祥地。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類進入朝鮮半島上居住,一些又遷徙到日本本州島。
大部為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初夏有梅雨,秋季多臺風。大部分地區溫和濕潤,但南北、東西有明顯差異。
年平均氣溫,北部的青森為9.6℃,西南端的下關為15.5℃,相差近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北部為-2℃左右,西南端為5.5℃;最暖月(8月)平均氣溫北部22.5℃,西南端26.7℃。年降水量北部1400毫米,西南部1700毫米。
東部太平洋斜面夏季與臺風期降水最多,冬雪少,天氣晴朗;而西部日本海斜面冬季多陰雪天氣,形成深雪地帶。森林面積約占總面積 3/5。東部太平洋沿岸夏秋降水多,冬雪少,天氣晴朗,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陰雪天氣。
河網稠密,河流短小,較大河流有信濃川、利根川等,各河上中游多急流瀑布,富水力資源。
總結:日本由古代信仰薩滿教的中國東北游牧民族遷徙而來,由于日本的獨特地形,使得遷入日本的'游牧民族改變了原有的生存方式,形成了漁獵為主的和族人,這些人建立了出云國、邪馬臺國等等國家,另外還有大量中原人遷往日本。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4
亞洲氣候:季風氣候,向南過渡到亞熱帶森林氣候。東南亞和南亞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赤道附近多屬熱帶雨林氣候。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
1、南北跨的緯度多,熱量條件相差大;
2、東西跨的經度多,降水條件差異大 初中化學;
3、地形復雜,地形類形多樣,海拔高差大。
亞洲的.島嶼主要集中在東南海面。約有幾萬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為320萬平方公里,其中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的大島有6個(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幾內亞島、蘇拉威西島、爪哇島和本州島)。
亞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匯集最多的大陸,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條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條(長江、黃河、湄公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 和黑龍江)。
河流發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
總結:亞洲自北到南為溫帶、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這三種季風氣候。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5
一、多變的天氣
1、天氣及其影響
、藕x: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
、铺攸c:短時間(時間)、相差大(空間)、變化大(變化)
、怯绊懀禾鞖鈱煌、生活、農業生產、軍事等人類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
、翘鞖忸A報的形式:電視、報紙、互聯網、廣播、手機短信、打電話
⑷天氣預報的內容:
、傩l星云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云區
、诔鞘刑鞖忸A報: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等常規情況,另外還有沙塵暴、空氣質量、海浪、冰雹、大霧等特殊預報。
、沙S玫奶鞖夥
二、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與生活
、艢鉁兀嚎諝獾臏囟,常用℃表示。
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
、茖θ祟惢顒拥挠绊懀簹鉁赜绊懭藗兊拇┮、飲食、住房、農業和交通等。
2、氣溫的變化
⑴日變化
①概念: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②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蹥鉁厝蛰^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⑵年變化
①概念: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谧兓攸c: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陸地上:北半球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氣溫8月最高,2月最低。
、蹥鉁啬贻^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峭ǔS脷鉁氐淖兓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
3、氣溫的分布
、诺葴鼐:氣溫相同的點的連線。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熱不同,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
、怯绊懸蛩兀壕暥任恢谩⒑j懳恢煤偷匦
⑷分布規律:
、倬暥炔町悾阂话愕途暥葰鉁馗,高緯度氣溫低。(P56中的圖3.17)
②海陸差異: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變化: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傻葴鼐圖的判讀:
、俚葴鼐封閉,中心氣溫高的為高溫中心,中心氣溫低的為低溫中心。
、诘葴鼐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與生活
、沤邓簭拇髿庵薪德涞挠、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茰y量:測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單位一般為毫米。
、菍θ祟惢顒拥挠绊懀航邓绊懡煌、農業生產等。
2、降水的季節變化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情況。
3、降水的分布
、诺冉邓烤:降水量相同的點的連線。
、朴绊懸蛩兀壕暥任恢、海陸位置和地形
⑶分布特點:
、俪嗟栏浇邓枯^豐富,兩極地區降水少;
、谀、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在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降水較少;
、苌降氐.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四、世界的氣候
1、氣候的地區差異
、艢夂颍菏且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茪夂虻膬蓚要素:氣溫和降水。
⑶氣候與天氣的差異:
、仁澜鐨夂虻姆植
2、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⑴區分氣候要素和氣候因素:、
、贇夂蚪M成要素:指組成氣候的氣溫和降水。
②氣候形成因素:緯度、地形、海陸是影響氣候的因素。
、聘鳉夂蛞蛩貙鉁、降水的影響
、倬暥纫蛩兀旱途暥葰鉁馗,高緯度氣溫低;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②海陸因素:同一緯度,氣溫夏季陸高海低,冬季陸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區多,內陸地區少。
③地形因素:同緯度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3、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艢夂驅θ祟惢顒拥挠绊懀河绊懼藗兊某、穿、住、行及農業生產等方面,氣候發生異常,常會帶來危害。
、迫祟惢顒訉夂虻挠绊懀喝祟惻欧糯罅慷趸荚斐傻臏厥倚
五、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偃丝谠鲩L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谧匀辉鲩L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某區域的人口數(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該區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苋丝诔砻艿貐^: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和北美東部分沿海和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莅追N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南北美洲、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亞洲東部、北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印第安人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中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贊h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中國、東南亞部分國家
英語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俄語俄羅斯
法語法國、非洲的部分國家
西班牙語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阿拉伯語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05-07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02-16
初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3-08
地理知識點總結03-23
地理知識點總結11-06
地理知識點總結04-26
初一地理五大知識點總結12-09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6-09
中考地理知識點總結04-06
高考地理知識點總結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