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行舉止都有父母的影子,好的家庭教育會給孩子帶來終生受益的影響。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希望有所幫助!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俗話說的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們常常有一種錯覺,一說起教育,總以為這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情。其實,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一種培養人的社交活動。廣泛的說,凡是有目的的智力和體力的活動,不論是有組織的還是無組織的,系統的還是零散的,都是教育,而家庭作為社會最小的細胞,在教育方面更是有它不可磨滅的作用。
按照傳統的說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即由家庭里的長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對其孩子及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一個人的成長總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只是教育的一個分支,卻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特殊的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兒童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開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從幼年時期開始教育是不那么困難的,但以后矯正缺點的再教育就困難得多。因此,家庭教育把好第一關,打好教育的基礎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家庭教育的影響最深刻
父母是兒童的親人,他們是兒童最親密,最信賴的人。同時他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家庭里,接觸的時間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刻刻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童。所以,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兒童的心靈上起著決定作用。
第三,兒童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接受教育
過去有些教育家把兒童比作一張白紙,可以任憑你在上面畫什么畫。這種比喻雖然不很確切,因為兒童的發展要受到遺傳,環境和教育三種因素的影響,但是這種比喻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的。因為遺傳素質只是發展的前提,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環境和教育,而教育更是起主導作用的。它可以改變一定的環境,或者利用一定的環境,使它有利于兒童的發展。所以,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根據兒童的先天素質和環境設計最美好的圖畫。
第四,家庭教育的時間最長
兒童從出生到他能夠不依賴家庭而獨立生活以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越是年齡小的時候接受的家庭教育越多。兒童上了學校,家庭教育的影響就逐步讓位給學校教育,但家庭教育仍然在起作用,直到他自立為止。
由此可見,家庭教育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教育環節,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第一,家長自身的素質
家長的素質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是對社會和人生的態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即世界觀和思想品德;
二是理論、知識方面的水平,即文化素養。家長的人生觀和思想品德對子女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有人對53個家長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惡劣、受過刑事處分的家庭做過調查,其中有52個家庭的子女違法犯罪或有劣跡;有人又對96戶家長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表現很好的家庭調查,這些家庭的子女全都是表現好的或比較好的,沒有一個孩子有劣跡或違法犯罪。由此可見,家長的人生觀和思想品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家長的文化素養并不等于家長受教育的程度。家長的文化素養是指家長通過學習和實踐所掌握人類精神財富的多少和所表現出的理論知識水品。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的發展能力取決于父母的發展”。一般情況下,家長的文化素質高,孩子的發展就會比較好。所以,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家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對子女的身心發展肯定是有好處的。
第二,家長對子女的態度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家長對子女熱愛、關心的程度和方式;
二是家長對子女的期望。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一些不關心孩子的家長。這種家庭下的孩子變得性格孤僻、冷漠、厭世,變得消極、沉淪。還有些家長是太過溺愛孩子,對孩子,父母有說也說不完的牽掛和割舍不下的愛,真可謂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結果是最后培養出來的孩子膽小怕事,時常表現出心理學上所說的“退縮行為”。有的甚至還可能有任性、嬌氣、愛發脾氣、唯我獨尊等不良的人格品質,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心理特別重的毛病。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得不關注的問題了。所以,家長對子女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人格品質的形成。
第三,家庭生活環境
家庭生活環境對子女的.身心發展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舉個例子來說,單親家庭,它屬于殘破型家庭,父母缺少一方,在這種家庭中的子女容易出現孤僻、膽怯、冷漠得心理,或出現冒險、野蠻的心理。而現代社會討論最多的,是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問題。獨生子女作為當代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越來越多地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也存在著許多爭論。有些人認為獨生子女是“特殊兒童”或“問題兒童”,認為他們缺乏獨立奮斗的能力、依賴心十足、缺乏社交能力、早熟、孤僻、嬌氣、任性等。但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心理學家通過對40萬名中學生的調查、對比,發現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更聰明、更富于創新、對事業更敏感。可見,上述問題不能完全歸咎于“獨生”上,這是不科學的。家庭結構是無法改變的,但家庭教育卻是可以改變的。了解了問題的所在,就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補救或避免可能發生的問題,使孩子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家庭生活環境對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第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對孩子進行全面的教育,做到德、智、體、美、勞兼顧。
第二,要提高家長的自身素養,做到以身作則,榜樣示范。
提高家長的自身素養,包括要有知識,比如兒童青少年生理學知識、兒童青少年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等;要有能力,例如要有了解子女的能力,分析問題、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有威信,要有義務感等等。總之,家長要提高自身的素養,可以從多方面入手,最重要的是做到以身作則,榜樣示范。由于身教重于言傳,往往產生于潛移默化中,可謂是力量之大。
第三,要端正家庭教養態度
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不能由于孩子一兩次的表現不好,就對孩子失去信心,放棄管教。作為子女的教育人,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還有就是不能過分溺愛孩子,要理智施愛,愛而不嬌,要有長遠的眼光,使愛子女的動機與效果達到統一。對子女的期望也要從實際出發,避免盲目性,掌握好分寸。
第四,創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對子女進行健康的熏陶漬染
首先就家庭結構來說,家庭形式不同,對子女的影響也不同,因此,教育要有針對性。根據各個家庭的不同特點,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避錯原理來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其次,在家庭經濟生活方面,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合理支配家庭經濟;
再次,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方面,爭取創立一個親密無間、協調和睦、相互平等、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
最后,在家庭生活方式方面,家長要注意從飲食營養習慣、生活起居習慣、消費方式、閑暇利用方式、家庭人際交往方面等入手,建立一個良好的“家風”或“門風”。
法國資產階級教育家盧梭就說過,“家庭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可見,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對于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影響的測評分析01-18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影響01-20
電視對孩子的影響英語作文06-13
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09-16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作文600字02-17
幼兒園轉學對孩子有沒有影響03-19
音樂對我的影響09-13
《易經》對醫學的影響11-04
韋應物對宋詩的影響08-28
對孩子的教育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