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了解的家庭教育法則
過去的認識里,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父母應該了解的家庭教育法則,希望有所幫助!
一個人人格的形成,從小時候就開始了,父母的影響,學校教育的影響都是重要因素。幼年時期人格的培養對人的一生有著深刻的影響和至關重要的作用。日本家庭教育手冊記載的如下內容,堪稱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
一、全家人一起吃飯
吃飯時愉悅的氣氛,父母費心做出的飯菜飄出的香氣,已經將父母的愛自然地傳達給孩子,由此得到的滿足感、信賴感能使孩子開朗、堅強地成長。所以,趕緊商量一起吃飯的時間,養成家人一起吃飯的好習慣吧。
二、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
家長常常要兼顧事業和家庭,工作將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奪走了不少。但家長疼愛孩子、為了美好未來而努力奮斗的形象一定會深深銘刻在孩子的心中。父母言傳身教的力氣有時是無法估量的。因此,無論何時,都要充滿自信地養育孩子,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
三、不會珍惜自己的人,也不會珍惜孩子
養育孩子確實很重要,但是繁重的家務和社會壓力會使人神經緊繃,誰也吃不消。慢慢的,父母的煩躁不安就會傳染孩子。所以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保持心理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父母二人應相互配合,共同承擔。另外,求助并不是可恥的。鼓起勇氣,去家庭教育咨詢中心、保健中心、兒童咨詢所等處跟專家談談。在家里,父母布滿幸福的笑臉會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四、父親需要投入很多
養育孩子是母親的事,有這種想法的父親要當心。通常以為,在現代家庭里,父親的權威地位受到威脅,使孩子是非分明的能力大大減弱了,所以不要忽略自己作為父親的責任,為了孩子的教育,平時要多投入精力。
五、父親和母親的育兒方針基本一致
父親站在與母親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糾正過于密切的母子關系。父母的默契配合很有必要,母親應留意不要在孩子眼前貶低父親;父親也要留意不要在孩子眼前大聲斥責母親。
六、交談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未必一說就知道,但不說就更不知道了。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假如什么都不說,要互相理解是很難的,親人也不例外。不斷增加父母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礎,而交談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七、安寧、愉快的家庭需求全家人有意識的共同努力
當問及孩子“你對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時”,孩子回答的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過日子”。孩子的祈求是理所當然的,父母應當直面如此的現實。只要提供必要的條件,孩子就能夠自然地成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安寧、愉快的家庭需求全家人有意識的共同努力。為了孩子、為了自己,請對家庭進行一次再熟悉吧。另外,在家庭關系中,還有很多活動對增進親密關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最普通的一起吃飯。全家人一起吃飯很主要,規律的飲食不但對兒童的身體健康有益,對兒童的心理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
八、規矩是為誰定的?
家規不但包含日常問候、關燈時間等,還包含不給別人添麻煩、不撒謊等社會規范。為了讓孩子懂規矩,并讓孩子遵守規矩,父母要經過認真討論,定出明確的家規,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這個家規。而傾聽孩子的意見與跟孩子共同制定家規同樣重要。
假如孩子最好的朋友是電視、錄像、玩電子游戲的話,那他太寂寞了。長期沉溺于虛擬的影音娛樂世界里,輕易造成溝通能力欠缺、冷漠、生與死的現實感薄弱等問題。無法區分現實和假想世界,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陰影。給孩子制造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機會,鼓勵他到大自然當中去,定出定時看電視、錄像、玩電子游戲的規矩,并使孩子養成遵守這些規矩的習慣。
家庭教育需要哪些法則
學生正處于一個特殊的心理、身體發育時期,處于一個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形成時期,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從事中學生家庭教育研究與實踐已有十五年的北京市立新學校校長曾軍良卻發現,在這一特殊時期,自己所接觸過的約百分之六十的家長[微博][微博]存在嚴重的教育方法問題,這些落后的教育方法,導致父母與子女之間不斷出現矛盾沖突,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他認為,當代中學生家長應倍加重視、深思孩子在中學階段的家庭教育問題,注意樹立新的理念,運用新的方法,為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助一臂之力。
“三個法則”需要用心體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老師,父母應學習教育、懂得教育、理解教育,為孩子一生的快樂與幸福盡到自己的責任。這是曾軍良一直堅持的一個觀點,由此,他提出了家長必須要用心體會的如下三個法則。
根雕法則——賞識孩子
根雕就是用樹根雕成的`藝術品。曾軍良說,樹根丟在荒野中是沒有用的,但藝術家拿到樹根卻從不把它們看作是廢物,而是努力發現各自的特點、優點,然后把它們雕成千姿百態的藝術品。他強調,其實每個孩子就像一顆顆樹根,都有自己的特長,家長應該像藝術家一樣,積極尋找自己孩子的優勢,把他們“加工”成有價值的藝術品,而不是整天給孩子“貼標簽”,張口就是“你怎么這么笨啊,別人都學會了,你還不會?”
情感法則——鼓勵孩子
人是有情感的,何況是家長和子女之間。飽含情感激勵孩子,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為此,曾軍良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另外一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實驗內容是出一道智商測試題,然后讓一個班中的六名學生來回答。測試完畢之后,他們根本沒有評卷,過了幾天,羅森塔爾就對這個班的任課老師說,班里的A、B、C智商最高,將來有發展,D、E、F智商最低,將來沒有希望。大概過了八個月,他們又來到這個班,老師非常高興地告訴他們預測的結果非常準確:A、B、C都在進步,D、E、F都在退步。羅森塔爾就告訴老師說,他們實際上是用謊言證明一個真理:老師總會帶著一種情感去看待學生,對有潛力的A、B、C充滿希望,因為專家說他們聰明,即使有了退步也相信會好。而對D、E、F不抱希望,因為專家說他們不行,即使有進步也認為是暫時的。老師有了這種情感,在言談舉止中會流露表達出來,使學生失去自尊,從而退步,喪失信心。“推而廣之,家長的鼓勵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所以,家長們,記得千萬不要吝惜你的鼓勵!”曾軍良提醒道。
態度法則——溫暖孩子
在孩子面前,許多家長往往以強者的姿態自居,認為不打不罵不是真正愛孩子。如何讓家長們認識到這種做法的問題所在,曾軍良引用了一個印度的故事:有一個人脾氣特別暴躁,經常傷害身邊的人,老想改變這個毛病總也改不了。他就請教他的父親該如何改掉這個毛病?父親給他出主意說,凡是發一次脾氣你就在木板上釘一顆釘子,提醒自己,過了一個多月后,他高興地告訴父親,他已經好幾天沒發脾氣了。他父親又說,為了鞏固你的成績,今后一天不發脾氣就拔掉一顆釘子。過了一個多月,他跟父親講已經把所有的釘子都拔掉了,他父親非常高興,夸贊他說,你終于改掉了一個壞習慣。但他的父親接著拉著他的手走到木板前,指著木板說:“釘子雖沒有了,但釘子的孔還留著呢,這說明如果傷害一個人的話,即使你做一點抹平的工作,最后傷痕也會留在他的心上”。
【父母應該了解的家庭教育法則】相關文章:
父母必學的家庭教育法則12-13
父母必須知道的家庭教育法則11-20
了解父母作文4篇03-16
了解父母作文3篇03-14
家庭教育的三大法則12-04
家庭教育十項法則11-11
家庭教育的三大基礎法則12-09
調教固執孩子的四法則的家庭教育10-29
家庭教育的十二個黃金法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