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教育孩子的困惑怎么應對
過去的認識里,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長對教育孩子的困惑怎么應對,希望有所幫助!
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焦慮
滿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而這種出息的希望又大多都寄托在“上學”上。在大部分家長心里孩子成才的理想愿景仍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跳農門”,讀書“升官發財”。他們心里時刻憧憬著這種美好的結果,但卻不知道不了解時代已發展到了成才及就業標準向著立體化多元化的綜合平衡方向發展的時代,更不了解明白自己子女綜合素質的高低情況,既不“知彼”也不“知己”,就知道人云亦云盲目攀比,不惜“投資”,只想“進攻”。
為什么父母對教育孩子如此困惑?
在孩子這方面很多的父母其實并不了解孩子,他們不了解孩子先天優勢,不了解孩子性格特性,孩子的大腦容量,更不知道孩子的學習通道,孩子喜歡的什么樣的溝通方式。那往往很多時候,父母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在上。給孩子安排許多的課外輔導班,不斷的讓孩子學習各種認為對孩子有用的`東西。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如果我們處理不了與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怎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系?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教育需了解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能力來斷定一條魚有多少才干,它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那我們的父母如何來了解孩子的天賦呢?事實是大多數孩子終其一生只用了自己潛能的10%都不到,另外90%以上的潛能被白白浪費了。我們的父母不應該只想著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更多的是讓孩子站對起跑線。
父母在培養孩子的同時,也要不斷的成長自己。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因此做父母需要學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是父母自我療愈的過程。父母急需的是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先天優勢,知道孩子的性格特征,知道孩子的大腦容量,知道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
【家長對教育孩子的困惑怎么應對】相關文章:
教育孩子中的困惑問題12-17
家長怎么教育熊孩子10-03
初中家長對孩子評價怎么寫03-09
家長怎么搞定孩子的雙語教育10-06
家長該怎么去教育膽小的孩子10-05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哪方面入手09-04
對孩子的教育01-20
家長對孩子的寄語02-28
孩子愛打人家長應該怎么教育10-03
怎么教育孩子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