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故事
家庭教育故事1
少年與蝸牛
天下無難事,只要用心專。用心專一,才能做好事情。
有一個私塾,學生很多。有一天,先生教了學生一首詩,有五十多句,看來很不容易背過。先生對學生說:“明天背誦,如果誰背得熟有獎品。”其中有一個學生,向來大家叫他笨孩子。他自己就想,“先生今天教的詩,恐怕聰明的孩子也背不過,我哪能有希望呢?”
回家以后,他垂著頭,皺著眉,無精打采。祖母看到孫子這種表現很難過,問道:“孩子,你為什么事不高興?”這個孩子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奶奶。小孩子說:“我很笨,同學們都叫我笨孩子,那些聰明的孩子都可能背不過,我就更不用說了。”這時,奶奶回頭向墻上一看,正巧有一個蝸牛正在那里向上爬。
奶奶指著蝸牛向孩子說:“你看這蝸牛的行動不是很慢嗎?但是我知道只要它專心向上爬,一定會爬到墻頂上去的。現在你來和它比賽比賽,蝸牛上一塊磚,你讀一遍詩。”笨小孩聽了奶奶的話,自己想“我不能同人比賽,難道還不能和蝸牛比賽嗎?”他拿定主意,蝸牛上一塊磚,她讀一遍詩。不到蝸牛爬到墻頂,他就把詩背過了。
第二天,在課堂上,全班沒有一個人能背下這首詩來,只有這個小笨孩熟練地背下來了。
點評:孩子學習不怕笨,就怕不專心。如果專心了,再做到笨鳥先飛,一定能成功。一些在學校成績不怎么樣的'人,后來在事業上很有建樹,是與他的努力有關,有的人可能很聰明,但后來一事無成,主要是他浮躁又不進取的原因。
家庭教育故事2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后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并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
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
張伯苓對于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誠懇地說:“從此以后,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煙了。
家庭教育故事3
“男孩子能做的事,女孩子也絕對都能做”
雅芳公司女總裁鐘彬嫻的母親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性。她早年曾就讀于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當時,她是班上唯一的一名就讀化學專業的女生。
鐘彬嫻的'母親希望女兒也能像她一樣,自強自立。因此,她經常教導鐘彬嫻說:“男孩子能做的事,女孩子也絕對都能做。只要努力,女人無論在哪個領域都能到達頂峰。”
鐘彬嫻永遠記住了母親的這句話。
家庭教育故事4
1、土撥鼠哪去了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因為癡迷于電腦、電視、小說等往往放松了學業,忘記了最初的追求目標,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妨給他們叫這樣一個故事:
有三只獵狗追一只土撥鼠,土撥鼠鉆進了一個樹洞。這個樹洞只有一個出口,可不一會兒,從樹洞里鉆出了一只白色的兔子,兔子飛快的向前奔跑,三只獵狗圍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顆大樹。兔子在樹上,倉惶中沒有站穩,一下子掉了下來,砸暈了正仰頭看的三只獵狗,兔子乘機逃跑了。
故事講完后,教師要問學生:“這個故事有問題嗎?”
學生可能說:
“兔子不會爬樹。”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時砸暈三只獵狗。”
……直到學生找不出問題了,教師才說:“可是,還有一個問題,你們都沒有提到,土撥鼠哪去了?”
趁學生思考之際,教師由此引發話題教育學生:“土撥鼠,獵狗追求的目標,可是由于兔子的出現,獵狗改變了目標,我們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打了差,土撥鼠竟在我們的頭腦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標中,我們有時會被風光迷住,有時會被細枝末節打斷,有時會被一些瑣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頓下來,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從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標。
“同學們,人生的路很長很長,既有奇花異草的誘惑,又有山巒疊嶂的阻擋,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撥鼠哪去了,不要忘記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標。”
2、鵝卵石與鉆石
“為什么我們非要學習這些沒用的東西呢?”
這是當老師的所聽到的學生們的抱怨與質疑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妨給學生講這樣一個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準備安營扎寨休息的時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籠罩。他們知道神就要出現了,因此,他們滿懷殷切的期盼,恭候著來自上蒼的旨意。
神出現了,神開始說話了:“你們沿途要多揀拾一些鵝卵石,把他們放在你們的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們會非常快樂,但也會非常后悔。”
說完,神就消失了。牧民們感到非常失望,因為他們原本期盼神給他們帶來無盡的財富和健康長壽,但沒想到神卻吩咐他們去做這件毫無意義的事。但是,不管怎樣,那畢竟是神的旨意,他們雖然有些不滿,但是,他們還是各自揀拾了一些鵝卵石,放在他們的馬褡子里。
就這樣,他們又走了一天,當夜幕降臨,他們開始安營扎寨時,忽然發現他們昨天放進馬褡子里的每一顆鵝卵石,竟然都變成了鉆石。他們高興極了,同時也后悔極了,后悔沒有揀拾更多的鵝卵石。
現在我們覺得沒用的知識,就像鵝卵石,將來有可能變為無盡的財富。
3、教育學生不要輕視別人
向學生講一個《老鷹和屎殼郎》的故事,作者是古羅馬哲學家里米齊烏斯。
一只老鷹追逐一只兔子,想吃掉他。兔子眼看自己走投無路、孤立無援時,突然看見了一只屎殼郎。兔子求屎殼郎幫幫他,救救他。屎殼郎答應幫助他,保護他。
這時候,老鷹已追到跟前。屎殼郎對他說:“請別傷害兔子一根毫毛,因為他是我的仆人。”可是,屎殼郎看上去那么渺小,老鷹才不把他放在眼里呢。老鷹掐死了兔子,并當著屎殼郎的面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屎殼郎是不會忘記這一恥辱的,他一心在等待著老鷹筑巢。不久,當他發現了老鷹的巢,并看到老鷹把他的蛋放在里面后,便悄悄飛進去,把老鷹的蛋推到鷹巢的邊沿上,使它落到地上摔破了。
老鷹悲憤交集,他飛到天上,來到天神的寶座前,請求天神給他提供一個能安心筑巢、平安孵蛋的地方。天神說:“等你再孵蛋的時候,你可以把蛋放在我的懷抱里孵化。因為你是我的飛鳥,所以我理應好好照料你。”
于是,事情如此這般地發生了。
可是,當那屎殼郎了解了真情后,便立刻團了一只糞蛋,然后帶著糞蛋飛到天上,來到天神面前,把糞蛋丟進了他的懷抱。天神發現了這個臟東西,想把它抖摟掉,可是他忘了懷里還有老鷹的蛋;于是把它們連同那團糞蛋一塊兒抖掉了。結果,老鷹的蛋又全都打碎了。
輕視別人的人都必將受到別人的報復。
4、教育學生不要貪心不足
向學生講一個《生金蛋的鴨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國詩人布·瓦爾迪斯。
一個窮農夫有一只鴨子,這只鴨子會生金蛋;不過它一個星期只生一次,而且每次只生一個。對此農夫心想:“對了,我應該殺了這只鴨子,這樣我就可能在一天之內得到它肚子里的全部金蛋了。”
說干就干,他立刻便把那鴨子宰了,可是他又立刻驚奇地發現,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那只鴨子肚子里連一只金蛋都沒有。農夫后悔不已,暗暗叫苦:“唉,我真是活該倒霉!每個星期一只金蛋不要,偏偏要什么更多的金蛋。這下,我的希望,我的慰藉,我的利益全都化為泡影。現在我才是真正到了貧窮的地步了!”
貪心沒有滿足的時候。
5、教育學生做事要靠自己
向學生講一個《鵪鶉和她的孩子們》的故事,作者是德國詩人布·瓦爾迪斯。
一只鵪鶉在麥地中間筑巢。當她的孩子們漸漸長大,麥子變黃的時候,她對小鵪鶉們說道:“農夫收割麥子的日子快要到了。我現在出去給你們找食。我不在的時候,你們都給我待在巢里別動,小心點兒,別讓任何人發現你們。如果那個農夫來了,你們留神他說的話,聽他什么時候要割麥子。我們要見機而行。”說完,老鵪鶉便飛走了。
不一會兒,農夫帶著他的兒子來到了麥田,察看了一下麥子,然后對兒子說:“麥子成熟了,我們該收割了。我明天一早就去鄰居那兒,同他們商量,請他們來幫助我們收割。”
又過了一會兒,老鵪鶉噙著給孩子們的食物飛回來了,問他們是否聽到點什么。一只小鵪鶉回答說:“那農夫同他的兒子來過了,他說:明天他要去請鄰居來幫助割麥子。”
老鵪鶉聽后說:“別怕,這麥子還不會馬上割的。因為那些鄰居不會那么快就答應幫別人干活的。”
第二天一大早,老鵪鶉又要外出覓食了,她對小鵪鶉們說: “留點神,那農夫準備什么時候割麥子,看是否能聽到一些新的`消息。” 那農夫又來了,對他的兒子說:“我看,誰也不會來了。這些鄰居都靠不住。我要去同親戚朋友談談,讓他們明天來幫我們收割。這麥子再不割的話,就要爛了。”
當老鵪鶉回家時,小鵪鶉們嘰嘰喳喳地說:“媽媽,快給我們在別的地方筑一個新的巢吧!那農夫明天就要帶他的親戚朋友來割麥子了。”
可是,老鵪鶉回答說:“親愛的孩子們,那些親戚朋友也不會馬上到一個外鄉的農田里來干活的,所以,你們注意聽著農夫明天說的話!”
下一天早上,那農夫和他的兒子又來了,農夫非常傷心地朝麥田掃了一眼,說道:“我看,想靠別人的幫助都是不行的,不管是鄰居,還是親戚朋友。這莊稼今天是割不成了。兩把鋒利的鐮刀已經擺在糧倉里了,明天一早我們兩個就開鐮。這麥子不能再耽擱了。”
小鵪鶉馬上就把這個新消息告訴了他們的媽媽。老鵪鶉聽了說道:“瞧,這才是真正的收割時間。我們遷移的時候也到了,尋找別的住所去吧!親愛的孩子們,起身吧!明天早上我們還待在這里的話,那么我們大家的生命恐怕就保不住了。”
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做;常言說得好:路在自己腳下。
家庭教育故事5
孩子10歲,五年級期末考試,數學不及格。
孩子拿著成績單給我們看,一臉不開心。我問他有沒有找到原因,他理直氣壯地說:“因為數學老師教的不好,而且總是對我們發脾氣,我們全班都不喜歡他。”
我一聽接著問他:“哦,是嗎?那你們班數學第一名考了多少分。”“97分”,孩子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
“我尊重你們班的這位同學,不是因為他考得好,而是因為他知道孰輕孰重,是個強者。就算他不喜歡數學老師,但他還是努力地去學了,就像太陽,帶著自己的光芒。
而你呢,就像鏡子,別人讓你不開心了,你反射出來的就只有不開心。你愿意做太陽,還是繼續做一面沒有個性的'鏡子。”
“我要做太陽。我知道了,就算老師不喜歡我們,我也要尊重他,我會好好聽課的,不行的話就自己努力,做一個主動的強者。”
從此以后,孩子的數學成績漸漸提高,他也學會了對自己負責,遇事不抱怨,犯錯也不會推卸責任。
家庭教育故事6
岳飛(1103~1142)自從槍挑了小梁王,大鬧比武場之后,和牛皋、王貴、湯懷、張顯弟兄五人,一起回到家鄉河南湯陰,閑居起來。
這時候,北方金國興起,四太子金兀術率領大兵南侵。北宋朝廷腐敗無能,無力抵抗,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開封),皇帝欽宗、太上皇徽宗也被擄到北國。金兵在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再加上河南這一年瘟疫盛行,偏偏又遇大旱,顆粒無收,百姓生在水火之中,苦不堪言。岳飛和母親、妻子在家苦守清貧,甚是凄涼。王貴、湯懷、牛皋幾個人的父母相繼過世,幾個人耐不住饑寒,未免去做些不潔之事。岳飛幾次勸他們休取不義之財,他們也不肯聽,最后竟一齊去山中落草了。岳飛見這般光景,心中悲傷不已。
一天,岳飛正與母親在家中說話,有人前來叩門。岳飛把那人接到屋中,談話中才知道來人是洞庭湖楊么起義軍的`部將王佐,因楊么久慕岳飛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來聘請前去相助。當下王佐拿出許多金銀珠寶作為聘禮。岳飛正色說道:“岳飛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堅辭不收。王佐無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禮回山去了。
岳母刺字
王佐走后,岳飛進去將這些細細說與母親。岳母聽罷,沉思了一會,就讓岳飛去中堂擺下香案,端正香燭,隨后帶媳婦一同出來,焚香點燭,拜過天地祖宗。又叫岳飛跪在地上,媳婦研墨。岳母說道:“孩兒,做娘的見你甘守清貧,不貪富貴,是極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倘我兒一時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豈不把半世芳名喪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字,愿你做個忠臣,盡忠報國,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了!”岳飛聽罷,說道:“母親說得有理,就與孩兒刺字罷。”便將衣服脫下半邊。岳母取過筆來,先在岳飛背上寫了“盡忠報國”,然后將繡花針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見岳飛的肉一聳,岳母問:“我兒痛么?”岳飛道:“母親刺也不曾刺,怎么問孩兒痛不痛?”岳母流淚道:“孩兒,你怕娘的手軟,故說不痛。”說罷,咬著牙根刺起來。刺完,將醋墨涂上,使永遠不褪色了。岳飛起來,叩謝了母親訓子之恩。
這時,宋康王在金陵繼位,為高宗。朝廷傳下圣旨,聘召岳飛進京受職,率兵討賊,圖復中興,報仇雪恨。岳飛接了圣旨,即刻收拾停當。岳母叮嚀孩兒,勿忘“盡忠報國”。岳飛拜別母親,又囑咐了妻子,這才上馬進京去了。這以后,岳飛領兵幾次大敗金兵,力圖恢復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檜一伙,私通金國,陷害忠良。他們把岳飛騙進京,誣他謀反,下在獄中。審訊中,岳飛脫下上衣,露出背上“盡忠報國”四個赫然大字,凜凜正氣,貫沖斗牛。但邪惡猖獗一時,岳飛終被害死于風波亭。可是,岳母訓子報國的故事和民族英雄岳飛的美名卻千古流傳。
家庭教育故事7
有一個崗位需要招人,先后來了四位應聘者。在招聘條件一欄中,有一項條件是必須具備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前三位應聘者都稱自己有類似的工作經驗,但面對應聘者的.考問,很快顯示出自己對這一行的無知。最后來了一位男學生,他坦率地對招聘者說,自己不具備這方面地工作經驗,但對這項工作很感興趣,并且有信心經過短暫的實踐后,能夠勝任它。招聘者毫不猶豫地錄用了他。此后他和那個招聘者曾經有過一段對話,那個招聘者說,有很多求職地人在介紹自己的情況時并不誠實,而他為什么能夠誠實相告呢?他說小時候有一次他揀了錢,奶奶問他時,他撒了謊。奶奶朝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一下,然后告誡他:“窮不可怕,只要你誠實,你就有救!”他說他永遠記得奶奶說的這句話。試想一個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只能依靠騙來的眾人信任的人,他能行得遠嗎?
一個誠實的人,其實是最需要勇氣。他必須敢于面對事實和真理,在別人含含糊糊、唯唯諾諾的時候,勇敢地指出真相。
誠實比一切智謀都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家庭教育故事8
1
無聲的教育:老禪師的育人技巧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看見院墻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違反寺規翻墻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墻外一陣響動。少頃,一位小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師傅的責備和處罰。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2
人格的力量:張伯苓先生以身作則戒煙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后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并且身體力行。
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說:“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于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誠懇地說:“從此以后,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煙了。
3
一句話改變學生命運:皮爾保羅“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就這么一句普通的話,卻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人生。
此話出自美國紐約大沙頭諾必塔小學校長皮爾保羅之口,話語中的“你”是指當時一名調皮搗蛋的學生羅杰羅爾斯。小羅爾斯出生于美國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里環境骯臟、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漢的聚集地。因此,他從小就受到了不良影響,讀小學時經常逃學、打架、偷竊。
一天,當他又從窗臺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臺時,校長皮爾保羅將他逮個正著。出乎意料的是,校長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誠懇地說了那句話,并給予他語重心長的引導和鼓勵。
當時的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在他不長的人生經歷中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5噸重的小船的船長。他記住了校長的話,并堅信這是真實的。
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面旗幟在他心里高高飄揚。羅爾斯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羅爾斯的語言不再骯臟難聽,羅爾斯的行動不再拖沓和漫無目的。
在此后的40多年間,羅爾斯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于成為了紐約州的州長。
4
寬容的力量:陶行知的四塊糖果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那位同學,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這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5
贊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蠟燭
據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最近將有臺風襲擊一座海濱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驚慌起來,積極地投入到預防工作中。一位母親忙碌著,旁邊站著她的小女兒。
“這該死的臺風……”,母親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詛咒。
“我喜歡臺風”,旁邊的小女孩不同意母親的說法。
母親感到很詫異,因為臺風破壞力極強,毀壞莊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損失,可眼前這個小不點兒居然說她喜歡臺風。
“孩子,告訴媽媽,你為什么喜歡臺風?”母親小心翼翼地問。
“上次臺風來了,就停了電”,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電又怎么樣?”
“晚上就會點蠟燭。”
“你喜歡點蠟燭嗎?”
“是的,那回(指上次臺風吹過的晚上)我點著蠟燭走來走去,你說我像小天使。”
母親頓時無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計,抱起小女孩,親吻著她的小臉蛋,湊近她的小耳朵并說了一句話:“孩子,你永遠是天使!”
6
開花的佛桌:給浪子回頭的機會
曾經有一個小和尚,極得方丈寵愛。方丈將畢生所學全數教授,希望他能成為出色的佛門弟子。沒想到,他在一夜之間動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從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個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灑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懺悔了,披衣而起,快馬加鞭趕往寺里請求師父原諒。方丈深深厭惡他的放蕩,不愿再收他為弟子,說:“你罪孽深重,必墮阿鼻地獄。要想佛祖饒恕,除非桌子上開花。”浪子失望地離開了。
第二天,方丈踏進佛堂時,看到佛桌上開滿了花朵。方丈在瞬間大徹大悟,連忙下山尋找弟子,卻為時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墮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開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圓寂,臨終遺言:“這世上,沒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頭,沒有什么錯誤不可以改正。”
一個真心向善的念頭,是最罕有的奇跡,好像佛桌上開出的花朵。而讓奇跡隕滅的,不是錯誤,是一顆冰冷的、不肯原諒、不肯相信的心。
7
正人先正己
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有一位女士養了一只珍貴的鸚鵡。這只鸚鵡非常美麗,可是它卻有一個壞毛病:經常咳嗽且聲音沙啞難聽,好像喉嚨里塞滿了令人作嘔的痰。女主人十分焦慮,急忙帶它去看獸醫,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統的怪病。
檢查結果證明,鸚鵡完全健康,根本沒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問,為什么鸚鵡會發出那么難聽的咳嗽聲,醫生回答說:
“俗話說,鸚鵡學舌。它之所以發出咳嗽聲,一定是因為它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你們家一定有人經常咳嗽,是嗎?”
這時,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來,她自己有抽煙的習慣,所以經常咳嗽,鸚鵡只不過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聲模仿出來而已。
8
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頭熊在與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傷,來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憐,便決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為熊擦去血跡、包扎好傷口,并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供熊享用,這一切令熊無比感動。
臨睡時,由于只有一張床,守林人便邀請熊與他共眠。就在熊進入被窩時,它身上那難聞的氣味鉆進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從來沒聞過這么難聞的味道,你簡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蟲!”
熊沒有任何語言,當然也無法入眠,勉強挨到天亮,向守林人致謝后便匆匆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時,守林人問熊:
“你那次傷得好重,現在恢復得怎么樣?”
熊回答道:“皮肉上的傷痛我已經忘記,心靈上的傷口卻永遠難以痊愈!”
9
永不凋謝的玫瑰
在前蘇聯的一所學校,校園的花房里開出了美麗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學前來觀看,但都沒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個4歲的小朋友(就讀于該校幼兒園)進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當她拿著花走出花房時,迎面走來了該校的校長。校長十分想知道小女孩為什么要摘花,便彎下腰親切地問:
“孩子,你可以告訴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給誰的嗎?”
“送給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訴她學校里有一朵很大、很漂亮的玫瑰,奶奶不信,我這就摘下來送給她看,希望她早點好起來,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會把花送回來。”
聽完孩子的回答,校長的心顫動了。
他牽著小女孩的手,從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說道:
“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奶奶的,感謝她培養了你這樣的一個好孩子。”
這位校長是誰呢?他就是偉大的教育家、萬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蘇霍姆林斯基。
家庭教育故事9
被人稱為“丹青神化”的唐代畫家閻立本。出生在雍州萬年(今西安市)一個繪畫藝術之家。他在父親和哥哥的培養下,十六七歲就已落筆不俗,名噪鄉里。但閻立本卻總覺得自己的.水平還比不上一些古代的名畫家。
有一天,有人告訴他,在長江之濱的荊州,新近發現了一塊張僧繇(yáo)的繪畫石刻。閻立本一聽,喜形于色,暗想,張僧繇是南北朝時代的“畫圣”之一,尤其是他畫的龍,栩栩如生,令人叫絕。我何不前往荊州,一飽眼福啊!
于是,他毅然帶上筆墨紙硯,踏上了千里行程。
經過兩個多月的跋山涉水,閻立本終于平安到達了荊州。他住進旅店,風塵未洗,就請店家領他去看繪畫石刻。繪畫石刻是在一家菜園的角落里,上面已被涂上了許多污泥,不少地方難以辨認。石刻周圍,荒草叢生,烏鴉鼓噪,陰森森的
閻立本打眼一看,大失所望:“原來不過如此,我白來一趟了。”可回店之后,他又覺得自己有點太輕率了。第二天一早,他回到原處,擦掉污泥,細看一番,才發現畫中果然有不少妙處。
第三天,他提來一桶水,把石刻認真沖刷了幾遍,再細心端詳,反復揣摩,更覺得張僧繇的技藝高人一籌。他越看越入迷,白天看不夠,晚上又打起燈籠繼續觀賞。
就這樣,閻立本在石刻前竟一坐就是十幾天。
【智慧小語】
牛頓曾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只有謙虛地吸取各家之長,才能做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家庭教育故事10
古代先賢教育子女“凡人須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虛浮,如何任得事。如何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德行立于己志”,樹立德行在于有自己的志向。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虛浮,如何任得事。老當益壯,貧且益堅,是立志之說也。”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志向將決定你成為什么樣的人,人如果不立志,就會喪失前進的目標,從而碌碌終生。立什么志?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
什么樣的志稱得上高遠?那時的人常常把讀書考科舉當官,獲得榮耀與財富作為立志奮斗的目標。但明代大思想家明在家信中不希望子女都這樣,而是說“兒輩須以仁禮存心,以孝弟為本,以圣賢自期,務在光前裕后,斯可矣”就是說,好好做人,做點為前人爭光,為后人造福的`事就可以了。
曾國藩在給兄弟的家信中曾稱贊從前婺源的汪雙池,30歲以前在瓷窯上為人家打工畫瓷碗。30歲以后在私塾教學到老,終身不參加科舉考試,但最終著書一百多卷,成為當朝為數不多的名儒。“余所望于諸弟,如是而已,然總不出乎立志有恆四字之外也”曾國藩贊揚汪雙池未入仕途,一生讀書寫書,為后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尤其是他“立志有恆”的精神。
現在的家長該怎樣教育孩子立志呢?有的家長也對子女進行立志教育,所謂的“志”,就是要子女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找到一份好工作,往后的小日子過得美美的,這類的“志”和國家對接班人的期望,也和曾國藩等古人立志的出發點相差甚遠了。
家庭教育故事11
我和孩子的成長故事
作為父親,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回想那個小小的人兒在自個懷里一顰一笑,一喜一怒的樣子,仿佛就是昨天。那并不悄然的成長,仿佛是一瞬間的時空演變,我的記憶似乎還在昨天,雖然中間的過程充滿著每一刻的茁壯成長的變化,但內心潛意識里還是不敢相信,孩子真的上學了? 轉眼看看孩子趴在寫字臺認真寫作業的樣子,回過頭來想想她入學的這幾個月,我跟著她有著多少這樣那樣的開心、無奈、自豪、彷徨......曾經看到一個文章里面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后天教育比天賦更加重要”“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就看你在他身上能付出多大的精力!”當時看到這些話時,覺得作者有些夸大了。但是在我有了孩子之后,卻深刻的體會到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第一次參加她的家長會的情景歷歷在目,印在腦海中的就是孩子班主任的一番話“小學階段閱讀比孩子的成績更重要,關于讀書,好處就太多了,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性情,使人的情感更加細膩,氣度更加不凡”。說實話,我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聽了老師的一番話,我就立馬帶孩子去書城買回一大堆書,有歷史上的、地理上的、故事上的……,傲然認字較多,讀書興趣也很廣泛。對于她來說,多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平常的時光轉換成了快樂的時刻,有時一看書坐半個小時是常有的事。這樣又在無形中培養了孩子坐的住,靜下心的好習
慣,所以我非常感謝孩子的老師,沒有她家長會上的一番話,可能孩子讀書興趣就不能培養出來。如果有心,如果有時間,我已經意識到,作為父母我們真的應該拿出更多的精力陪孩子一起快樂成長,甚至跟孩子一起學習,體會讀書的樂趣。比如:傲然特別喜歡看《不一樣的卡梅拉》,在家里總是跟我談起書中的人物,可我對書中的內容一知半解,由于我不讀書的緣故。這次,為了維護我在閨女心目中一直是個知識豐富的家長形象,開始認認真真讀了這套書。結果,的確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住了,并且我還可以和她進行交流。類似這樣的學習,最大的收獲是能和孩子一起交流、探討閱讀體會,了解她的感受,與她一起體味閱讀所帶來的無窮樂趣。只要傲然感興趣,我還和她一起在花盆里種些植物,來學習觀察植物由種子、發芽到開花、結果的全過程。看到她每天高高興興地上學,開心地回家和我分享她在學校發生的事,我們真的是甜到心里。
懂得回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也是傲然上學后最大的'一個變化。在她和班里的同學一起觀看完《親愛的》電影后,她回家和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眼睛一直紅紅的,我發現這是一個好機會,能讓她體會到父母對她的愛與辛苦。我就從她出生一直講到她上學,我抬起頭看她時,孩子滿眼的淚水,胖胖的小手抱緊了我的脖子聲音很哽咽的說;“爸爸,謝謝你!”我也很感動地抱著她。這件事讓孩子感受到,愛一個人能為別人付出是幸福的。上個周末晚上,我在沙發上睡著了,懂事的傲然竟然知道給我搭上一條毯子,自己洗漱完畢靜靜的睡覺了。孩子學習再好,如果沒有一顆感激老師,感激父母,感激一切幫
助過自己的人,那么這個人將一事無成。“感恩”并不是單純狹義的“滴水之恩涌泉相報”,而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于發現美并欣賞美的一種品質一種情操。我們教育孩子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善于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麗,那么我們就會以坦蕩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就如孩子的老師所說家長是孩子的朋友,是玩伴兒,是孩子健康、茁壯成長的力量。我們的一舉一動讓孩子耳濡目染,會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無形中塑造孩子的人格品德與基本素質,所以,家長首先自己內心陽光。如果不能很好地給予孩子,也不要輕易地剝奪孩子內心留存的那些純真和美好。我們班里有許多讓我佩服的家長,他們自己擁有得不多,卻還不忘在單純與簡樸中,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的喜悅與純真,用心培養孩子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生活習慣。我也在努力做一個民主的家長,遇到事情能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探討解決,講究方式方法,無條件的尊重孩子、欣賞孩子。
最后我要對我的孩子說:爸爸不知道以后會不會把你培養成為一位才華橫溢的人;爸爸也不知道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會碰到怎樣的艱難和險苦,但爸爸知道你一定會是一個陽光,快樂,善良,知道感恩的好孩子。爸爸雖然沒有強健的臂膀,但加上老師,爸爸,姥爺,姥姥,爺爺,奶奶......所有愛你人的臂膀,那將是一個多么堅強而有力的臂膀呀!就讓這個臂膀扶著你走向更遠的路吧!
家庭教育故事1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做人的楷模,父母的形象、做人原則、思想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這一句至理名言,孩兒時代就已經縈繞耳邊了,可是,那時候還小,只知道聽了就算,現在出來工作了,我終于理解到這句話的內涵了。準確一點來說,我是從我姑姑對孩子的教育上,領悟到這句話的深層含義的。、
在我的記憶中,姑姑和姑父都很忙,可是,他們卻沒有因為忙而丟下自己的母親和孩兒不管,相反,還親力親為地做好了父母這一份工。
我的小表弟由于出身時缺氧,以至于現在讀五年級了,最基本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都不會算。作為人民教師的我,多次輔導無效,我決定放棄,甚至腦海里出現過這么一個念頭:姑姑,您再要一個小孩吧,這孩子長大可沒有多大的出息的!可是,當我看見姑姑和姑父對孩子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不唾棄以后,我臉紅了,也深深地震撼了
由于小表弟身體上的缺陷,所以他對“孝順”一詞沒有一個明朗的概念。從小到大,姑姑給他講的人生道理可以編寫成一本書了,可是,小表弟卻不以為然,總是做一些要出人意料的事情或者爛攤子讓姑姑來收拾,有時還會去抓弄自己的爺爺奶奶。為此,姑姑不只一次偷偷拭淚,可轉念一想,這孩子可是自己懷胎十月生的呀,不管他多難對付,也一定要好好的管養才行啊!于是,姑姑從營造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做起,不管工作上的事情有多忙,作為兒媳的她,一下班就為公婆洗衣做飯,一直把公婆當做自己的父母對待,噓寒問暖,和睦相處。久而久之,這一切影響到小表弟,慢慢地,小表弟也知道尊老愛幼,有時候還像小大人似地關心長輩——給爺爺奶奶端水洗臉。言傳身教,姑姑用自己的切身行為告訴孩子,尊老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品德。
雖然小表弟在智力上不如其他同齡的小朋友,可是他的意志卻不比任何一個小朋友差。記得小表弟還很小的時候,可是我知道姑姑卻堅持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臉、刷牙、洗腳每晚必須要做的,適當地干點掃地、倒垃圾的家務勞動。所以盡管小表弟在學習上不如人,但已經學會了簡單的做飯。有時周末,小表弟還會開小灶請我這個大姐姐去嘗試他的手藝。其實,姑姑家的生活條件在我們老家算得上是小康,可是她卻不會讓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生活,還適當的讓孩子吃點苦,做點事。我知道這也是姑姑的良策之一,因為她不想小表弟以后長大還需要別人的照顧,她要的是一個健康獨立的好孩子。
其實,讓我感到臉紅的是姑姑在對待孩子的分數這一環節。作為老師的我,或者是受到了學校一系列競爭機制的影響,所以把孩子的分數看得異常重要,不管是對待自己的學生還是對待自己的親戚。每年暑假,我都會回老家待上一段時間,自然而然我就成了小表弟的免費家教老師了。于是,我會用在學校里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來指導表弟寫作業,當他不會時我會發怒,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可是,從不求人的姑姑卻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求我,希望我能好好地教育好表弟,我記得姑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分數多少不要緊,我要的是我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一樣能夠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知識就好了。是啊,能否正確對待孩子成長中的挫折和失敗,也是衡量父母自身教育素質高低的一個尺度啊!姑姑沒有什么文化,可是她卻能坦然地接受孩子的一切。
今年暑假,我本想幫小表弟補習補習,減輕姑姑的負擔。可當我回到老家時,我卻發現,文化不高的姑姑為了孩子卻拿起了課本自學,她還說要親自輔導孩子。這不,一大早,姑姑利用上班前做早飯的時間,背起了乘法口訣;下班了,第一時間跑到我家來咨詢相關的知識要點。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不知不覺我發現姑姑頭上又添了不少因操勞過度而增生的銀絲。你看,姑姑又在挑燈夜戰了,她捧著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書,一點一點地告訴小表弟,這道題應該這樣算,那樣想,一次不行,再算第二次,錯了不要緊,只要用心,一定能算對的!經過姑姑的悉心輔導,這不,小表弟的成績的確進步了不少。這,或者又一個言傳身教吧!
姑姑對孩子的教育故事,或許只是普羅大眾的其中一個。可是,這對于那些發現孩子有問題就扔福利院,又或者因為自己有幾個錢而請一堆家教、陪讀來說,強得多,我被姑姑的教育故事深深地打動了!
家庭教育故事13
一、寬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二、無聲的教育:老禪師的育人技巧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看見院墻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違反寺規翻墻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墻外一陣響動。少頃,一位小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師傅的責備和處罰。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說:
“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三、一句話改變學生的命運:皮爾 保羅校長“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一句普通的話,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人生。
此話出自美國紐約大沙頭諾必塔小學校長皮爾保羅之口,話語中的“你”是指當時一名調皮搗蛋的學生羅杰羅爾斯。小羅爾斯出生于美國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里環境骯臟、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從小就受到了不良影響,讀小學時經常逃學、打架、偷竊。一天,當他從又窗臺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臺時,校長皮爾保羅將他逮個正著。出乎意料的是,校長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誠懇地說了上面的那句話并給予語重心長的引導和鼓勵。
當時的羅爾斯大吃一經驚,因為在他不長的人生經歷中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他記下了校長的話并堅信這是真實的。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象一面旗幟在他心里高高飄揚。羅爾斯的衣服不再粘滿泥土、羅爾斯的語言不再骯臟難聽、羅爾斯的行動不再拖沓和漫無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于成了紐約州的州長。
四、開花的佛桌:給浪子回頭的機會
曾經有一個小和尚,極得方丈寵愛。方丈將畢生所學全數教授,希望他能成為出色的佛門弟子。沒想到他在一夜之間動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從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個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灑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懺悔了,披衣而起,快馬加鞭趕往寺里請求師父原諒。方丈深深厭惡他的放蕩,不愿再收他為弟子,說:“你罪孽深重,必墮阿鼻地獄,要想佛祖饒恕,除非桌子上開花。”浪子失望地離開了。
第二天,方丈踏進佛堂時,看到佛桌上開滿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間大徹大悟,連忙下山尋找弟子,卻為時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墮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開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圓寂,臨終遺言:“這世上,沒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頭,沒有什么錯誤不可以改正。”
一個真心向善的念頭,是最罕有的奇跡,好像佛桌上開出的花朵。而讓奇跡隕滅的,不是錯誤,是一顆冰冷的、不肯原諒、不肯相信的'心。
五、贊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蠟燭
據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最近將有臺風襲擊一座海濱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驚慌起來,積極地投入到預防工作中。一位母親忙碌著,旁邊站著她的小女兒。
“這該死的臺風……”,母親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詛咒。
“我喜歡臺風”,旁邊的小女孩不同意母親的說法。
母親感到很詫異,因為臺風破壞力極強,毀壞莊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損失,可眼前這個小不點兒居然說她喜歡臺風。
“孩子,告訴媽媽,你為什么喜歡臺風?”母親小心翼翼地問。
“上次臺風來了,就停了電”,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電又怎么樣?”
“晚上就會點蠟燭。”
“你喜歡點蠟燭嗎?”
“是的,那回(指上次臺風吹過的晚上)我點著蠟燭走來走去,你說我象小天使。”
母親頓時無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計,抱起小女孩,親吻著她的小臉蛋,湊近她的小耳朵并說了一句話:“孩子,你永遠是天使!”
六、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頭熊在與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傷,它來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憐,便決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為熊擦去血跡、包扎好傷口并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供熊享用,這一切令熊無比感動。
臨睡時,由于只有一張床,守林人便邀請熊與他共眠。就在熊進入被窩時,它身上那難聞的氣味鉆進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從來沒聞過這么難聞的味道,你簡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蟲!”
熊沒有任何語言,當然也無法入眠,勉強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謝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時,守林人問熊:
“你那次傷得好重,現在傷口愈合了嗎?”
熊回答道:“皮肉上的傷痛我已經忘記,心靈上的傷口卻永遠難以痊愈!
七、給每一株野草開花的時間
一位隱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勞,每年春天,臺階上的野草剛探出頭便被他清理掉了。
一天,隱士決定出遠門,叫了一位朋友幫他看守庭院。與他相反,這位朋友很懶,從不修剪臺階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瘋長。
暮夏時,一株野草開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氳著一陣陣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蘭花一樣,不同的是花邊呈蠟黃色。這位朋友懷疑是它也是蘭花中的一種,便采擷了一些葉子和花朵去請教一位研究植物的專家。專家仔細地觀察了一陣,興奮地說:
“這是蘭花的一個稀有品種,許多人窮盡了一生都很難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這種臘蘭的單株價至少是一萬元。”
“臘蘭?!”這位朋友驚呆了。而當那位隱士知道這個結果時,驚呆的人又多了一個,他不無感慨地說:
“其實那株臘蘭每年春天都會破土而出,只不過它剛發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能耐心地等待它開花,那么幾年前就能發現它的價值了。”
家庭教育故事14
這本書一共分六章,其中每一個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教育理念都是通過一個個教育故事引出來的。很慶幸我最近能讀到這本好書,讓自己在讀書中反思,在讀書中感悟,在讀書中改變。
首先,在讀這本書時,我再一次深深地認識到理解孩子的心的重要性。這也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的。我們曾經都是孩子,都有著自己各種各樣的小心思,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這些錯誤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制造錯誤而犯的,很多時候是孩子的一種學習,一種對世界的探索,是孩子想得到肯定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卻大多數時候在曲解孩子的用意,一味批評,這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我們小時候肯定也有過同樣的心思,過一樣的事,犯過一樣的錯誤,也一樣地期待過別人的理解,但是遭到的卻是批評,當時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現在我們長大了,為什么卻忘了當年的感覺,而用同樣的方式處理同樣的情況呢?這實在沒有理由可以說得過去!后來,我也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因為父母、長輩的.教育方式,會深深地給后代烙上烙印。因此,我們在做父母以后,一定要去改變自己身上這些不好的烙印,不要讓它出來“作亂”!而對于我這樣一名教育者更應該把這些從長輩那繼承來的烙印去掉,因為,我影響的不只是一個孩子,一個家庭。
其次,教育孩子要有原則,要讓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堅決沒有商量的余地的。這樣我們教育才能有效果。對孩子的愛要有度,我們現在提倡不要給孩子澆涼水,但是也不能給孩子澆開水,兩者都是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只有溫水,才是真正適合的溫度,才能教養出真正的能自律好孩子。但是講究原則不是苦口婆心、長篇大論的說教。一來,孩子不能理解,說再多也是沒有用的;二來,這樣的說教很容易使孩子產生厭煩心理和抵觸情緒。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是要講究方法,要做到見招拆招的。教育別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之外,還需要不斷的思考、總結,總之教育是一項集體力運動和強大的腦力運動于一身的充滿智慧的活動,我們永遠不要指望用一種一勞永逸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存在這樣思想的家長,往往要自食苦果。在學校教育中,這些道理也對我而言也同樣適用。
再次,在書的結尾提到了學習動力的問題。是啊!最近看到這樣一句話:做任何事,都得有一個讓自己“心甘情愿”的理由。少了這個心甘情愿,什么努力都要打折扣。這就需要我們摸清孩子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針對孩子的情況我們要怎樣給予指導才能讓他們有學習的動力?這是很難的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但是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后,孩子學習基本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其實,學習如果沒有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的話,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連我們大人都難以堅持,更何況是孩子?因此,我們也要思考怎樣才能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并怎樣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
最后,我們要認識到大人有張大臉,孩子也有張小臉。小孩的自尊心很多時候比我們大人還強,因此,不要隨便指責孩子的不是,就算孩子有必要批評了,批評也只限于當時,而不應該在過后再提及。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更好地成長,而不是損害孩子的自尊,不是嗎?一旦孩子的自尊被損耗殆盡的時候,孩子對什么都油鹽不進了,我們才真正難以教育他了!
家庭教育故事15
李小龍是中國武術家、演員和導演,也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功夫巨星。在他崇尚的“自我完善”理念下,他被譽為一位家庭教育的先行者。
李小龍在家庭教育上十分嚴格,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們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訓練,早上跑步、晚上練武術,一旦有不遵守規定的情況出現,李小龍就會立即進行嚴厲的批評和懲罰。
但是,李小龍的家庭教育不僅僅是紀律的'執行,他也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長。他關心孩子的內心,經常與他們一起聊天、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給予指導和鼓勵。
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李小龍也注重自我完善。他深知,只有自己不斷充實、不斷學習,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正是由于李小龍家庭教育的先進理念和嚴格要求,他的兩個孩子都成為了優秀的武術運動員,同時也繼承了他的自我完善的精神,成為了品學兼優的人才。
李小龍的故事告訴我們,家庭教育的關鍵在于堅定不移地進行引導和嚴格要求,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內心成長和個性培養,讓孩子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家庭教育故事】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的小故事02-06
家庭教育小故事01-03
家庭教育顧問的故事06-30
成功家庭教育案例故事08-18
家庭教育的小故事27個09-22
家庭教育小故事27個08-28
成功家庭教育案例故事(精)10-14
家庭教育故事作文(精選39篇)01-14
家庭教育故事1000字(精選10篇)05-23
家庭教育小故事(通用20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