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冬至吃什么

時間:2021-12-21 12:14:19 節日常識 我要投稿

深圳冬至吃什么

  冬至又名“一陽生”,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節氣之一,每年12月21日—23日之間到來。在深圳民間有“過冬食茶馃”的說法,所謂“茶馃”,一般就是“冬角”,是當地冬至節前后的傳統小食,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深圳冬至吃什么,希望有所幫助!

  “冬角”,是深圳民間“冬至節”前后的傳統小食。“冬角”小食的外形類似餃子,但比餃子大;深圳當地人把這種帶尖角形狀的食物統稱“角仔”,比如“冬角”、“艾角”、“油角”、“粉角”和“豆腐角”等。“冬角”這種風味獨特的小點心,只流行西鄉、南頭一帶,其他村鎮不見有做有賣。

  “過冬食茶馃”是深圳民間的一個習俗。“茶馃”一般有咸吃、甜吃和咸香3種。咸吃的冬角和咸香的冬角,外面的粉皮都是一樣的,具體的區別在于冬角里的餡料食材和味道不一樣。南頭、西鄉的廣府人做的“冬角”,角餡主要是蘿卜絲。諺云“冬吃蘿卜夏吃姜”。冬至前后收獲的蘿卜,特別是經過“霜打”后的蘿卜,最為鮮嫩甘甜,又非常有營養。

  人們在秋收過后,新谷上場,用剛收割的秈米和按比例的糯米,混合泡浸,晾干,舂成米粉,加上水、豬油和雞蛋搓揉成粉皮,再將蘿卜絲、豬肉、蝦米、冬菇、火腿、蔥花、芹菜、鹽等炒熟,瀝干汁水,做成冬角的餡料,然后把餡料包進薄圓形的粉皮里,捏成餃子形狀的“角仔”,最后用蕉葉墊著蒸熟,便是美味的咸吃“冬角”。剛出鑊的冬角,皮薄、餡香、汁多,營養、健康。

  “冬角”傳統做法是隔水蒸熟,不像“油角”那樣油炸,所以叫“蒸冬角”。

  咸香的“冬角”,咸甜兼備,別具風味。它的特色不是蘿卜絲餡,而是眉豆餡。具體做法是將眉豆先煮綿爛,變成眉豆蓉,加適量的'鹽和糖,做成半咸半甜的餡料,然后將這些餡料包進粉皮里,捏成餃子狀,墊上蕉葉蒸熟,就成了“咸香眉豆冬角”。咸香冬角,咸甜適中,綿滑可口,除自家品嘗外,還是饋贈親友的應節禮品。

  咸食或咸香冬角,只有廣府人做,而且只有南山區、寶安區部分地域的廣府人做,福永、沙井、松崗、公明、光明的廣府人沒有做這種小食。

  龍崗、坪山、坪地、坑梓和葵涌的客家人不做“冬角”卻做“艾角”。“艾角”的做法大體與“冬角”差不多,只不過是包裹餡料的粉皮,先取本地野生艾草,去根須除老葉,洗凈用水煮后用竹筲箕背擦磨,制成食用艾。之后,混合粘米粉做成粉皮,包裹上炒熟了的蘿卜絲、肉粒、蝦米、蔥芹等,用蕉葉剪成一塊塊墊著蒸熟,即可食用。

  這里的客家人除了做“艾角”外,還跟石巖、龍華、觀瀾、布吉、沙灣、橫崗的客家人一樣,做“蘿卜粄”。“蘿卜粄”的材料和做法與“冬角”、“艾角”差別不大,區別在于外形上,冬角、艾角的形狀是餃子型,蘿卜粄的外形是肉包子型。

  蘿卜粄的餡料除了以炒熟的蘿卜絲、蝦米、肉粒、蔥芹以外,還加上豬油渣和胡椒粉,豬油渣的油香滲入蘿卜絲里,加上胡椒粉帶出的微微辛辣,讓蘿卜粄吃起來口味特佳。

  剛剛蒸出來的蘿卜粄,熱氣騰騰,非常好吃。當地農家有個鄉俗,村民聽說誰家蒸蘿卜粄茶果,聞到香味就自動找上門,老早站在鍋灶邊“等吃”。只要蘿卜粄一蒸熟,鍋蓋一揭開,馬上有好幾雙手伸向蒸籠里,不怕燙手,不怕燙嘴,拿到蘿卜粄便窸窸窣窣地吃將起來。

  說句毫不夸張的話,盡管邊做邊蒸的人再手腳麻利,做的還是不夠吃的快,因為能吃的人一口氣能吃一“寮(蒸籠屜)”。要知道,“一寮”足有二三十個蘿卜包子喲。吃的人開心,做的人也很開心。

  熱心深圳當地民俗研究的人士認為,冬角、艾角這種民間小食,無疑是中國傳統的“冬至餛飩”的演變。冬至節食餛飩在北方由來已久。清人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云:“預冬日為冬夜,祀祖羹飯之外,以細肉餡包角兒奉獻,諺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之遺意也。”

  由此可見,無論蘿卜粄抑或冬角、艾角,都是從北方輾轉遷徙來的深圳原住民,巧妙地運用本地的大米、蘿卜等食材,把北方的餛飩(餃子)進行創意發展,既為人們的舌尖增添新的味道和花樣,又豐富了民間節俗的飲食文化。

【深圳冬至吃什么】相關文章:

各地冬至吃什么12-19

冬至南方吃什么12-19

中國冬至節吃什么12-30

廣西冬至吃什么過節12-19

寧波冬至吃什么過節12-19

冬至進補吃什么好12-19

冬至養生應該吃什么12-21

南方冬至吃什么美食12-18

湖南冬至節吃什么過節12-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自拍中文本土欧美色 |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人妖系列 | 亚洲Av电影院在线观看 |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大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