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幾月幾日

時間:2023-07-28 18:55:29 美云 節日常識 我要投稿

立秋是幾月幾日2023

  立秋節氣是秋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它標志著夏天已經進入尾聲,秋天即將來臨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立秋是幾月幾日2023,歡迎閱讀參考!

立秋是幾月幾日2023

  2023立秋是幾月幾日

  2023年立秋開始于2023年8月8日星期二2:22:41(農歷2023年六月廿二)。結束于2023年8月23日星期三17:01:06(農歷2023年七月初八)。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季第一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就是指暑去涼來。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立秋節氣吃什么好

  立秋后,天氣逐漸轉涼,變得干燥,人體內的陽氣通常也由盛轉弱,腸胃機能較容易紊亂,進而容易發生腸胃疾病。因此秋天養生的重點是潤燥、養肺以及健脾胃,在飲食上可以選擇潤燥安神、補肺養血和健脾和胃的食物。

  1、潤燥安神:通常在立秋以后可以適當吃百合、銀耳,具有補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的功效。還可以吃梨、甘蔗、木耳、芝麻、糯米、蜂蜜、花生等,都可以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

  2、補肺養血: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杏仁有獨特的止咳、潤肺、平喘的作用,對秋天出現的咳嗽癥狀有較好的療效。另外南瓜、紅棗、核桃等,都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3、健脾和胃:立秋后適當吃羊肉也可以起到溫補氣血、益氣健脾的作用,但不可過量食用,以免減少胃腸道負擔。對于中老年脾胃較弱的人,立秋后早餐可以選擇喝粥,例如山楂小米粥,小米具有和中益腎、除熱、解毒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反胃嘔吐、脾胃虛弱等癥。糯米可補中益氣、健脾止瀉,特別適合脾肺虛寒者食用。還可以吃山藥,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等功效,能促進消化與吸收,適用范圍較廣。

  立秋后不建議吃過多的瓜果,同時也要注意少吃冰鎮水果,以及辛辣刺激、油炸、膨化食品等,以免導致腸胃不適的情況發生。此外,患有某些疾病不宜食用上述食物,比如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循低鹽、低脂、糖尿病飲食的原則。

  立秋節氣如何養生

  1、立秋節氣的穿衣服也是很有講究的,春捂秋凍要適宜。秋天添衣是必要的但是以自己略感涼而不是寒冷為宜。不要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

  2、飲食要學會調理脾胃,可以為秋冬寒冷季節打下良好的基礎。少吃涼性水果和食物,尤其是腸胃不好的人更應注意。

  3、晚上可以9到10點睡覺,早上5到6點起床比較合適。早臥可以養陽,早起可以使肺氣舒展,讓身體精神煥發。

  天象變化

  在本節氣期間,太陽從巨蟹座運行到獅子座(黃經135°)。夜晚觀天時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農歷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時太陽處在赤緯+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經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區的白晝也因此縮短到了14小時04分(夏至日是15小時)。天氣依然很熱,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舊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還是有了變化。出現了中午熱、早晚涼的“尜尜天”,而且“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氣候特點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于臺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三候解釋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涼風至: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詩《立秋》:“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里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歷史淵源

  立秋,是“四立”之一,表示秋季的開始,禾谷開始成熟,收獲的季節到了。《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說文解字》:“秋,禾谷熟也!闭麄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如《管子》所說:“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

  二十四節氣有“三暑”,即小暑、大暑、處暑,按順序分別為初暑、中暑、末暑。“三暑”中間還夾一個“立秋”節氣,立秋之后才是處暑(末暑),“三暑”與“三伏”均代表高溫酷熱天氣,二十四節氣中的暑天比較長。暑天長對于農作物長勢和產量有利,作物要有足夠的生長時間和熱量,如果暑熱時間短,作物生長時間和熱量都不充足,長勢和產量會受影響。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它是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立秋標志著孟秋時節正式開始,它是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氣,立秋之后天氣還是很熱,中醫將立秋至秋分前這時段稱之為“長夏”。立秋后,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隨陽氣下沉從而開始從繁茂生長趨向成熟。在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立秋具有重要的意義,民間在立秋祭祀土地,慶祝豐收。

【立秋是幾月幾日】相關文章:

2015立秋是幾月幾日01-27

2023年立秋是幾月幾日07-19

立秋是2023的幾月幾日幾點07-19

2015年立秋時間:2015年立秋是幾月幾日01-27

2023年立秋節氣是幾月幾日07-19

芒種是幾月幾日02-16

大雪是幾月幾日12-07

小暑是幾月幾日01-27

清明農歷是幾月幾日03-3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 日本激情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亚洲尤物在线精品一区 | 久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