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農業局年度工作總結和工作設想

時間:2021-06-15 19:09:05 總結 我要投稿

區農業局年度工作總結和工作設想范文

  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兩大基調,突出“發展動力、增長方式、產業結構”三大轉變,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抓重點,緊密結合農民現實需要攻難點,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動力,真抓實干,攻堅克難,開拓進取,推動全區特色現代農業上了一個新水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一步推進了全區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預計年可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2.16億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9.44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695元,分別比2014年增長2.8 %,3.1%和4.5%。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區農業局年度工作總結和工作設想范文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堅持把抓糧食生產放在首位,切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持糧食及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穩定增長,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大搞糧食高產創建,確保糧食生產安全。我區歷來十分重視糧食生產工作,為了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糧食創高產活動。一是每年冬季在金塘鎮南埜、文林、洪山、白土等村委會建設1.16萬畝國家級甜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片;二是早晚造在鰲頭鎮林道、塘札、文逢、潮利,金塘鎮南埜、塘橋、豐田、橋東,公館鎮新田坡、下山、甘底等村委會建設了1.13萬畝國家級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片;經省、市組織專家現場測產驗收,每片示范片平均畝產比目標產量高200公斤以上;三是每年早、晚造在全區建設了6個區級水稻高產示范片,面積1.2萬畝。通過糧食創高產活動,輻射帶動全區糧食產量大幅提高。同時,切實落實中央種糧補貼、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等惠農政策,確保了我區糧食生產安全。

  2、抓好冬種生產工作,促進農民增收。冬種是我區農業生產中重要的一造,是我區農民種田收入的重要經濟來源,為此,我局非常重視冬種生產工作,立足本地實際,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開發冬季效益農業,把冬種生產作為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全區冬種生產呈現面積穩定,結構優化,效益提高的良好態勢。全區形成了幾大冬種作物基地,如金塘萬畝甜玉米基地,鰲頭萬畝圓椒基地,公館萬畝玉豆、圓椒、朝天椒、甜玉米混合基地,鎮盛萬畝玉豆、圓椒、蒔菇混合基地,山閣0.5萬畝長茄基地。

  3、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增強農業生產力。我區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取得了較好成效。水稻主要推廣種植超級稻和優質稻,超級稻平均每年種植面積13.9萬畝,占水稻面積51.92%,品種種包括“伍優308”、“深優9516”、“y兩優143”、“五豐優615”、“玉香油占”、“合美占”等;優質稻種植面積19.4萬畝,占水稻面積72.47%,品種包括“粵晶絲苗”、“銀晶軟晶”、“萬金優133”等。甜玉米主要推廣“新美夏珍”、“華寶甜8號”、“華美甜168”等。花生主要推廣“粵油7號”、“汕油188”、“湛油75”等。甘薯主要推廣“廣薯87”、“廣紫薯1號”等。蔬菜主要推廣“農夫長茄”、“豐產二號豇豆”等。生產技術主要推廣“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等。

  4、切實抓好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切實減少病蟲害損失。據統計,截至今年11月底,五年區農作物病蟲草鼠發生面積575萬畝次,防治面積477.25萬畝次,挽回糧食損失29625噸,實際損失11076.2噸;挽回油料損失426.6噸,實際損失96.25噸;挽回果樹損失981.25噸,實際損失322.9噸;挽回蔬菜損失5426.85噸,實際損失1792.9噸;挽回其它經濟作物損失36.75噸,實際損失28.25噸。同時很抓紅火蟻施藥控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5、著力抓好救災復產工作,切實減低災害損失。我區春季經常遭受旱災,夏季遭受臺風、暴雨影響,如去年第11號強臺風“尤特”,今年第22號臺風“彩虹”對我區農作物都造成了嚴重災害。面對災情,我局高度重視,災前發動群眾做預防工作,災后想方設法、多管齊下做好救災復產工作,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6、積極開展政策性涉農保險工作,為農業生產提供保障。 年我區全年兩造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承保面積達到263320畝,100%完成任務。由于受到臺風“彩虹”的影響,全區受災面積30163.92畝,理賠金額4305925元。年政策性涉農保險由我局組織實施的項目又增加花生和玉米兩個項目,花生和玉米屬于政策性涉農保險補充項目,今年才開始試行實施。目前,我區花生由于種植戶都是散戶多,且收繳的保費都是要農戶交現金的,故農戶還是持觀望狀態,到現在還沒有對花生開始承保,但玉米在金塘鎮和鰲頭鎮等有種植大戶和合作社,大戶和合作社又愿意交現金承保,為此,我區對玉米已承保1148畝。

  7、積極開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一是抓好農田水利建設。二是抓好治理和改造中低產田項目。通過改造,提高投資效益,使農戶既增產又增收,土壤地力真正提高,達到徹底改造中低產田的目的。三是積極推廣科學用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年全區推廣測土配方施肥33萬畝,施用配方肥面積19萬畝。因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水稻畝節本增效76元;蔬菜畝節本增效525元,老百姓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從無知到了解到積極使用。四是做好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確保農田保護區沒有出現損毀現象,生產能力在不斷地提高。

  (二)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

  我們按照中央“四化同步”的戰略部署,以農業現代化為主攻方向,把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條件和提升農業科技水平作為著力點,推動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公共服務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為切實加快現代農業,我局積極爭取上級農業項目,動員各方投入,加大農業投入,為區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有效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1、農業機械化水平持續提高。一是農機總動力得到大幅度的增長。在農業機械化示XX縣項目和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推動下,我區農機總動力得到大幅度的增長。據預計,年我區農機總動力達30.23萬千瓦,比2010年的24.6萬千瓦增加5.63萬千瓦,增長22.9個百分點。二是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得到顯著提高。隨著農機裝備數量和推廣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農民選擇農機作業服務,使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據預計,年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4%,比2010年的55%提高了19個百分點。三是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壯大,并培育了一批示范典型。農業機械化示XX縣建設項目實施前,我區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成立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為零。項目實施后至目前止,我區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成立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有15個,并且快速發展壯大。如區志遠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11月,在政府職能部門的大力扶持和引導下,該社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為手段,以節本增效為目標,積極開展機耕、機插、機收、烘干等農機作業服務,并大膽率先嘗試水稻代耕、代播、代插、代收的“四代”一條龍作業服務,還把服務項目延伸到農機維修、農資經銷以及蔬菜種植等業務,走出了一條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新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新路子,成為區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典范,該社2014年被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目前,該社的社員已發展到223個,擁有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等農業機械55臺(套),種植基地625畝,固定辦公服務場所3500平方米,其中建筑總面積1658平方米(其中烘干房412平方米,倉庫144平方米,培訓室252平方米,機庫棚268平方米,維修車間122平方米,育秧大棚460平方米),固定資產222萬元。又如區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9月,在政府職能部門的大力扶持和引導下,該社以市場為導向,以實現雙贏為目的,積極開展機耕、機插、植保、機收、烘干等農機作業服務以及農資經銷等業務,特別是機插作業服務,以優惠的價格、優質的服務贏得了周邊廣大農民的信賴和支持,使該社迅速發展壯大。在該社的示范帶動下,區水稻機插秧面積快速擴大、插秧機數量迅速增加,對加快區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步伐,提高機械化育插秧應用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目前該社的社員已經發展到103個,擁有農業機械193臺(套),其中聯合收割機4臺,大中型拖拉機4臺,手扶拖拉機20臺,插秧機 74臺,固定式烘干機2臺,移動式烘干機5臺,其他農機具84臺(套);固定辦公服務場所4632.8平方米,其中建筑總面積1430平方米(其中培訓室160平方米、烘干房328平方米、機庫棚240平方米、維修車間180平方米、育秧大棚522平方米),固定資產140多萬元。同時,農業機械的普及和應用,加快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增加收入來源創造了有利條件。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促進了我區農村社會穩定。

  2、農業科技推廣應用能力切實增強。一是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我局爭取到國家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共培訓600名新型職業農民,其中20名將作為青年農場主進行重點培養。二是加強科技示范。每年,在全區8個鎮132個村中培育示范戶710個,每戶入戶指導15次以上,輻射帶動周邊農民1.4萬;建設4個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展示示范新品種、新技術,共接待周邊農戶觀摩超5000人次;組織科技培訓,邀請有關農業技術專家對進行面授,其中,在技人員培訓1期,71名基層骨干農技人員開展一周的集中培訓,農民培訓30期,培訓農民達5000人次。三是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在全區實施水稻標準化栽培技術、“三控”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三項技術推廣、菜椒標準化栽培技術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等十項。五年來,在全體科技人員的努力下,共獲各級農業科技獎13項,其中,“菜椒病蟲害綜合防治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獲“2011-2013”年度《國家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菜椒高效新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獲《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水稻‘三控’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等六個項目獲《茂名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反季節通菜栽培技術研究推廣”等五個項目獲“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四項。

  3、農業標準化生產不斷發展。我區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積極引進優質農產品優良品種,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指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開展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年我區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的面積達到25萬畝次。

  4、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扎實推進。我區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由國土、農業部門共同實施,其中國土部門實施60%任務,農業部門實施40%任務。我局負責實施的2012和2013兩年度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總投資2112萬元,建設規模17600畝,其中,2012年度項目,總投資1152萬元,建設規模9600畝,建設范圍涉及1個鎮6個村;2013年度項目,總投資960萬元,建設規模8000畝,建設范圍涉及3個鎮6個村。項目實施以來,我局高度重視,將其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按照“旱能灌、澇能排、路相通、溝相連”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的要求,加強領導,多法并舉,克服困難,扎實推進,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高標準完成了兩年度建設任務。共建設了三面光水渠126條,總長35千米;建設一級田間道路(水泥路)37條,總長13.3千米;建設三級田間道路(石粉路)60條,總長25千米;建設機耕橋2座;新建設泵站3個,整修泵站1個;維修水陂1座。通過項目建設,項目區內形成健全而良好的溝、路、渠系統,灌溉保證率得到提高,同時排水條件得到改善,形成良好的灌溉與排水體系,同時項目區內交通條件得到改善,道路通達度提高。提高農田基礎設施配套程度,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改善生態景觀,提高糧食生產保障能力,促進高標準基本農田持續利用。通過采取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實現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提升耕地質量;完善田間基本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集中連片,發揮規模效益;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發揮生產、生態、景觀的綜合功能等具體目標。該項目的建設,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群眾的認可。

  5、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我局堅持“依托城市、發展特色、服務市民、富裕農民”的城郊型現代農業發展思路,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以產業化的手段提升農業,圍繞市場需求,按照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要求,在確保糧食安全前提下,圍繞優質稻、羅非魚、肉鴿、甜玉米、圓椒、玉豆等特色產業作文章,積極實施“一鎮一品”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打造特色品牌,形成“拳頭”產品。一是六大特色基地日趨明顯。目前,全區建立了優質稻、圓椒、甜玉米、羅非魚苗繁育、肉鴿、飼料加工等六大特色基地,初步形成了鰲頭鎮圓椒、金塘鎮甜玉米、公館鎮羅非魚、袂花鎮養鴿、山閣鎮養豬、開發試驗區飼料加工的“一鎮一品”格局。同時,還建立了15個國家或省級特色標準化農業示范場園,其中國家級有羅非魚良種場和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各2個,肉鴿養殖標準化示范區、萬畝冬種甜玉米創高產示范基地、萬畝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片各1個。省級有羅非魚專業鎮公館鎮、鰲頭鎮圓椒標準化生產基地各1個。其中肉鴿年出欄量1100萬羽,占全市的70%,成為粵西最大的標準化肉鴿養殖基地。二是羅非魚產業體系日趨完善。近幾年來,羅非魚產量保持10%以上的增長。目前,全區養殖面積49023畝,其中羅非魚養殖面積43230畝,水產品年總產量達3.45萬噸,其中羅非魚年產量2.94萬噸;全區現有種苗生產基地面積5600 多畝,年產優質羅非魚種苗6.8億多尾,水產品加工年產量5.3萬噸,其中羅非魚加工量4萬噸。羅非魚產業鏈日趨完善,產品“游”出國門。全區已建成羅非魚產業三大生產基地:第一,羅非魚種苗生產基地,面積5600多畝,年產優質羅非魚種苗6.8億尾,產值約1億元,是我省乃至我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優的羅非魚良種生產基地。目前,全區有2家國家級羅非魚良種場:XX市偉業羅非魚良種場(已掛牌)和XX市三高漁業發展有限公司國家級羅非魚良種場(在建),2014年初,這2家公司被評為首批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范場。年,XX市偉業羅非魚良種場的新型雜交種吉奧羅非魚被審定為全國水產新品種;2014年9月份,XX市偉業羅非魚良種場通過了國家農業部驗收,頒發“國家級良種場”的證書及牌匾;10月,XX市偉業羅非魚良種場的“簡偉業”牌吉奧羅非魚苗從一千多家中競選為廣東省十大名牌產品(全省種苗唯一一家),成為廣東名魚。第二,羅非魚商品魚生產基地,面積4萬多畝,年產優質羅非魚商品魚2.94萬噸,產值3.8億多元,三高奧雄”牌羅非魚成魚是廣東省名牌產品。第三,羅非魚出口加工基地。水產品加工年產量5.3萬噸,其中羅非魚加工量4萬噸,產值達3億多元。XX市金誠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立足于農業、水產業循環發展方向,目前在建年生產能150000噸飼料基地一個,在建年產淡水魚種苗50000萬尾育種基地一個,已建年羅非魚總切片60000噸的冷凍加工廠二個,已建年羅非魚廢料深加工的魚粉、魚油 30000噸加工廠一個,力爭在年全部建成投產,將成為XX市產業鏈較為完善的農產品龍頭企業。三是農產品加工業保持強勁發展態勢。我們緊緊圍繞我區優勢產業,著力發展大米、羅非魚、肉制品、木材、飼料等農產品加工業,形成了有我區特色的農產品加工體系。如,建成了一家粵西地區規模最大的大米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10萬噸;建成了一家茂名地區最大的板材加工企業,年產中高密度纖維板30萬立方米;建成了全市飼料加工基地,全區建有飼料加工廠32家,年總產量66萬噸,占全市的70%。四是品牌創建不斷加強。為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我們把打造農業品牌當做農業發展的戰略來抓,加強了品牌建設力度。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一年來,全區企業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企業18個,產品26個;獲得廣東省名牌產品有15個。全區合作社獲得“三品二標”的有48個,有10個合作社建立了農超對接。

  (三)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農村面貌得到顯著改善。

  1、順利完成名村示范村創建工作。目前,我區共開展創建名村示范村三批次8個名村28條示范村,全區名村示范村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515億元,其中省級財政3330.5萬元、地方投入4739.1萬元、社會投入1916.2萬元、群眾自籌5164.2萬元。第一批8條示范村(含2個名村)累計投入資金5560萬元,其中省級財政3030萬元、地方投入46萬元、社會投入617萬元、群眾自籌1867萬元。第二批4個名村10條示范村累計投入資金8350萬元,其中省級財政300.5萬元、地方投入4062.1萬元、社會投入1299.2萬元、群眾自籌2688.2萬元。第三批2個名村10條示范村累計投入資金1240萬元,其中地方投入631萬元、群眾自籌609萬元。第一批的2個名村和第二批的4個名村已全部通過省、市的考核驗收,并被省委農辦、省住建廳評為“廣東名村”(第三批由于省已暫停還未進行驗收)。我區在名村示范村創建過程中,注意推廣成功經驗,在各級財政資金的啟動下,積極動員和引導鄉紳賢達捐助名村示范村建設,采取多種方式參與名村示范村的建設。注意發揮群眾的建設主體作用,充分激發群眾主動參與,鼓勵群眾捐資籌勞,形成村民“共謀、共建、共管、共享”的良性機制。主要做到“四個相結合”:一是把名村示范村建設與當前的農村一事一議相結合;二是把名村示范村建設與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相結合;三是把名村示范村建設與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相結合;四是把名村示范村建設與城鄉清潔工程相結合。通過四個相結合,加大投入,全面推進名村示范村建設。同時,積極發動鄉賢和企業參與名村示范村的建設,采用企業幫扶、村企合作等模式,引進項目資金,培育了一批新農村建設典范。如,鎮盛鎮彭村根據自然資源優勢,努力創建自然生態名村。爭取專項資金3000萬元,建設了彭村電排站。同時,發動了外出鄉賢捐資600多萬元,建設了水泥硬底化道路7500多米,安裝路燈100多盞,建設了5000平方米的北廣場和4000平方米的南廣場,配套了大型劇場、圖書室和醫療室等;還建設了兩層500平方米的彭村文化休閑中心,該中心設有文化室、健身室、休息室等,并開展了首屆美術、書法、攝影展覽。現時該中心廣場每晚都有成群結隊的村民相約而來跳舞健身,村委會提供音響舞曲,并免費提供飲水和跳舞服飾等,豐富了群眾的娛樂生活,真正體現了村民“共建、共享”的樂趣。該村先后被評為“廣東省宜居示范村莊”、“廣東名村”、“XX市十大美麗村莊”。又如,鰲頭鎮飛馬一村,根據其農業特色產業的優勢,建立了省級無公害標準化圓椒生產示范基地,該基地是XX市最大的圓椒連片種植示范區,圓椒已成為當地的特色支柱產業。成立了區鰲頭飛馬圓椒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實行“五統一”(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移植、統一栽培技術、統一收購)的管理模式,“飛馬圓椒”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產地認證,并注冊了“鄭氏圓椒”商標,打響了農產品的品牌,提高了產品附加值。目前,圓椒生產向基地化、科技化、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快速發展,產量、效益不斷提高。該村先后被評為“廣東名村”、“XX市十大美麗村莊”。再如,新坡鎮車田村充分利用集體物業收入的優勢,積極發動外出鄉賢捐資助建,已籌集資金1500萬元,建設了500平方米的村委會辦公樓,220平方米的文化室,498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80平方米的衛生站,水利設施2000米,環村硬底化道路1380米,鐵路護坡植樹栽花1000米,倉庫15000多平方米,還有一間現代化的車田小學。現時該村村容整潔美觀、環境舒適宜人、社會治安穩定、村民安居樂業。該村先后被評為“廣東省衛生村”、“廣東省文明村”、“廣東名村”、“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高山鎮章福村在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已籌集資金2300多萬元,建成了1.2公里長的“章福綠道”,成為XX市第一條鄉村綠道;建成了“章福村文化中心”;建成了“章福村文化休閑廣場”。還新裝了村道路燈100盞,新修建硬底化村道12公里,新種村道名貴樹種400多棵。率先在全市成立村級環衛隊伍“章福村環衛服務隊”,現有環衛工人4人,垃圾收集點二個,分類垃圾箱25個。村民的衛生意識極大提高,環境衛生不斷加強,使章福村村容村貌大大改善、煥然一新,被省評為“廣東名村”。鰲頭鎮文運村結合XX市XX區掛點幫扶實行整村推進典型示范村建設的.優勢,籌集資金930多萬元,修建了環村公路,并對該村的大龍尾村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先后對民居民宅進行立面改造,統一裝修,建設了文體活動廣場、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村莊歷史文化區、榕樹休閑區、生態景觀湖、觀景平臺、臨湖木棧道、景觀灌溉渠和濱湖景觀道等。被改造后的村莊植被茂盛、綠樹成蔭,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看起來幽靜、雅致,讓村莊顯得生機盎然、優雅美觀,被省評為“廣東名村”。公館鎮周坑村充分發揮第一批示范村的作用,努力爭創名村。已籌集資金1120多萬元,新修建硬底化道路25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80多盞,完善占地面積50多畝的種(肉)牛養殖場,種植了發財樹、綠寶、黃花梨、紫檀等花卉的種植基地2000多畝,建成了100多畝的蔬菜大棚,新增1間亨晟綠色農副產品平價直銷店(現共有3間)。該直銷店為村民種養提供了一個平臺,減少了農副產品流通環節,降低了成本,解決了農民農副產品銷路的問題,帶動了農民種養的積極性,提高了農民的效益。被省評為“廣東名村”。

  2、努力推進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工作。我區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包含新坡鎮車田村、合水村和高山鎮章福村、文秀村、坡頭村等5個行政村31條自然村,人口1.36萬人,規劃面積7.8平方公里。自今年3月2日遴選成功以來,我區通過強有力措施組織實施,一是大力推進環境衛生整治。以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為突破口,圍繞“清、整、改、造、管”五個字,徹底整治農村衛生環境,落實群眾“三包”責任,建立長效保潔機制和檢查監督、獎補機制,推進人居環境衛生管理常態化。目前,已投入資金607萬元,出動鏟車146臺次、鉤機160臺次、炮機10臺次、運輸車輛305臺次、投工3154人次;拆除殘舊房屋46間、豬舍27條400多間;清理垃圾余泥3600多噸。二是加快項目工程建設。修建了章福村的綠道項目工程中的章福沿江路340米和二期綠道工程180米,并配套完善道路兩旁的路燈、護欄、綠化和規劃效果圖,該項目在今年的全市縣域發展交流會上被評為10個優秀項目之一。三是不斷完善片區規劃。聘請了XX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作為規劃設計單位,每村安排一個規劃設計團隊進村入戶調查摸底、測量勘查。目前完成了章福村的綠道項目工程和合水村中心區的改造工程規劃設計,總體規劃設計方案初稿已制定,根據工程進展不斷優化完善。片區整個規劃設計完成后,示范片建設將全面推進。

  3、切實做好村級公益性一事一議項目的實施工作。十二五期間,全區獲準省批復建設項目348個,資金總額21337.43萬元,其中財政獎補資金6526.4萬元,其中,年一事一議申報項目77個,申請項目資金4968萬元。申請財政獎補資金1656萬元,今年獲省批復建設項目40個,財政獎補資金總額855.4萬元,目前正在組織實施。

  4、切實抓好農村清潔能源和循環農業發展。一是建設農村戶用沼氣。2011至2012年全區建設農村戶用沼氣550戶,建設池容5500m3,年產沼氣110萬m3。二是建設大型沼氣池項目。大型沼氣池項目建設7個,其中2011年2個,2012年3個,2013年2個。項目實施后,產生良好的能源、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提供優質能源,治理環境污染,帶動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三是抓好公館、山閣、金塘三個沼氣服務中心網點建設,為沼氣用戶提供爐具、管道及各類零配件、維修、清池等服務。

  4、扎實推進新一輪綠化大行動工程。一是生態景觀林帶工程建設情況。我區生態景觀林帶建設任務是茂湛高速公路5號生態景觀林帶,2013年新建設14公里(雙向28公里),建設面積579畝,完成建設任務1476畝,比原計劃多種了897畝。年建房任務為5號生態景觀林帶完善升級14公里,建設面積840畝。實種面積1310畝,比原計劃多種470畝。茂湛線高速路的翻新改造,對2013年5號生態景觀林帶破壞極大,高速公路兩邊堆放了很多石頭和雜物,2014年種植的景觀林木有18處被整段填埋,這對年景觀林帶的改造升級帶來極大的困難。年我區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難,使生態景觀林帶工作從設計到招標、到施工再到完成建設任務,僅僅用了二個多月的時間。早期種下的黃槐、小葉紫薇已經萌發新枝,長勢喜人。目前已經轉入了除草施肥的撫育管理階段。二是森林進城圍城工程完成情況。幾年來,我區森林進城圍城工程建設任務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建成了森林公園4個,森林家園30個。其中2014年建成了森林家園15個,年建成了《山閣鎮大圳口森林公園》、《山閣鎮黃杰森林公園》、《金塘鎮橋東森林公園》、《鎮盛鎮元亨森林森林公園》等4個森林公園,建成了森林家園15個。做得好的有山閣鎮的黃杰小學,金塘鎮的塘橋小學、上垌小學,公館的東風小學、周坑小學,鎮盛鎮的那田小學、環江小學,鰲頭鎮政府大院,袂花鎮的葉屋小學等。三是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完成情況。年我區建設完成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30個。2014年省級示范點是新坡的車田、高山的文秀和金塘鎮的塘橋。年省級示范點是鎮盛鎮的樟嶺,西城西路和工業園區。四是推進濕地公園建設工作。設立了濕地公園領導機構,完成了濕地公園的實施方案,取得相關單位征求意見,規劃好濕地公園總平面圖,編制好彭村湖濕地公園可行性研究報告及通過專家會審,安裝了濕地公園牌匾、總體規劃圖,完成了彭村湖濕地公園總體規劃。五是扎實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幾年來,全區共組織大型義務植樹30多次,每年組織義務植樹10多次,有20多萬人次參加了義務植樹,共種下了苗木約30萬株。年4月份李紅軍市長參加了我區公鎮線的義務植樹活動;3月份區委書記丁錦文參加了西城西路和公館鎮周坑村委的義務植樹活動;5月份市委組織部參加了我區輸油管線的義務植樹活動;金塘、高山、公館和鎮盛等鎮也相繼組織了多次義務植樹活動。據統計,年5月底止,全區共組織了義務樹13次,參加義務植樹4200多人次,植樹6.2萬株。金塘鎮組織的鎮級義務植樹就有380多人參加,參加的人員有志愿隊、全鎮的干部職工、中小學老師和牙象村委全體干部及牙象村的全體村民,種植了大葉相思3000多株。

  5、扎實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我區經省認定的新一輪貧困村16個,其中市直單位對口幫扶6個、區級單位對口幫扶10個,經核查,現有貧困戶1158戶3775人,其中扶貧戶434戶1900人,扶貧低保戶303戶1200人,低保戶140戶353人,五保戶281戶322人。兩年多來,經各級努力,在“五個到位”(思想認識到位、領導責任到位、措施落實到位、資金落實到位、督促協調到位)推動下,總體工作進展順利。至今年11月,全區16個貧困村累計投入資金14905.3萬元,其中幫扶單位自籌資金1275萬元,各級財政專項資金3063.2萬元,行業資金7770.76萬元,社會扶貧資金2525.7萬元;金融信貸資金121萬元,其他149.67萬元。用于幫扶到村資金13755.7萬元,平均每村投入931.6萬元;用于扶持到戶資金1091.7萬元,平均每戶9427元,平均每人2891.9元。三年扶貧工作實現預期目標,一是投入幫扶資金11063萬元,對村實施基礎設施類項目216個,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二是對村實施村集體增收項目68個,全部村的集體經濟年收入都達到或超過5萬元,平均每村9萬元,最高鰲頭鎮合崗村22.28萬元,村集體經濟明顯增收。三是對戶實施生產經營類項目2624個,實施民生類項目10853個,開展各類技能培訓6811人次,輸出勞動力5523人。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8個,社員2186戶,其中貧困戶922戶,輻射帶動5300戶,貧困戶收入明顯增長。年貧困戶年度人均純收入9225.6元,比2014年度7180元增長28.5%。年,有勞動力貧困戶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9500元,實現100%脫貧的目標。四是貧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改造任務三年共有391戶,現已全部完成,貧困戶居住條件有效改善。目前,各村正在完善相關臺賬資料,等待省市的檢查驗收。

  (四)農村改革深入推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初步形成。

  我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我們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在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為重點,推動農村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1、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構建。年,我們著力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是積極做好農業龍頭企業的申報工作。十二五期間,我區組織申報了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組織申報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現在我區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15家(其中省級7家,國家級1家),比2010年增加5家。全區企業獲得廣東省名牌產品有15個。二是積極做好農民合作社的培育和發展工作。目前,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413個,其中種植類241個,養殖類151個,農機類2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覆蓋全區141個行政村及部分自然村,社員15645人。培育了國家級示范社6個(今年新增2個),省級示范社16個,市級示范社33個,全區合作社獲得“三品二標”的有48個,有10個合作社建立了農超對接。在培育和發展農民合作社工作上,由于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農業部門指導服務到位,十二五期間我區被列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示XX縣,項目實施后,涌現出了一批特色產業明顯、示范帶動力加強的發展服務型合作社。今年區躍馬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中盈農牧專業合作社獲省成長型農民合作社項目資金扶持。申報省級專項資金扶持家庭農場培育和示范項目4個。三是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工作。年,根據《關于印發廣東省農村集體資產清理核實工作方案的通知》(粵農﹝﹞162號)文件精神,我區在10月份轉發了省文件并印發了《區農村集體資產清理核實工作方案的通知》(農﹝﹞28號),并把該通知轉發到了全區各鎮(開發區、街道)政府、辦事處(管委會),要求各鎮(開發區、街道)按照通知精神迅速行動起來,按照依法清理、實事求是、民主公開、分類指導和查漏補缺的原則,扎實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理核實工作。全面摸清農村集體資產情況,理順產權關系,逐步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民主監督、科學管理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促進農村集體資產的規范管理和農村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同時,根據省委基層治理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和全省農村集體資產清理核實工作要求,我們于10月30日在XX市城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舉辦了全區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核實軟件操作培訓班,各鎮(街、開發試驗區)農業主管部門負責農村集體資產清理核實工作的業務骨干參加了培訓。在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工作上,我們積極向市局申報市級示范社。目前我區有13個經濟聯合社列為市級示范社(其中今年5家),比2010年增加5家。四是扎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自去年7月份市政府在XX市根子鎮召開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現場會后,我區按照市現場會議精神,及時研究部署,選擇高山鎮文秀村作為試點村,于12月19日扎實有序開展試點工作。試點工作在今年4月底已基本完成。經統計,文秀村委會需發放證書的農戶共489戶,涉及面積524.58畝,地塊2102塊。除倪屋經濟合作社46戶農戶證書已頒發外,其他農戶的證書正等待省農廳印制。今年5月16-17日,高山鎮文秀村的試點工作在茂名電視臺綜合頻道作了專題報道。為使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全區鋪開,我區成立了該項工作的領導機構,制定了工作方案,開展了宣傳動員培訓工作,全面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7月28日,區政府召開了常務會議,研究解決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經費問題,落實了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項目按每畝38元進行公開招標,并安排區農業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經費15萬元。我們于8月-9月按相關程序進行招投標,中標單位二個,第一標即包組一由中科宇圖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每畝36.5元),第二標即包組二由廣東邦鑫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得(每畝36元)。11月12日我局召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項目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會議,并邀請區紀委區檢察院派員上廉政教育課。會上農業局與中標公司簽訂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項目合同及廉政合同。目前中標公司已進場開展宣傳培訓、調查摸底等工作。

  分頁閱讀第1頁:區農業局年度工作總結工作設想第2頁: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農村面貌得到顯著改善第3頁:農業依法行政切實加強,為農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五)農業依法行政切實加強,為農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1、建立起相對完善的農業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測體系建設和檢測工作切實有效。第一,抓好國家級重點縣農產品檢測站建設。我局爭取到國家發改委《2010年國家重點縣級農產品質檢站建設項目》的立項。項目總投資300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投資100萬元(中央與地方按1:2投資),省財政補助30萬元,市財政配套30萬元,區財政配套140萬元。建設內容為:①改造實驗室300平方米;②購置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熒光光譜儀、農藥殘留速測儀等檢測儀器設備和檢測工作配套設備;③通過省級機構考核和省級實驗室計量認證資質等軟件建設。目前項目資金已到位160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00萬元2010年10月到位,省補30萬元2010年12月到位,市配套30萬元2011年5月到位),項目實施方案已獲批準并已于2011年1月實施建設。現在已完成了:①實驗室改造裝修360平方米33萬元;②安裝實驗臺、通風系統28萬元;③第一期計劃購買的氣相色譜儀、原子熒光光譜儀等大型檢測儀器設備60多臺100萬元。項目建成后具有快速檢測能力、定量檢測能力和流動檢測能力,檢測范圍包括農業投入品、生產環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并覆蓋種植業、畜牧業和水產業三大行業,達到國家重點縣農產品檢測站建設標準。由于區級配套資金140萬元未有到位,第二期計劃購買的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等大型儀器設備及部分輔助設備沒有采購,實驗室計量認證和機構考核未有完成,項目不能夠如期完成建設。第二,切實加強農產品檢測工作。“十二五”以來,我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站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并將檢測范圍擴大到鎮級農貿市場,每月檢測蔬菜、水果樣品150個以上,每年共檢測蔬菜、水果樣品2000多個,截止到年11月,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站在“十二五”時期共檢測蔬菜、水果樣品390批次9479份,合格率平均為98.12%,有效地控制部分農殘超標的蔬菜、水果入市流通,使群眾吃上放心蔬果,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二是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我區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打造了金信米業、旺山蔬菜、飛馬圓椒、三高奧尼魚等一批有競爭優勢的品牌。這些企業的產品在區內外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銷量明顯增加。通過加強品牌創建、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推廣和加強產品質量認證等工作,提高了我區農產品質量水平,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社會和諧。

  2、農業綜合執法體系建設逐步完善,執法力度逐年加強。重點加大農資批發市場、專業市場、集散地和運銷大戶等的檢查力度,加強對農藥、肥料、種子等農資產品的監督和抽查。一是積極主動地開展我區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十二五期間,全區新增拖拉機531臺,聯合收割機167臺;新增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人607人,駕駛員培訓考試267人。由于使用年限已過或多年沒有檢驗等原因,2014年已公告注銷1098臺拖拉機的登記。目前,全區拖拉機擁有量748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35臺,小型拖拉機113臺,手扶拖拉機400臺;拖拉機注冊登記累計748臺,上牌率100%,今年已參加年檢606臺,年檢率81%;聯合收割機擁有量188臺,其中注冊登記188臺,上牌率100%,今年已參加年檢50臺,年檢率26.6%。全區拖拉機駕駛人1648人,駕駛人累計登記在冊862人,持證率52.3%;聯合收割機駕駛人117個,聯合收割機駕駛員累計在冊21人,持證率17.9%;駕駛員今年考試培訓22人。二是切實做好漁政執法檢查。五年來,漁政開展專項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檢查253次,參加檢查532人次,抽檢樣本1226個;檢驗全區漁業50艘船舶290次 ,收繳檢驗費42500元;處理漁業水域污染案件23宗,為養殖戶挽回經濟損失75萬多元;開展水生野生動物檢查12次,沒收水生野生動物120尾(只),罰款15000元;開展打擊電毒炸魚行動15次,罰款2000元;完成漁業柴油補貼發放工作,5年共發放補貼資金92萬元。年。在市支隊技術人員的支持下,基本完成漁業信息化全部漁船的核查工作。三是切實加強林業資源管理工作。第一,認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過去五年來,我們認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在森林防火設施建設、宣傳培訓、防火值班、火源防控、撲火救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實現了連續五年來無森林火災的目標。第二,加強林政管理。認真執行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目標責任制,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行為的打擊力度,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相結合的原則,努力促進我區森林資源持續穩定發展。年,審批采伐林木35宗,面積93公頃,蓄積4861.6立方米,材積3160.04立方米;核發林木運輸證1078份,材積59808.8立方米;審核辦理征占用林地項目手續 5 宗,面積67.1406公頃,審批臨時用地4宗,面積4.323公頃,成功調處山林權屬糾紛4宗,落實爭議山林面積3320畝。第三,切實加強野生動物保護。通過 落實職責,形成網格管理,加強巡護常態化,強化源頭管控。重拳出擊,形成高壓,聯合執法,左右互動,上下聯動,形成合力,開展和推進“藍天行動”、“ 雷霆行動”專項整治工作,加強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切實提高人民保護野生動物意識,促使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為逐年減少。

  二、 存在問題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區農業農村發展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一是農業農村基礎還比較薄弱。抗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不足,農業農村基礎不牢固的現實還沒有改變,農業弱質產業的地位還沒有改變。二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任務艱巨。傳統農業在我區農業中還占較大比重,農業產業化水平依然很低,總體規模偏小、集中度不高,產業鏈條短,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和農業品牌創建滯后,尤其是缺乏強勢龍頭企業帶動。三是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難度加大。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頻發,水產畜牧疫病防控嚴峻,主要農產品價格不確定因素增多,農民轉移就業增收空間縮小,農資價格上行壓力加大等因素,嚴重影響農民持續增收。同時扶貧開發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四是農村基礎設施還比較脆弱。統籌城鄉發展的難度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投入仍然不足,一些農業、水利項目建設速度不夠快。五是影響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深化機構改革未理順完善,運作不夠通暢,涉農領導力量弱化,涉農站所工作有所削弱。農業、水利、林業、畜牧等涉農站所下放以來,人員都已基本被化整為零,干專職工作的精力有所分散。農業投入缺乏長久機制,農業工作經費難以保障,爭取上級扶持項目逐年減少,農業持續發展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撐。

  三、年工作計劃

  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為起好步,開好局,農業農村工作,要理順制約發展的障礙,充分調動廣大農業干部隊伍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以促進農民增收、增進農民福祉為核心,以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為重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實施“三個三”工程,力爭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取得新成效,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取得新進展,努力開創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

  (一)夯實“三大基礎”,筑牢農業發展根基。一是夯實農業生產設施基礎。進一步加大投入,重點抓好2014、年度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等農田水利項目建設,持續改善農業農村綜合生產條件。二是夯實農業園區發展基礎。充分發揮我區15個特色農業示范場園的帶動作用,重點加快新粵現代農業園、豐華現代農業園、豐利生態科技園區的建設,建成集科技、良種良法、生態和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為現代農業構建新平臺和有效載體。三是夯實農業質量安全基礎。狠抓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落實活禽交易市場“1110”制度,確保無重大疫情發生。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做好羅非魚鏈球菌病的預防和控制,保障羅非魚養殖業健康發展。加強農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積極創建名優品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讓群眾吃上放心的食品。

  (二)提升“三化水平”,推進農業提質增效。一是提升產業化水平。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和產業化經營,加強冬種經濟作物、高產示范基地建設,將圓椒等冬種經濟作物種植范圍擴大至全區。以羅非魚魚苗繁育、產品深加工、專用飼料生產為著力點,加快發展羅非魚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抓好XX市偉業羅非魚良種場、三高良種繁育基地這2個國家級羅非魚良種場(全國十大羅非魚苗種供應基地)以及公館鎮省級羅非魚專業鎮優化升級,扶持羅非魚深加工企業XX市金城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做大做強,不斷開發羅非魚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二是提升機械化水平。繼續抓好農業機械化示范項目,認真貫徹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大力推廣各種先進適用新機械,建設水稻、生豬、羅非魚和特色蔬菜等農業機械化示范功能區,進一步提高農機擁有量,提升設施農業的裝備水平。三是提升集約化水平。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家庭農場。著重扶持加工流通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積極引進物流倉儲保鮮加工項目,逐步建立發達的物流產業和完善的市場體系。加快淘寶電商物流發展,逐步建設覆蓋城鄉的電子商務銷售網絡,促使更多的特色農產品走出本地。

  (三)狠抓“三個重點”,統籌城鄉一體發展。一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確保年底前基本完成確權登記頒證任務。二是美化鄉村生活環境。扎實推進省級新農村示范片的建設,確保“一年初見成效,兩年基本實現目標”扎實推進新一輪綠化大行動,抓好三大生態工程。三是強化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制定方案,及時動員部署,迅速掀起下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

【區農業局年度工作總結和工作設想】相關文章:

區農業局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總結09-11

線路二隊工作總結和工作設想06-29

年度車輛安全工作設想03-01

區農業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12-24

區農業局種子市場專項整治工作總結02-22

關于公司年度安全工作設想02-27

任職計劃和設想01-04

物業分公司年度工作總結與明年工作設想07-01

區民營工委年度工作總結和工作計劃03-0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 中文字幕婷婷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综合色精品 | 在线观看每日更新亚洲Av | 亚洲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