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活動總結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了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活動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活動總結1
)遜有禮,善于向他人學習,倡導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些都是我們共同期望孩子養成的一些可貴的品質。因此,我班決定從本學期開始,開展《弟子規》國學教育。
在此期間,我們希望得到您的協助配合,請您經常聽聽孩子背誦《弟子規》,并讓孩子解釋古文的含義;在孩子有進步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促使其行為轉化為習慣;及時記錄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相信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孩子會在學習古文化中增長見識、增加涵養,并從中吸取智慧,成為一個具有優雅性情和敦厚人格、氣質的高素質人才。
比較欣慰的是許多家長也十分贊同學習《弟子規》并且積極與我配合,在學習過程中我還不定期的通過校訊通與家長聯系,及時表揚先進。
在《弟子規》的影響下我發現孩子們變了:往地面扔東西的少了,主動拾紙片的多了;在走廊里打打鬧鬧的少了,安安靜靜學習的多了,一切的變化只因為他們有了做人的行為準則.《弟子規》為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學習踐行《弟子規》,能奠定孩子完美人生的基礎。老師們、家長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傳承中華美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一起努力加油吧!
弟子規活動總結2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9月份新學期開始,學校開展了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自開展此項活動以來,學生們或朗讀,或背誦,或歌唱,或者以黑板報,看講座,等方式掀起了學習《弟子規》的熱潮。下面將本學期學習《弟子規》的情況小結如下:
一、學習過程。
1、誦讀化,即誦讀為主,理解為輔,這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常用的方法。每天早上學生一到校,第一件事情就是誦讀《弟子規》。這些古文,思想內涵深刻,不易被學生理解。現在先讓學生“不求甚解”地背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沉淀在腦海中的古典精華經過反芻,逐漸會被消化、理解,慢慢領悟其中的深刻內涵,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內化為自我的思想精髓。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我用優美的古典音樂,色彩鮮明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創設氛圍把學生引入《弟子規》的情境,使學生身處古典文化的韻律和氛圍里,誦《弟子規》,學《弟子規》,身心受到陶冶,激發他們對《弟子規》的熱愛。
3、故事化。采用精典的小故事來解釋古文深奧的哲理,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規》所選內容,是中國古典優秀文化,內涵豐富,蘊含著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讓學生破譯文章的宏旨要義是教學的難點。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用精典的小故事來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含義,突破難點。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地設計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4、生活化。讓《弟子規》貼近學生的生活。為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寫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通過反思,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對經文內容的初步感悟,讓學生來講講《弟子規》在生活中的運用;說說自已哪些規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進,鼓勵學生踴躍投稿,把學習心得與大家分享。把學《弟子規》與學做人聯系起來。
二、學習成果。
(1)校風班風更上一層樓。自開展《弟子規》誦讀后,同學之間和睦多了,班集體更團結友愛了,校園里的打鬧現象少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班里老大難的衛生問題也明顯好轉了。《弟子規》讓學生明白了“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既為偷”的道理。在班級,學生們更加注意集體團結,注重班級榮譽,一種互幫互助的班風也悄然形成。
(2)師生關系更為和諧。自開展《弟子規》誦讀后,課前紀律明顯好轉,學生上課精神了,課堂的組織教學工作自然就輕松了許多;《弟子規》的講解與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誦讀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很多學生克服了學習上的惰性,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弟子規》教育讓學生懂得尊重老師,讓老師懂得尊重學生,這樣師生關系更為和諧。《弟子規》教育在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校園文化生活,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
(3)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人習慣。《弟子規》本身就是規范學生行為的一本書,它本身就具有一些行為要求和道德要求,這就決定了對它的學習不能只局限在書本上,也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它必須擴充到課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強調學生身體力行。
自學校開展此項活動以來,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落實“孝”行。家長做孩子們行孝的模范,給孩子行孝的機會。孩子在待人接物,感恩父母等基本道德意識和行為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父母與孩子相互影響,無論是家庭風貌還是班風、校風,都變得儒雅起來。《弟子規》讓每個孩子知道如何從小學會生活,即如何為人處世。
弟子規活動總結3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目標。曾幾何時,社會對學校教育功能的缺失頗有微詞“學校重智輕徳”,家長感嘆“做局長易,做家長難”,學校感慨“學生難管”,教師感受“學生難教”,學生感言“德育說教何時休?”。20xx年秋季開學以來,傳統經典文化《弟子規》如春風雨露沐浴我縣校園,讓關心教育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真切感受到傳統經典文化《弟子規》的魅力。我校在開展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中,堅持理念先行,領導先行,教師先行,家長與子女同行,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積極開展“學習實踐《弟子規》,構建和諧校園”創建活動,努力開創學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一、思想重視思想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學校在開展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中,堅持做到“四重視”。
1、領導重視。學校領導,特別是校長,迅速行動,組織召開學校行政班子討論部署開展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組織政教部門制訂實施方案,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在開學前組織學校行政人員及班主任參加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培訓工作,組織全體教職工參加“學習實踐《弟子規》,構建和諧校園”動員大會,殷漢林校長在動員大會上明確提出:學校要一如既往堅持“德育為首”辦學思想,本學期全體教職工要樹立“用善的教育,造就善的新人”辦學理念,大力推進《弟子規》進校園活動,做《弟子規》進校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示范者。要十分明確沒有好的校風,就不可能有好的學風,一切都無從談起,德育工作是學校發展的命根子。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是一項利學生、利教師、利學校、利家庭、利教育、利社會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符合學生的.教育成長規律,符合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
2、教師重視。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導力量。學校制訂的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教師要把《弟子規》內容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帶頭踐行學校提出的學習實踐《弟子規》“六個一”活動,把上課向孔子像鞠躬做為課堂教學的常規禮儀。班主任要組織做好學生早讀課誦讀《弟子規》活動,組織出版好班級《弟子規》學習園地,語文教師組織好學生每天一頁《弟子規》內容鋼筆書法訓練,音樂教師組織教唱感恩歌曲。教職工要嚴格執行根據《弟子規》內容制訂的《學校教師行為規范》,師生之間互相敬禮還禮。
3、家長重視。學生是社會人,如果只在學校推廣,缺乏家庭、社會的保障、支撐和配合,也會出現“5+2=0”的現象,即學校5天的教育,周六、周日2天家庭、社會的沖擊,不協調,也會造成學校教育的失敗。因此,學校著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在開學初,通過《致學生家長的公開信》闡明學校開展學習《弟子規》活動的目的、意義和要求;學期中,組織召開以《弟子規》為內容的學生家長會,向學生家長匯報學校開展《弟子規》學習活動以來的舉措、成效及今后工作的意見和方向,共同分享學生的感受和體會;學期末,向家長發放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掌握學生學習《弟子規》在校外的表現,為進一步推進《弟子規》教育活動提供依據。
4、學生重視。學生是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的主體,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學校在開學初組織召開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動員大會,動員會改變了說教的模式,而是以到南京學習《弟子規》的教師以現身感受談自己所看、所聽、所想、所感,講述他們由不解到懷疑到感動到堅信的過程,深深感染了學生。學校每周開設《弟子規》校本課程1節,由學校安排人員進行《弟子規》內容易解、感恩小故事教育活動,組織開展《百善孝為先》等講座,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學生學習實踐《弟子規》的熱情點燃了,學生自覺遵守根據《弟子規》內容制訂的《該學校學生行為規范》,每天都能聽到《弟子規》書聲朗朗,看到《弟子規》鋼筆字一筆一劃,對圣賢、師長以誠相待、以禮相待。
二、措施到位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重在落實。我校開展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緊緊圍繞如何讓《弟子規》傳統文化經典入學生耳,進學生心,燃學生情,見學生行“四個目的”而開展探索與實踐。創新開展了“十個一”創建活動與實踐。
1、開展每天早讀課朗讀一則《弟子規》,每天早讀課由班主任組織學生朗讀《弟子規》;
2、每周在周一晨會升旗后全體師生齊誦《感恩詞》一次,感謝祖國的培養之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培養之恩,感謝工人、農民、各行各業人民的奉獻之恩;
3、每天下午學生每人完成一頁《弟子規》內容的鋼筆字;
4、校園每天上午上課前播放一曲感恩歌曲;
5、每節課上課時,師生齊向孔老夫子像行鞠躬禮一次;
6、每周開展一次《弟子規》專題講題,用經典感恩小故事述說情理,講解《弟子規》的內涵;
7、學校布置學生每周為長輩獻孝心一次。包括送長輩“一句溫暖、貼心的話語”、做一次家務、為長輩送上一杯熱茶等活動。由班主任通過校訊通等方式進行檢查督促落實情況;
8、召開了一次推進《弟子規》為主題的家長會,讓家長理解、支持、配合、監督學生落實《弟子規》的情況,通過家長會的召開,家長反響強烈,認為推進傳統經典文化《弟子規》適逢其時,效果明顯;
9、在元旦前夕組織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文藝匯演,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謳歌“真善美”。
三、長抓不懈雖然傳統經典文化《弟子規》不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全部,也不是萬能的,但是,學校大力推進《弟子規》教育活動所取得的成效是顯著的,是有目共睹的。正是:不學不知道,學了不一樣。今后,我校將把《弟子規》教育活動長抓不懈,不斷開創學校德育工作新局面。著重抓好三個“創新”。
1、理念創新。《弟子規》教育活動是一項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工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在今后的《弟子規》教育活動中,將深入挖掘《弟子規》的內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結合時代精神加以創新發展。
2、教育網絡創新。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校教育的功能只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溝通與聯系,更加及時把握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教育方法創新。在常規的讀、寫、誦、聽、唱、演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教育的模式,積極拓寬校內、校外兩個空間和舞臺,創造更多的體驗空間讓學生、教師、家長去參與、去體驗、去學習。真正把《弟子規》內化為做人的準則和行為習慣。學習實踐《弟子規》,構建和諧校園活動,從我做起,從校做起,從我家做起。只要我們牢記責任之心,常存感恩之心,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社會對學校教育功能的缺失的微詞,家長的感嘆,學校的感慨,教師的感受,學生的感言將一去不復返。
弟子規活動總結4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經典文化,其中的一詞一句,都教育人們為人處世應該恪守的規范,學習后,讓每一個人都受用一生,讓每個孩子那純潔的心靈都有一顆感恩之心,這學期我與班里的同學一起學習了《弟子規》,每天早晨我們以《弟子規》作為晨誦詩來開啟美好的一天。以下我談談與孩子們共學弟子規的感受。
一.師生共背,體會經典。
今年3月份剛開學,我就在班開設了師生同背《弟子規》欄目,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背誦前我總從網上找出相關故事,通過小故事讓學生明白一句話的含義,便于學生理解。比如在講到“冬則溫夏則?晨則省昏則定”時,給學生解釋完之后,再通過給學生講周文王當皇帝之前每天三次向父母問候,父母生病了他會很傷心,父母心情不好他也會安慰父母。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意識到該如何對待父母。不僅如此,我總是在學生背誦之前把《弟子規》上的內容背熟,然后背給孩子們聽,或許我的表現激勵了他們,他們也在努力背誦。就這樣我與孩子們一起打開《弟子規》這扇窗,與先哲進行心的交流,把文明風,禮儀風帶入校園的每個角落。
二.持之以恒,知行統一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恒心,《弟子規》也不例外。在班里,每天早上學生到校之后我就帶領學生一起誦讀弟子規。每天的堅持慢慢的就成為了一種習慣,那一句句“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感染著每一個正在成長的心靈。
誦讀只是學習《弟子規》的一種形式,最重要的是踐行。我絞盡腦汁想各種辦法讓學生通過實踐去體會每句話的意思。比如,“入則孝”,就要引導學生盡孝。讓孩子將這三個字寫在記事本上,回家記錄自己是怎樣盡孝心的,比如幫父母按摩、捶背、洗腳、刷碗、洗菜等等,并讓父母作為驗證人簽字,然后將記錄的內容拿回學校與同學共同分享,并讓同學之間學習對父母的盡孝行為,讓學生行孝蔚然成風。
三.家校聯系,共同成長。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習弟子規之前我給家長寫了一封信,內容如下:
好習慣可謂成功的軌道。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影響一個人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生活方式。當前的孩子是獨立性、自主性明顯增強的一代。但也應該看到,在促進獨生子女獨立和自主意識及行為形成的過程中,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還存在一定的誤區。《弟子規》是一本操作性很強的經典讀物。其中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在行為舉止上要求言行一致,言而有信,表里如一,在與人交往中謙。
【弟子規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弟子規教研活動計劃05-31
學《弟子規》暑期親子活動方案01-23
弟子規全文弟子規里面的故事11-25
《弟子規》教會了我什么——讀弟子規有感05-22
弟子規閱讀心得02-09
讀弟子規心得11-05
《弟子規》有感范文10-18
讀《弟子規》有感09-22
弟子規的故事09-13
弟子規主題班會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