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初三知識點總結歸納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那么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化學初三知識點總結歸納,歡迎大家分享。
化學初三知識點總結歸納1
一、金屬材料
1、金屬材料
2、金屬的物理性質:
(1)常溫下一般為固態(tài)(汞為液態(tài)),有金屬光澤。 (2)大多數(shù)呈銀白色(銅為紫紅色,金為黃色) (3)有良好的導熱性、導電性、延展性 3、金屬之最:
(1)鋁: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2)鈣: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3)鐵:目前世界年產(chǎn)量最多的金屬(鐵>鋁>銅) (4)銀:導電、導熱性最好的金屬(銀>銅>金>鋁)
(5)鉻:硬度最高的金屬 (6)鎢:熔點最高的金屬 (7)汞:熔點最低的金屬 (8)鋨:密度最大的金屬 (9)鋰 :密度最小的金屬 4、金屬分類:
黑色金屬:通常指鐵、錳、鉻及它們的合金。 重金屬:如銅、鋅、鉛等 有色金屬:輕金屬:如鈉、鎂、鋁等;
有色金屬: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屬以外的其他金屬。
5、合金:由一種金屬跟其他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一起熔合而成
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一般說來,合金的`熔點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蝕性能更好
合金
鐵的合金
銅合金
焊錫
鈦和鈦合
金
形狀記憶金
屬
生鐵 鋼 黃銅 青銅: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銅鋅
合金 銅錫
合金
鉛錫
合金
鈦鎳合金
備注
不銹鋼:含鉻、鎳的
鋼 具有抗腐蝕性能
紫銅為純銅
熔點低
注:鈦和鈦合金: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鈦合金與人體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來制造人造骨等。
(1)熔點高、密度小優(yōu)點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機械性能好
(3)抗腐蝕性能好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
1、大多數(shù)金屬可與氧氣的反應 2、金屬 + 酸 → 鹽 + H2↑
3、金屬 + 鹽 → 另一金屬 + 另一鹽(條件:“前換后,鹽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濕法冶金”原理)
三、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
鉀鈣鈉鎂鋁 鋅鐵錫鉛氫 銅汞銀鉑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
(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2)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不可用濃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除K、Ca、Na)
四、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1、鐵的冶煉
(1)原理:在高溫下,利用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鐵從鐵礦石里還原出來。
6CO + Fe2O3高溫2Fe + 3CO2
(2)原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
常見的鐵礦石有磁鐵礦(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鐵礦(主要成分
是Fe2O3 )
2、鐵的銹蝕
(1)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O2、水接觸(鐵銹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銅生銅綠的條件:銅與O2、水、CO2接觸。銅綠的化學式:Cu2(OH)2CO3) (2)防止鐵制品生銹的措施:
①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清潔、干燥
②表面涂保護膜:如涂油、刷漆、電鍍、烤藍等
化學初三知識點總結歸納2
化學反應
1、置換反應:
(1)金屬單質+酸→鹽+氫氣;
(2)金屬單質+鹽(溶液)→另一種金屬+另一種鹽;
(3)金屬氧化物+木炭或氫氣→金屬+二氧化碳或水。
2、復分解反應:
①堿性氧化物+酸→鹽+水;
②堿+酸→鹽+水;
③酸+鹽→新鹽+新酸;
④鹽1+鹽2→新鹽1+新鹽2;
⑤鹽+堿→新鹽+新堿。
必背化合價口訣
(1)常見元素化合價口訣:
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五氮磷三價鋁;銅汞一二鐵二三;二、四、六硫四價碳;許多元素有變價,條件不同價不同。
(2)常見原子團(根)化學價口訣:
一價硝酸氫氧根;二價硫酸碳酸根;三價常見磷酸根;通常負價除銨根。
(3)熟練默寫常見元素的常用的化合價
+1價:K+、Na+、H+、Ag+、NH4+;
+2價:Ca2+、Ba2+、Mg2+、Zn2+、Cu2+、Hg2+、亞Fe2+;
+3價::Fe3+,Al3+;
-1價:Cl-、OH-、NO3-;
-2價::O2-、S2-、CO32-、SO42-;
-3價::PO43-。
初三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奇偶配平法
(1)找出化學方程式左右兩端原子數(shù)最多的某一只出現(xiàn)一次的元素,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shù)。
(2)將此最小公倍數(shù)分別除以左右兩邊原來的原子數(shù),所得之商值,就分別是它們所在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
(3)依據(jù)已確定的物質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推導并求出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直至將化學方程式配平為止。
2、歸一法
(1)找到化學方程式中關鍵的化學式,定其化學式前計量數(shù)為1,然后根據(jù)關鍵化學式去配平其他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shù)。
(2)若出現(xiàn)計量數(shù)為分數(shù),再將各計量數(shù)同乘以同一整數(shù),化分數(shù)為整數(shù)。
3、觀察法
(1)從化學式較復雜的一種生成物推算有關各反應物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和該生成物的化學計量數(shù)。
(2)根據(jù)求得的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再找出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直至配平。
4、最小公倍數(shù)法
(1)找出原子個數(shù)較多,且在反應式兩邊各出現(xiàn)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數(shù)。
(2)推出各分子的系數(shù)。
必背化學反應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C+O2=點燃=CO2;
2、硫在氧氣中燃燒:S+O2=點燃=SO2;
3、鎂在空氣中燃燒:2Mg+O2=點燃=2MgO;
4、鐵在氧氣中燃燒:3Fe+2O2=點燃=Fe3O4;
5、氫氣還原氧化銅:H2+CuO=△=Cu+H2O;
6、木炭還原氧化銅:C+2CuO=高溫=2Cu+CO2↑;
7、碳還原氧化鐵:3C+2Fe2O3=高溫=4Fe+3CO2↑;
8、鐵和硫酸銅溶液:Fe+CuSO4=Cu+FeSO4。
拓展閱讀:初中化學學習技巧方法
老師指點,短期補上關鍵知識點
盡快去找學老師指點最關鍵的知識點,短期內(nèi)補上能更好接受新知識點。
要想進步,必須弄清楚導致這化學成績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幾個公式、概念沒記住,還是很重要的幾個基本解題方法不能熟練應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點知識沒有理解透徹等等。
因此,要學好化學,必須做一定量的習題。實際上,研究完課本后,會做50%的題就不錯了,有30%的題感到似是而非,有20%的題根本就不會,這是正常現(xiàn)象。
但是,研究完課本不馬上去做題,過一段時間后再做,你不會的題目就會上升到60%。因此,看書固然重要,做題更重要。看完書“馬上做題”是關鍵。
課堂多表現(xiàn),講出自己的想法
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集體授課”。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進行“因材施教”。這對成績不很理想的學生來說是很不利的。
那么,身為“差生”的我,該怎么聽課呢?策略是:“搶答”。
在很多情況下,老師不一定知道學生哪里不懂?下面該著重講解哪一部分?是否該“再講一遍”?
如果你時刻在準備著進行搶答,你的注意力,一定會很集中,聽課的效率也一定會很高,學習就會逐漸變得輕松、有趣了。
上課堅決不能“走神”
統(tǒng)計結果顯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課走神造成的。
只要你走神,你就跟不上老師的思路,沒法搶答,沒法影響老師下一步的講解內(nèi)容,只能成為被動的聽講者,無法成為課堂教學中主動的參與者。
因此,只有杜絕上課走神,你才能進步,才能走出“差生”的陰影,做一個快樂而輕松的學生。
準備一個“備忘本”,把知識記下來
每個學生都會出現(xiàn)“一錯再錯”現(xiàn)象,但是優(yōu)秀學生“一錯再錯”的幾率要遠遠小于“差生”。
但是僅僅滿足于聽懂了,沒有把聽懂了的知識再寫出來,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題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幾天后考試時又遇到了這樣的題,下筆寫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寫不完整,有那么一點還沒有理解。
除此之外,備忘本上還可以記其他知識,如規(guī)律性的知識、你自己認為重要的和你認為容易忘的知識、一些物質的特殊性質。
化學初三知識點總結歸納3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點: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分子間有間隔,溫度越高,分子間隔越大。
物質三態(tài)的改變是分子間隔變化的結果,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就是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
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間有間隔,溫度越高原子間隔越大。水銀溫度計遇熱汞柱升高,就是因為溫度升高時汞原子間間隔變大,汞的體積變大。
例如: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銀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帶正電)=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是: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荷)。一切原子都有質子、中子和電子嗎?(錯!有一種氫原子無中子)。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它是一個比值。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一般不寫。
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即電中性)。
2、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純凈物不一定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
③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
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qū)別是物質的種類不同。
單質和化合物的區(qū)別是元素的種類不同。
④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⑥化學式的意義:表示一種物質,表示這種物質的元素組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的原子構成。
⑦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非金屬氣體單質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由離子直接構成的:如NaCl。
3、決定元素的種類是核電荷數(shù)(或質子數(shù)),(即一種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qū)別是質子數(shù)不同或者核電荷數(shù)不同);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元素類別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
同種元素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shù),如Fe、Fe2+、Fe3+因核電荷數(shù)相同,都稱為鐵元素,但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同,所以他們的化學性質也不同。
核電荷數(shù)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如Ne、HF、H2O、NH3、CH4。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
二、質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①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②原子的數(shù)目沒有增減,③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小結:在化學反應中:
一定不變的是:①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②元素的種類 ③元素的質量 ④原子的種類 ⑤原子的數(shù)目 ⑥原子的質量;
一定改變的是:①物質的種類 ②分子的種類; 可能改變的是 ①分子的數(shù)目 ②物質的狀態(tài)
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守的兩個原則:一是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二是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等號”表示兩邊各原子的數(shù)目必須相等。
三、氣體的實驗室制取
1、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氯酸鉀加熱制O2的發(fā)生裝置。
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CO2的發(fā)生裝置。
2、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可用向上排空氣法, 難或不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可用向下排空氣法。
化學初三知識點總結歸納4
1藥品取用的基本原則。
⑴實驗室取用藥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能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⑵取用藥品注意節(jié)約:取用藥品應嚴格按規(guī)定用量。若無說明,應取最少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⑶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體藥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體藥品的儀器:一般用藥匙;塊狀固體可用鑷子夾取。
⑵取用小顆粒或粉末狀藥品,用藥匙或紙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塊狀或密度大的金屬,用鑷子按“一橫、二放、三慢豎”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3液體藥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體,可用膠頭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將滴管懸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觸燒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亂放或平放。
⑵從細口瓶倒出液體藥品時,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藥液;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以防瓶口殘留的藥液流下腐蝕標簽;瓶口緊靠試管口或儀器口,以免藥液流出。倒完藥液后立即蓋緊瓶塞,以免藥液揮發(fā)或吸收雜質。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體藥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倒入液體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線。讀數(shù)時,視線與量筒內(nèi)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
注意:俯視則讀數(shù)偏大,仰視則讀數(shù)遍小。
1.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
2.物理變化與物理性質
【物理變化】
(1)定義: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特征:物質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
(3)形式:破碎、擴散、蒸發(fā)、凝固、熔化、升華、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如 顏色、狀態(tài)、氣味、水溶性、揮發(fā)性、密度、硬度、熔點、沸點等。
3.化學變化與化學性質
【化學變化】
(1)定義: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質
(3)常伴隨的現(xiàn)象:發(fā)光、放熱、變色、變味、變質、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生銹等。
【化學性質】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如 與什么物質反應、可燃性、受熱分解、氧化性、還原性、熱穩(wěn)定性
4、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化學變化中 一定 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 一定不 伴隨化學變化
二氧化碳的性質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大。加壓降溫易變?yōu)楣腆w“干冰
用途:滅火,溫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①跟水反應: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紅色;加熱又變?yōu)樽仙?/p>
②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鑒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H2 O
現(xiàn)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跟氫氧化鈉反應:CO2 + 2NaOH= Na2 CO3 +H2 O(無明顯現(xiàn)象)
③通常情況下,CO2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
【化學初三知識點總結歸納】相關文章:
初三化學知識點歸納總結03-07
化學初三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03-05
初三化學復習知識點的歸納總結06-18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01-05
高三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06-05
關于初三的化學重點知識點歸納2022年09-16
人教版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1-15
高二化學知識點歸納03-04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03-22
必修一化學知識點歸納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