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

時間:2021-09-08 12:16:21 總結 我要投稿

高二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二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二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1

  1.類脂與脂類

  脂類:包括脂肪、固醇和類脂,因此脂類概念范圍大。

  類脂:脂類的一種,其概念的范圍小。

  2.纖維素、維生素與生物素

  纖維素:由許多葡萄糖分子結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為一般動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維生素:生物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微量有機物。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人和動物缺乏維生素時,不能正常生長,并發生特異性病變——維生素缺乏癥。

  生物素:維生素的一種,肝、腎、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較多。是微生物的生長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礦質元素、必需元素與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種元素,即C、H、O、N、P、S,大約占原生質總量的97%。

  礦質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備下列條件:第一,由于該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長發育發生障礙,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該元素則表現專一的缺乏癥,而且這種缺乏癥是可以預防和恢復的;第三,該元素在植物營養生理上應表現直接的效果,絕不是因土壤或培養基的物理、化學、微生物條件的改變而產生的間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體需要量少(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但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還包括Cl、Ni。

  4.還原糖與非還原糖

  還原糖:指分子結構中含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α-碳原子上連有羥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或班氏試劑共熱時產生磚紅色Cu2O沉淀。

  非還原糖:如蔗糖內沒有游離的具有還原性的基團,因此叫作非還原糖。

  5.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與二苯胺試劑

  斐林試劑:用于鑒定組織中還原糖存在的試劑。很不穩定,故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別配制、儲存。使用時,再臨時配制,將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還原糖的基團—CHO與Cu(OH)2在加熱條件下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

  雙縮脲試劑:用于鑒定組織中蛋白質存在的試劑。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時要分別加入。先加A液,造成堿性的反應環境,再加B液,這樣蛋白質(實際上是指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在堿性溶液中與Cu2+反應生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

  二苯胺試劑:用于鑒定DNA的試劑,與DNA混勻后,置于沸水中加熱5分鐘,冷卻后呈藍色。

  6.血紅蛋白與單細胞蛋白

  血紅蛋白:含鐵的復合蛋白的一種。是人和其他脊椎動物的紅細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運輸氧。

  單細胞蛋白:微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人們通過發酵獲得大量的微生物菌體,這種微生物菌體就叫作單細胞蛋白。

  7.顯微結構與亞顯微結構

  顯微結構:在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結構,一般只能放大幾十倍至幾百倍。

  亞顯微結構:能夠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直徑小于0.2μm的細微結構。

  8.原生質與原生質層

  原生質:是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動植物細胞都具有,分化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質、脂類、核酸等物質構成。

  原生質層: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它與成熟植物細胞的原生質相比,缺少了細胞液和細胞核兩部分。

  9.赤道板與細胞板

  赤道板: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這個平面與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中軸相垂直,類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細胞板: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現的一層結構,隨細胞分裂的進行,它由細胞中央向四周擴展,逐漸形成新的細胞壁。

高二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2

  1、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其起點是生產者植物,終點是營養級動物(第一營養級: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

  2、生態系統的功能:_,_和_

  3、生態系統總能量來源:

  生產者固定(同化)太陽能的總量

  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營養級≥2)

  能量來源:上一營養級

  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

  特別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糞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態農業中,沼渣用來肥田,農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無機鹽(即肥)。

  4、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①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

  6、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之間的異同

  不同點:在物質循環中,物質是被循環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循環流動

  聯系:

  ①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谀芰康墓潭āΥ、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

 、畚镔|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7、生態系統中的信息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偕顒拥恼_M行,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信息的傳遞

  ②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①提高農產品和畜產品的產量②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

  9、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而且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

  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

  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

 、倏刂茖ι鷳B系統干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趯θ祟惱脧姸容^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12、生態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

  13、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14、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

  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如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

  1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動物園)

高二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3

  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夠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動物建立后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后天性行為發展的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于主導的地位。

  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高二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4

  1、內環境理化性質的變化:

  ⑴、體溫的變化(正常情況下):

  ①、不同人的體溫不同

  ②、不同年齡的人體溫不同

  ③、不同性別的人體溫不同

 、堋⑼蝗24小時內體溫不同。

  2—4時較低,14—20時(差幅不超過1OC)

 、、變化原因:新陳代謝

  2、穩態: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3、人體各個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

  4、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神經——體液——免疫

  5、功能上與內環境穩態相聯系的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排泄系統。

  6、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7、內環境需要維持穩態的根本原因:

  ⑴、細胞代謝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溫度、PH等影響。

  ⑵、細胞代謝正常進行要求細胞形態結構正常,滲透壓的變化影響細胞的形態和功能。

高二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5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種群的數量變化有哪些?

  包括增長、波動、穩定、下降。

  2、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⑴、環境因素:食物、生存空間、氣候、敵害等。

 、、內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遷入率、遷出率。

  3、種群增長曲線:

  ⑴、“J”型增長曲線:

 、、條件:食物、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若種群初始數量為:N0,年增長率為λ,則t年之后種群數量為:Nt=N0λt

 、、“S”型增長曲線:

  ①、“S”型曲線: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后,數量趨于穩定的增長曲線。

  ②、K值:為滿載量。即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數量。

  二、應會知識點

  1、“J”型曲線:在自然界中有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增長的形式。

  2、K/2點:種群增長速率時刻。

  是漁業捕撈、森林采伐的理想時期。

  害蟲防治應在此點到來之前開始。

  3、種群數量波動和下降的原因:

  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

【高二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相關文章:

高考生物必背知識點11-10

長恨歌高二語文必背知識點11-15

高二英語必背典型作文11-10

高二英語必背典型作文-高二作文10-20

高二語文必背古詩詞01-19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12-12

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背知識點08-11

初中必背文學常識07-2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必背知識點11-07

高二語文必背古詩詞整合分享五篇08-0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最新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专区日韩专区欧美专区 | 在线观看免费的成年影片 | 日韩老熟女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