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留守兒童工作總結(通用5篇)
一段時間的工作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告一段落了,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收獲了不少成績,這也意味著,又要準備開始寫工作總結了。你所見過的工作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留守兒童工作總結(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留守兒童工作總結1
關愛“留守孩子”,就是要讓他們用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生活,面對學習,自強不息,快樂健康地成長。這就是我校關愛“留守孩子”的主題,現將本學年留守孩子工作總結如下:
一、利用主題班隊會,加強關愛。
我們以年級為單位開展“關愛留守孩子”的主題隊會,各班班主任老師根據本班留守孩子的具體情況,確立一個子主題,策劃活動方案,組織同學舉行一次主題隊會。通過主題中隊會,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時間一去不復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與娛樂。通過活動,讓留守孩子從小學習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參與家務勞動。通過組織“送微笑”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幫助別人時的快樂,也在集體中體會到別人幫助時的快樂,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難時應該伸出援助之手,把關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樂的一部分。
二、利用資料,加強關愛。
我們建立了留守孩子檔案、聯系卡、統計表、基本情況登況表、手拉手好朋友結對子登計卡。每一位老師都與留守孩子結對子,要求教師必須做到:
1、掌握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
2、關懷學生的精神成長,把學生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的教育,與學生溝通情感,彌補留守孩子親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幫助,如在生活、學習、思想等方面。
4、矯正不良行為習慣,轉化“問題孩子”。
總之,留守學生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關注。教師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扎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為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學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要嚴慈相濟,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小學留守兒童工作總結2
近年來,學校以管理育人、環境育人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留守兒童的關愛。為了讓他們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學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成立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實行校長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具體抓的三級聯動責任制。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制定方案,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使留守兒童在學習上樹立了信心,增強了學習主動性。
二、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
為更好地關愛留守兒童,我校為留守兒童創設了一個溫暖的.家,開通了親情電話,并且配備了圖書、電視、電腦、棋具、體育器材等。為孩子創造了有趣的活動環境,拴住了留守兒童的心。
三、開展愛心結對幫扶活動
我校每位教師都與有困難的學生結對,開展“1+1”結對幫扶活動。在生活上給他們幫助,學習上進行輔導,并且在班里選配優秀學生和學生干部與留守兒童開展“幾+1”結對活動,讓他們在學習上互相幫助,成為知心朋友。許多孩子還邀請留守兒童到自己家過生日,讓其感受家庭的溫馨。
四、抓好心理疏導
針對留守兒童“孤獨、自卑、自棄”等不良心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心理缺陷和行為偏差,通過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咨詢等途
徑,規范“留守兒童”的心理行為。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少先大隊開展了“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我心中的好老師”征文活動,除提高留守兒童寫作水平外,更好地掌握其心理健康狀況,孩子們在文章中表達了自己的心跡。
除此之外還開展了書法、繪畫、講故事比賽,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團活動。讓其在活動中體驗快樂,感受學校大家庭的溫暖,讓他們在平等、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另外,組織留守兒童接受社會關愛,參加XX市“百名留守兒童慶六一”科技游活動,參加娃哈哈營養快線杯第二屆“百萬少年愛XX紅領巾心向黨”全省少年兒童書畫大賽,參加長豐縣“恒泰地產杯”慶祝建黨九十周年少兒現場繪畫大賽并獲得二等獎,我校的留守兒童張九妹被評為XX市“四好少年”。
總之,我校會繼續把“留守兒童”教育作為一項“愛心工程”來抓,把工作做得更細致,以實際行動勾結和諧校園,讓XX小學成為留守兒童溫暖的家。
小學留守兒童工作總結3
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必然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認真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現就開展情況小結如下:
一、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為了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工作,我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領導機構。為了切實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及跟蹤工作,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我校建立健全組織,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的機制,形成了以校長親自掛帥,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大隊輔導員負責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教導處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學習教育,班主任負責對留守兒童的生活等教育。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順利開展,這樣有利于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明確責任
為了讓確保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關愛留守兒童談心基本要求》《關愛留守兒童談心制度》《關愛留守兒童幫扶制度》《關愛留守兒童家訪制度》《關愛留守兒童家校聯系制度》等。
三、進一步建立健全關愛留守兒童檔案
要求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對班級的留守兒童開展了跟蹤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狀況進行了再調查登記,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開展關愛幫扶活動
為了讓留守兒童健康全面成長,我校深入開展了關愛幫扶活動。
1、要求黨員,教師與留守兒童建立"一助一"結對幫扶,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幫助他們,做好記錄。
2、認真做好每月與留守兒童一次談心活動,并做好記錄,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以便更好地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3、建立健全家校聯系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師期初,期中,期末與留守兒童進行家訪,了解留守兒童的在家情況。
4、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培訓制度。我校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等形式的活動,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科學育兒,科學監護孩子的教育,提高他們教育孩子的水平。
5、建立健全評價制度,把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的開展情況作為對各級各類學校評價,檢查的重要內容。
6、每月指導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信或通話一次,增強他們與父母的情感交流。
7、每月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溝通一次,知曉他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狀況。
總之,我校留守兒童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軌道,留守兒童得到了應有的關愛,從而奠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將進一步開展好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讓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在成長,推進我校教育再上新臺階。
小學留守兒童工作總結4
農民常年外出務工經商,由于種種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隨父母進城讀書,成為“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為貫徹中央文件和上級會議精神,充分發揮學校及少先隊組織的優勢,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我校以教育擔責,以校為主關愛兒童,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開展“留守兒童”普查
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在學校領導的統一部署下,對班級的“留守兒童”情況展開細致的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我校共有學生193名,其中留守兒童36名。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氛圍
我校教師將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作為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在班級內、少先隊中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全校師生在看似簡單的“問一問”、“拉一拉”中營造了愛的氛圍,尊重留守兒童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
對于每個人來說,家是溫暖的,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學校就是他們溫暖的第二家,老師就是他們對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除了在學費方面進行減免,各班還在日常活動中格外照顧留守兒童:班隊會上給留守兒童更多傾訴的機會,課外輔導時讓留守兒童位于最前面,組織活動、演出也讓留守兒童有更多的參與面,實踐活動中細致地教他們自主生活、自護自救的知識,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四、形成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來的家訪制度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實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并對農村的老年監護人(如學生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留守兒童。
我校教師還充分利用節假日、開學這些時間段,爭取與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直接對話,互通信息,或利用電話訪問的形式及時通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達到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增強“留守”學生教育合力。
總之,留守學生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留守學生,關注留守學生問題,學校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扎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為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學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要嚴慈相濟,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利用“留守”這一資源,教育留守學生學會自理、自立、自強,自律,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的茁壯的成長。
小學留守兒童工作總結5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即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守在家鄉,并且需要其他親人或托人照顧的中小學生。為了給這些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我校就在“關愛留守兒童工程”,現將有關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在學校領導的統一部署下,對班級的“留守兒童”情況展開細致的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確定工作目標
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了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全面推廣“關愛工程”,為留守兒童營造了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同時還加強了領導,形成合力,大力宣傳,建立目標責任制。確保留守兒童在校安心學習。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機制,發揮學校陣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學校成立了以康慶和校長為組長的“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了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學校成為了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
2、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系卡,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的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3、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的制度。在學校留守學生中確立重點幫扶對象并配備幫扶教師,由班主任、任課老師與本班留守兒童結幫扶對子。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讓教師成為“代理家長”,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失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4、建立健全教師與留守兒童的談心制度。學校做到了每學期召開一次幫扶教師、留守兒童、監護人或委托監護人的座談會(家長會)。
5、注重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學校開設了心理教育課,開展了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讓他們削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6、建立健全檢查考核機制。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對教師進行了考評。
(二)構建教育網絡,形成關愛合力。
1、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
2、加強同社區、村組和家庭的合作,營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圍。
(三)明確職責,創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1、加強了對貧困留守的資助工作。對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給予特別的照顧,將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納入到“濟難救助”中來,確保他們完成國家規定義務教育。
2、有的“留守兒童”缺乏自信,學習偏差。學校號召班里的品學兼優的學生與“留守兒童”結成“一幫一”共同成長拉手對子,做“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的好伙伴”。再就是每一位教師負責幫扶幾名“留守兒童”,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關心,引導“留守兒童”形成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百折不撓的優秀品質。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留守兒童”得到了教育,使他們的學習、紀律、性格都有了改觀,都有了進步。
3、建立關愛經驗交流制度。學校期末進行一次“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總結,不定期召開座談會,定期舉行經驗交流,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水平。
雖然我們在過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這主要是在落實學校同社區、村組和家庭的合作中,由于受一些客觀存在的因素的影響,學校方面的工作還存在著一定的薄弱之處,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加以改進。
總之,學校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關愛留守兒童,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榮辱觀,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是新形勢下的新課題與新任務,為做好這一工作,我們將不懈地努力著!
【小學留守兒童工作總結(通用5篇)】相關文章:
小學留守兒童關愛工作計劃01-11
小學留守兒童幫扶工作計劃01-11
關愛留守兒童圖片06-01
走訪留守兒童簡報06-17
慰問留守兒童簡報06-01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工作計劃01-13
小學留守兒童工作計劃(15篇)01-13
小學留守兒童工作計劃15篇01-11
小學留守兒童工作計劃(15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