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09-23 18:49:53 宜歡 總結 我要投稿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大全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并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了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總結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大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大全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1

  一、語文基本知識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偶尾同韻、中聯對偶、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反復、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后文跳躍轉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

  二、語文學法歸類

  1、課文預習六步法:查注生詞,掃清三字;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標明段序,分清結構;畫關鍵句,體會作用;簡寫主旨,歸納特色。

  2、賞詩三步法:知人論世、譯析字面、闡明主旨。

  3、劃分文章結構四法:依據表達方式、找尋明暗線索、依據時空順序、依據邏輯順序。

  4、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明中心,亮出主旨;設置懸念,引發興趣;承上啟下,自然銜接;前后照應,和諧統一;側面烘托,間接映襯;后文鋪墊,埋下伏筆;增強語言,突出特征。

  5、辨別七類文章寫法:對比寫法、象征寫法、烘托寫法、以小見大寫法、先揚后抑寫法、虛實結合寫法、夾敘夾議寫法。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2

  1、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現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7、不為已甚:指對別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別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11、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之意。

  12、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4、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禮:現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16、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17、管窺蠡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19、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0、諱莫如深: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3、間不容發: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一根頭發,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4、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展的趨勢。

  25、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26、膠柱鼓瑟: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27、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28、梁上君子:代稱竊賊。

  29、屢試不爽:屢次實驗沒有差錯。

  30、鱗次櫛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齊。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3

  1、大敗李信,入兩壁,殺七都尉。誤:城墻,正:軍營。

  譯文:大敗李信的軍隊,攻下兩座軍營,殺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當誅,請按之。誤:按照,正:審理。

  譯文:徐有功特意開脫謀反的人,論罪應當處死,請審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東南道尚書令,封吳王。誤:拜見,正:授予官職。

  譯文:高祖派來使者授予(杜伏威)東南道尚書令的官,封他為吳王。

  4、府省為奏,敕報許之。誤:報告,正:回復。

  譯文:有關部門為此上奏,(后主)下詔回復同意了這件事。

  5、齊孝公伐我北鄙。誤:輕視,正:邊境。

  譯文:齊孝公進攻我國北部邊境。

  6、官人疑策愛也,秘之。誤:喜歡,正:吝嗇。

  譯文:過路的官人懷疑陳策舍不得騾子,便把它藏了起來。

  7、堯民之病水者,上而為巢,是為避害之巢。誤:生病,正:擔心,憂慮。

  譯文:堯的百姓擔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這就是避免災害的巢。

  8、煥初除市令,過謝鄉人吏部侍郎石琚。誤:免除,正:(被)授職。

  譯文:劉煥剛被授職市令,拜訪同鄉吏部侍郎石琚。

  9、師進,次于陘。誤:依次,正:臨時駐扎。

  譯文:諸侯的軍隊前進,駐扎在陘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誤:完畢,正:通“猝”,突然。

  譯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災難突然降臨也不會驚恐。

  11、王趣見,未至,使者四三往。誤:高興,正:通“促”,趕快。

  譯文:楚王趕快接見(尊盧沙),(尊盧沙)沒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請)。

  12、存諸故人,請謝賓客。誤:安置,正:問候。

  譯文:問候那些老朋友,邀請拜謝賓朋。

  13、若復失養,吾不貸汝矣。誤:借給,正:寬恕。

  譯文:如果再不贍養母親,我就不寬恕你了。

  14、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誤:捉拿,正:及,達到。

  譯文:楚莊王謀劃事情很得當,群臣沒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勝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誤:恩德,正:感激。

  譯文:假如劉裕取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給他的好處。

  16、陛下登殺之,非臣所及。誤:上去,正:當即。

  譯文:陛下(如果)當即殺掉他,(就)不是我的職權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貢部,多柬拔寒俊。誤:典籍,正:主管。

  譯文:賈黃中先后兩次主管貢部,多次選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攬筆而作,文不加點。誤:標點,正:刪改。

  譯文:彌衡揮筆就寫,一氣呵成,一個字沒有刪改。

  19、諸公多其行,連辟之,遂皆不應。誤:許多,正:稱贊。

  譯文:許多人都稱贊他的品行,接連幾次征召他,他都沒有答應。

  20、太祖知其心,許而不奪。誤:奪取,正:強行改變。

  譯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許他而沒有加以強行改變。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4

  一、通假字(解釋加點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說(說,通“悅”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8、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9、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13、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二、古今異義(解釋加點字)

  1、行李之往來((古義:出行的人)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人)

  4、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

  5、持千金之資幣物(古義:禮品)

  6、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古義:袒露一只臂膀)

  8、諸郎中執兵(古義:宮廷的侍衛)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義:投擊)

  10、斷其左股(古義:大腿)

  11、沛公居山東時(古義:崤山以東)

  12、約為婚姻(古義:結為兒女親家)

  1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義:意外的變故)

  14、將軍戰河北(古義:黃河以南,黃河以北)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5

  一、語文基礎題

  先說時間的分配。第一大題的3個選擇題,一般同學可控制在5分鐘。這部分題目因題型穩定,平時訓練也多,基本套路考生應該是相當熟悉的,因此在審題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膽作答,中等速度解答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沒有充分的依據,不要擅自改動。

  答題策略:

  1、看清題干要求。選的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項,有沒有其他可供答題參考的信息等,務必看仔細,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選擇項。如“詞語、成語(含熟語)辨析題”可從感情色彩、范圍大小、程度輕重、搭配得當與否、是否重復累贅等方面考慮。

  3、幾點常規的提醒。讀音正誤辨別時,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這么讀的字越要謹慎;錯別字正誤辨別,看題不宜太長久,時間長了原本是正確的反而會覺得像是錯的,如無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選詞填空題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問題;成語使用題忌“望文生義”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語越要注意陷阱,有時試題中那“特別陌生”的成語往往是對的。

  二、自然科學和社科類文章閱讀

  這兩部分的內容考查,一般采用單項選擇的形式,共設四個小題。做好這四道題,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思考的嚴密、周詳。

  2、務必找到與試題選項對應的詞、句、段,反復對照理解,仔細判斷選項正誤;依據原句進行推理要合理,否則成為“無中生有”。

  3、了解設置干擾項的幾種情況:偷換概念,以偏概全,無中生有,擴大或縮小概念的范圍,缺乏依據,因果顛倒,先后錯亂,張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有時選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腦清醒。靜下心仔細閱讀,力求準確理解。

  答題技巧:

  一是鎖定題目的閱讀區間,在第幾段第幾行,特別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詞語、句子的理解題。

  二是一般第1、2題比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據題干指向。表述一般與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確。

  三是第3、4題的設題難度稍微大一點。設題的錯誤項大都與原文有些偏差。細微處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閱讀

  針對文言文閱讀試題多以敘述性文字為主的特點,在進行整體性閱讀時,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盡量把文中下列相關的內容圈點出來:人有幾位,如何稱謂;主角是誰,與他人關系怎樣;事有幾件,由幾人所干;事件關系,有何意義,大體分分層次。接著審清題目,帶著這些問題再去研讀文段,不在無關處糾纏,要在緊要處下功夫。

  1、文言實詞的理解:堅持“詞不離句”的原則。利用字與字、詞與詞的結構特點。采取由彼到此的聯想方式,迅速理解詞義。選項中給出的解釋,可代入句中,結合上下文,反復印證。另外要特別注意詞的多義、詞的活用、詞的古今異義、通假、詞的偏義等文言現象。平時我們積累的一些成語中個別語素的解釋,有時也能給我們一些啟示,也要為我所用。

  2、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以理解句意為前提,根據詞在句中的位置化虛為實,斷定詞性和用法。

  3、“篩選信息”和“把握文意”:這是文言文閱讀的最后兩道題。要注意整體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題,該題四個選項的設置。大多是按原文內容先后順序排列的,往往選不恰當的項,這既對理解全文有幫助,也為解前面的題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處宜稍放慢速度,力爭做正確,做完后,回過頭來檢驗前面幾個題的正誤。

  答題技巧:

  1、要學會圈圈點點,因為第I卷使用答題卡,圈點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劃一劃。

  2、要先讀文言文的最后一題,即內容的概括分析題。這個題實質上可稱為“文言文的白話譯文”,它對人物、對全文內容、對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讀了此文。就相當于讀了譯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斷詞義。不要想當然,要調動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儲備。

  4、文言文的翻譯,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會水到渠成。

  5、除了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外(大綱規定的120個),還要在考前看一看課本中注釋的其他文言實詞,只看注釋即可。

  6、文言虛詞要在“而、與、乃、其、所、為、焉、以、因、于、則、之”等常用詞語上,再復習一下。

  四、閱讀題答題技巧

  1、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2、修辭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并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6、句子含義的解答: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7、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觀點怎樣;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五、作文技巧

  1、動筆之前要擬題,標題要漂亮

  考試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來擬定題目,題目不宜太長和太短。怎么擬題呢?對于成績一般的考生,應該采取特別措施了。擬題的辦法有2個,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擬題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師講述的類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長或考生,趕緊去翻閱最近一年的讀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訂本,根據題材,選擇幾十個比較精彩的標題,背下來,考試的時候可能比葫蘆畫瓢地就能采用到。合訂本在大洋百貨東邊胡同里的書攤上有賣。

  2、作文首尾要打眼,豐富多彩出靚點

  考試作文的開頭方法很多:六要素開頭法、題記開頭法、懸念開頭法、引名句開頭法、排比句開頭法、擬人式開頭法、設問式開頭法、對偶式開頭法、博喻加對仗開頭法,合用修辭開頭法、巧述典故開頭法,解題式開頭法、名人問答開頭法、詩文引用開頭法。希望考生們準備好一些關于道德、學習、禮儀、愛國、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時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時候,腦子里會閃現出上述前七八個開頭方法。

  結尾也很重要。一般來說,結尾是總結全文。如果是記敘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議論文,則要注意歸納。無論如何,最好要扣準標題。怎么扣呢?如果你實在拿不準,就在結尾段的第一句,把題目說一下,然后歸納全文觀點就是了。建議百度一下結尾方法,汲取有用成分。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6

  1、基礎知識

  ①字音辨析題要落實三個內容:形近字的讀音,多音字的讀音,容易誤讀字的讀音等。由于廣東高考中所涉及的注音都是生活中常用的,因此備考中不必糾纏生僻字音。字形辨析題雖然考試卷中沒有出現,但是在高考作文評分中卻加大了對錯別字的扣分標準,規定每一個錯別字就扣一分,所以平時也應注意規范用字。

  ②成語俗語的復習的立足點是要正確理解成語俗語的整體意義,不要望文生義,同時要注意語境的組合與搭配情況及感情色彩使用等。該知識點的復習無捷徑可言,平時對成語俗語多加積累了,考試就容易過關。

  ③病句的復習一定要按照《考綱》上規定的六種類型來進行。根據近幾年的高考試卷分析,可知有關病句常考到十三種題型,第一輪復習要求對六類病句十三種題型,有一個全面的清楚的認識,好各記一兩個例句。

  2、古代詩文的復習

  ①文言文的復習的———注重課本

  高中語文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文句理解,還是語段翻譯,各個知識點的考核無一不是源自課本,可見,高中語文文言文復習首先要復習好課本。

  ②詩歌鑒賞的復習

  對于高中語文詩歌的鑒賞,同學們普遍感到難度較大。高中語文復習時一定要處理好三個問題:一是閱讀古詩詞,要先解決語言的轉換問題,掃除解讀賞析中的障礙,然后做其他的題目。因此,首輪復習時積累一定量的古詩詞就顯得尤為必要了。二是要全面了解高考試題的命制類型和出題設問的角度等,做到心中有數。三是要形成清晰的答題思路和答題模式。

  3、現代文閱讀復習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分為兩種,一種是科技類,包括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一種是文學作品,以小說、散文為主。科技文閱讀,因為它的科學性、知識性和邏輯性比較突出,復習備考要訓練整體把握材料的能力。同時,答題時要能很快找到相對應的閱讀區間。

  文學作品,雖然不同作品表現的思想內容、藝術效果不同,但其解讀方法大同小異,這就要求我們了解一些常規的解讀方法。例如,整體把握,以文解文;讀懂題目要求,明確答題角度。

  4、語言運用

  擴展語句,壓縮語段,選用、仿用、變換句式,這些都是近幾年來受到高度重視并具有鮮明特色的題目。針對這些表達方面的能力點,在高中語文第一輪復習時,同學們應以高考題為線索,組織小專題訓練,逐個進行復習。

  語文相關知識常識

  虛詞

  ⑴之

  縱一葦之所如(助詞,取獨)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扣舷而歌之(音節助詞)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茍非吾之所有(助詞,取獨)

  ⑵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托遺響于悲風(介詞,給)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連詞,表轉折)侶魚蝦而友糜鹿(連詞,表并列)

  耳得之而為聲(連詞,表順承)下江陵,順流而東也(連詞,表修飾)

  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紡繳,檠網、檠:名詞做動詞,結網、用檠矯正。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語”

  千載琵琶作胡語。話,言語,名詞。

  又聞此語重唧唧。話,內容,名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說話,動詞。

  語曰:唇亡齒寒。古話,名詞。

  亡去不義,不可不語。告訴,動詞。

  “獨”

  百年多病獨登臺。獨自,單獨。

  鰥寡孤獨。獨身。

  獨亮自以為死灰有時而復燃者。唯獨。

  “哀”

  風急天高猿嘯哀。悲哀,形容詞。

  君將哀而生之乎。哀憐,哀嘆,動詞。

  秦人不暇自哀。哀傷,悲哀,動詞。

  誰為哀者。悲傷,形容詞。

  “向”

  獨留青冢向黃昏。對著。

  回車叱牛牽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為斯役。從前。

  失向來之煙霞。剛才。

  關于語文值得重視的三個模塊

  語文有很多的知識板塊,這里要著重說一下這三個板塊,不僅是學習、考試的重點,同時,也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這三個版塊分別是:

  第一,文言文閱讀。雖然因為中考文言文都放在課內,相對而言,文言文閱讀不是中考中的難點。但對初中生而言要先培養語言習慣。這就好像英語學習一樣,必須將常見的實詞,固定搭配等語言習慣掌握了,才談得上理解和做題。

  第二,記敘文閱讀。上面提到文學類閱讀是整個三年學生的老大難,其中,文學類閱讀主要呈現方式是記敘文閱讀。這一塊,建議孩子回家多做閱讀題,可能的話,給做的題分分類,并對解題方法加以總結。

  第三,作文。初中作文從評分標準及規定字數等等方面都有一些變化,而且無論是中考還是未來的高考,語文作文的地位都無可撼動,它不僅是超高分值的一題,更是考查語文綜合素質的一題,寫好作文,語文成功一大半。

  語文學科基本學習方法是哪些

  聽講聽思路,記筆記記方法

  作業不能只是完成任務,要主動實踐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答題方法和思路。

  課后的知識落實要靠自己

  建議準備一個積累本,分門別類抄上易錯的字音、字形、成語、文學常識、文言實詞、虛詞等知識點,并常常反復回看。教材上課后要求有背誦默寫的篇目,要在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提前下手,不要等著老師給你計劃安排什么時候查背誦或者默寫。總之,不能依賴老師的檢查。

  要養成日常的寫作習慣

  最好要有寫周記的習慣,不管老師收不收周記本,自己每周都要寫1-2篇。或者有一個自己的微博或公眾號,記錄自己的生活和心情,評論時事以及日常生活中周圍的人和事。養成隨時可以觀點明確地、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看法的寫作習慣。

  寫作是一個實踐性的活動,是靠自己寫出來的,不能依賴于老師打分、寫評語。如果周記交上去了,老師沒給我寫評語,我下星期就不想寫了,那么寫作水平是很難提高的。一定是自己有傾訴和表達的欲望,只為了寫給自己看,這種寫作才會越寫越好。

  最重要的是要多讀

  讀名著,讀時評,讀文化散文,讀科普、藝術、哲學等各個門類的書籍,從中學習寫作技巧,積累豐富的課外知識。

  如何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部編教材中文言文比例大幅提高,對于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提升文言文水平勢在必行。

  1、要明確文言文知識結構和考試內容

  文言文必會知識主要分為三大塊:實詞的解釋與虛詞的用法解釋;重點句式;內容簡析。

  文言文經常考查的內容也分為三個部分:詞語的解釋;句子的理解和翻譯;文段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明確了這些,我們就能找到文言文學習的重點,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升文言文的學習效率。

  2、要運用“三多原則”提升能力

  多讀、多記、多練簡稱為文言文的“三多原則”。通過多讀能夠積累文言文閱讀經驗,提升文言文閱讀水平,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語義語法;記憶乃智慧之母,通過多記能夠理解文言文的句式,能夠加深對文言文實詞、虛詞的理解;通過多練能夠及時發現文言文閱讀弱點,綜合提升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

  3、要重視平時的歸納和積累

  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一些人覺得只要翻譯成現代文就可以了,而真正考試時,問題恰恰就出現的翻譯這一關,因為文言文中很多字都是一字多譯,也有不少是古今異意。因此我們善于歸納總結、積累經驗,比如,翻譯時要注意三點:補充省略的部分;調整語序;適當增減,這就是很好的經驗總結。

  很實用又簡單的語文復習方法

  對照考綱說明,梳理板塊框架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于高考這場硬仗而言,這里的“彼”即指“考試內容”。所以要對照考綱,對已復習過的各考點全面鋪開,毫無遺漏地構建框架結構圖,做到心中有數,不留盲點。同時,還要對照結構圖回憶聯想圍繞這些知識點考過哪些題型,每個考點又是怎樣的出題方式、解題步驟和答題方法。要把零散的習題整合成類型,“一個習題就是一個類型”,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探究,不要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建立習題檔案,反復思考研讀

  有的同學到了復習后期還在盲目做題,結果是題目雖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個知識點或是同一類題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注重典型例題的總結,不對照自己的錯題反思,更不對錯題歸檔整理。

  殊不知,失分點就是增分點,所以,后期復習要注意運用不同顏色的筆對作業進行勾畫圈點批注,加強解題后的反思并舍得花時間再次鉆研歷屆高考試題,領會其命題風格,對典型習題做好歸檔工作。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7

  【常見常用字的分辨知識點】

  1.多音字的分辨

  攢攢射(cuán)沓拖沓(tà)

  積攢(zǎn)一沓(dá)

  難以數計(shǔ)便便宜(pián)

  數數見不鮮(shuò)方便(biàn)

  數量(shù)芳菲薄(fěi)

  弄弄堂(lòng)芳菲(fēi)

  弄潮(nòng)給給予(jǐ)

  脈脈搏(mài)給以(gěi)

  脈脈含情(mò)孱孱頭(càn)

  豁豁然開朗(huò)孱弱(chán)

  豁出去(huō)顫顫抖(chàn)

  參加(cān)顫栗(zhàn)

  【詞語解釋】

  1.崢嶸:不平凡,不尋常。

  2.斑斕:色彩錯雜燦爛的樣子。

  3.踟躕:心里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4.佝僂:脊背向前彎曲。

  5.跫音:腳步聲。

  6.如愿以償:像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指愿望實現。

  7.深邃:深的;幽深。

  8.幽僻:形容環境偏遠、幽靜。

  9.羞澀:難為情,態度不自然。

  10.裊娜:形容草木柔軟細長;形容女子姿態優美。

  11.風姿:風度、儀態。一般指美好的姿態。

  12.倩影:美麗的影子。

  13.蓊蓊郁郁:樹木茂盛的樣子。

  14.婀娜:輕盈柔美貌。

  15.寧謐:安靜,安寧。

  16.滄桑:比喻世事多變,人生無常;或喻世事變化的巨大迅速。

  17.聲名狼藉:形容名聲極壞。

  18.雋永:(言辭、詩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長,引人如勝。

  19.邂逅:不期而遇。

  20.蕪雜:多而雜亂,沒有條理。

  21.嫉恨:憎恨。

  22.誹謗:造謠污蔑,惡意中傷。

  23.詛咒:咒罵。

  24.卓有成效:成績、效果顯著。

  25.豁然開朗:豁然,寬敞的樣子。形容由昏暗、窄小一變而為明亮寬敞;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個道理。

  26.義憤填膺:由正義而激發的憤怒充滿心胸。

  27.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或反常的情況等)安然相處,像平常一樣對待。

  28.民不聊生:人民沒法生活。聊,依賴。

  29.藏蟄(zhé):躲藏,蟄伏。

  30.端倪:①事物的眉目;頭緒。②指推測事物的始末。

  31.永葆生機:永遠保持生機。

  32.奚落:譏誚;諷刺。

  33.不名一錢:形容極其貧窮,一個錢也沒有。名,占有。

  34.慰藉:安慰,撫慰。

  35.安土重遷:在一個地方住慣,不肯輕易遷移。

  36.褻瀆:輕慢,冒犯。

  37.殺一儆百:儆,警戒。殺一個人而使許多人引以為戒。

  38.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誤。

  【文言文知識】

  一.通假字

  1.《燭之武退秦師》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若不闕秦皇島闕,通“缺”,損害。秦伯說說,通“悅”,高興。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

  2.《勾踐滅吳(節選)》南至于句無句,通“勾”。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帥,通“率”。將免者以告免,通“娩”。三月釋其政政,通“征”。令壯者無取老婦取,通“娶”。億有三千有,通“又”。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于義魔厲,摩厲,通“磨礪”,切磋,磨煉。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歠也鋪,通“哺”,給人食物吃。歠,通“啜”,給人水喝。

  3.《鄒忌諷齊王納諫》孰視之孰,通“熟”,仔細。

  4.《觸龍說趙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愛。必勿使反反,通“返”。

  5.《寡人之于國也》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過。涂有餓莩涂,通“途”,道路。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不要。

  6.《勸學》雖有槁暴有,通“又”。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賦。

  二.古今異義

  1.敢以煩執事古義:文中是對秦穆公的敬稱,不敢直接稱對方時的婉轉說法。今義:掌管某些項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動詞或名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個人。今義:尊稱人的妻子。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古義: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今義:比喻壞人的黨羽。

  6.茍得聞子大夫之言。古義: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義:醫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義:死在野外尸體不能收殮埋葬。今義:隱蔽的事物,缺陷,矛盾,問題等顯露出來。古義:原野。今義: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8.丈夫二十不取。古義:男子。今義:男女結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田地或疆域。

  10.河內兇古義: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義:兇惡。

  11.是使民養生葬死無憾也古義:供養活著的人。今義:保養身體。

  12.鄰國之民不加少古義:更。今義:增加。

  1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音cān,驗,檢查。今義:探究并領會

  14.假輿馬者古義: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15.蟹六跪而二螯古義:腿,蟹腳。今義:兩腿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

  16.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一種貴重金屬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的知識點總結02-23

高中語文的知識點總結01-26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03-31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01-16

高中語文答題技巧知識點總結歸納05-29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7篇01-16

高中語文知識點及學法總結精華版11-10

高中語文 《滕王閣序》知識點梳理07-30

高中語文秋水文言文知識點匯總11-2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 | 日韩国产欧美综合在线 | 免费欧美大片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每日更新AV |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 | 日韩一区二区二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