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總結1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時間單位有:(年、月、日)和(時、分、秒)。
2、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月1日元旦節、3月12日植樹節,5月1日勞動節,6月1日兒童節,7月1日建黨節,8月1日建軍節,9月10日教師節,10月1日國慶節
3、熟記每個月的天數:知道大月一個月有31天,小月一個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閏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個月(7大4小1特殊)
可借助歌謠記憶:
一、三、五、七、八、十、臘(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閏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4、熟記全年天數: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平年365天,閏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閏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1)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3個月為一個季度)
一、二、三月是 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閏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 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 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 第四季度(有92天)。
(2)會計算每個季度有多少天,連續幾個月共有多少天。連續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連續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3)給出一個天數會計算有幾個星期零幾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個星期零( 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個星期零(1)天。
(4)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一般情況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斷平年閏年。年份除以4有余數是平年,沒有余數是閏年。
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閏年。
(5)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閏年。
5、經過的天數的計算:
公式:結束時間—開始時間 + 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6月12日~~6月30日 30-12+1=9(天)
7月有:31(天) 8月1日~~8月17日 有:17(天)
9+31+17=57(天)
6、給出一個人出生的年份,會計算這個人多少周歲;給出一個人的年齡會計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華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歲)。小華今年12歲,他是(1997年)出生的。
7、通常每4年里有( 1 )個閏年, ( 3 )個平年。
(如果說某個人不是每年都能過到生日,8歲過兩次生日,12歲過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8、推算星期幾的方法:
例如:已知今天星期三,再過50天星期幾?
解析:因為一個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個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三往后數一天,即星期四。
9、會計算到今年經過的年份:就用2013 - 給的年份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建國多少周年?
熟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時間是1949年10月1日;
算式:2013-1949=64(年)
(二) 24計時法
1、普通計時法又叫12時計時法,就是把一天分成兩個12時表示,普通計時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綴。(如凌晨3時、早上8時、上午10時、下午2時、晚上8時)
2、24時計時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時表示,在表示的時間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時間段得詞語。
3、普通計時法轉換成24時計時法時,超過下午1時的時刻用24時計時法表示就是把原來的時刻加上12。
如:
普通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上午9時 === 9時或9:00
晚上9時 === 21時或21:00
4、反過來要把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表示成普通計時法的時刻,超過13時的時刻就減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時刻前面。
比如:16時等于16 - 12 = 下午4時。(必須加前綴)
5、計算經過時間,就是用結束時刻減開始時刻。
結束時刻-開始時刻=時間段(經過時間)
比如:10:00開始營業,22:00結束營業,
營業時間為:22:00—10:00=12(小時)
★(計算經過時間時,一定把不同的計時法變成相同的計時法再計算)
比如:某商品早上8:00開始營業,下午6:00停止營業,一天營業多少時間?
下午6:00=18:00 18:00 - 8:00 = 10(小時)
6、認識時間與時刻的區別:(時間是一段,時刻是一個點)
如:火車11:00出發,21時30分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10時30分),注意不要寫成(10:30)。
正確的列式格式為:21時30分-11時=10時30分,不能用電子表的形式相減。
再如:火車19時出發,第二天8時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13小時)。像這種跨越兩天的,可以先計算第一天行駛了多長時間:24-19=5(時),再加上第二天行駛的8個小時:5+8=13(時)
又如:一場球賽,從19時30分開始,進行了155分鐘,比賽什么時候結束?先換算,155分=2時35分,再計算。
7、會根據給出的信息制作月歷和年歷。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歷。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
四,制作5月份月歷。
制作年歷步驟:
第一:確定1月1日是星期幾;
第二:確定12個月怎樣排列,
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顏色標出來。
8、時間單位進率:
1世紀=100年
1年 =12個月
1天(日)=24小時
1小時=60分鐘
1分鐘=60秒鐘
1周=7天
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1、①(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
(東南—西北)相對,(西南—東北)相對。
、谇宄哉l為標準來判斷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2、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
(做題時先標出北南西東。)
3、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描述行走路線。
一定寫清楚從哪兒向哪個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兒再向哪個方向走。同一個地點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學校在劇場的西面,在圖書館的東面,在書店的南面,在郵局的北面。)同一個地點有不同的行走路線。一般找比較近的路線走。
4.、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它的一個指針永遠指向(南方),另一端永遠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識:
、俦倍沸怯肋h在北方。
②影子與太陽的方向相對。
③早上太陽在東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風向與物體傾斜的方向相反。
(刮風時的樹朝風向相對的方向彎,煙朝風向相對的方向飄……)
三下數學期中復習知識
小數的初步認識
1、小數的意義:像3.45,0.85,2.60,36.6,1.2和1.5這樣的數叫做小數。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2、小數的認、讀、寫:限于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整數部分按整數的讀法(幾百幾十幾)。小數部分每一位都要讀,按讀電話號碼的方法讀,有幾個0就讀幾個零。
例如:127.005讀作:一百二十七點零零五。
3、小數與分數的關系、互換。小數不同表示的分數就不同。
例如:0.5=5/10 0.50=50/100
4、運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知識寫小數;把7角、7分改寫成以元作單位的小數。
5、把“單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把“單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
6、分母是10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0.1),
分母是100的分數寫成兩位小數(0.01)。
7、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合缺容^小數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小數的小數部分,小數部分要從小數點后最高位比起。
8、比大小的兩種情況:跑步是數越少越好;跳遠、跳高是數越大越好。
9、計算小數加、減法時,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再相加、減。
10、小數加減法計算:。
(尤其注意:12-3.9; 9+8.3 等題的計算。)
11、小數不一定比整數小。
(如:5.1 >5 ;1.3 > 1等)
三下數學期中復習知識點(數學廣角)
簡單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簡單的組合:組合問題可以用連線的方法來解決。
組合與排列的區別:排列與事物的順序有關,而組合與事物的順序無關。
★數學考試應注意:
1、用手指著認真讀題至少兩遍;
2、遇到不會的題不要停留太長時間,可在題目的前面做記號。(如:“?”)
3、畫圖、連線時必須用尺子;
4、檢查時,要注意是否有漏寫、少寫的情況。
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總結2
多位數乘一位數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數的近似數,再進行計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數相乘還得原來的數。
3、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4、三位數乘一位數:積有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公式:速度×時間=路程每節車廂的人數×車廂的數量=全車的人數
5、(關于“大約)應用題:
、贄l件中出現“大約”,而問題中沒有“大約”,求準確數。→(=)
、跅l件中沒有,而問題中出現“大約”。求近似數,用估算!(≈)
③條件和問題中都有“大約”,求近似數,用估算!(≈)
分數的初步認識
1、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幾。
2、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數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
、诜帜赶嗤肿哟蟮姆謹稻痛,分子小的分數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和分子相加、減。
②1與分數相減: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
四邊形
1、有4條直的邊和4個角封閉圖形我們叫它四邊形。
2、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直角,對邊相等。
4、正方形的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
5、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賹呄嗟、對角相等。
②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容易變形)
7、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8、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總結3
一、學習目標:
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在實踐操作活動理解掌握一位數除法口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簡單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4.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
5.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6.使學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幾、百分之幾的分數都可以改寫成零點幾的形式;
7.使學生正確掌握小數的讀、寫法;使學生了解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二、學習難點:
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形成正確的“面積單位”概念;
3.使學生正確理解小數的含義;
4.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與幾元幾角幾分的相互改寫;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與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寫。
5.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6.讓學生理解、掌握幾十幾除以以位數的口算方法。
三、知識點歸納總結: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東,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積數c和因數b來求另一個因數a的運算就是除法,寫作c/b,讀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數,b叫做除數,運算的結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則:除數是幾位,先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前幾位不夠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寫在哪位上面,不夠商一,0占位。
余數要比除數小,如果商是小數,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數是小數,要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再計算。
5.商不變性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非零自然數,商不變。
6.除法的性質:一個數連續除以幾個數,等于這個數除以那幾個數的乘積,就是除法的性質。有時可以根據除法的性質來進行簡便運算。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數、除數、商的關系:被除數擴大(縮。﹏倍,商也相應的擴大(縮。﹏倍;除數擴大(縮小)n倍,商相應的縮。〝U大)n倍)。
8.筆算除法:先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余數,就在余數后面添“0”,再繼續除。
9.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補“0”),然后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進行計算。
10.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運算;兩級運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11.第一級運算:加法和減法叫做第一級運算。
12.第二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級運算。
13.數據:數據也稱觀測值,是實驗、測量、觀察、調查等的結果,常以數量的形式給出。
14.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是組織有目的地收集數據、分析數據,使之成為信息的過程。
15.數據分析的步驟和應用:數據分析有極廣泛的應用范圍。典型的數據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個步:
(1)探索性數據分析,當數據剛取得時,可能雜亂無章,看不出規律,通過作圖、造表、用各種形式的方程擬合,計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規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種方式去尋找和揭示隱含在數據中的規律性。
。2)模型選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一類或幾類可能的模型,然后通過進一步的分析從中挑選一定的模型。
(3)推斷分析,通常使用數理統計方法對所定模型或估計的可靠程度和精確程度作出推斷。
16.平均數:指在一組數據中所有數據之和再除以數據的個數。平均數是表示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量數,它是反映數據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
解答平均數應用題的關鍵在于確定“總數量”以及和總數量對應的總份數。
在統計工作中,平均數(均值)和標準差是描述數據資料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的兩個最重要的測度值。
17.二十四時計時法
(1)分段計時法(十二時計時法):深夜12時是一日的開始,1天的24小時又分為兩段,每段12小時。從深夜12時起到中午12時叫做上午,再從中午12時起到深夜12時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這種計時法。
。2)二十四時計時法:這是是廣播電臺、車站、郵電局等部門采用的0到24時計時法,按照這種計時法,下午1時就是13:00,下午2時就是14:00……夜里12時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18.乘法算式中各數的名稱:“×”是乘號,乘號前面和后面的數叫做因數,“=”是等于號,等于號后面的數叫做積。
例:10(因數)×(乘號)200(因數)=(等于號)2000(積)
19.乘法的運算定律:
整數的乘法運算滿足: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隨著數學的發展,運算的對象從整數發展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運算不再要求滿足交換律。最有名的非交換例子,就是哈密爾頓發現的四元數群。但是結合律仍然滿足。
。1)乘法交換律:a×b=b×a
。2)乘法結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20.乘法表:
21.面積:物體的表面—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2)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一般測量較大的面積用到公頃和平方千米。
(1)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2)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24.面積計算方法:
長方形:S=ab{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平行四邊形:S=ab{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積=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圓形(正圓):S=πr2{圓形(正圓)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25.面積計量單位及進率:
1平方千米(k㎡)=100公頃(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26.公頃:公頃的單位符號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義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頃。
27.小數:小數由整數部分、小數部分和小數點組成。
當測量物體時往往會得到的不是整數的數,古人就發明了小數來補充整數小數是十進制分數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所有分數都可以表示成小數,小數中除無限不循環小數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數。
28.小數的基本性質: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但計數單位變了。
而且,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29.小數寫法:整數部分寫在小數點前,小數部分寫在小數點后,中間用小數點隔開。
30.小數的讀法:
。1)按照分數的讀法來讀.帶小數的整數部分按整數讀法讀;小數部分按分數讀法讀。
例:0.38讀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讀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2)整數部分仍按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順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若幾個零重復,不可只讀一個0.
例:0.45讀作零點四五;56.032讀作五十六點零三二;1.0005讀作一點零零零五。
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總結4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計算。
2、除數是一位數的豎式除法法則: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數先試被除數的前一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兩位數。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順口溜:除數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夠看兩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較,余數要比除數小。
3、被除數末尾有幾個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幾個0。(如:30÷5=6)
4、筆算除法:
(1)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在有余數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數是1;的余數是除數減去1;最小的除數是余數加1;
的被除數=商×除數+的余數;
最小的被除數=商×除數+1;
(2)除法驗算:→用乘法
沒有余數的除法有余數的除法
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商×除數=被除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被除數÷商=除數(被除數-余數)÷商=除數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0不能為除數)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數都得0;0加任何數都得任何數本身,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本身。
5、筆算除法順序:確定商的位數,試商,檢查,驗算。
6、筆算除法時,哪一位上不夠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夠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數除以一位數(判斷商是幾位數):
用被除數位上的數跟除數進行比較,當被除數位上的數大于或等于除數時,被除數是幾位數商就是幾位數;當被除數位上的數小于除數時,商的位數就是被除數的位數減去1。
小學數學數的讀法和寫法
1.整數的讀法:從高位到低位,一級一級地讀。讀億級、萬級時,先按照個級的讀法去讀,再在后面加一個“億”或“萬”字。每一級末尾的0都不讀出來,其它數位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2.整數的寫法:從高位到低位,一級一級地寫,哪一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
3.小數的`讀法:讀小數的時候,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從左向右順次讀出每一位數位上的數字。
4.小數的寫法:寫小數的時候,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寫法來寫,小數點寫在個位右下角,小數部分順次寫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5.分數的讀法:讀分數時,先讀分母再讀“分之”然后讀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數的讀法來讀。
6.分數的寫法:先寫分數線,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按照整數的寫法來寫。
7.百分數的讀法:讀百分數時,先讀百分之,再讀百分號前面的數,讀數時按照整數的讀法來讀。
8.百分數的寫法: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號“%”來表示。
小學數學必背公式
1、每份數×份數=總數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
2、 1倍數×倍數=幾倍數幾倍數÷1倍數=倍數幾倍數÷倍數=1倍數
3、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4、單價×數量=總價總價÷單價=數量總價÷數量=單價
5、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加數+加數=和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被減數-減數=差被減數-差=減數差+減數=被減數
8、因數×因數=積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商×除數=被除數
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總結5
1、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2、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3、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5、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6、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7、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10000平方米)。
8、邊長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9、測量土地的面積時,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10、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長=面積÷寬寬=面積÷長
11、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1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寬=周長÷2-長長=周長÷2-寬
13、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14、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15、相鄰的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
16、相鄰的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公頃、平方千米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小學數學學習方法
重視計算
數學的計算學習就像語文的識字學習,是最基本的。
不識字,語文讀不好;計算差,數學同樣學不好。而且計算好,會給孩子數學學習提供很大的幫助。
可以每天讓做2分鐘口算。一開始,2分鐘內能只能做完20道口算,但之后,你會發現會越來越快,正確率越來越高。
重視生活中的數學
其實數學的學習對生活的影響很大,它能提供很多的幫助。
例如:
買東西、計算利率、盈利等等,這些都用到數學。你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識的跟孩子提數學問題,讓他解答。很簡單,你帶孩子去買菜,一斤蘋果5元,買3斤多少錢,給阿姨20元,找回多少錢。
別小看這些,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占的分數是最多的,而解決問題無非就是判斷用加減乘除中的哪種來列式解答,這些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在生活中接觸多,自然就會解答。
小學數學考點
數與計算
(1)分數的乘法和除法,分數乘法的意義,分數乘法,乘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倒數,分數除法的意義,分數除法。
(2)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3)百分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
比和比例
比的意義和性質,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幾何初步知識
圓的認識,圓周率,畫圓,圓的周長和面積,扇形的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圓柱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圓錐的認識,圓錐的體積,球和球的半徑、直徑的初步認識。
【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總結】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總結07-28
三年級下冊四單元數學知識點10-16
二年級下冊數學知識總結06-24
關于面積的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10-21
高一下冊數學知識點總結09-30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歸納匯總10-21
七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總結10-07
七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總結02-23
分數部分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歸納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