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打井的工作總結(精選5篇)
辛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成果,你有什么感悟呢?讓我們對過去的工作做個梳理,再寫一份工作總結。大家知道工作總結的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抗旱打井的工作總結(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抗旱打井的工作總結1
干旱近兩年,群眾450畝田缺水無法耕種!糧食安全事關民生大計,旱情就是命令!
自2019年秋季以來,廣東已連續兩年出現秋冬春季節性氣候干旱,粵東地區旱情尤為嚴峻,持續的旱情牽動了廣大地質人的心。為緩解我省,尤其是粵東地區嚴峻旱情,省地質局黨組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部署,著眼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發揮地質找水技術優勢,著力解決好群眾“飲水難”“用水難”,自籌資金400多萬元在粵東粵西部分鄉村開展公益抗旱打井專項行動,助力鄉村振興。自5月25日開始,深圳局、地調院、地災中心、地質一隊、地質二隊、地質四隊、佛山局、物探隊、測繪院、水文隊、環境院、輻射監測中心、有色地防中心等13家單位響應局黨組號召,迅速集結了80余名水文地質、地質、物探、鉆探等專業技術人員、10余臺(套)設備,第一時間進駐工作區(汕頭、揭陽、潮州、湛江部分鄉村),全面鋪開水井鉆探工作。前兩期共施工14口抗旱井,日總出水量超3500立方米,可優先緩解約2.23萬人的日常生活用水短缺,為562畝農田灌溉提供保障。
7月上旬,由廣東省地質局和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組成的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入駐潮州市饒平縣大埕鎮。省地質局將“我為群眾辦實事”與鄉村振興工作相結合,了解到干旱情況后,立即組織協調開展第三期公益抗旱打井行動。駐鎮第25天就成功打出第一口水井,日涌水量超400立方米,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打響鄉村振興“第一炮”。
發揮自身優勢,自籌百萬助民抗旱找水打井
工作隊剛到時發現,大埕鎮已近兩年未形成有效降雨,設計庫容235萬立方米的水吼水庫蓄水量不足2萬立方米,導致約450畝水田無法按時播種,當地群眾面臨著嚴峻的農業用水短缺難題。
省地質局黨組對此高度重視,迅速作出工作部署,將大埕鎮抗旱打井工作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清單,要求在今年六七月份粵東地區成功實施13口抗旱井的基礎上,繼續發揮優勢、主動作為。指示由局環境部組織協調,地調院牽頭,物探隊、環境院、測繪院等局屬單位參與,抽調專業技術精兵強將,自籌經費100余萬元開展助民抗旱找水打井行動,切實解決大埕鎮農業生產用水短缺難題,為鄉村振興工作做好保障。
黨員突擊隊連續奮戰,水井順利出水
局屬各單位迅速響應,共抽調基礎地質、水文地質及物探等專業技術人員20余名,組織“地質黨員抗旱找水突擊隊”,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率領這支綜合性專業技術團隊進駐大埕鎮,攻堅克難、開展工作。
團隊深感時間緊、任務重,既要與水稻種植的時節賽跑,又要在復雜地質條件下最大程度上保證地質調查數據翔實準確,為確定水井點位提供堅實技術支撐。面對重重困難,工作隊員充分發揮“我是黨員我先上”的精神,夙興夜寐、爭分奪秒,白天在炎炎烈日下開展野外工作,晚上進行技術會商,綜合分析地質構造、水文地質、地質物探資料。
經過連續兩周白 黑的奮戰,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鉆井位置6個,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打井方案。7月29日,在大埕鎮委、鎮政府領導的見證下,廣東省地質局助力大埕鎮鄉村振興抗旱找水鉆井順利開工。
8月8日,第一口水井順利出水,日涌水量超400立方米,其他5口水井鉆探工作正在高效有序推進當中。
融合力量蓄勢待發,打開鄉村振興新局面
在此次抗旱找水打井工作中,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身先士卒、行動迅速,既表明了派出單位全力支持鄉村振興工作的決心,也彰顯了地質人為民服務的情懷和迎難而上的擔當。
在后續工作中,省地質局和國機智能將繼續發揮雙方行業優勢,形成強大合力,從堅持不懈防返貧、集中力量抓黨建、多點開花拓產業等方面發力,全力協助大埕鎮委、鎮政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抗旱打井的工作總結2
為切實做好保生產、促抗旱工作,神山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抗旱工作,為有效緩解旱情,鎮村干部主動出擊,多途徑找水源,聯系打井隊進行勘探,在水源充足區域打機井,著力解決農戶灌溉難題。
今年以來全市平均降雨量42.8毫米,比常年同時段偏少70.6%,比去年同時段偏少71.9%,為1962年有氣象資料以來歷史同期第一少值,已造成中度以上干旱。“我們種地都用井水澆水,但井少地多不夠用,種了這么多年的地,頭一次遇上這么干旱的.天,由于干旱現在已經幾乎要絕產了。”東劉莊劉更新說。
正在劉更新一家犯愁的時候,神山鎮黨委政府同東劉莊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高度重視,主動出擊,積極做好抗旱工作,把抗旱打井工作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協調資金4萬余元,在村莊內實施抗旱打井工作。
打井關鍵在“找水”。第一書記與村兩委人員請到專業打井人員來村里勘察,確定水井點位,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打井方案。6月11日,在神山鎮東劉莊村西頭的地里,打井飲用水施工現場,一臺打井機正在轟鳴,工人在馬不停蹄的`施工。
東劉莊村書記劉龍說:“黨和政府派第一書記到我們村,說明一直把農民困難放在心上。對于村民而言,本職就是種地,但灌溉水不足是制約我們的‘絆腳石’,有了這些水井,我們更有底氣了,只要好好干,農產品一定能夠增產增收。感謝黨組織為我村派來的第一書記!彼麄儗Α俺运煌蚓恕庇辛诵碌母形。
下一步,神山鎮將切實把抗旱工作作為當前首要工作抓實抓好,準確把握抗旱救災嚴峻形勢,號召廣大黨員干部深入開展抗旱宣傳,始終堅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中心,確保防旱抗旱工作抓緊落實到位。
抗旱打井的工作總結3
沙江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抗旱救災工作,為有效緩解旱情,鎮村干部主動出擊,多途徑找水源,聯合縣水利局聯系省市地質勘探專家和打井隊逐村勘探,在水源充足區域打機井,有效緩解部分村莊缺水問題。
今年7月以來共打機井16口,鋪設管道5000多米,投入資金80多萬元,受益人口16000人。并組織靠山行政村干部進山搜尋山泉資源,要求行政村快速推進水質檢測,落實好飲用水安全工作,目前該項工作還在持續推進中。
切實把抗旱工作作為當前首要工作抓實抓好,發動各級力量保障人居飲水。進一步強化用水管理,加強計劃用水、科學用水,減少水源浪費,根據旱情的發展,組織鎮村兩級干部做好孤寡老人、弱勢群體的飲水保障,及時排查和妥善處理各種用水糾紛、矛盾,做好群眾工作,維護穩定大局。
抗旱打井的工作總結4
入夏以來,連日來的高溫天氣,有效降雨不足,導致田地里嚴重缺水,農田灌溉用水正值需求期、高峰期,影響秋糧豐收豐產!拔覀兎N地以往都用塘水、井水灌溉,但今年不少水塘干涸、井少地多也不夠用,種了這么多年的地,頭一次遇上這么干旱的天,農作物都快干死了。”種植大戶江愛明說道。社區像江愛明這樣的種植戶還不少,干旱缺水導致無水灌溉農田幾乎是社區所有農戶心中的頭等難題。
為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獨秀社區高度重視,主動出擊,多途徑找水源,積極做好抗旱工作,將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落到實處,把抗旱打井工作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打井關鍵在“找水”,獨秀社區請到專業打井人員來社區田間地頭勘察,確定水井點位,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打井方案。社區投資20余萬元,在合適區域打了8口大水井、4口小水井,共計12口水井,大水井每口深約25米,小水井每口深約18米,為近1000畝農田灌溉提供保障,基本解決了轄區農業灌溉用水的需求,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正所謂耕作無小事。下一步,獨秀社區將持續關注旱情發展變化,傾聽群眾心聲,緩解用水之急,為本社區的農業發展提供水源保證,真正做到用真情服務溫暖民心,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足感,進一步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為實現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提供堅實的保障。
抗旱打井的工作總結5
燕子埠鎮地處高亢地區,水資源相對貧乏,農業用水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村民。今年以來,面對部分地區旱情,燕子埠鎮把抗旱打井工作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在轄區16個行政村實施抗旱打井工作。
燕子埠鎮村民王西康說:“我們種地都用井水澆水,但井少地多不夠用,而且有的地離井口太遠,影響莊稼收成!
為鼓勵村民抗旱打井,燕子埠鎮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行動,給予村民每口井30%資金補貼,補貼政策一出臺,群眾積極響應,特別是燕子埠、鹿寨等北部村莊的田間地頭,鉆井機、挖掘機的轟鳴聲,奏響了這個夏季最動聽的抗旱協奏曲。
正在田間協助村民打井的燕子埠村黨總支書記李永說:“這是我們村今年打的第17口井,下午還有2口井要打,打井完成后,能基本滿足村里用水問題。”
截至目前,燕子埠鎮已累計投入抗旱井專用鎮財政補貼18多萬元,鼓勵群眾新建機井160余座,有效實現了全鎮農業生產抗旱保種工作全覆蓋。
“現在有了抗旱井,等于給土地上了保險,只要人不懶,肯定就有好收成。”村民王西康對記者說。
“沒打井之前,因為缺水小麥不能灌溉,每畝產量只有500斤左右,今年自家有灌溉井了,種啥都有保障,心里踏實!贝迕襦u強對記者說。
燕子埠鎮組織委員鄒金光表示:“燕子埠鎮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今年上半年共梳理五大類56項民生實事項目,將把它們切實推進下去。接下來,還將同步實施轄區內生產道路鋪設、路燈安裝、蔬菜市場提檔升級等工程,在有效解決全鎮農業灌溉問題的同時,努力補齊民生短板,讓群眾有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
【抗旱打井的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抗旱打井工作總結(精選5篇)09-01
抗旱打井工作總結范文(精選7篇)09-01
防汛抗旱工作總結01-05
防汛抗旱的工作總結06-10
打井合同模板04-12
打井施工合同04-28
打井記散文08-02
學校防汛抗旱的工作總結06-10
關于防汛抗旱的工作總結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