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求職網小編整理的十二五工作總結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經過幾年建設,目前重要領域和重點業務的信息化工程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金盾、金關、金財、金稅等近百個重大信息化工程項目陸續建成并順利投入運行。與此同時,我國信息化建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應給予高度重視。
核心業務信息化覆蓋率提高,地區差異現象依舊存在
在中央層面,各部門核心業務信息化覆蓋水平穩步提升,并逐步實現全業務、全流程、全覆蓋。“十二五”期間,各部門加大應用系統建設力度,在繼續推進金盾、金關、金財、金稅等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上,重點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經濟社會安全、提升治國理政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系統。相關數據顯示,到“十二五”中期,中央各部門核心業務信息化覆蓋率已達80%,相較“十一五”時期增長了10%。另據調查,中央政府各部委辦公業務信息化覆蓋率已達100%,稅務、金融監管、社會保障等有“金字工程”支撐的重點領域核心業務信息化覆蓋率接近或達到100%。
在地方層面,地方各級核心業務信息化覆蓋率逐步提升,應用不斷深化。截至2013年底,省級、地市級和區縣級政府主要業務信息化覆蓋率已分別達到75%、60%和40%,有效支撐了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履職。
此外,核心業務數據庫覆蓋率有所提升,絕大多數中央部委的核心業務都有數據庫支撐;省、市、縣三級核心業務數據庫覆蓋率分別為32%、24%和29%。
但是,業務應用的地區差異仍然存在?傮w來看,東部發達地區的省、市級主要業務信息化覆蓋率普遍在80%以上,區縣達到50%;而中西部省、市級主要業務信息化覆蓋率接近50%,多數中西部區縣級業務系統仍處在起步階段,覆蓋率僅在30%左右。
安全保障能力加強,安全風險依然嚴峻
“十二五”期間,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高。數據顯示,有92%的中央國家機關和71%的省級政府將建設和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作為加強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地方和部門進一步加強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建立網絡信任體系、應急處置體系和監管體系。同時,加強信息系統安全檢查制度建設,加大信息安全檢查工作力度,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在我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同時,網絡和信息安全形勢更加嚴峻,對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據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網絡安全事件發生比例呈現回升態勢,2013年有51.2%的被調查者發生過信息安全事件,與2012年相比增長17.9%,特別是針對移動終端的安全事件頻發。在抽查的2714個政府網站中,有50.4%的網站存在安全隱患,其中平均每個網站存在15.6個風險漏洞。另據2013年公安部開展的專項檢查顯示,在接受檢查的3.2萬個重要系統和政府網站中,發現安全漏洞26.2萬個,部分單位存在安全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安全體系建設薄弱、安全監控與預警能力不足、關鍵安全措施缺失等問題。
信息資源建設與共享協同進展較慢,大數據應用開始起步
總體上看,我國基礎信息庫進展緩慢。近年來,相繼啟動了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宏觀經濟數據庫建設,四大基礎信息資源庫建設穩步推進,但進展仍十分緩慢。調查顯示,截至2013年6月,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庫項目所有子項建設任務全面完成,項目工程分項、技術分項、檔案分項、財務分項通過專家評審,完成了項目整體初步驗收工作;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已完成總體建設方案編制工作,國家工商總局已經建成企業法人數據庫,民政部和中編辦初步建設社團和事業單位信息庫;人口基礎信息庫和宏觀經濟數據庫盡管已經做了諸多準備工作,但尚未正式立項。
推進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信息共享,是“十二五”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之一。中央和部分省市在綜合治稅、人口管理、應急管理等方面積極推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共享內容和范圍不斷擴大,業務協同能力不斷增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跨部門、跨地區的共享協同尚未取得根本突破。數據顯示,區域部門間基本實現共享的省級地方僅占13%,區域部門間少量實現共享的地市和區縣僅占32%和28%,絕大部分地方只是實現了個別部門間點對點的共享,與“十二五”預期目標相比差距較大。
從實踐看,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對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開始嘗試政府大數據應用,取得積極進展。例如,中國氣象局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聯手完善中國首個物流數據平臺——物流預警雷達,挖掘氣象大數據的深層價值,這是中國國家部委首次采用民營科技公司提供的數據服務。國家統計局開通國家數據網站,提供由統計系統產生的,與GDP、CPI、人口、總人口、出口、房價、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貨幣、PPI、固定資產等有關的各種開源數據,等等。此外,一些地方省市也都在積極為政府數據開放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