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瑞文網!

地理必修1知識點總結

學習總結 時間:2018-03-20 我要投稿
【www.drpawanjain.com - 學習總結】

  地理雖然是文科,但需要理解的知識其實還是不少的,下面地理必修1知識點總結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必修1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 太陽 地軸

  方向 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恒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點(1月初)快

  遠日點(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時15(兩極除外)

  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時間相差1小時,每1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鐘來算.

  第三步:然后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于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天.

  第二單元 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課本29頁圖2.1)

  高度 溫度 大氣運動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 2000-3000千米 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 50-55千米 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運動 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溫;有利于高空飛行

  對流層 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 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對流運動 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于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云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于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溫,由于大氣對于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于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大氣的熱力作用

  1)熱力環流: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 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熱門文章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精品99精品在线观看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 亚洲福利网入口久久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亚洲国产无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