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九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1
春節到了,大家都回家過年了,我們坐時光機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為什么過年不叫“過日”或是“過喜”?也許,大家頭上都滿頭問號。
這也是由一個故事引起的,不,應該說是一個傳說。從前,天庭有一只怪物,有鹿角、蝦須、鷹爪、蛇身、魚鰭,這只怪物到處興風作怪,吃人、吃獸,人見人怕,獸見獸躲,天庭把它鎖在囚房,除夕之夜可以放它出來,神仙們叫它“年”。每除夕之夜“年”就出去吃人吃獸,誰見了它就倒。終于有一天,人們發明了煙花,紅對聯,紅紙。除夕之夜,人們放著煙花點著火把,把房子添上了紅家具,紅對聯。這時,“年”來了?墒牵t色刺的它睜不開眼睛,火把烤著了它的尾巴,對聯搞的它滿身都是,人們見它怕紅色,使用紅家具扔它,小孩子用火在它身上點煙花,搞的它頭咬尾巴轉圈。年氣憤的回到了天庭,人們就叫這一天過年,有時也叫春節。
春節大家都會包餃子,吃年飯,有時,一些較有錢的人家里,還會回老家。
我現在在湖南過春,湖南都是一些唱戲的人來表演的。湖南人都是去賣對聯,對聯也是象征幸福美好。春節大家都去看春節聯歡晚會,大家也會去包餃子。
東北,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辭歲,隨后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上了首,晚輩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飯后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最后全家吃餃子,百十個餃子中,只有一個餃子有硬幣,吃到的諸事順遂。
河北:年初一,祭拜天地;年初二,家里小狗過生日;初三初四,走親訪友,媳婦回娘家;初五,“破五”祭財神;年初六,百無禁忌,出門活動筋骨;年初七,吃面條;年初八祭玉皇大帝;年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大吃大喝;年初十四,準備鬧元宵;年初十五,吃元宵,看燈火;年初十六,回歸清淡;年初十七,春節落幕。
我們湖南人,先是去先輩墳上祭祖。除夕,一定會吃雞魚肉三樣,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只的清燉,要選公雞,燉到后,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到后,上面撒滿紅辣椒,而且,三十晚的魚千萬千萬不能吃完,要留到初一吃,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辣椒當然是紅紅火火了,初一早上吃點東西后,就可以做米酒了,也叫甜酒。
對了,春節父母親朋友家人都會給小孩子紅包,壓歲錢,傳說是除夕絡繹年的,年就不吃小孩子了。
除夕家宴菜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人一般人家家做大米干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陜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僅肉類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豬肝,豬心,豬肚制品,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為三蒸,三糕,三丸。
占歲。舊時民間進入新日初幾日的天氣占本年年成。謂歲后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八日為谷,當日晴,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陽,所主之物不昌。
春節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花生,蘋果,瓜子,糖為主。
春節,你快樂嗎?總之我很快樂。我們要把春節傳下來,它是我們的驕傲!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2
剛剛過了世界公歷的新年,又迎來了中國農歷的春節.世界各國年的味道截然不同,過年的感受千差萬別.過了一年,我又長了一歲,我對中國春節風俗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進入農歷的臘月,歡度春節的氣氛就越來越濃厚了,我的心情也越來越興奮了.考完試,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計劃,完成了部分作業,我也融入了紅紅火火的過年氣氛.
臘月的節點太多了.首先是臘七臘八凍壞腳丫、泡臘八蒜、喝臘八粥等等,老人說這就是過年的開始.
很快到了臘月二十三“糖瓜兒粘”,人稱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種乳白色、味很甜、還粘牙的東西,叫“糖瓜兒”.大人問我“粘不粘?”我說“粘(年)!”這是提醒大家要過年了!長輩要講許多過年的趣事和囑咐許多過年的忌諱.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總是好奇的聽不夠,問不夠.
接著臘月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這段時間每天都有很多說法,我可長見識了.現在急著過年,今天賣個關子,以后我可以仔細說說.
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辭舊迎新、繼往開來的吉祥時刻,此時進入春節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樂的時候.
白天大人們都忙著過年的各種事情,放松了對我的管束,我就徹底自由了,吃我愛吃的食品,喝我愛喝的飲料,玩我愛玩的游戲……開心極了!
晚上全家歡聚一堂.大家從廚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雞鴨魚肉、特色食品、各種飲料……媽媽端來燉魚,說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來餃子,說這是“交子元寶”;姑姑端來拼盤,說這是“全家!;姑夫端來米飯,說這是“團圓飯”;奶奶端來一盤水果,有柿子、蘋果、桔子、香梨,說取它們的諧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爺爺端來一盤年糕,有白米、黃面、雙喜、八寶,說借它們的字音“添歲增福、年年提高”,人的歲數和身體要長高、知識也要提高.哈哈!我靈機一動,端來一摞獎狀說這叫:“辛兔祥瑞、龍騰虎躍”(我屬虎)……全家人說這是一道最豐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說說笑笑,盡享天倫之樂,盡嘗美味佳肴.我不斷舉杯,給各位長輩敬酒并針對每人說上幾句不同的祝福話,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給我加菜,有時還給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個興奮勁兒就別提了!
酒足飯飽,全家人看春晚、包餃子、侃大山……零點整,電視里的新春鐘聲敲響了,房間外的迎春鞭炮響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著家人下樓放炮.姑姑和媽媽提著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著一大捆煙花一起下樓了.樓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聾、煙云翻滾.開始我有點害怕,爸爸拿著鞭炮,爺爺領著我去點,鄰居說:“這叫雙保險”.我們幾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響”、“坐地炮”、“竄天猴”、“夜明珠”.后來我膽子大了,也想過把真癮,讓爸爸放好花炮,爺爺護著我去點,點著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竄上了夜空,隨著一聲聲巨響,綻放出五光十色的禮花,有“百鳥爭鳴”、“吉祥如意”、“火樹銀花”、“萬紫千紅”,我高興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炮竹聲中一歲除”,我又長大了一歲.回到樓上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我給長輩一一磕頭拜年,他們給了我很多壓歲錢.我在興奮中一點睡意都沒有了.!
“無邊光景一時新”,新的一年開始了.龍年春節這是時間最長,內容最多,也是我最快樂的節日.
我的感受很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龍的傳人在龍年將會更加的幸福、美好……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3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鐘馗)、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跳鐘馗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中國人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溫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誠祈禱,希望能夠在新的一年里,與家人一起獲得幸福。其中,多為佛教。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顒幼兊卯惓XS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鐘馗、秦瓊、敬德)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儺舞跳鐘馗、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過春節,燃放爆竹,在門窗上張貼字畫祈福、裝點居所,是這個節日最普遍的習俗。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4
春節,在中國的傳統節日里是最熱鬧的了。春節是合家團聚的的曰子,它象征著團結、興旺。然而,潮汕的春節卻有著與別的地區不同的習俗,那是真是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呀!
潮汕地區的春節從臘月二十四左右就開始了,據說臘月二十四這天是“神明上天述職“的日子。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在這一天對家里進行一次“掃舍“,這不是像平時一樣擦擦桌子,掃掃地那樣。而是對家里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大掃除。這樣做預示著一個“辭舊迎新“的好兆頭
接下來的幾天,大人們開始忙著購置年貨了。街上出現了花市,這個時候的花要比平時的鮮艷,花盆也比平時的`更精致、漂亮。但是價格也會上升,人們不為此而吝嗇,購置新的年貨也好顯示出萬象更新的氣象。除此之外,大人們還得趕著購買年糕、紅桃果、鼠殼果以及祭祖用的祭品等。
除夕是最熱鬧的一天了!早上,媽媽跑去市場買食物,以備晚上的年夜飯所用。家家戶戶都要貼上新對聯。午后,每家每戶都要祭天地、拜祖宗,是為了緬懷逝去的先人,并且弘揚了中華民族孝敬的傳統美德。祭桌的祭品各式各樣,有年糕、雞、鴨、豬、魚、酒、煙……家里的長輩先嗑頭跪拜,晚輩們才能隨之拜之。祭祖后,家人們沐浴更衣,換上了漂亮的新衣裳,一家人坐在一起談著新鮮事。
除夕這一天晚上還要吃年夜飯,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年夜飯。全家人歡聚一堂,圍坐在一起吃火鍋,這就是“圍爐“。年夜飯上準備了許多寓意深刻的食物,吃魚象征著“年年有余“、年糕代表“步步高升“……除此之外,年夜飯桌上還擺上了平時媽媽舍不得買的食品呢!如:大蚱蟹、鮑魚、鰻魚、海參、龍蝦……這真是一場美食盛宴!吃過年夜飯,家人們便坐在一起守歲了。我們會泡上一壺醇香的潮汕功夫茶,看上一出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大人們會給小孩子發豐厚的“利是“,以驅除新一年的邪氣。小孩子們在外面放鞭炮,放煙花,噼里啪啦好不熱鬧!新年的鐘聲在零點敲響,但人們絲毫不覺得疲倦。就這樣,大家其樂融融地度過了除夕夜。此時此刻,大街小巷樂火通宵、張燈結彩,處處顯示出春節的喜氣!
俗話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初一這不天早上,老人在家里接待客人,我們和家長一起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大家一見面,不免說上一兩句吉利話,每家每戶的茶幾都會擺上糖果,到親戚家還能拿紅包。臨走時,雙方還得互贈一對大桔以示兩方“大吉大利“。這幾天,小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不時拿出口袋里的幾個零花錢買些新玩意,就算是做錯了什么事,家長也不會責備我們,因為這一天不能罵人,不然這一整年都會倒霉。所以家長也不會追究。
到了正月初七。潮汕地區的人都得吃上一頓“七樣羹“。七樣羹是由七種不同的蔬菜熬成一鍋的。由于之前吃了太多的大魚大肉,所以這一天得吃七樣羹,目的是為了調理腸胃。常吃七樣羹還可以延年益壽呢!過了正月十五,我們這兒的春節便漸漸拉下帷幕了。這就是我們潮汕地區的春節,你喜歡嗎?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5
小時候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除了玩和吃——所以臘月到正月這段時間對我來說簡直是像在天堂。
說這段日子像在天堂,不外乎有兩個原因,一來是每天都能吃到好東西,二來時這段時間內,大人們都在忙著過年,自然就沒有精力管我,留下我和鄰家孩子們瘋玩,而且很多時候大人們回家時都會給我捎幾個小玩意兒。
這段時間里,外婆通常在家里包餃子,灌香腸,拌什錦菜。香腸之類的一做就做一大批,凍在冰箱里,夠著吃一年,而什錦菜卻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因為大人們說什錦菜是由于一的,什么黃豆芽是如意,薺菜是聚財,芹菜是勤勞,黃花菜是前途似錦,香菇是和和美美,千張是千秋百代代代興旺……我是從來不講究什么寓意的了,宗旨能吃就行,就這么十來樣菜放在一起炒,色香味俱全。有時因為菜販子提前回家過年,少了個一兩種菜,外婆就買別的提上,所以年年的什錦菜都有不同的味兒,就有不同的盼頭。什錦菜一炒就是一大鍋,用鐵缸子盛著,從臘月一直吃到正月。
外婆在家里炒菜灌香腸包餃子,我就在花園里蕩秋千和鄰居的小胖墩龍蛋玩。有時,外婆會給我幾個鋼镚兒,讓我買點小東小西。這錢通常是用來買摜炮的,摜炮外頭用紅紙裹著,里頭包一點火藥,一塊錢三盒,這是小孩子們最愛的玩具。把這個小炮仗往地上使勁一摜,就“啪”地炸響。最喜歡干的,就是把摜炮朝電瓶車扔,就在離它不到一寸處炸開,熱的電瓶車驚恐得警報直響,調皮的我們就會慶祝似的歡呼起來。
每每當玩的正盡興時,外婆的聲音那個會就從窗子里傳出“小玉!來嘗嘗這味兒怎么樣?”有些需要“大批量”制作的年味兒,她通常先做一些給我嘗嘗,等我點點頭說好吃時,她就又會得意地用南京話自夸道:“嘖嘖,這是頂呱呱!好得一沓帶一抹!”又愉快地給我擦擦嘴,拍拍我的屁股,然后哼著小調套上棉襖淋上小寶帶我去“五條巷”買點小雜貨。
新年即將來臨,小巷子也年味十足。到處都裝點著紅色,就連再小的燒餅攤也掛上了紅燈籠。路邊的小販子們將各種各樣的“金童玉女”“招財進寶”“福“……大大小小色彩鮮艷的貼紙擺在地上,于是路旁邊多了一份如春花般的爛漫。除了賣紅貼紙的,小巷里還有推著車子走來走去的賣韭菜盒子的,糖葫蘆的,酒釀圓子的……就是平時只能在山西路看到的買糖人的也來了。一時間,空氣中彌漫著各種小吃的叫賣聲,使這大冬天里的巷子頓然暖和了起來。
如果巧的話會正好趕上巷子里頭那家做花生糖,那糖漿的香味能叫人被甜化了,誘人地彌漫在空中,叫人聞不夠,吸不夠。他們把超好的花生均勻地灑在大砧板上,金黃的糖稀就這么滾燙地澆上去,不一會兒便凝固成了一整塊,系著圍裙的大嬸利落地又小心地將其切成薄片,這時的花生糖,脆脆的,還溫熱著,入口即化,好吃得不行啊。
年味在臘月里不斷的預熱升溫,到了除夕,我便會異常的興奮,也許是興奮地有點累,我總是熬不過八點就睡了,比平時還早得多!因為睡得早,大年初一總是五點多就醒,不安分了起來,爸爸媽媽總叫我再睡一會兒,可實在是沒法睡了,我悄悄溜下床,跑到廚房指望灶臺,那里的糖年糕我饞了好幾天了,家里人總不給吃,說必須留到正月初一,這樣才“節節高”。待到家里人都起來后新的一年就要在走親拜友中開始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在新城市里過年的次數越來越多,卻越發懷念從前在故鄉老房子里的年味兒。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6
幸福的日子過得總是那么快,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春節眨眼間就過去了,每個地方的春節習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嗎?那就和我一起重溫那美好的時光吧!
臘八,似乎就是春節的前奏曲,一到臘八,媽媽就會用大米、糯米、麥仁、小棗、豆子、小米、白蓮子、葡萄干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臘八粥,喝了臘八粥,人們就會知道年就快要來到了。
臘月二十三,在我們家鄉是祭灶的日子。在這一天,大人們會拿著麻糖來到廚房的灶臺前祭祀灶王爺,據說這是請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幾句。祭祀過后,我們就會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臘月二十三仿佛吹響了春節開始的號角,臘月二十三過后,家家戶戶都會忙碌起來,在除夕之前,我們都會把房子打掃的一塵不染,然后購年貨、蒸花糕、貼花花……
到了除夕,年貨都準備得停停當當,家家戶戶的門上和窗上都貼上來紅紅的對聯和窗花。這一天會十分得熱鬧,早上爸爸和大伯拿著鞭炮、紙錢來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請”他們“回”到家里一同過年,而媽媽和大娘就會在家里熱火朝天地準備豐盛的午餐。午飯后,一家人熱熱鬧鬧圍在一起,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包著餃子。最有趣兒的是,媽媽還會在餃子里包入一枚硬幣,看誰能吃到這個硬幣,它寓意著吃到硬幣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氣多多。在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時候吃的午飯,餃子包好后,人們就會早早地把鞭炮掛在樹上,餃子一入鍋,就開始放鞭炮。這在我的老家這叫做搶福,誰家放鞭炮越早,誰家吃餃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誰家的福氣就越多。餃子煮熟后,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習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餃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畢后,把餃子重新放入鍋里煮一下,重新撈出后,全家人才圍在一起,一邊談論著一年中遇到的開心事,一邊品嘗這餃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飯,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愜意地吃著瓜子,其樂融融地等待著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除了比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覺,這叫做守歲。
新年終于來到了,正月初一,雖說新年,卻不如除夕的熱鬧。早上,人們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餃子。孩子們跟在大人的身后,來到長輩家磕頭拜年。在這一天,最開心的就要數我們小孩兒了,我們會收到很多的壓歲錢,拿著壓歲錢的我們,盡情地去購買鞭炮和零食。
眨眼間,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來了。早上,人們早早地涌上街頭,興高采烈地觀看著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賞花燈,看禮花。街道上,各個商店的門口都掛滿了紅紅的大燈籠,每個招牌上都圍著五顏六色的彩燈,就連樹上都掛滿了一個個小彩燈,頭頂上紅色、黃色、紫色……的禮花一個連著一個在空中綻放,這樣的禮花,這樣的花燈連在一起,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呀!
怎么樣?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很有趣兒吧!明年的春節,歡迎你到我的家鄉來做客,感受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吧!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7
我的家鄉就在蘇州,鄉俗和大家熟知的也差不多,唯一與眾不同的是每年我們十幾家親戚會從全國四地趕來,聚在平江小巷的老宅中。那是一套老祖宗留給我們這些子孫共有的老“別墅”,在這古色古香的小橋流水邊,流水潺潺,小橋雅韻再加上青石板的畫意,在這樣一個有韻味的小巷里過一個不一樣的除夕是我每年盼望著的。
隨著爆竹聲聲中,我們都穿上了新衣新鞋,門口貼上了大紅福字,奶奶總說:“一年里,唯獨這一天要穿得體面,來年阿,好福氣喲!”走在小巷中,皮鞋在青石板上發出有節奏的“嗒嗒”聲,心跳的節拍也跟著這聲音,一起一伏,愉快的心情一下子就來了。心情極舒暢,看著旁邊別有江南韻味的老宅腳步也就更加輕快了,嘴里也輕輕哼著小曲兒。每當路過小橋流水邊時,總不由得坐在欄桿邊,看著那緩行游船,雅韻小橋、清清流水,感受著輕風在發絲中拂過,我喜愛迎面來的一陣清涼。走進小巷子里,遠遠看見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姑姑們坐在那聊天,自己也遠遠的就開始打招呼。這是我們家過年的序之曲: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喜歡一來就搬個椅子坐在門口將這一年中遇到的歡樂事兒、煩心事兒說出來與大家共享,又方便迎客,在第一時間里將最真心的祝福傳遞給我們,這幾年我爸爸這一輩的叔叔、姑姑們也加入了聊天大軍聊聊自己在事業、生活中的各種事。這一序之曲就像一首新年的前奏,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委婉,在這動聽的前奏樂中,我們就開始了新年的第一天。大人們聊天,我們小孩子呢就會去巷尾的小店購買各種各樣的小鞭炮,類似“狗尾巴”、“五角星”一類,而拜他們所賜,我每年的新衣服上都會留下這紀念這歡樂時光的永恒的“烙印”。
吃午飯前二、三個小時,我們就會回到屋里去。干嘛呢?當然是去吃瓜果拼盤了,但與往常不同的是,我們會將殼隨意吐在地上,誰吐得越多,預示著事業的興隆。等人差不多都來齊了,總會有人適時地叫上一句:“發紅包啦!發紅包啦!”每每別人給我紅包時,都會說一些表示祝;虮頁P的話,自己聽著啊,心里別提有多樂呵了。這時候你就要數著了,誰受到的表揚鼓勵話最多,來年學業肯定上一個臺階,這雖然有些不科學,但這會給自己一個暗示,一個鼓勵就瞬間化作為前進的動力。午飯過后,由于好多親戚一年沒見了,大人就喜歡圍坐在一起搓麻將,小孩就聚在一起玩游戲。在時尚都市強節奏生活下,偶爾能在小橋流水的環繞中有這種慢生活的體驗。這樣有純樸民風的除夕。怎能不天天殷切盼望著呢?
美好的日子總讓人覺得短暫,入夜了,以往安靜祥和的小巷一改平日的環境,大家一起走出屋,來到小橋上一起觀看煙花大宴,這就像給漆黑的幕布上添上朵朵艷花,色彩奪目的朵朵煙花,無論是水中倒影還是天上美艷,都讓人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呢。因為“煙花放一放,心事忘一忘”嘛!
這就是我們家小巷里的除夕夜,風俗呢沒有什么新穎的,但卻別具風味。讓人過后總會回味一整年,畢竟對于還是小孩的我,每年能在小橋流水相伴,煙花爆竹輝映,親朋好友團聚······這已足夠充斥我的內心了。那一個,讓我神往的平江小巷的除夕……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8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鐘馗)、貼剪紙、貼窗花、貼福……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鐘馗)、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跳鐘馗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中國人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溫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誠祈禱,希望能夠在新的一年里,與家人一起獲得幸福。其中,多為佛教。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顒幼兊卯惓XS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鐘馗、秦瓊、敬德)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儺舞跳鐘馗、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過春節,燃放爆竹,在門窗上張貼字畫祈福、裝點居所,是這個節日最普遍的習俗。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9
滿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一致,所謂“奉省歲事,滿漢舊俗不同,久經同化,多已相類”(《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滿漢舊俗不同”,滿族年節有特殊的風情。
春節:節前要做滿族傳統糕點----薩其瑪,張貼對聯、窗花、掛箋(按旗屬分別貼紅、黃、蘭、白色)、福字(沈陽市新民縣遼濱塔村瓜爾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滿族喜戴荷包,春節節前宮廷要例行賞賜王公大臣“歲歲平安”荷包,民間也互相贈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后在大門口放一橫木以阻鬼魅進來。除夕也掛門神,以驅邪避鬼,這是吸收了漢族風俗的結果,門神約分為“將軍門神”、“福祿門神”、“判子門神”、“娃娃門神”等。今沈陽故宮藏有宮廷門神。除夕夜分發“神紙”,其后晚輩男子到族內各家“辭歲”。除夕半夜子時家家吃餃子,還要把幾枚銅錢暗放餃子中,吃到者則“終歲大吉”。接神、辭歲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內豎燈籠桿,高挑紅燈,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宮廷中于臘月二十四日掛“天燈”,每夕上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元旦,俗稱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冠,互相恭賀新春,謂之“拜年”。
吃餃子叫“揣元寶”滿族春節擷趣
滿族春節古稱“元旦”,滿語稱“阿涅業能業”,是滿族傳統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舉行。節期一般為三至五天,舊時有的地區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國各地滿族地區。
滿族春節源于漢族習俗。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進入遼陽、沈陽地區,在漢族經濟文化的影響下,滿族社會發展起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皇太極即位后,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定都北京,大批滿族居民遷移關內,與漢族雜居共處,在經濟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響,關系密切。天長日久,漢族許多習俗文化被滿族人民所吸收,春節便隨之而成為滿族與漢族共俗的傳統節日。
節前,人們積極地置辦年貨,清掃庭院,張貼對聯、掛箋(亦稱掛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時,家家戶戶鳴放鞭炮,辭舊迎新。同時,在自家西墻祖宗板下擺設供品、點燃韃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靈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無事,萬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團聚吃團圓餃子,俗稱“揣元寶”。煮餃子時,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其他人同時回答:“起來了!”他們把餃子從鍋底浮起來比作日子起來了。然后讓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個高”。
這天晚輩要向長輩叩頭拜年(舊時女性行跪拜撫鬢禮)家長要給小孩守歲錢。宗族近親也要互相拜年,親朋好友則筵宴相邀,一起敘舊話新。男孩子成群結隊鳴放煙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興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婦們則身著盛裝,玩耍嘎拉哈(用豬或牛膝關節骨制成的玩具)。
歌舞是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據《渤海國記》記載:官民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輩前行,士女相隨,更相唱和,回旋婉轉,號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蹺。至今,此俗仍沿襲不衰。初一至初五,人們都相聚一處,唱歌、跳舞、踩高蹺、盡情娛樂,有的地方,年輕人還自發組織演出隊,走村串屯進行表演,祝賀新年,節日氣氛更加濃郁。
滿族過年,習慣用精粉、雞蛋、糖、芝麻、青紅和瓜仁等原料制做“薩其瑪”,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們喜愛的具有獨特民族風味的節日佳品。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相關文章:
《春節的習俗》的作文08-04
春節的習俗的作文01-03
★春節習俗作文07-14
春節習俗作文07-20
春節習俗作文07-20
作文春節習俗11-06
春節習俗作文10-25
春節習俗的作文精選11-18
春節習俗的作文03-18
春節習俗的作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