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師節的作文1200字(精選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節的作文1200字(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節的作文 篇1
學生一提到作文,總會說作文是苦的,討厭作文的十之八九,甚至沒有幾個喜歡作文的,因為他們沒有嘗到作文的樂趣,沒有將作文當作學習,沒有將作文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沒有將作文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去。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作文的天賦。只要會說話,我們的每一句話,就都是作文的內容;只要會思考,我們的每一個邏輯就都是作文的一個條理。作文無非就是語言的整理過程,語言在哪里?在我們的嘴巴上,在我們的腦子里。作文干什么?將說的想的用文字表示出來。想不到寫什么怎么辦?因為我們沒有將我們的生活當作作文,也沒有當作文當作生活。生活可以在作文里延續,作文也可以在生活中書寫,兩者原本就是一回事。
作文更大的作用,不在于我們寫了什么,而在于它可以是我們人類學習的原因和動力。為什么要學?因為寫不出來。這就很自然地解決了學習的動力問題。學習,是非常廣泛的,我們總將看書當作學習,其實不然。學知識是學習,它不僅在書上,也在實踐中,在勞動中,在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學能力是學習,同樣可以用各種形式表現出來。關鍵的是學習應該是“求”的,而不是“灌”的,我們在校生的學習有很多恰恰是被“灌”進去的,而非自己去“求”來的,寫作卻可以讓學習變“灌”為“求”。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我們來看作文的內涵,它廣得可以包含一切文字和語言,千萬別把它當作是八股文式的東西,只得起承轉合,非得有韻有致,非得有詳有略,那些只是我們試卷上的、學校里的作文。生活實際中的作文多的是,也廣得很。譬如我們要留個紙條給別人時,最起碼就得將事情寫清楚;有時要向別人解釋一件事或一樣物品,我們心里明白得很,可到了嘴邊,卻怎么也說不清楚,或到了紙上,卻寫不明白;有時跟別人爭論,說來說去,卻說不過人家,覺得自己沒錯,可就是說服不了人家;有時想給孩子編個故事,想了老半天,才發現自己的想像力似乎已經喪失殆盡……這些都告訴我們寫作可以溶入到我們的神經里,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細胞中,這時,如果我們能在寫作動力的促動下有所行動的話,那就是去求學。
所謂“求”,就是主動地去思考或學習,以解決自己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困難,寫不出來、說不出來、想不出來,我們都得去學,“學然后知不足”是古人告訴我們的學習的重要性,我想說,“知不足然后學”,學得會更好,更有效,關鍵是我們是否能及時地去學,而不是在困難、矛盾面前妥協或逃避,像前面例子中的困難發生時如果我們只一味地采取聽之任之、無所謂的態度的話,那么我們的學習就不會有主動的時候。
寫作是五花八門的,學校的教材上就告訴我們有各類文體的寫作,我們要培養自己愛好一切寫作的習慣,把寫作當作生活的一種樂趣,將寫作變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我們可以寫寫科普類的文章,我們就會利用這樣的機會去學點科學知識,讀點相關的書,去做些實驗進行感受和體會;比如我們要寫自然風物的文章,我們就會迫使自己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我們要想寫好一個人,就會特別留意我們身邊的各式各樣的人,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比如我們可以寫寫科幻類的文章,讓自己的思想馳騁邀游,在神奇夢幻的世界里放松心情,跟想像作朋友,與科學手握手。
作文是用來學習的。我想,我們不僅要將寫作與閱讀緊密聯系起來,更要把寫作當作我們學習的先行軍和催化劑,讓自己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教師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9月10日,教師節,在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的時候,這個節日就誕生了。早在1932年,民國政府曾規定6月6日為教師節,解放后廢除了6月6日的教師節,改用“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而將教師節定在9月10日是考慮到全國大、中、小學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恢復建立第一個教師節。 大概是孔子那個時代,就有教師節了。最初的時候,每個老師門下都有若干的弟子,這些弟子每年總會相約在師傅的生日那天舉行一個簡樸而莊重的儀式,用虔敬的心態向師長送去敬仰和祝福。后來,學生也有了學生,這件事變得有些混亂了,因為師傅變得越來越多,學生越做越累,他們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如何在師傅生日這天向師傅表達虔敬態度的禮節和技巧,這件事甚至占用了學生研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時間,最后,禮儀本身索性理直氣壯地變成了一門學問,人們對師傅表達虔敬的做法愈發的合理合法合乎邏輯。毫無疑問,禮儀是空前繁冗和無趣的,當它成為一門學科之后,斥責其繁冗無趣的人們會被冠以無知的評價,于是人們不再懷疑這門學科存在的價值,于是,我們仍在繼續這……
尊師重道的風氣迅速在中原彌散,每個老師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不可取代的節日。而每一個老師也會在無數個屬于自己師傅的節日里虔敬、忠實、隆重其事地向老師表達祝福和感恩。
這一天,我都在觀察的每一位老師的一言一行,試圖感受老師的辛苦,于是,就想到了老師夜晚備課時微弱的燈光,充滿著智慧的眼睛。讓我深受感動,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溫暖著每一個同學的心房,無數顆心被您牽引激蕩,連您的背影也凝聚著滾燙的目光……您不是演員,卻吸引著我們饑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一批批青年人的靈魂……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師,您的名字刻在我們心靈上,這才真正永存。
您的思想,您的話語,充溢著詩意,蘊含著哲理,又顯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腦海里,它們曾激起過多少美妙的漣漪!您推崇真誠和廉潔,以此視作為人處世的準則。您是我們莘莘學子心目中的楷模。我崇拜過多少偉大的音樂家,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贊美獻給一位普通的人――我的老師您。您對我們嚴格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動為榜樣。您的規勸、要求,甚至命令,一經提出,便要我們一定做到,然而又總使我們心悅誠服,自覺行動。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嚴厲的父親,又是最慈祥的媽媽;您是無名英雄,又是教壇名師。您的音容笑貌,時時閃現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遠珍藏在我記憶的深處。今天,在盛大的教師節大會上,再次看見了您獲獎時美麗的笑容,念到您名字的那一刻,一班所有同學的掌聲熱烈至極,好像比自己獲了獎還要高興!哪一科,我們所有同學都深深的感受到了超越自己獲獎的那種喜悅!
教師,一個多么神圣的職業,將自己的知識傳達給每一個好學的孩子,一代傳一代,為中華的文化貢獻了自己多么偉大的一份力量!我向您致敬!
教師節的作文 篇3
要說我的老師,故事可多了。然而去年學校藝術節時候的那件事更讓我記憶猶新。記得那是一個初冬的傍晚,喧嘩了一天的校園已逐漸趨于平靜。可是辛苦了一天的班主任老師卻還在為我明天的演講賽而專心地輔導著。靜靜的校園里時不時地傳來一陣陣朗讀聲。
第二天我順利地通過了預賽進入決賽,可是我音質差,這幾天由于多練更是變本加厲。正在我擔心因此而影響比賽成績時,班主任給了我一盒西瓜霜:我看已很不錯了,挺有希望的,現在以記為主,保養好喉嚨。接過西瓜霜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得個好名次,才不負恩師的厚望。比賽時間終于到了。走上臺的那一刻,我緊張極了。站定以后,我深深地吸了口氣,抬頭的瞬間看到班主任鼓勵的目光,我自信了很多,接下來我自己也難以相信是怎么演講完的。很快,我的演講完了,我鞠了一個躬,舒了口氣,輕松地走下臺。令人欣慰的是我得了二等獎,我對老師充滿了感激。
我的班主任雖說是年紀輕輕,但也在教育事業上耕耘了幾個年頭了。并且也干出了不少好成績,她平常穿戴并不講究,可她講起課來旁征博引,由淺入深,尤其是她那認真精神更令我肅然起敬。
她的喉嚨異于常人,是因為和我一樣也是嘶啞的,不過在我們學生眼里,這正是最可貴的,她以前雖不像宋祖英那樣,但也稱得上清脆悅耳,可是自從接了我們這個 60多人一班的班級以后情況就大不如以前了,常跑醫院,金嗓子西瓜霜更是不離身的,她還在常抱怨自己的喉嚨沒用。盡管這樣,但她還是努力地把音量調到最高,當然是為了我們能聽得更清楚。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心重視,我也不例外。可我在這方面非常自私,心胸非常狹窄。
初一下半學期,我既天真又無知地作了一篇《論老師》的杰作,它傷透了老師的心。它不僅否定了老師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工作,還給老師加上了莫須有的罪名。只因為老師把愛施加給了每個人,我硬把那時成績下降的原因分給了老師,寫了許多荒唐的佳句,使老師云里霧里,只記得當時老師的臉是漲紅的。這無疑是對她的不理解與不信任。但她并沒有罵我,而是向我解釋,解除誤會。為此我非常后悔,害怕老師從此不理我,害怕……總之,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
事隔一年,在這一年里,已經否定了我當時的害怕更加肯定了老師的師德。
初二,又一次演講賽來臨了。我以為是上次的《論老師》的事又由于我的音質差,心想這次比賽肯定輪不到我了。這次,老師卻很公平,比較分析后,各有長處。最后,這個機會還是給了我。這使我喜出望外,更意外的是老師對我的指導并不亞于第一次。我對老師這種無私的精神激動不已。可比賽結果我卻名落孫山,我很傷心,覺得很對不起老師對我的期望。而老師的安慰讓我既感激又愧疚。心里暗下決心,要加倍努力,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老師的殷殷期望。
通過這點點滴滴,老師在我腦海中的印象就好像一個水洼融入了越來越多的水滴,越來越大,越來越深……
我的班主任是平凡的但又是不平凡的,她只是千千萬萬個老師中的一員,這個水洼只是大海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我的班主任所擁有的也是所有老師所擁有的,自古以來,老師這兩個字是神圣的,人們對老師也有很多的贊頌,這是對所有耕耘與教育事業的老師的肯定。正如書上寫的,口里頌的,老師像蠟燭,干柴,園丁,有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的春蠶精神。可是我覺得老師更像是一壺油,慢慢的澆在了祖國正在燃燒的熊熊大火上,使祖國的未來更加光明;還像一陣風,吹送著祖國這只正展翅飛翔的雄鷹,使它飛往更輝煌的明天。我要贊頌所有的老師,讓我們所有同學都尊重老師,學習老師的師德,好好學習,為了祖國的明天一起努力吧!
教師節的作文 篇4
短暫的一個學期,我在僑中的生活多姿多彩。歷歷在目的入學場景,勾勒出無限美好的思憶。
那是一個碩果累累的秋天,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昔日,我們懷著對學校的憧憬,對友誼的渴望來到“新家”,面對窗明幾凈的宿舍,善解人意的宿友,我們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晨曦,我們迎著朝陽跨進了學校大門,沉寂了一天的校園頓時蕩漾起我們的歡聲笑語。
伴隨余音繞梁的樂曲,我們臨摹字帖。從文字中我們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久,傳來動人心弦的旋律——那是上課的鈴聲。我們飛快地跑進了教室。在課堂上,我們專心聽講,翻閱散發著油墨香氣的課本,一切又是那樣的誘人。以至于我們讀得生動傳情,就像棵棵幼苗,盡情地吮吸汩汩甘泉。
猶記第一堂語文課,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學語文要用心去感悟。”時光荏苒,第二個學期的學習生活即將過去,老師的那句話仍在我耳邊縈繞。
在老師的引領下,我們泛舟書海。隨白居易踏青于錢塘湖畔,領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初春美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英雄氣魄,體現木蘭既具英雄氣概,又有兒女情懷。與常建一道“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理解詩人遠離塵俗的心境;凝望秦淮河,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給予世人深刻哲理。受教于孔子門下,聆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諄諄教誨,感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人愛待人之儒家思想。
晴天過后,天空變得灰暗,烏云也擱下了陰影。人生的旅途,總不能一帆風順,也似乎只有不會走路的人才不會跌倒。
然而,老師卻以寬容博大的心胸,納下我們。讓我們在綠樹的蔭蔽下茁壯成長。老師像水,萬物入水,也必能蕩滌污垢。老師是園丁,辛勤地培育祖國的花朵;老師是小舟,引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老師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當我靠近您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您卻給了我整個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您卻給了我整個海洋,我原想觸摸一朵白云,你卻給了我整個天穹……
沒有理想的人像草木,在春天生發,到秋日枯黃,對于生活它作不出總結,面對絕望它提不出希望;沒有理想的人像流水,聽不見它的歌唱,因為它已為現實的泥沙逐漸淤塞,變成污濁的池塘。幸好,一路有您相伴。老師無微不至的照料,使我們的`理想出于污泥而不染,對未來充滿希望。
沒有理想的人像是空屋,而無主人,它緊緊閉著門窗,外面在叩門,里面寂無音響。老師您就像一把鑰匙,啟迪我們的智慧,為我們打開知識的殿堂,永遠不讓我們生活的四壁堆積著灰塵。
敬愛的老師,回顧初一的歷程,我們的每一點成績,都凝聚著您的心血和汗水,我們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你的幫助和教誨。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日夜操勞,無論什么都改變不了您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癡情;無論什么都改變不了您那顆永遠年輕而富于創造的心。因為熱愛,您深情地演繹著您的人生,因為執著,您才會微笑著寫下希望而擦去了功利,因為熱愛,忍看青春年華的流逝,因為執著,平平淡淡的講臺卻成為您人生的舞臺。
季節的洗禮,結束了漫長而枯燥冬天。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老師又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了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風箏。
漫步美麗的校園,一棵棵參天大樹,使我由衷地想起敬愛的老師。親愛的老師,您起早貪黑地為我們服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導,以及無微不至的照顧,使我終身難忘。
感謝有您,那剪不斷的師恩,師恩,難忘。
教師節的作文 篇5
今天,老師們迎來了第19個教師節。為了解目前北京老師們對自己的生活是否滿意,昨天,本報記者成立了特別調查組,兵分三路走訪北京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職高五類8所學校的教師,對其收入、工作環境、受尊重程度等進行了調查。
心態一:最滿意什么老師最滿意“受尊重”
北京的老師最滿意自己的是什么?現在還有多少老師想轉行?老師們對自己的收入滿意嗎……帶著種種疑問,記者昨天走訪了北京第一幼兒園附屬實驗園、北京小學、北京市一零一中學、京源學校等。本報記者兵分三路對北京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職高等五類8所學校的老師作了一次隨機調查。調查中記者發現,在收入、福利待遇、受尊重程度等諸多選項中,幾乎所有教師最為滿意的都是自己的“受尊重程度”,8名教師的滿意率達100%。
心態二:多少老師想轉行九成教師不想轉行
兩年前,北京某教育研究機構曾做過一次調查。調查顯示,北京50%的中小學教師希望換工作,只有17%的教師愿意終身執教。而在記者昨天調查的27位教師中,除一位24歲的男教師表示因“年輕、應多嘗試新的工作方式”而有轉行打算外,其他教師全部無一例外地表示自己并沒有轉行計劃,90%的老師甚至選擇“永遠不會離開這一行業”,有些老師甚至表示退休后還會繼續當老師。
說起為什么對教師行業如此不舍,總參二部幼兒園的王淑華老師有一番很實在的“說法”:“年輕的時候想過,但那時主要是因為工資待遇低。現在老師的待遇都提上來了,而且很穩定,當然工作著就踏實了。”
此外,許多中小學老師告訴記者,除了工資待遇都不錯外,能面對眾多可愛的孩子,把知識傳授給他們,使他們成為有用之才也是這些老師難以舍棄這一崗位的原因之一。
心態三:老師的煩惱是什么工作強度仍覺過大
盡管老師們都很鐘愛自己的崗位,但工作強度過大也是教師們,尤其是小學教師反應最為強烈的問題。在接受調查的教師中,百分之百的教師都認為自己工作與休閑時間失衡,有些老師甚至幾乎沒有休閑時間。
清華附中語文特級教師崔琪告訴記者,她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5到16個小時左右。除正常的工作時間外,每天在家中備課的時間也要在6小時左右。盡管她一直十分鐘愛游泳和旅游,但這些年來她游泳的次數幾乎為零,到外地旅游的愿望也僅在每年暑期才能實現一次。因此,現在崔老師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多一些時間,讓自己“找回自己”。
記者調查發現,接受調查的教師工作時間平均都在10小時以上,除個別教師外,老師們都認為自己除吃飯、睡覺外,80%到90%的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北京小學二年級組的陳英老師幽默地說:“我惟一的愛好就是睡覺,現在只要有時間,我就希望能多補充一下睡眠。”
心態四:最需要改變什么工資待遇還應提高
在“覺得目前最需要改變的是什么”一項中,10名教師都認為還應提高自己的工資待遇和住房條件,占調查總人數的近40%。而其余教師則希望改變自己的知識能力、自身條件、生活狀態等方面。
對于自己的“付出與收獲”是否成正比,老師們都表示教育行業是個“良心活兒”,不能單憑收入多少來衡量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但老師們普遍感覺自己的工作強度較大、付出的精力也較多,但收入水平尚屬一般。一些普通學校的教師甚至表示,自己的社會地位并不算低,但單純從收入角度講,還是會讓一些人“另眼相看”。
對于老師們在這方面的憂慮,記者最近倒是聽到了不少利好消息。日前,海淀區教委特別設置了百萬元獎金,全部用于獎勵中小學優秀干部和老師。東城區政府昨天也做出了表彰“東城區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的決定”。史家胡同小學實施的“小博士工程”,進行“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教學成果和北京五中“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引導互動探究’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等31項教育教學成果共獲得總計十萬元獎金。
【關于教師節的作文1200字(精選5篇)】相關文章:
關于教師節的作文精選11-11
關于教師節的作文精選15篇09-08
關于教師節的作文(精選38篇)09-07
關于教師節的作文(精選15篇)09-06
關于教師節的作文(精選24篇)09-07
關于快樂的教師節作文(精選38篇)09-07
關于慶祝教師節的作文(精選33篇)09-10
有關于教師節的作文(精選32篇)09-08
關于教師節的作文范文(精選42篇)09-07
關于教師節作文精選15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