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統文化的作文1500字
談起“中華文化”這四個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話叫“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這是教科書中常見的用來描述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句話,可是,要是問到什么是中華傳統文化,又有幾個人能回答上來呢?今天,小編為您介紹的是傳統文化的作文1500字,歡迎欣賞與借鑒。
傳統文化的作文1500字一:
在中韓端午節相爭韓國最終申遺成功后,舉國感到忿忿不平,國人們紛紛指責韓國卑鄙,下賤,無恥,抄襲中國申遺項目的人各有人在。但是,又有多少國人能夠反思自身呢?與其說是韓國搶走中國的端午節,不如說是國人自己扔掉它罷了。
其實,韓國申報成功并非是壞事,恰恰相反,還是件好事。何解?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魁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韓國申遺成功對我們的端午文化不會有什么沖擊,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我個人認為不是一件壞事。”是的,正是因為這次事件,讓那些忽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國人們打響了警鐘;給以那在背后罵罵咧咧,指責韓國過錯的無知國人們一記響亮的耳光;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件事件進行深刻反思。
時常在一些電視節目中看見被歲月給塵封,被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所掩蓋的傳統建筑,傳統文藝,甚至傳統習俗。面對燈紅酒綠,層樓疊榭的摩天大樓,誰會甘愿住在那破舊,老土的四合院,窯洞,吊腳樓,過著原始土著民般的生活呢?誰還會對那傳統的造物技術——簡單粗糙的物件和純手工高強度勞力而放棄學習更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從而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在眼球經濟,泡沫經濟盛行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夠保留住中國的`國粹——京劇……少之又少罷了。
今天,大多數80后,90后,00后不過傳統節日而喜歡過洋節。在一次小學生問卷調查中,有記者專門“按重視程度,給傳統節日”排序的題目,結果幾乎所有學生都填寫了“春節、中秋、清明、端午”的順序,端午竟成為孩子們眼里最不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和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相比,學生們更愿意過圣誕節等洋節。“我最喜歡過圣誕節了,能收禮物和賀卡,大家還能一起玩,很開心。端午節就很平淡了,唯一盼頭就是放假,就連吃粽子也是平時就能吃到。”某小學生回答說。班上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過圣誕節,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過于單調和嚴肅,都不如圣誕節般輕松有趣、充滿幻想。
而當問到屈原是哪國人,是干什么的,學生回答的也是五花八門,離奇搞怪。而在幾十年前,即使目不識丁的老人們都能謹記屈原的生平事例和對國家君王的忠貞,還有每年的劃龍舟是為了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包粽子扔進河里這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后,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后演變為吃粽子了。
何其悲哀,端午節竟成為學生眼里最不重視的傳統節日,而吃粽子竟是大多數學生們的唯一項目,端午節難道就將成為粽子節了嗎?最后只能用吃粽子來茍且地維持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嗎?
為何我們就不能夠直視韓國申遺成功背后的默默付出呢?其實韓國端午節跟我國的端午節大相徑庭,甚至起源和各種項目都無一相同。我們輸就輸在沒有象韓國一樣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形式主義的東西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重形式輕內容,重口號輕行動,重數量輕質量,重眼前輕長遠。何其相似,與當今被我們罵罵咧咧的政府官員那樣只注重面子工程,表面說的冠冕堂皇,而實際做的卻不盡如人意,其實我們又好到哪兒去呢?
不要讓眼淚成為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同樣,不要讓傳統文化過了許多年后只能成為我們腦海里僅存的模糊的記憶啊。韓國申遺端午節成功這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在我們罵罵咧咧之后逐漸淡忘,消失。我們應該進行深刻反思,畢竟這件事不僅折射出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忽視,還反映深藏在我們骨子里對自身文化的傲慢和不屑及崇洋媚外的劣根品性。
傳統文化的作文1500字二: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
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年的時間長河的積累沉淀,已經是非常之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民間藝術;傳統節日等,但是,我最喜歡的有兩樣,一是節日,二是道德。
節日,這個詞語對我們華夏兒女來說非常熟悉,因為一年四季都有許多的節日、例如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重陽節等。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它是可以讓所有的親人團聚,也是擁有重要意義的節日。春節俗稱過年。每年過年,每家每戶都會吃團年飯,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每個店鋪旁邊都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揚,所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的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眼睛里包含著濃濃的關愛之意,這時,在廣場上每個人都會拿出許多的煙花、鞭炮來放。在晚上時,一起沖上深黑的天空,迸發出五顏六色的光彩,猶如彩虹般美麗。好看極了。
到了晚上8點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人們坐在電視前觀看。
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人們會、吃元宵,猜燈謎。還會到公園里觀禮。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對于這個中國的古老傳統佳節,還讓我想到了一首詩,一首對他鄉兄弟思念的感情詩。那是唐朝時期王維的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當是重陽節時,就會想起王維那種思念他鄉親人、兄弟的情景,讓我也不禁地感傷起來。中國的傳統節日何其之多,每一個都有故事,述說了節日的來源。每個節日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闡述了中華民族古人的智慧結晶。但是,現代又有多少人能夠完整的記住這些節日了。
每個人都差不多都覺得中國的節日低俗、無趣,只知道盲目的追求外國的節日。例如圣誕節、愚人節、情人節等,但是在他們心中是不是有想過,自己是不是中國人,是否能忘本。或許在他們心中已經沒有心里的那份堅持,對于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堅持,只知道一眛的效仿別人,反而舍棄了對于自己的民族來說重要的東西—文化。當然,不是一定要抵制外國文化,只要我們能夠取其精華,棄其糟耙,為自己所用,這是可以的,能夠讓我們借鑒他人的長處,來彌補己身的不足,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變得更加完美。
道德是一個底線,提醒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人類為什么站在食物鏈頂端,就是我們心中有那份道德。
【傳統文化的作文1500字】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0-13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的作文07-18
傳統文化的作文2篇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01-29
傳統文化孝道作文08-16
國學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1-26
傳統文化孝道的作文01-26
作文:走進傳統文化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