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端午節的作文200字(通用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精華】端午節的作文200字(通用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的作文1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
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后,劃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將賽龍船、吃粽子的風俗延續到今天。
端午節的作文2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岸恕钡囊馑己汀俺酢毕嗤Q“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初五,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其中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民傷其死,便架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來改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子。
端午節的作文3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边@是大詩人杜甫的詩,這說的是端午節。
在母校,五年的時光匆匆流過,在母校里,老師就像辛勤的園丁哺育著我們這些桃苗,在快要畢業的時候老師為我們準備了“茶話會”,在這次難忘得茶話會上老師為我們準備了美味的粽子,可口的`西瓜。
粽子是我們每個人都愛吃的,但我們在茶話會上吃的粽子卻永生難忘,因為那是老師和其他同學辛辛苦苦包做的,那西瓜是老師用自己的錢,在陳樓集上買的。
然后,我們全班同學都把桌子擺好,都把地掃完。都把地用搓把搓的干干凈凈。當茶話會即將完時,我們把自己帶來的水果送給自己的朋友,自己喜愛的的任課老師。
這次茶話會無論經歷多少風風雨雨我都不會忘記。——永遠。
夸美紐斯說過:“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是老師。”
老師我永遠不會忘記您,不會忘記和你一起經歷的“風風雨雨”;不會忘記您給我們的貢獻不會忘記您在每一道溝坎邊扶我們前行;老師我們永遠感謝您!
端午節的作文4
在千家萬戶的燈光中,有著這樣的影子。
一位母親將粽子給女兒吃,而女兒硬生生的說:“媽,我不喜歡吃這個,不要給我吃,我討厭里面的花生!蹦赣H的手在半空中僵硬了,“可是,爸爸愛吃有花生的!”女兒轉過頭:“那就不要給我吃!庇谑,在女兒的記憶中,沒有帶有花生的粽子,從沒。她幾乎忘記了有一種粽子是帶有花生的。直到有一天。
母親累的病了,在醫院里。父親走的時候告訴女兒自己去拿粽子吃。女兒起來了,興沖沖的跑向粽子,當女兒剝開棕葉時,她驚呆了,一粒?蓯鄣幕ㄉ冻鰜砹耍难蹨I一滴滴的劃過臉頰。女兒的腦海已經忘記了自己對媽媽曾說過的那句話“我討厭里面的花生”,可是,母親卻刻在了自己的心里。女兒可以想像的到,母親耐心的挖出一粒粒的花生,自己吃完花生,把剩下的沒有花生的粽子留給女兒吃,想著想著,女兒的淚越流越多,一顆顆淚珠滴到了粽子里。
女兒又拿起一個粽子,跑向醫院……
母愛,這個偉大的愛,每天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上演著同一個故事。
端午節的作文5
今年我度過了一個有趣的端午節。
上午,我去了蘇州。蘇州真美!青翠的小草,碧綠的大樹,五彩繽紛的小花。真不愧是蘇州園林甲天下啊!我禁不住大叫:"啊,我真是三生有幸,能來到這兒!"不過我們要去的是西山頂,去采楊梅,還遠著呢。終于到了西山頂,我們開始了"游戲"。采楊梅嘍!我左一個,右一個,不一會兒,一個籃子就裝滿了,我大喊:"誰有籃子的?"爸爸說有,我拿了他的,又去采了。不一會兒,半籃采完了,"游戲"也結束了。我們回家了。我們吃了粽子,有白米粽,有蜜棗粽,還有紅豆粽。
今天我真高興。
端午節的作文6
6月12日今天是端午節,媽媽給我講了很多關于端午節的故事。
傳說端午節是用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他對國家很忠心,卻被流放異鄉,最后屈原在悲憤中投江而死。
老百姓們怕魚蝦吃掉屈原,把米團投入江中,并且劃船尋找屈原,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和劃龍舟的由來。發展到今天,因為為立夏的節氣相合,端午節還有放艾草、吃“五黃”的習俗。
今天晚上,外婆會燒黃鱔、黃魚、咸鴨蛋等好菜給我們吃,爸爸還會跟外公一起喝黃酒呢。聽了媽媽的講述,我終于明白,上周日學校為什么給我們發粽子和咸鴨蛋了。
端午節的作文7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給我講了端午節的由來,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
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作文8
一提到端午節,那我知道的可就多啦!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最后向大家介紹一首關于端午節的歌: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怎么樣,我知道關于端午節的知識還挺多的吧!
端午節的作文9
今天是傳統中的端午節,全家都要聚在一起,吃棕子,戴上花花繩,掛上香包。
聽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兩千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而死的,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
今天叔叔一家也來了,我們全家團圓在一起。爺爺奶奶在家里炸糖糕和菜角,我們還在街上買了棕子、雞肉、豬肉等。我們全家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說說笑笑,真是其樂融融。
吃完飯后,我和弟弟冒著雨跑出去玩水槍。雨往頭上淋,水往身上噴,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回來后,我們的衣服都被水弄濕了,一個個像落湯雞一樣。
今天真快樂啊!
端午節的作文10
端午節到了,我很開心。因為這一天能包粽子、吃粽子,偶爾還能劃劃龍舟。
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去沙灘撿貝殼、去池塘釣魚、去公園看花……
尤其就是我們全家人一齊包粽子,讓我感到無比的快樂。
奶奶包了三十只粽子;媽媽呢,包了四十只粽子;爺爺包了五十只粽子,而我可愛的爸爸只包了二十只粽子;至于我嘛,呵呵,十只小粽子。
媽媽說我包的粽子像胖嘟嘟的“小娃娃”,哈哈,所以,然而我包的粽子就是最可愛的。
啊,開心的端午節!祝大家端午節像我一樣快樂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