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作文500字
導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曲《愛的奉獻》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奉獻為題目的作文,歡迎閱讀參考。
奉獻作文之一
我知道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輛滿載乘客的大客車行駛在盤山公路上。下雪了,而且越下越大,車只好放慢速度艱難地行駛著,突然,司機發現有一個輪胎爆了,沒有辦法,只好來個緊急剎車,把車停在懸崖邊上,等待著救援人員的到來。
天越來越冷,所有的乘客都冷得發抖。這時,一位商人模樣的人盯著一位年輕的小戰士看,只見這位小戰士,個字不是很高,臉圓圓的,眼睛很有神,帶著厚厚的棉軍帽,穿著厚厚的軍大衣、棉褲和長筒軍靴。商人模樣的人想用錢把小戰士的軍大衣買下來,小戰士說:“我不要你的錢,你只要拿你的那壺酒跟我交換就行了。”換完以后,這個戰士馬上把這壺酒分給車上每一個人喝一口,好讓大家的身子暖和一些。
接著,這位戰士把他的軍棉帽給了一個凍得臉發紅的小男孩;把棉褲脫給一個冷的打抖的老人;把他的長靴脫給一個躲在車腳里的一個抱孩子的婦女。然后自己下去檢查車身的情況。當他發現車身正慢慢往下滑時,他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子頂住了車子……當人們發現他時,他已經被凍成了一個永恒的冰的雕像……在場的人們,沒有一個不失聲痛哭的。這位不知名的戰士,為了不認識普通老百姓,卻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又一位母親令我十分感動:一天她在下班回家時,她突然發現她自己3歲的女兒正向6樓陽臺的護欄外爬呢!眼見那小女孩就要掉下去了,她不顧一切地沖過去,抓住孩子。上來時,才發現自己的小拇指已經被卡斷了。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會把自己的心血奉獻給自己的孩子,我們能體會到母親的苦心嗎?
有一個老師,姓周,她為一個患上小兒麻痹學生默默無聞地奉獻了3年,無論刮風下雨,寒風刺骨,無論別人怎么說,怎么誤解,甚至有人說她“沽名釣譽”,她都天天堅持背那個學生上學,整整3年,她都堅持了。
奉獻是一個廣義的范圍,它不僅是物質上的給予,更是精神上的付出:法國著名喜劇大師莫里哀為自己熱愛的戲劇藝術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1673年2月時,患有嚴重肺癌的他,主演節目,當他頭暈眼花時依然堅持到結束。在剛剛謝幕的4小時后,這位偉大的藝術家,離開了……
他們這種奉獻,都可以用“春蠶到死絲方盡”來比喻,這讓我們體會到奉獻的偉大、奉獻的力量。奉獻,讓我們永遠感動……
奉獻作文之二
在繁華喧鬧、車水馬龍的都市里,總有一些人,他們頭頂著烈日撿拾著垃圾,在十字路口揮著小紅旗吹著口哨,指揮著車輛,或是用手中的剪子不同的修剪著枝葉……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奉獻,我們的城市才顯得美麗整潔而充滿活力。
記得在一個冬日上學的路上看到了一個環衛工人,單薄的衣服和凍得發紫的雙手仿佛正告訴著人們他正承受著嚴寒的侵襲。但面對著塞滿積雪的道路,他沒有放棄,沒有怨言,而是竭盡所能地用鏟子將厚雪一堆一堆積攏起來,又把他們推到路邊的綠化帶上。繁多的積雪和嚴寒并沒有打倒他前進的步伐。是他執著的奉獻,為這個黎明的城市劃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是他忘我的奉獻,讓上班的人們不再望道興嘆,讓人們走在路上掛滿笑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是那些默默奉獻的環衛工人,他們用那雙勤勞的雙手正在為我們這個社會忙碌著。雖然他們收入微薄,可是他們卻有一顆可貴的.、金子般的心。
記得在一個夜里看到了一個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過馬路的志愿者,隨身的一杯濃茶仿佛正告訴著人們她的疲憊。的確。在無人路過時,她靠著車站牌打著瞌睡,不時還睜開眼看看是否有需要幫助的老人經過。但看到老人被安全地送過馬路是她的欣慰。一聲聲“謝謝姑娘”和“不客氣”的相互交織,成了長沙夜里一抹溫馨的色彩。正因為她無私的奉獻,讓燈光暗淡的馬路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們不再危險。
那么,生活在這個城市里,作為市民中的一分子,我們又能做出什么奉獻呢?是大冬天里站在路邊發熱茶,炎夏里站在綠化帶旁掃地或是也像那位大姐姐一樣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過馬路呢?其實,奉獻并不是一件多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它只需你在日常生活中稍稍注意一下,如隨手撿起一張廢紙,扶起一塊告示等……點點滴滴的小事,都是我們對社會的奉獻。常言道,文明就在舉手投足間,當我們耐心地抓住就要隨手扔下的瓶子,多走幾步扔入垃圾桶中時,城市的文明之花,就會因你的奉獻而更加美好。
朋友們,讓我們學會奉獻吧,把我們對生活的熱愛轉化為實際的行動,為城市帶來一抹暖色吧——節能減碳、隨手關水、垃圾入桶、排隊候車……這些都將是我們對文明的最好詮釋。當我們每個人都自覺的為社會做出奉獻時,你會發現天地變窄了,視界變寬了,陽光也更燦爛了。
奉獻作文之三
人的一生何其短暫,一路走來,得到過太多的認得幫助,父母無私的照顧,同學深情的關心……然而,我們是否也想過奉獻自己呢?是的,我們應奉獻。
沒有祖國的繁榮富強,就沒有人民安定的幸福生活,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應該有奉獻精神。中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從原子彈到氫彈,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于敏成為研制中最關鍵的人物。他放棄了夢想,隱姓埋名,一心專注于研究,他甘于奉獻,漠視名利,為祖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真可謂是報國心皎潔,奉獻心明亮。
“春蠶到死絲芳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朱敏才、孫麗娜放棄悠閑自在的退休生活,選擇到山區義務支教。盡管已經古稀之年,但他們依然選擇點燃生命的蠟燭照亮他人。奉獻不在年高,也不在于所做之事大小,不管是正是青年的我們,還是耄耋之年的人,都應該持有一顆奉獻的心與精神,為他人多做一些事,多為他人著想,即快樂了自己,又愉悅了別人。不論生命的長度是多少,應時常把奉獻裝在大腦,提醒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忘奉獻。
魯迅說過:“我好比一頭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一化名為炎黃的人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設,后來在給貧困地區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秘密,他是紅塵的隱者,平凡的老人,無聲無息無私的奉獻著。他清平的生活,高鬼的心靈告訴著我們奉獻是一生要做的事,這是一種永恒,一種奉獻執著而深切的永恒。
當你老了,回想起這一生,為他人奉獻了多少,自己又收獲多少,不忘奉獻。奉獻是一種精神,應傳承后世,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