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作文600字4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時評作文600字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時評作文600字 篇1
網絡文藝之所以受眾廣泛、社會影響力大,究其根源還在分眾化的傳播方式上。在傳統媒體時代,我們很難想象通過紙質書、有線電視或電影院線、舞臺等形式,能將文藝如此迅捷、大量而又鮮活地
提供給讀者或觀眾。而移動互聯網普及之后,對于普通用戶來說,網絡文藝的發布、傳播和接受變得觸手可及,并聚攏起大量的受眾和粉絲。
顯然,網絡所提供的通道是雙向的,既滿足了受眾對文藝的不同需求,也激發了個體參與大眾文藝活動和創作的熱情。而正是這種特性,對網絡文藝提出了要求。
網絡文藝應做文藝的時代“先鋒”。網絡文藝深受大眾喜愛,如何在娛樂的同時達到審美教育,是網絡文藝工作者應該努力的方向。一方面,要豐富文藝資源庫,創作不同類型、不同題材和形式的文藝作品供觀眾選擇,像手游《夸父追日》《奔跑吧兄弟》和被稱作“超級網劇”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要在技術和形式上不斷提高文藝作品網絡傳播和接受的效能,比如網絡小說要適當控制長度,防止“注水”稀釋情節;競技型的小說和網游,應當避免過多的重復等。
網絡文藝不僅要當時代的“先鋒”,還要重視對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做優良文藝傳統的“衛士”。我們看到,網絡文藝并非無源之水,盡管它的傳播和接受過程充滿了劃時代的新意,但大眾文藝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價值傳導,有著發達的歷史傳統。要防止網絡文藝的“荒謬化”和“庸俗化”,在內容上,要重視對大眾能夠理解的人類基本情感、知識經驗和價值體系的藝術再現;在形式上,要大力弘揚那些從傳統中來、與傳統接軌同時又發展了傳統的作品。比如,熱門電視劇《瑯琊榜》改編自網絡小說,后者傳達了正向的傳統價值觀念,又使用了架空歷史這樣拓展表現空間的手法,而兩者結合后的推陳出新,必然會被觀眾所喜愛。
時評作文600字 篇2
講堂≠舞臺
據報道,超女總冠軍李宇春為某品牌電腦代言出現在北京大學講堂。唱了一首歌,說了幾十句話,就讓在場一千多名大學生為之瘋狂和尖叫。此事引發了一場爭議,北大講堂是否可以成為“李宇春們”的舞臺呢?
我認為,不是任何文化都能登上講堂。娛樂大眾的舞臺歸舞臺,李宇春的舞臺不在北大講堂,她不應該來此作秀。
把講堂當成流行文化的舞臺,是對北大學術圣地形象的沖擊。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北大,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學術,思想,文化交流的平臺,應該始終堅持其優良嚴謹的學術之風,傳承其優秀積極的文化積淀,作全國各地其他學府的榜樣。可是如今,在北大的大講壇,一個學術交流的神圣之地,竟允許上演大學生們追星的狂熱之態,這是一種褻瀆,談和榜樣呢?如果連最高學府都不能堅守一個純凈之地,何況是其他社會上紛繁復雜的地方呢?毋庸置疑,李宇春此次“北大講壇之行“動搖了北大學術圣地的形象,動搖了我們對北大的崇敬與自豪之情。這樣的事情決不能夠再次上演! 包容不等于接受。這樣娛樂、充斥著商業目的的活動會莘莘學子的價值觀念受到不良影響。李宇春來北大演出,純粹是商業目的,娛樂大眾。不是說北大學子就不能夠喜歡明星,也不是說李宇春的演出不精彩。大學應該包容文化,但決不是全盤接受,這會直接影響學生們的價值取向。或許大學生有這樣的判斷力,但是中學生呢?小學生呢?他們會覺得連北大的哥哥
姐姐都追星!所以我這樣做一定沒錯。這時,他們的價值觀念就發生變化,容易造成盲目追星,忽視學業,影響終生,說影響中國未來的發展也不為過。 綜上所述,北大此次允許李宇春在講壇演出是錯誤之舉。應當引起強烈重視與警示。望今后不要再出現這樣有損學術之風的事情。
講壇不等于舞臺。明星可以在舞臺上大放異彩,高校學子可以欣賞流行文化。但是,請分清場合,堅守講壇的莊重與尊嚴,固守學術文化的純凈!
時評作文600字 篇3
日前,成都街頭出現了一個背著書包,騎在牛背上的幼童,其穿著長衫的父親則在前面牽著牛。這位父親表示這是日常,自己此舉的確是在踐行國學文化。
對此,有的人認為這種做法是值得倡導的,他們認為這位父親是在用行動表明自己對于國學的熱愛,但我卻不這樣認為。
國學,是指研究、傳承、發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傳統美德等的一門學問,它包含的`內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位父親的做法是局限的,是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的。
顯然,“騎驢騎牛”是中國舊時期的行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這些舊的東西已被新的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所代替。它并不是國學真正的精髓所在,任何東西隨著時間的變遷,若想要發展下去,就必須舍棄不好的、落后的,“騎驢騎牛”顯然是落后的,它必將被新事物所代替。
對于我們來說,傳承一種東西要辯證地來對待,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們不能全盤照接。要取精華,去其糟粕。
這位父親認為自己騎驢騎牛是在踐行國學文化,表達自己對于國學的熱愛,我認為他這種做法是愚昧無知的,沒有認識到真正的國學是什么,沒有辯證地看待國學,對于中國傳統的東西全盤照收,對于其中落后的、不符合時代的沒有將它舍去,而是盲目的繼承,還認為自己是在踐行國學文化。這實在是無知。
“騎驢騎牛”只是其中一個案例,生活中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在一些鄉村里的仍有封建迷信:某個學校要求學生每天早上必須先到辦公室向老師鞠躬,且不少于五分鐘,說這是在發揚中國傳統尊師重道的美德,還有一些人“養兒防老”等等,這些落后的無知的行為。
所以在我們繼承發揚某種事物的時候,要真正的深入的認識它,了解它的精髓,才能夠真正把它發揚下去。
時評作文600字 篇4
一部紀錄片紅成這樣,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總導演陳曉卿,他反復在公開或私下場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國》于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紀錄片而已,他不贊成關于該片的溢美之詞。這在當下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創作態度,有事兒說事兒,不漫無邊際,專注本職工作。依我看,這也是“舌尖”的內在風格——實在。
《舌尖上的中國》,握住了時代命門,它把幾千年中國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總結和考證。又因它選取的角度既靈且巧,態度務實低調,就在隱秘的潛意識層面合上了時代節拍,擊中了每個觀眾。評價它的成功,不妨改孔子的“食不厭精”的一句話,叫“心不厭細”。
曾經的中國人做足了“心不厭細”的功夫。看看古人的精致生活,那真可以嘆為觀止的。單說文房用具,筆格、筆床、筆屏、筆筒、筆船、筆洗、筆覘、水中丞、水注、糊斗、蠟斗、鎮紙、壓尺、裁刀……;現代人呢?以我此刻書桌為例,電腦、圓珠筆、即時貼,沒了。
“舌尖”正是用其“心不厭細”的功夫,引領人在味覺上向更細處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們曾有的靜心、細心、耐心。眼耳鼻舌身,色香聲味觸,每一項往細處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樣廣闊的境界,心不厭細,只看你能走多遠。
只求溫飽的吃,那叫囫圇吞咽,連咀嚼都顧不上,只能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這只是吃的意義之一,遠非全部。就如同喝茶,大茶缸牛飲僅為解渴,如果是品茶,選水選茶、凝神溫杯這些都不說了,單是入口之后,舌尖、舌面、上腭、兩頰……無窮細致的美妙等你體會。
在眼耳鼻舌身的層面求細固然可喜,但如果不在此基礎上繼續前行,就是無謂之細。正如“舌尖”一片,“舌尖”只是個起點,如果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連美食的門還沒入。曾經聽一個老茶人說苦,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借他這話來說“舌尖”,創作者們想說的,是入心的味道。
在匆忙而浮躁的當下,“舌尖”之細致,給我們展現了別樣的內心。
【時評作文600字4篇】相關文章:
高中關于時評類作文的寫作11-08
高考時評類材料作文寫作指導02-27
2017高考作文時評類寫作素材12-03
高考作文指導:時評類作文寫作技巧04-08
2017年高考作文指導:時評類立意訓練03-05
老師作文作文12-25
春節作文作文12-13
想象作文:奇遇作文 - 高中想象作文12-25
初中作文:擁抱作文12-25
作文:弟弟—作文大全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