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愛國的作文匯編七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國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國的作文 篇1
這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在領事館的幫助下,兩天后,他終于回到了自己兩年未歸的家鄉——熱那亞。
剛下船,少年就發現自己的家鄉和從前不一樣了!
在少年的家門前,百花齊放、鳥語花香,空氣特別地清新,環境也變得非常優美。
當少年走進房子里時,“哇!”家里的墻壁變白了,床變大了,家具也變得更多了。少年一看到他的母親就大聲地喊:“媽媽,我回來了!”他的母親說:“兒子,你終于回來了!我和你妹妹都非常想念你!”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全家人都非常熱情地招待少年。從此以后,他們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十年后,少年長大了,他當了軍人,為保衛自己的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人們都稱他是“愛國的英雄”。
少年勵志: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學好本領,長大后保衛我的祖國,不讓其他國家的人欺負,我要讓我們的祖國變得強大起來,我要給祖國爭光添彩!
愛國的作文 篇2
愛國,不僅僅是一句話。
我時常聽見有人說:“我熱愛祖國,祖國就像我的母親。”但是,愛國并不是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愛國應該是切切實實的行動。
詩人用寫詩的方式來表達愛國之情,作家以生動的文章來表達愛國之情,音樂家以優美動人的旋律來表達愛國之情,這些都是切切實實的行動,都是愛國的表現。我們生長在一個和平、幸福的時代,雖不能像革命先輩們一樣,拋頭顱、灑熱血來保家衛國,但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這也是一種愛國的體現,例如:不亂扔垃圾、不損壞公物、給老人讓座、扶老人過馬路、好好學習……
但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做到這些小事呢?現在隨地亂扔垃圾、損壞公物、不遵守交通規則等現象隨處可見。難道這就是人們口中的愛國嗎?顧憲成曾撰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不要說關心國家,有些人連關心家里的事都做不到,連一丁點家務都不做。這難道是愛國嗎?
我們作為學生,應該認真學習,樹立遠大的理想,立志長大以后報效祖國。我們的愛是否還停留在口頭上,我們是不是應該將愛國情懷銘記心間,然后付諸行動?愿我們抬起頭看看遠方的道路,再低下頭為祖國奮斗吧!愛國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話,而是切切實實的行動!我相信只要努力奮斗,總有一天,我們會為祖國增光添彩。
愛國的作文 篇3
我是一個特別喜歡畫畫的女孩。聽媽媽說,我從兩歲起就拿起筆信手涂鴉了,媽媽走到哪兒都給我帶上紙和畫筆。我一有空就畫畫,在家畫,在學校畫,在火車上畫,甚至還在餐館畫畫。今年春節后,我又迷上了我們國家獨特的藝術——國畫。
成老師說過很多次的話是:“拿筆的正確方法是:捏、鉤、頂住、手腕有力,腳略分開。”我畫竹報平安是這樣的:筆洗凈,水去掉,筆尖蘸點濃墨再快速推上去畫竹干。接著用三次蘸墨法用側鋒畫出竹葉。一會兒我的竹報平安就畫好了。我專心致志地練了一遍又一遍。終于有一天成老師讓我用宣紙畫我的第一幅作品了,我可得意了。我熟練的畫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就畫好了,看著我的第一幅作品,我欣喜若狂地嚷著:“快看,快看,我的作品出來了!
這周我又學習了用淡墨、濃墨、側鋒畫鳥的技巧。一只只呼之欲出的小鳥就在我手中誕生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這是出自于我之手。
國畫就是這么奇特,用不同的筆法,墨法就能畫出生動的形象。這就是我喜歡國畫的原因。
愛國的作文 篇4
愛國是什么?
愛國,是陸游對“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失望;愛國,是杜牧對“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氣憤;愛國,是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忠誠;愛國,也是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
現在的中國正飛速發展,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了多少雪上加霜的時刻,而中國都挺過來了!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中國正一點點地壯大,一點點地完整。再看看我的家鄉成都,烏煙瘴氣的公交車變成了節能環保的電力車,高效便捷;地鐵4號線在鐵軌上呼嘯而過,貫穿東西;高樓林立的城市,經濟道路越走越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愛國,然而,僅僅是了解“愛國”卻遠遠不夠。
愛國,需要承諾。不要老想著自己平時是怎
么愛國的,這沒用。閑來無聊時,請給祖國一個承諾——我是中國人,我熱愛祖國!雖然這可能沒有太大用處,但總比自吹自擂好得多。
愛國,需要行動。一個承諾僅是鏡花水月,從現在起,履行自己的職責,大人工作,孩子上學。對我們來說,只要好好學習,就是對祖國的最大回報。
愛國,需要真誠。有些人總以為自己愛國,而真正的要他捐“軀”赴國“難”時,他才發現唯一愛的只有自己。這種人并不笨,或許還有點小聰明,但他絕不可能真正學會愛國。將愛國行動融于無形中而不去刻意“愛國”,這就足夠了。
愛國,需要努力。現在的社會不努力就只有被淘汰,不加油,就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改善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愛國的最好表現。
再美的花也不能離開泥土,再甜的果也不能沒有大樹,再強的人也不能拋棄祖國!只有愛國,未來才有無限可能。
愛國是什么?你學會了嗎?
愛國的作文 篇5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愛國是中華民族最為濃烈、最為深沉的情感,這份情感已深深烙印在了你我心間,它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淡化,相反隨歷史洪流的推進愈加深刻。它激勵著一代代炎黃子孫為了國家的強盛傾囊而出、赴湯蹈火。在這個新時代,我們既要根植愛國的情懷,肩負愛國的責任,更要踐行愛國的行動。
什么是愛國?這個歷史問題的答案從來不唯一。愛國是杜甫在國家危難時“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愁怨與憂思;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勇氣與志向;是歐陽修“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的親切與和諧;更是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與擔當。
愛國是一種情懷。屈原被流放后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矢志不渝地上書楚懷王,希望他能聽取忠言。即使到了無力回天之際,他也沒有隨波逐流,而是毅然決然地投江殉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也是每一個中國人對國家興盛的期盼與堅守!這樣的情懷不值得我們永遠傳承嗎?
愛國也是一種責任。當岳飛的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后,他也同時背負起了報效國家的擔當。“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的戰果足以讓當時所有的百姓為之驕傲。今天的我們也理應接過這份責任,以自己的擔當立志讓國家變得愈加繁榮富強。
愛國更是一種行動。當祖逖與劉琨聞雞起舞時,誰能想到他們日后將會立下赫赫戰功,收復國土,為國家一雪前恥呢?只有精神層面上的情懷與責任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將其付諸行動,從看似不起眼的學習態度做起,立志最后成為國家的棟梁。
先輩的`言行令人欽佩,今人也不落其后。從康有為,梁啟超發動戊戌變法,試圖拯救病入膏肓的清朝。到鄧稼先與無數的無名英雄研發兩彈一星,極力提升國家的軍事技術實力,讓中國人從此站起來。再到獲共和國勛章的鐘南山爺爺與白衣天使們付出巨大代價控制住疫情,為全國上下換來了一片安寧,都無不彰顯著愛國情懷在神州大地上的魅力。
朋友們,當《義勇軍進行曲》在奧運賽場上屢屢被奏響時,你的心潮是否澎湃過?當鮮艷的五星紅旗于珠穆朗瑪峰之巔高高飄揚時,你的雙眸是否濕潤了?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成功開通時,你的腰桿是否再次挺直了?曾幾何時,我對愛國懵懵懂懂,但當我拂去歲月的塵埃,開啟歷史的長卷后,才發現我的世界里到處都是兩個大字——愛國。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這句歌詞完美詮釋了“國家”二字的內涵。是啊!有國才有家。回望歷史,先輩們用錚錚鐵骨書寫了大國小家;立足當下,又有多少英雄豪杰正引領你我繼續開創。那就讓我們豎起愛國情的風帆,蕩起報國行的雙槳,駛向強國志的彼岸吧!因為她的名字叫愛國。
愛國的作文 篇6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每個公民必備的品質之一,是其他品質的源泉,是評價一個公民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
愛國的內容廣泛,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大到為國家流血犧牲,小到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更甚至是將一片垃圾扔進垃圾桶,無不體現著強烈的愛國主義。
農民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耕耘著土地,土地里留下了他們辛勤的汗水和沉重的步伐。他們把自己的希望——種子,交給了大地,渴望有個好收成,而那一畝畝壓彎了水稻穗的水稻;那一片片金黃金黃的小麥;那堆成小山的玉米……就是最好的證明。農民是真正的現實勞動者,土地里不僅流淌著他們的汗水,還有他們淺淺的微笑。正是因為有著這些勤勞的農民,才能使我國的發展建設更加迅速,他們是我們的的堅強后盾。
教師是一份平凡而神圣的職業,也是極端辛苦的職業。在教室里,我們看見老師從辦公室出來上課,心里想:那絕對是一種極大的松閑,然而,誰能想到在這“輕松”的背后隱藏著的卻又是另一種艱辛。我們沒看到的是,老師在書桌上批改著我們的作業的情景;我們沒看到的是,老師在暗淡的燈光下伏案備課的畫面;我們沒看到的是,老師離開教室時那疲憊的身影。老師是一位默默工作的鋪路人,她用那一支支粉筆鋪成“路”,讓我們踏過;老師是一名花匠,她提著水壺細心照料著可愛的花朵,讓我們茁壯成長;老師是一支蠟燭,她用燃燒的火焰照耀著我們,讓我們更加溫暖。老師為下一代的成長,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貢獻了自己的青春。
在生活中,我們也是一名愛國者。在我們學會節約用水的時候,在我們努力學習的時候,在我們看到中國健兒奪冠而加油助威的時候,在我們抗震救災捐獻愛心的時候……都體現了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
愛國的事例如星星般繁多,如陽光般耀眼,愛國熱情就在每個人的心中,就在我們身邊。
愛國的作文 篇7
小學的時候,我讀過很多屈原的詩。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句“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后來慢慢了解了這“蘇世獨立”的背景:
屈原出生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自幼喜愛讀書,長大后在楚國做了官,忠心耿耿地為楚國工作。后來楚王卻聽小人讒言,革去屈原三閭大夫,后來又將他流放到漢北。同一年,秦國把楚國打敗,漢中淪陷。這之后,楚王重新啟用屈原,但楚國已經逐漸衰落了。沒過幾年,屈原又被流放江南,在他62歲時自投汨羅,葬于江魚腹中。
雖然屈原兩次被放逐,被世人誤解,但他仍希望能為楚國貢獻,而不是去別的強國比如秦國發展。這種從一而終的精神浪漫,而又讓人敬佩。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大概就可以概括他這種忠心的精神吧。這句詩出自他的《橘頌》,這是我接觸的第一首屈原的詩。屈原用橘子來言明自己忠于楚國的志向,這是因為它南橘北枳,他“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也“行比伯夷”,這種精神讓屈原向往。后來,他確實也做到了,無論世人怎么看他,他仍效忠那養育自己的國家。
與“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漁父》中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是屈原在被放逐時所作。詩中講的是屈原與一個漁父關于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的辯論。漁父認為“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而屈原則完全相反,認為“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在這首詩里,屈原用對比的手法又一次言明了自己的志向,他那不管世俗眼光,一心為祖國付出的精神又一次體現了。
最終,屈原帶著他那蘇世獨立、從一而終的愛國情懷與他那察察之身、皓皓之白赴了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了。
【愛國的作文】相關文章:
愛國之心的愛國作文12-31
愛國之感悟愛國作文01-03
愛國的作文之愛國詩歌09-09
關于愛國的作文:談愛國02-23
愛國作文08-24
愛國作文10-31
精選愛國作文11-11
愛國的作文11-12
愛國作文12-23
愛國的作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