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國的作文匯編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國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國的作文 篇1
一、道理論據:
1、忍看圖事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秋瑾
2、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周恩來
3、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列寧
二、事實論據:
1、蘇軾牧羊,虎門銷煙
2、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年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得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3、科學家歸國。40年代后期,錢學森、錢三強、華羅庚、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學家在國外都有良好的生活、科研環境,但是,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時,他們放棄優越的條件,沖破重重阻撓,輾轉返回百廢待興的祖國,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愛國的作文 篇2
4月14日電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梁思禮14日10時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梁思禮是中國著名的導彈和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他參與了中國航天歷史上的諸多“首次”,曾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術。他對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論述,成為航天可靠性工程學的開創者和學科帶頭人之一。
梁思禮祖籍廣東新會,為外界所熟知的身份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最小的兒子。20xx年07月19日光明日報人物版曾刊登了梁思禮院士的報道,回顧這位“名門之后”不平凡的生活和工作經歷。梁思禮曾言,他最喜歡蕭伯納的一句話:“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后交給下一代的人們。”
斯人已去,精神長存。我們重發此文追憶梁思禮先生,緬懷他光明燦爛的一生!
梁思禮:可上九天攬月
6月29日,“神九”返航。上午10時03分,在太空中遨游了13天的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隨著返回艙著陸。
回家了。中國航天科技大廈的閱覽室里,中科院院士,我國火箭控制系統專家、導彈控制系統研究領域創始人之一的梁思禮,從電視直播中看到這一幕,緊張的眉目舒展了,面露微笑。今年,他88歲。
回家了。1949年9月23日,獲得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自動控制專業博士學位的梁思禮,懷揣著為新中國作貢獻的夢想,登上了回國的船,時年25歲。
回家了。這位參加過“兩彈一星”研制的老航天人在心中張開臂膀,迎接航天員們歸來;猶如1949年,白發蒼蒼、含著眼淚的老母親站在碼頭邊,對闊別8年的梁思禮的等待,又如新中國對海歸游子的迎接。
愛國的作文 篇3
愛國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國家,每個人也同樣愛著自己的祖國。
有一條巨龍,矗立在東方,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顯得熠熠生輝,這便是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歷史的長河滾滾流淌,多少年來,中國人那百折不饒,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依舊浮現在我們腦海,從古代的抗金英雄岳飛到現代的抗戰英雄江姐,雖然他們的生命之花很早就凋謝了,但換來的,是中國今天的`輝煌,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們的故事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曾幾何時,我都感慨那些抗戰英雄們堅強不屈的愛國精神,他們絕不允許侵略者占據自己的國家,所以,我時時刻刻都告訴自己:你是一個中國人,你的身上流著祖國的血液,你要熱愛自己的國家,用不背叛自己的祖國。
所以,我要更多的了解中國的歷史,我對外國的語言,外國的藝術品,外國的商品,都不感興趣,我只愛我們的長城,我們的漢語,齊白石和李白的詩畫,還有我們家喻戶曉的那部紅色經典劇《閃閃的紅星》。我的夢想是當一名作家,將來我要書寫祖國的壯麗山河,雄偉的八達嶺長城,美麗的天安門,還有古色古香的故宮,這些美麗壯觀的風景我都要用我的文筆去把它們描寫下來,讓更多的人去感受中國的風采和魅力。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懷揣一顆中國心,我們要永遠記住一句話:拳拳愛國情,一顆赤子心,因為,國是民族的根,愛國是民族的魂,沒有了靈魂的國家還是一個像樣的國家嗎?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忘記熱愛我們的祖國。這就是我心中的愛國情結。
愛國的作文 篇4
每當我們佇立在國旗下,聆聽著雄壯的國歌,仰望著鮮艷的五星紅旗時,心中就會涌起敬仰、莊重之情。佩戴著用烈士鮮血染成的紅領巾,我就會想起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
的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華已崛起,巨龍已復蘇,然而這卻使我們這群龍的傳人失去了一種重要的感情——愛國。
之所以說不愛國,是因為認為中華崛起之后便不用再強大中國了;之所以說不愛國,是因為覺得振興中華沒有意義;之所以說不愛國,是因為覺得振興中華太難了!
如果這樣想,你就大錯特錯了!
第一,中華崛起后的坎坷之路要由我們來鏟平;第二,振興中華并不是沒有意義,而是意義重大,若是不振興中華,圓明園的悲劇將會重演,不過下次也許就是頤和園、北京,甚至是整個中國!到那時,13億人便會失去自我,成為奴隸!第三,便是一些弱者的想法,想振興中華并不難,好好讀書,像華羅庚,像李四光,像“死而無憾”的鄧稼先!
好好讀書,那些心靈之所以不愛國,是因為“不知情”,他們不了解祖國!他們不了解祖國的屈辱歷史,不知道祖國陳舊的幾乎被人遺忘的往事,更不知道今天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
只有書能夠帶我們穿過茫茫歲月,去尋找那些陳舊的幾乎被人遺忘的往事,書能推開世俗,靜靜地將中國的往事展現在我們眼前。那張中國讀過的坎坷之約——南京條約在我們的面前慢慢放大,粗大的字體組成的條約在面前,那十三條不公的條約擺在面前,卻不能說不……簽訂條約時的景我們看不見,但情卻能從書中體會,書可以將情淋漓盡致的描繪出來,帝國主義者的野蠻在書中盡顯無疑。
讀一讀《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浪潮滾滾而來,民族的文化在這里凝聚,民族的精神在這里顯現,與歷史的人物共席對話和時代的風云同聲呼喚,五千年的文明毫不璀璨、好不耀眼、好不奪目!
讀一讀古今英雄的傳記,觸摸他們高貴的靈魂;讀一讀革命領袖的詩篇,感受他們憂國憂民的詩人情懷;讀一讀孟子的“如欲平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讀一讀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讀一讀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最后,我要告誡大家一句:讀書莫忘愛國,愛國,莫忘讀書。
愛國的作文 篇5
他是帶領大刀隊夜襲長城喜峰口的英雄,也為“臨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戰功,最后在日軍的圍殲下,戰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戰死報國的地方。
九一八事變后,中、日兩國實際已處于戰爭狀態之中,先有東北義勇軍馬占山奮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滬之戰,復有長城各口之戰,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戰。在這幾場序幕戰中,戰果最突出、最輝煌的,首推長城喜峰口大捷。這是自九一八以來,日軍所遭遇到最嚴重的打擊,敵人自己也承認,是侵華以來所遭遇到的最大失敗和恥辱。當時二十九軍第三十三師,在師長張自忠率領的千人大刀敢死隊,以急行軍兼程趕赴前線,用大刀、手榴彈為武器,于月黑風高之夜,乘敵不備,殲滅日軍步兵兩個聯隊,騎兵一個大隊,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驚中外。張自忠獲中*頒授青天白日勛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傳遍全國,婦孺皆知。
張自忠將軍山東臨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戰協定簽字,先后出任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
一直以來,日本人都想拉攏張自忠,七七事變后,他奉中*之命留守北平與敵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軍前來增援。后來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張自忠眼見大事已去,繼續留在北平已無必要,乃設計脫險。他騎自行車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國輪船經青島轉赴濟南。張自忠到了青島,再改乘火車去濟南。一路上,他身陷險境,更承受著千夫所指的屈辱,因為從北平淪陷起,全國輿論集中火力攻擊他,認為他是華北頭號漢奸,報紙上都稱他為“張逆自忠”。
張自忠后來抵達南京,獲中*還以清白。蔣委員長接見他時,說:“等你身體康復,我命令你重回部隊,讓你再有機會報效國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長官、同僚及部下。”張自忠深受感動。
一九三八年春,中*任命張自忠為五十九軍軍長,返回部隊那天,他對部眾宣示:“今天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戰死的地方。”全體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聲。
五十九軍組成不久,戰事延至徐州外圍,日軍側面進攻臨沂,張自忠受命揮兵前進增援,轉眼間將敵軍精銳部隊擊退,日軍倉惶后撤時,張自忠繼續追迫,殲滅殘敵,造成抗戰史上有名的“臨沂大捷”。經此一役,張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沒有人說他是漢奸了。當時中*明令嘉獎,同年十月就升為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軍進攻鄂西,進犯隨縣、棗陽,張自忠再次親自率領兩軍團渡海迎戰,大破日軍,擊斃擊傷敵軍超過一萬三千人,再為抗戰史上寫下了“鄂北大捷”。次年五月,日軍又集結重兵再犯襄樊。張自忠指揮部隊渡河迎戰,當時敵眾我寡,但張自忠不顧一切冒險出擊,立下遺囑后即揮軍渡河,雙方無論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十分懸殊,但他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奮勇進攻。兩軍晝夜激戰九天,敵人傷亡慘重,不明白這支中國部隊何以這樣難打。后來知道我方的領軍是張自忠,立即增援反撲,誓要追剿張自忠以復前仇。
最后張自忠率部被圍于南瓜店的十里長山,敵人以飛機大炮配合轟擊,彈如雨下。五月十六日,張自忠衛士傷亡殆盡,自己身中六彈,屢次爬起沖殺,左右部屬請他突圍逃生,張自忠堅持不允,到了彌留時向左右衛士說道:“我今天戰死,自問對國家對領袖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一代陸軍戰神終于戰死南瓜店。
日本人十分敬佩張自忠的英雄氣魄,在他戰死后,把遺體裝殮好埋葬起來,墳上還插著木牌,上面寫著:“華軍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官張自忠被皇軍擊斃之墓”。遺體下葬時,日本官兵集合起來向張自忠行致敬禮。不久,中國援軍趕到,重新開棺以上將禮服重殮。
當靈柩經過宜昌時,全市下半旗,民眾前往吊祭者超過十萬人。靈柩運抵重慶時,蔣委員長特親臨迎靈致祭,并手書“英烈千秋”挽匾,以資褒獎。
張自忠殉國時,年僅五十歲,他的夫人李敏慧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慶梅花山麓。
【愛國的作文】相關文章:
愛國之心的愛國作文12-31
愛國的作文之愛國詩歌09-09
關于愛國的作文:談愛國02-23
愛國之感悟愛國作文01-03
愛國作文12-14
愛國作文08-21
愛國作文04-18
愛國的作文12-14
愛國作文12-14
愛國作文12-23